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规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四J11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规范为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规范全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集中监管仓运行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建立、运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运行管理。2 .引用文件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0号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55号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
2、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6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45号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冷链食品分级分类处置技术指南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号关于印发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71号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市监食经发(2021)94号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立与运行技术指南等3个文件的通知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3 .术语和定义3. 1冷链食品采用冷冻、
3、冷藏等方式加工,产品从出厂到销售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食品,主要包括冷链畜禽肉、水产品等重点产品。3.2 集中监管仓具备进口冷链食品集中排查、集中管控、集中处置和产品外包装预防性消毒功能的场所。集中监管仓是进口冷链食品的入川首站。3.3 .1特殊仓(区)集中监管仓内用于放置问题货物的独立暂存间(区)。3.4 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在集中监管仓工作的人员,包括作业人员和非作业人员。3.4.1 作业人员。指进入集中监管仓作业区工作的人员,包括装卸工、搬运工、掏箱工、叉车工、垃圾清理人员等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的工作人员。3.4.2 非作业人员。指在集中监管仓非作业区工作的人员,包括驻仓工作组、业务技术
4、负责人、安保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等不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的工作人员。4.集中监管仓的建立4.1 设立原则。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考虑进口冷链食品输入数量和运输路线,因地因势设立集中监管仓。各地集中监管仓在运行前,应报省应急指挥部市场监管组(省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以下简称省冷链专班)备案。4.2 管理机制。为保证集中监管仓的有效运行,集中监管仓应在属地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设立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由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商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海关、公安等部门(单位)联合组成。4.3 人员配备。集中监管仓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以正确开展进口冷链食品装
5、卸、搬运、预防性消毒和核酸采样检测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应经过背景审查、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岗前培训合格及相关健康检查合格后登记入职。其中,对集中监管仓内预防性消毒、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的配备与管理,由其所在技术机构按有关要求执行。4. 4选址与布局4.1.1 选址。集中监管仓应选址合理,所处位置应交通便利、不易发生交通堵塞,不应选择在:1)人群密集区域;2)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3)易发生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区;4)周围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4. 4.2布局。集中监管仓布局应满足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立与运行技术指南有关规
6、定,避免出现交叉污染。应根据防疫要求划分满足封闭式管理要求的工作区。工作区内人流和物流通道应分开,货物入库和出库通道应分开。工作区划分独立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置独立的问题货物暂存间(区)以及密闭且远离冷库的暂存废弃物和垃圾场所。有条件的集中监管仓还可以设置司乘人员等待区,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和饮水、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物资。5. 5设施设备。集中监管仓的设施设备应满足开展工作的要求,冷库设备、卫生防疫设施设备、业务信息系统设施设备等配置要求详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立与运行技术指南有关规定。5 .集中监管仓的运行6 .1入仓1.1.1 入仓预约。进口冷链食品在进入目的地前,货主
