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634591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度教研H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贯彻落实XX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围绕“扎扎实实抓教学,踏踏实实提质量”这一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奉献精神,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研训工作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工作主旨是服务于全体师生,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教师的进步,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教研人员工作要求:克服困难、脚踏实地、认真努力;教研工作目标:全体教师不断进步和发展,打造优师名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学校知名度。二、工作重点(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做好做实教学常规工作(二)成长与发展(教师)

2、加速教师的成长,尤其是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步伐,初步设想新上岗教师:一年内快速成长、出理想的教学成绩,两年可以独当一面各方面出色。三年(一个轮回)成为成熟、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实施途径:1.努力实施青蓝工程帮扶一对一,以老带新。2.加强学习和培训。3.指导和帮助4.跟进激励与考评。5.交流与学习(加强校级或外界)学习和借鉴他校、他人的经验和长处。发动力量调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大与外界(外校、外地)联系,学习他人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获取先进资料。6.约课和推门听课(抓课堂效率,加大监督与指导)跟进了解,多听课、评课、实施多监督与指导。实施途径:(1)教研处牵头,教研处和教研组实施并联合校

3、长室、教务处对新上岗教师每大周至少听课一节并评价指导改进。(2)跟进指导监督。7 .培优研究初步探究培优课的方法效率、培优资料的创编,如何提高培优教师的成长。8 .课题研究与论文初步设想:(1)、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2)、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研修课进行微课题研究(3)、完成上报课题研究。9 .教研常规教研常规工作常抓不懈:集体备课、磨课、月常规检查:备课作业、听课、上交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10 .加强资料建设与其他(1)各项资料归类整理(2)教师学习与培训(3)教师信息与档案(4各项制度考评三、具体措施:(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做好做实教学常规工作。1 .严肃考勤纪

4、律,严格按照考勤制度执行相关的考勤工作。2 .严格落实课堂常规制度,加强每天每节课的考课工作。3 .加强师德建设,确保无安全责任事故及教学事故的发生。4 .加强午自习和晚自习纪律管理,要求自习课教师不得做私事,严格按照学校和教务处要求开展工作,保证自习效率。5 .加强作业监控、辅导与检查,定期检查并通报,确保教师能够及时批阅、评讲作业,保证作业质量。6 .注意阶段总结和反思,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教师座谈、单元测试、阶段成绩分析会、全体教师会等形式,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7 .注重培优辅差工作,主张提升“教学成绩是硬道理”,将教师的年度考核与教学成绩更进一步的挂钩。(二)加强教学成绩监测,

5、及时分析,不断反思。1.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加强“命题研究、阅卷评分、考务管理、质量分析”等工作的研究与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型考试后,及时召开年级组教师会,集中分析教学成绩,从多个维度、全方位、动态分析教师的教学成绩,并要求及时整改。(三)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注重激励每个孩子。主张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进步”,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开的时间早晚不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爰学生,努力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不断成长;落实学习常规基本要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督导、自习纪律监控、阶段检测,各方面都能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

6、养和学法的指导。(四)注重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发展特色,以大型活动为契机宣传学校。(五)培养教师:加速年轻教师成长步伐,促进老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全体教师共同进步与发展。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教研处组织牵头带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有经验教师约课、听课、评课、指导、反思等提高课堂效率。每个教研组内同一学科要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师徒结对,新老教师结对进行帮扶,以老带新,新教师要虚心学习,老教师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和提高。(六)学校对进入我校工作年限较短的年轻老师进行观察,按照“名师带教”的原则为年轻教师指定指导老师。年轻教师必须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纳入“青蓝工程”管理。引导青年教师在学习学校优良的教

7、育经验的同时,能够有所创新。为青年教师展现自己的风采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师德、师品、师艺。(七)加强学习,形成浓厚教研氛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提高业务能力,组建优秀教师团队,特别是在培优、命题、试卷分析等方面的水平有大的突破。激励教师积极学习:通过网络自学、集体研修、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安排学习。(八)打造精品课堂,多出优质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及在赛教评比中获较高的奖项。依靠学校重视,制度保障,对有意向的老师重点培养,教研处教研组要牵头听课,反复磨课,或请校外专家来校指导。(九)建立合作的团队:教师结对帮扶,团结合作,相互学习,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树立正能量,发扬团结协作

8、相互学习精神,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的组织能力及带头作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各教研组要确定每大周的集体备课日,确定备课组,教研组组织每次提前确定备课课题及主备人,同一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在集体备课日或课余时间要统一商定备课方案,统一设计、统一作业情况,同学科建立题库。每个教研组内同一学科要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师徒结对,新老教师结对进行帮扶,以老带新,新教师要虚心学习,老教师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和提高。(十)组织活动:积极组织赛教,撰写论文,辅导竞赛等,力争获得优异成绩,通过获奖提高我校知名度。学校对教研工作要给予大力支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

9、教师的赛教获、论文获奖、辅导竞赛获奖、职称晋升等与工资挂钩。课题、论文、优质课、辅导竞赛等适当经费支持、鼓励帮助。(十一)组织校本研训和教师培训工作:抓住学习机会。重视教师校内外、网络培训学习,学校给予制度及经费保障,激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投入业务学习和培训I,通过学习不断扎实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十二)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培训|、自我探索争取在微课、课题研究有突破。本学年各教研组立项校内课题研究,争取申报县市级并能立项。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情况可适度开展特色活动。(十三)落实好教研工作常规管理,组织进行教研活动、教研资料等的监督和定期检杳,并做到公证考察和考核。制定考核方案对教研

10、常规量化考评,教研处要对各教研组教研工作指导监督。教研处组织每月检查备课笔记、学习笔记、听课记录、研修课资料、集体备课资料等。每月对教研工作量化考核,考评。考评要做到公开、公平、公证,并对检杳量分情况公布,对成绩优异的教研组给予表扬。教研处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充分发挥领导、指导功能、起模范带头作用,脚踏实地努力搞好本职工作并不断开拓创新。优秀教研组要鼓励表扬.(十四)建立评价制度,激励发展与提高。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十五)教研工作中学习各级领

11、导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能坚持考评与监督,做好统筹安排及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教研组长要带领本组教师完成学校要求的各项教研任务并创新开展活动,工作中要模范带头,考评客观公正。各级领导要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坚持推门听课并课后指导和帮助等。(十六)学校对教研工作要给予大力支持。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教师的赛教获、奖论文获奖、辅导竞赛获奖、职称晋升等与工资挂钩。课题、论文、优质课、辅导竞赛等适当经费支持、鼓励帮助。获奖经济奖励。(奖励为主、其它为辅)。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教师业务考试,量化考核等与绩效工资挂钩。四交流反思与提高教研处、各教研组要对教研工作高度重视,学期初要制定祥实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稳步实施。每大周要对上周工作归纳总结并要对本周工作进行规划。各教研组要克服困难,各组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我们相信全体教师能团结奋斗,勇于开拓使我校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每月工作重点时间工作重点负责人2024年9月各项制定的建立和学习教导处2024年10月集体备课、集体研修教研组2024年11月课堂常规、作业布置批改规范化教导处2024年12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处2025年1月抓好专题复习,提升教研处教学质量广德市科创实验学校教研处2023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