《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 .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学习免点】重点:I、整理古代社会农具材质和灌溉工具的演变,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2、归纳古代手工业主要生产部门工具的演变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与家庭和庄园为主要劳作方式的关系【9(习薪知】知识点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I)演变: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2)分类石器农具特点质地坚硬,比竹、骨、木器更为耐用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
2、击的基础上增加了度制:石器的制作需要专人完成青铜农具青铜在当时是珍货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铁制农具世界: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I)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制造逊,汲水灌溉。(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用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单: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4)唐朝出现了至,借助水力汲水入简进行灌溉。3.畜牧业工具: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皿来喂弓.知识
3、点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 .纺织工具(I)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缮制四皮。(2)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3)汉代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强。当时,人们能够使用构造更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4)元代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2 .陶在工具新石器时代晚期坯车: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南朝时期匣钵:可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唐宋时期支钉: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3 .冶炼工具(I)古人用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屈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上炉、锦、锂等。(2)采取优选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使
4、用的工具包括川烟、范等。(3)在中国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战国以后出现r大量铁农具的范。知识点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 .农业家庭式劳作(1)盛行时间:工业时代来临之前。(2)形成条件: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3)主要表现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曼胆巡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2 .农业庄园式劳作特征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表现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
5、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3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劳作(I)手工业家庭: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2)手工业作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3)特点:手工业衣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巩因训练】1 .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不同青铜器使用不同铜锡配方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反映了先秦时期手工业()A.标准化生产的趋势氏工艺分工日益精细C.实行工商食官制度D.生产规模化的特点2 .据考工记的记载,制木器的工人有七种,制
6、金属器的工人有六种,制皮器和设色、刮摩的工人都有五种,制十.器、陶器等的工人有两种.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手工业和商业发达B,手工业得到发展C.民营手工业发达D.打破J官府对手工业的控制3 .论衡云:“齐部(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巡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J这反映出东汉时期齐部(郡)和襄邑()A.丝织业出现雇佣关系B.官营丝织业技术高超C.统织业生产的普遍化D.抑商政策有所放宽4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I号墓出土铁涔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铮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
7、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5 .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作的分类概况.由此可推断齐国()类别掘土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名称恬、耒、糠、纨就、炉、把像A.较早进入农耕时代B.农业生产工具多样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6 .在西周遗址的考古中曾出土了江苏仪征破山口古慈的青铜镰、湖北红安县的双孔青铜锋、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的青铜宙。据此推断,西周()A.工商食仃制度高度发展B.音铜农具使用范围扩大C.冶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铁犁牛耕技术广泛使用7 .周礼考工记记载:“金仃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
8、居消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该史料说明了()A.周代的音铜器大多为礼器B.西周冶炼和淬火工艺发展C青铜涔按照礼制要求制作D.西周青铜器制造水平高超8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农业工具。该工具()A.出现于赤秋故国时期B.促进曹魏时农业发展C标志着犁耕技术成熟D.推动了冶铁技术进步9 .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和出土铁器不仅遍及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国统治区,而且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出土铁器的种类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芬个方面。由此可知()A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B.刀耕火种已经退出中国农业生产C.存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D.战国时
9、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10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3描述的是()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参考答案1 .答案:A解析:据材料“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可知,针对钟鼎、斧斤不同的吉铜潜采用不同的配方,说明手工业呈现出标准化的趋势,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手工业标准化生产,而未涉及行业的分工,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古铜器的配方,未涉及先秦时期的手工业的制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吉铜涔标准化生产,未涉及青铜器规模化生
10、产,排除D项。2 .答案:B解析:题干论及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概况,如制木器、制金属器、制皮涔、制土器等,故选B项:题干没有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扑除C项;在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3 .答案:C解析:材料“齐部(郡)”“爽邑”地区的“恒女”甚至“钝妇”都长于本地较为流行的“刺绣”“织锦”丝织业,体现了两地丝织业生产的普遍化,故选C项:材料中未体现丝织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更无法看出雇佣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两地官营丝织业的技术水平,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政府的商业政策,
11、排除D项。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杳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河南辉县魏装出土的成套铁农具看,成套的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选B: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两项错误:D项单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5 .答案:B解析: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进入农耕时代,故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不能体现中国较早进入农耕时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齐国的农具可知分工细致,种类多样,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r齐国的农具,不能体现出与他国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农具的种类,不能体现出齐国大力提倡发展农业,故D项错误。仪答案:B解析:题干中所提及
12、的音铜镰”“双孔音铜锤”“青铜宙”等都是青铜制农具,据此可知在西周时期,百铜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故选B项:工商食官制度是商周时期的商业政策,不属于农业范踮,排除A项:题干中虽然提及了几种青铜农具,但无法证明其冶金水平的不断提高,排除C项;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7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r西周制造青铜器的金属比例,根据铜锡不同比例形成不同的吉铜器,反映出1号铜器制造水平高超,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讨铜制品大多用作礼器,排除A项:冶炼和淬火是指对金属矿石进行提炼和锻造,与材料中描述青铜罂的桐锡比例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青铜器的样式,没有体现出“吉铜器
13、按照礼制要求制作“,排除C项.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可知,反映的是曹魏的滩慨工具翻车,它促进了曹魏的农业发展,故选B项:东汉末期出现了翻车,排除A项:材料与犁耕技术无关,排除C项;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利鼓风治铁,推动了冶铁技术进步,持除D项。9 .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战国时期铁器遍布的位围较广,应用也较为丰富,这一时期人们将铁制农具应用于生产,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A项符合题意:刀耕火种在近代中国的偏远地区仍然存在,“退出中国农业生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出现,其普遍使用在汉代以后,且材料并未出现大量使用等关键信息,排除C项: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是在汉代之后,排除D项。故选A。10 .答案:B解析:材料“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说明是为农业服务的以水流为动力的农业灌溉工具,符合描述的是唐代出现的简车,故选B项:翻车是用脚踏或手摇作动力,排除A项:东汉的水排是以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排除C项: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灌溉工具,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