7、应在“川食安”追溯平台上向目的地集中监管仓进行入仓预约,并按照本规范之附件4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程序要求,如实填报相关资料。预约申请提交成功后,等待系统审核,审核通过后预约生效;如未通过审核,则需要重新提交申请。进口冷链食品货主应按照预约确认时间提前安排集装箱运输工作,并在预约时间段内到达目的地集中监管仓。未按约定时间到达集中监管仓的,本次预约将被取消,进口冷链食品货主需要重新预约。1.1.2 查验卸货。取得预约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车辆凭入场预约确认信息,有序排队进入集中监管仓停车场。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根据预约申报情况,查验拟入仓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
8、证明、追溯信息等信息。查验运输车辆司机、随车人员的核酸检测证明等相关信息,做到既严格防控又不层层加码。资料信息齐全的,按集中监管仓现场指挥有序进入卸货区卸货;完成卸货后,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引导司乘人员进入等待区;对运输车辆内壁、门把手和方向盘等高频次接触表面进行全面消毒。缺少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等资料或与预约填报资料信息不一致的,引导至集中监管仓特殊仓(区)进行核实处理,加强防护措施。1.1.3 入仓登记。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详细记录入仓货物来源、运输车辆、报关、货主、提货单位等信息,登记表格式样详见附件9进口冷链食品入仓登记表(常规货物)、附件10进口冷链食品入
9、仓登记表(特殊货物)。5.2 仓内作业52.1核酸采样和检测。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人员、环境及进口冷链食品等开展核酸采样和检测,有关采样和检测要求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之附件12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执行,具体流程详见集中监管仓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程序(附件Do5.2.1 开展预防性全面消毒。消毒人员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等要求开展消毒作业,对货物外包装表面进行六面消毒,并详细记录消毒情况。在特殊仓(区)开展预防性全面消毒时,应加强人员个人防护。有关流程详见集中监管仓进口
10、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程序(附件2)。5.2.2 仓内货物码放。在消毒作用等待期间,集中监管仓应以运输车辆为单位码放进口冷链食品,即一车货物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并建立堆垛卡(内容:入垛时间、产品名称、产地、运输车辆信息、数量),离地隔墙,防止交叉污染。5.3 出仓5.3.1出仓通知。经核酸检测阴性且预防性全面消毒的进口冷链食品,由集中监管仓出具加盖有“XX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专用章”的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附件)后,通知提货单位(货主)提货。进入特殊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应增加核酸抽样样本数,经预防性全面消毒、核酸检测阴性后,由集中监管仓通知提货单位(货主)在期限内补齐相关资料,办理出仓手续
11、;未补齐的,报请属地应急指挥部同意后移交相关部门查处。5.3.2出仓登记。出仓时,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应登记出仓信息,建立管理台账;督促提货单位(货主)在“川食安”追溯平台上传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仓信息(单位名称、出仓时间、司机信息等);未完善相关信息,不得出仓。5.3.3提货出仓。提货单位(货主)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提货。6 .应急处置6.1 制定预案。集中监管仓应制定货品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应急处置预案,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并加强应急演练。6.2 阳性货品处置。货品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迅速启动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有关流程详见集中监管仓货品核酸检测阳性处置程序(附件3)。6.3 接触阳性
12、货品人员的处置。对接触阳性货品及其同批次货品的工作人员进行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其中接触频次较高的工作人员采取7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6.4 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员的应急处置。应依据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等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处置工作。7 .追溯管理7.1 1企业责任。进口冷链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应如实记录本环节产生的追溯信息,确保追溯范围内上、下游企业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使得企业可从上游企业获得信息并向下游企业提供信息。进口冷链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应能识别并确认本企业在进口冷链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作用和位置,确定追溯单yGo7.2
13、集中监管仓责任。集中监管仓应依据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程序(附件4)有关规定,完整真实记录追溯单元来源信息、去向信息、产品信息、检验消毒信息(包括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单证信息、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信息、核酸检测结果信息、消毒证明信息)等信息,并确保能与追溯单元关联,实现上下游信息有效衔接。7.3 平台报送。集中监管仓应根据国家平台数据项要求,确保其业务信息系统中涵盖国家追溯平台所有数据项,并将相关数据项信息及时报送至省级追溯平台,再通过省级追溯平台报送至国家追溯平台。7.4 记录保存。集中监管仓追溯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产品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法
