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案例.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案例一、项目主题社交焦虑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感受到的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有时还会伴随着冒汗、心慌、发抖等生理反应。社交焦虑严重的个体由于要承受强烈的回避行为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在人际交流、学业和工作等社会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案例中的D同学是一位社交焦虑较严重的同学,该生来自农村家庭,从小由奶奶带大,与奶奶关系较好。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于其母亲外出打工。该生性格内向、敏感,在与人交往时感到焦虑、紧张、恐惧,并且还会出现心慌、冒汗、发抖等身体反应。二、实施方法和过程该生自述不适应大学生活,害怕与他人交流,当
2、其他同学靠近他时,他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感觉,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是该生内心却渴望友谊,希望自己能有朋友。针对该生的情况,本案例尝试用合理情绪疗法了解该生如何看待交友这件事。合理情绪疗法一一ABC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指引起人们情绪困扰(C)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B)等。因此,要帮助案例中的同学找到他的“A”、B”、“C”,并且找出其不合理的看法与信念“B”,并通过与其沟通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看法与信念“B”,找到代之合理的信念“D”,从而缓解或消除原有的情绪困扰A,产生新的情绪体验“E”。在本案例中,D同学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他认为世界上除了奶奶之外,没
3、有人会爱他。当奶奶去世时,该生伤心无助,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人会爱他,因此产生了“同学都不会喜欢他”的不合理想法,这个想法更多是其主观臆测。由于他有这样的看法,因此当有同学想与其交流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十分焦虑与紧张,甚至胸闷发颤。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他通常采用逃避的行为来回避交往。对于该同学的情况,首先让其回顾他认为“同学都不喜欢他”的具体事件或相关表现,该生无法举出具体实例。接着与该生一起辨析这个不合理信念给其在人际交流上带来的影响,并识别与分辨理性与非理性信念,找到取而代之的合理信念,例如“同学大多是友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这是很正常的”等等。
4、最后,鼓励该生尝试跨出交友第一步,大胆回应朋友,即使刚开始做的不好也没有关系,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与鼓励,不断告诉自己只要真心、真诚、热心待人,一定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三、主要成效和经验案例中的D同学在多次谈心谈话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之后的回访中,了解到该同学报名了多个部门的纳新,虽然被几个心仪的部门拒绝,但在他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成功加入了学校志愿者协会。从参加活动的情况来看,D同学充满了爱心,并能主动承担部门的一些事务,并结识了部门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学期中后段,辅导员发现D同学积极参加院排舞队,并代表学院参加比赛,获得不错的成绩。在学院举办的宿舍装扮大赛中,该生作为主讲人在众多学生面
5、前介绍自己的宿舍,其幽默风趣的表现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并最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D同学的自身努力下,其社交恐惧有了很大的缓解。同时也通过部门锻炼与院校活动增加了自信,也提升了其自我价值。在后续的回访中,D同学表示当有同学向他靠近时,还是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比之前好多了,也表示会继续努力。四、案例反思1、社交焦虑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是一种当处在人际处境时,例如发现别人注意自己或靠近自己时产生恐惧、焦虑,并伴随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发抖、出冷汗等相关症状,并且当事人知道自己的反应过于强烈,但无法控制的一种神经症。现阶段对于社交恐惧症,更多的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满贯疗法和认知行为
6、疗法。在此案例中,D同学思维清晰,求助意愿强烈,因此采取合理情绪疗法对其社交焦虑进行辅导,效果较好。2、在校园中,像D同学这样有社交焦虑的学生不在少数,但能向D同学这样主动求治的同学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很难把握大部分同学的心理需求,因此,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学院层面,都应该继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心理求助是一个强者的行为,并且能借助求助让自己更健康快乐地成长。3、作为学生一线工作者,应该加强自身心理咨询的技巧,学习一些短程心理治疗的方法,例如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N1.P简快心理疗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等等,除此之外,不管是利用哪一项技术或治疗方法,都需要把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咨询技巧做扎实,给求助的学生营造安全的氛围,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帮助,促进健康发展,成为学生真正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