14、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7 .5信息查询。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信息可在公开渠道按需求、按权限进行查询和提取。8 .人员管理8.1 明确工作要求。集中监管仓应以制度形式明确各岗位对教育、资格、培训、技术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要求。8.2实施管理程序。员管理程序(附件5),理,每日开展健康监测,9.环境管理9. 1明确工作要求。集中监管仓应以制度形式明确仓内环境集中监管仓应依据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对人员进行选聘、培训、监督和闭环管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条件的配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9.2环境管理程序。集中监管仓应依据集中监管仓环境管理程序(附件6),对环境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10 .设施设备管理
15、10.1 明确工作要求。集中监管仓应以制度形式明确仓内设施设备的精度、等级等技术要求。10.2 设施设备管理程序。集中监管仓应依据集中监管仓设施设备管理程序(附件7),对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期间核查、维护和维修,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11 .其他11.1 外部采购。集中监管仓应选择优质的供应商,采购所需的消毒试剂、核酸抽样检测和消毒等服务,确保消毒证明、核酸检测报告及出仓证明的准确性、可靠性。IL2质量控制。集中监管仓应通过人员监督、消毒过程评价、消毒效果评价、实验室间质控考核等方式,对集中监管仓的核酸采样检测、预防性消毒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11.3 其他要求。进口冷链畜禽肉和
16、水产品为重点入仓产品,其他类别产品可基于风险参照集中监管仓管理。本规范实施后出台的防疫要求,在本规范未修订前按照最新防疫要求实施。附件:L集中监管仓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程序2 .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程序3 .集中监管仓货品核酸检测阳性处置程序4 .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程序5 .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管理程序6 .集中监管仓环境管理程序7 .集中监管仓设施设备管理程序8 .四川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运行流程图9,进口冷链食品入仓登记表(常规货物)10,进口冷链食品入仓登记表(特殊货物)IL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集中监管仓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程序1 .目的保证集中监
17、管仓内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人员及环境等的核酸采样和检测。3 .工作程序3.1机构与方法的选择集中监管仓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人员、物品及环境等的采样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采样和检测应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附件12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相关要求进行。3.2标本采集和处理1.2.1 人员口咽拭子。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扁桃体,采样人员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人员两侧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d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
18、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可采取数个口咽拭子放置于同一管中进行混检。1.2.2 物体及环境标本。参考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WS/T776-2021)推荐的方法,采样拭子充分浸润病毒保存液后在表面重复涂抹,将拭子放回采样管浸润,取出后再次涂抹采样,重复3次以上。对表面较大的物体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1.2.3 污水标本。参考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WS/T799-2022),用无菌聚乙烯瓶采集污水样本,采样体积为300ml。可根据现场条件和检测需求确定水样采集方式,如瞬时水样(采样点位某一时间随机采集的样本)或混合水样(同一采
19、样点位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样本);如无法采集足够体积水样,可采集污水的拭子标本,参考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WS/T776-2021)推荐的方法,用拭子浸入吸附污水,将拭子放回采样管浸润,取出后再次浸入污水,重复3次以上,对每个污水采样位置应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1.2.4 采样质量控制。进行人员、物品、环境样本采集时,应在采样前及采样过程中至少设一个现场空白样本,以进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 3标本保存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当尽快进行检测,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C(28)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C或以下保存(如无-70。
20、C保存条件,则于-20。C冰箱暂存)。3. 4标本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当尽快送往实验室,标本室温(25。C)放置不宜超过4小时。如果需要长途运输,应采用干冰保藏,难以获取干冰时,可使用冰袋、冰排等低温运输。4. 5核酸检测4.1.1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应当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严格按照SOP进行样品的处理、核酸提取和核酸扩增,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核酸开展检测工作。4.1.2 检测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3号)要求规范开展室内质控。每批检测至少有1份弱阳性质控品(第三方质控品,通常为检出限的L5-3倍)、3份阴性
21、质控品(生理盐水)。质控品随机放在检测样本中,参与从提取到扩增的全过程。实验室应常态化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疾控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对检测量大的实验室,可适当增加室间质评频率。不按要求参加室间质评的,或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的,应通报批评并上报国家卫健委,待室间质评通过后方可开展核酸检测。3. 6结果报送实验室应当在12小时内向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报送检测结果。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工作。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程序1 .目的保证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预防性消毒效果。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的预防性消毒。3 .消毒程序3.1机构与方法的选择集中监管仓应选择具
22、有相应资质的消毒技术机构,开展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工作。消毒方法应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及有关规定确定。3.2低温消毒剂的配制预防性消毒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实施单位”)应选择合法有效的、经过国家卫健部门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和备案的低温消毒剂,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要求配制低温消毒剂,建议使用前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含氯消毒剂)。在确保消毒效果情况下,宜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消毒产品,避免过度消毒。3.3消毒设备调试实施单位在消毒设备使用前,应先对消毒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参数满足工作要求。3.4预防性消毒实施单位应严格按照低温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作用剂量和作
23、用时间等要求,采用专用消毒设备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六面消毒处理,务必确保消毒剂足量全覆盖消毒对象表面。为避免人为消毒的不均一性,推荐优先选用自动化消毒设备。3.5消毒记录实施单位应做好每次消毒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消毒日期、消毒地点、消毒范围、消毒对象、消毒程序、消毒剂配制、消毒剂浓度和用量、作用时间、消毒方式、消毒器械使用、个人防护等。3.6消毒质量控制集中监管仓应确定消毒效果评价单位,督促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和评价工作。3.6.1消毒过程评价。实施单位应在每次消毒后依据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开展过程评价,评价整个消毒操作是否按照消毒工作方案执行、
24、所用低温消毒产品是否合法有效、消毒方式是否与消毒对象及环境相匹配、消毒部位是否全覆盖、使用量是否达到要求、消毒作用时间是否足够、消毒记录是否规范等。3.6.2消毒效果评价。必要时,集中监管仓应委托有资质的消毒效果评价单位依据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和大肠杆菌(8099);如有特殊要求,也可选用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poliovirus-I,PV-I)疫苗株作为指示微生物,在出现以下情形时应开展消毒效果评价。a)检出阳性样本,涉疫场所已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完成终末消毒后;b)消毒实施单位首次开展现场消毒工作;c)用新人员、新消毒器械和新品牌
25、低温消毒剂首次进行现场消毒;d)现场定期评价的需求。集中监管仓货品核酸检测阳性处置程序1 .目的保证集中监管仓货品核酸检测阳性处置科学准确、规范有效。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监管仓货品核酸检测阳性处置。3 .处置程序3.1 先期处置1. 1.1检测机构对进口冷链食品初筛新冠病毒呈阳性后,第一时间通知集中监管仓将该批次食品封控,初筛阳性样本送市(州)疾控中心进行复核,同时将信息报送属地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和应急指挥部。3. L2集中监管仓组织检测机构,对初筛阳性的冷链食品、场所内其他食品、场所环境、运输车辆等复采样本进行核酸检测,进一步明确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4. 1.3集中监管仓对核酸检测初筛
26、阳性的场所、产品和人员采取临时管控,摸排产品的进销存流向,开展人员追溯工作,以及其他经综合研判需要开展的处置措施。3.2 风险研判1 .2.1经复核,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集中监管仓终止应急响应。3 .2.2若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仍为阳性,属地冷链专班应组织风险研判,并根据研判结果采取分级应急处置。必要时可报请上级冷链专班开展专项风险研判。a)高风险情形。来自国外疫区的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0,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分离出活病毒;2.未分离出活病毒但有明确的流调溯源等信息指向;3.未分离出活病毒但已进入流通和市场环节。b)中风险情形。来自国外疫区的冷链食品,未进行预防性全面消毒或
27、足以杀灭新冠病毒的热加工处理(56。(2,30分钟或相应工艺),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介于30至34之间;2.Ct值30,未分离出活病毒且没有明确的流调溯源等信息指向的;3.Ct值30,未分离出活病毒且未进入流通和市场环节的。c)低风险情形。L经过有效的预防性全面消毒或足以杀灭新冠病毒的热加工处理;2.按照现行采样和核酸检测规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或Ct值34。cl)需要进一步综合研判的情形。除了考虑单个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还需要考虑同批次或同一抽检单元(如集装箱内)样本的阳性率,即区分污染范围是个案、局部还是整体。当阳性率较高、Ct值处于临界范围及其他需要研判的情形
28、时,各地应当结合采样比例、本地区和食品产地疫情范围等综合研判风险等级,必要时报请上级冷链专班组织专家对风险等级进行综合研判。3. 3后续应急处置3.3. 1高风险情形3.3.1.1产品管控。按照现行规定采取严格的产品管控措施,对涉疫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置。严密追踪同批号食品流向并进行预防性消毒和核酸采样检测,下架及专区封存,必要时进行无害化处置。属地应急指挥部应统筹协调并储备符合条件的无害化处置单位。3.3.1.2人员防护。按照现行规定采取严格的人员防护措施,包括加强各类风险人群的个体防护、健康监测、隔离观察,及时进行流调溯源和密切接触人员筛查管控。3.3.1.3消毒措施。按照要求对相关食品外包装
29、、贮存冻库、外环境、交通工具、融冰与污水等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及消毒效果评价按照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执行。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做好阳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消毒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检查;行业主管部门应督促落实具体的消毒措施。3.3.L4病毒溯源。省疾控中心对阳性标本视情形开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3.3.2中风险情形33.2.1产品管控。严密追踪同批号进口冷链食品流向,进一步了解污染情况,并根据涉疫食品具体情形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参考措施为:仅外包装(包括与之接触的集装箱)或内包装检测呈阳性的,对包装进行全面消毒并在确定消毒效果后进入正常生产经营;
30、食品本身检测呈阳性,但可以实施高温加工的,可在采取高温加工后进入正常生产经营;食品本身检测呈阳性,且不能实施高温加工的,应当按要求采取无害化处置。3.3.2.2人员防护。加强对各类风险人群的个体防护和健康监测,及时进行风险研判和密切接触人员筛查管控。3.3.2.3消毒措施。参照高风险情形的消毒措施对相关食品外包装、贮存冻库、外环境、交通工具、融冰与污水等进行终末消毒。3.3.2.4病毒溯源。省疾控中心对阳性标本视情形开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3.3.3低风险情形对作业人员采取常规健康监测,冷链食品可正常进入生产经营和消费环节。3.4消毒后的涉疫食品处置经消毒后的涉疫食品,在属地应急指挥部的统一
31、领导下,成立专家组(由传染病防控及消毒专业领域3名以上专家组成)进行风险研判,决定消毒后的涉疫食品能否流入市场。3.5应急响应终止属地应急指挥部适时组织专家评判防控效果,进一步指导开展现场调查、人员防护、食品管控及消毒等工作措施,结合实际情况,终止应急响应。3.6信息报送与通报3.6.1 阳性结果报告。检测机构在初筛发现阳性进口冷链食品或相关单位接到外地通报阳性进口冷链食品后应立即将情况通报属地冷链专班,并由冷链专班将情况同步报告属地应急指挥部和上一级冷链专班。报告应及时、准确并做到多部门协同报告。3.6.2 处置情况报告。集中监管仓发现进口冷链食品阳性后,要当即以短信或电话方式逐级报告。高、
32、中风险事件在4小时内报送应急处置专报,低风险事件纳入每周疫情防控周报报告;事件报告要详细报告阳性物品检测Ct值、风险等级、应急处置等情况;本地检测阳性事件应附核酸检测报告。高、中风险阳性事件处置结束后报送终报,低风险情形可不报送终报。3.6.3 对外通报。在排查中发现涉及其他省(区、市)的,属地冷链专班应当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63号)要求,第一时间通报涉疫食品流出流入地,确保被通报地区及时开展排查。通报内容包括涉疫食品名称、批号、数量、销售日期、销售者、联系方式及检测结果(含Ct值)等,并附核酸检测报告。3.7信息发布进口冷链食品应急处置
33、有关信息,由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或经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授权的市(州)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负责相关信息发布、解读和处置工作,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发布或变相发布。信息发布应遵循“谁发布、谁解读、谁处置”的原则,加强舆情正面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程序1 .目的保证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及时、有效。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监管仓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管理。3 .追溯程序3.1 上传上游追溯信息货主在进口冷链食品进入集中监管仓前,在“川食安”追溯平台上填写上游追溯信息,选择对应的集中监管仓及预计入仓日期,提交入仓预约申请。进口冷链食品上游追溯信息
34、包括:a)货主信息;b)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信息和图片;c)商品品类:商品名称,生产批号等;d)到仓重量:本次入仓预约的商品重量;e)到仓时间:预计货物为到达集中监管仓的时间;f)到仓车辆:本次货物到仓的运输车辆,有多台运输车辆时,点击新增车辆按钮,填写所有的运输车辆信息;g)随车人员及联系方式:跟随运输车辆到达监管仓的人员姓名、电话;h)到仓人数:跟随运输车辆到达监管仓的人员总数;i)流入类型:流入类型为“口岸流入”,填写口岸名称;流入类型为“省级流入”,则填写省(区、市)名称。3.2 入仓预约和到仓审核3.2.1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对入仓预约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生成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码至“川
35、食安”追溯平台。3.2.2预约车辆到达后,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核对入仓预约信息,完成入仓审核。3.3上传核酸检测报告和消毒证明进口冷链食品在集中监管仓内完成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后,货主或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按照实际情况上传对应的核酸检测信息和消毒证明信息。3.4上传下游追溯信息货主选择集中监管仓中所属货物,在“川食安”追溯平台上填写进口冷链食品下游追溯信息,申请出仓。下游追溯信息包括:a)去向企业名称:收货企业信息;b)出仓时间:货物出仓的时间;c)出仓重量:本次货物出仓的重量。3.5生成出仓证明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完成出仓申请审核后,在“川食安”追溯平台上生成出仓证明。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管理
36、程序1 .目的保证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管理科学、有序,避免新冠病毒人传人、物传人事件发生。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作业人员和非作业人员)管理。3 .管理程序3.1入职管理3.1.1工作人员信息采集。新入职人员需如实填写“工作人员信息采集表”,内容包括姓名、籍贯、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近期行程、新冠疫苗接种及健康状况等。3.L2工作人员背景审查。集中监管仓对采集的人员信息,开展背景审查和相关健康检查(包括是否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必要时,可将信息交由辖区派出所,查询其有无违法违规行为。3.1.3开展核酸检测。集中监管仓安排通过背景审查和相关健康检查的新入职人员,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新
37、冠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员方可正式入职。3.L4组织开展入职培训。集中监管仓组织针对岗位要求,开展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规范、作业要求、个人防护、员工管理规定等。3.1.5工作人员建档。集中监管仓应设立健康管理员,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台账,实行每日体温监测制度,定期核查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接触史,进行人员动态监测管理,杜绝带病上岗。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测档案。3.2 宿舍管理3.2.1 作业人员根据集中监管仓安排,入住员工宿舍,实行集中管理。3.2.2 对作业人员实行闭环管理。装卸、搬运、掏箱等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作业人员须安排在同一
38、楼层住宿,且不能与集中监管仓非作业人员交叉住宿。3.2.3 2.3集中监管仓应配备测温枪、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设置集中监管仓宿舍管理员,负责对员工住宿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开展每日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检查,每日填写健康状况监测表,做好留档备查。3.2.4 工作人员应按照工作性质与要求在规定工作区域活动,避免无关人员与进口冷链食品接触。作业人员和非作业人员活动区域避免不必要的交叉。3.3 上岗管理3.3.1 3.1工作期间,集中监管仓工作人员需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正确佩戴口罩、主动扫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规范穿戴防护装备,严格落实定期核酸检测等管理制度。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上岗。3.3.2 作
39、业人员在现场操作期间,必须做到“四必须、六不准二“四必须”包括:a)进入作业区前必须测量体温;b)必须通过专用通道进出作业区;C)每次进出作业区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d)离开作业区应在指定区域按正确流程脱卸防护装备并放入医疗废弃物专用垃圾桶,出作业区脱防护装备流程:消毒外层手套一面屏/护目镜一消毒外层手套一脱防护服和靴套,同时卷下外层手套一消毒内层手套,脱内层手套f手卫生f脱防护口罩一手卫生一更换新的口罩。“六不准”包括:a)不准在未穿戴或未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进入作业区;b)不准在作业区脱下防护用品;C)不准戴手套接触身体任何裸露部位,且身体任何裸露部位不应直接接触货物。如有接触,应立
40、即停止工作并消毒;d)不准直接踩踏进口冷链食品外箱及使用暴力抛扔物品;e)不准私自前往高、中、低风险地区,或接触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f)不准私带物品进出集中监管仓。3.3.3 因工作需要,非作业人员进出作业区时,应遵循作业人员防护要求。3.3.4 集中监管仓内预防性消毒、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除了由其所在技术机构按有关要求管理外,还应服从集中监管仓的管理,积极配合并给予专业技术指导。3.3.5 应减少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区,进入工作区的外来人员应登记所在单位、健康状况、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实时体温等信息,并按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3.3.6 门卫值班人员、工作人员和货柜车司机三者间应避免不必要的
41、接触。3.4 下岗管理3.4.1 按照“分类管理、明确范围、避免不必要接触”的原则,作业人员下岗后在宿舍等相对固定的区域活动,不允许四处逗留和外出,避免与无关人员(包括外来人员)接触,严禁违规外出。3.4.2 作业人员用餐,由专人送餐至指定区域,并严格落实防护措施。3. 5请休假管理4. 5.1作业人员如有休假或特殊情况需要外出,必须完成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方可外出。作业人员请休假情况由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向属地冷链专班和应急指挥部报备。5. 5.2休假后复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要求执行后方可复
42、工。6. 对有高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期间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b)对有中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 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应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3.6 应急管理3 .6.1集中监管仓应建立临时观察室。如有工作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气促乏力、嗅觉失灵等症状,须立即转到临时观察室,并及时告知属地冷链专班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进一步监测处置。4 .6.2与3.6.1所
43、述人员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均需加密核酸检测频次并进行健康监测。3.7 离职管理3.7.1非作业人员离职时,需提前2天向集中监管仓驻仓工作组申请,填写离职申请表,并配合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离职。3.7.2作业人员离职时,必须完成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离开工作岗位所在城市时,需按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向所在单位和社区报备。集中监管仓环境管理程序1 .目的保证集中监管仓环境管理科学准确、规范有效。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监管仓环境管理。3 .管理程序3.1环境布局3.1.1集中监管仓应根据防疫要求合理划分工作区与生活区等,并进行封闭式
44、管理。工作区人流和物流通道应分开,货物入库和出库通道应分开,各功能区相对独立。特殊原因无法分开的,制定严格的流程方案分时分段进出货物,做好预防性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污染。3.L2工作区应设置进口冷链食品存储独立冷库,冷库存储容量满足需求。仅提供核酸检测和消毒,不提供货物存储的集中监管仓可不设置独立冷库。3.1.3工作区应设置独立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置门卫处、待检区、抽样区、消毒作业区、样品暂存区、洗手消毒区;必要时,设置检测结果等待区;各功能区域应明确标识,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设置密闭远离冷库的废弃物和垃圾场所;设置特定区域存放消毒用化学物品。3.L4其他要求。集中监管仓如设立检测实验
45、室,应独立设置,建设要求可参考GB/T22576.1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T27476.1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的相关规定。现有冷库改建集中监管仓时,冷库容量应满足集中存放进口冷链食品的容量要求;环境相对封闭,远离居民区,便于管理;有相应满足监管和生活的配套设施。3.2环境卫生3.2. 1集中监管仓仓区不应有卫生死角。废弃物和垃圾应及时清理出仓。防护用品、核酸检测相关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弃物集中转运处理,应使用医疗废弃物专用垃圾袋盛装。3.2.2 集中监管仓仓区内地面应耐腐蚀、耐磨、防滑并易于排水、易于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墙面应耐腐蚀、易于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
46、32.3集中监管仓排水系统应完善通畅,应有道路防积水措施。集中监管仓运行产生的废水、废物的处理与排放应符合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冷库周边不应采用明沟排放污水。3.2.4 集中监管仓作业区及作业人员生活区等高风险污染区域的卫生由消毒人员负责,消毒和保洁工作开展时应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所产生的垃圾均按医疗废弃物处置,并设置医疗废物暂存点。3.2.5 检验检测实验室卫生条件要求应符合GB/T22576.1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相关规定。3.3环境监控集中监管仓在冷库配备温湿度自动显示装置和具有异常报警功能的温湿度检测装置,定期对温湿度进行监控。温湿度检
47、测装置应位于不易受冷凝、异常气流、辐射、振动和可能冲击的地方,并定期校检。3.4环境的清洁与消毒3.4.1日常清洁和消毒要求集中监管仓应设立日常清洁和消毒台账并及时更新。消毒台账应记录消毒时间、消毒对象、消毒剂,消毒人员等信息。3.4.1.1货物可能接触的设备(包括装卸工具、运送工具等)和环境应定期消毒。3.4.1.2集中监管仓在每一批进入作业区的货物处置结束后,应及时对其接触环境(地面、墙面、门把手等)及搬运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3.4.L3集中监管仓在每日运行结束后,应对仓内环境、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3.4.2涉疫场所消毒要求3.4.2.1涉疫场所应在属地疾控部门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时应做好过程评价,必要时应开展消毒效果评价。34.2.2消毒范围应覆盖场所的地面、置物架、墙面、门把手、搬运工用具、包装物等。3.4.2.3应根据消毒的对象选取相应的消毒方法与措施。3.5环境核酸检测3.5.1集中监管仓应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对集中监管仓内作业环境以及办公、生活、污水、废弃物和垃圾转运等重点区域和物品进行定期核酸检测。3.5.2集中监管仓应建立核酸检测台账,记录核酸采样时间、采样位置、操作人员、检测时间及结果等信息。3.5.3核酸检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