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集成化治理新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集成化治理新模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集成化治理新模式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集聚增长,宿迁市中心城区尤其是老城区功能配套不足、公共空间被侵占破坏、治理能力不高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宿迁市通过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集成化治理新模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完善功能、塑造特色、优化环境、传承文化,“可爰城市”魅力愈发彰显。截至2023年年底,宿迁市区累计完成300个治理项目,打造了簧学街、市府东路北背街、洪泽湖东路等一批治理“示范样板”,相关案例入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切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大美城乡安居中国等书籍,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关注报
2、道。二、把准治理方向,构建“高位统筹+清单管理”的推进体系围绕建设可观可感、生动现实的美丽宜居新图景,通过征集民意、现场调研、专家研讨、集体研究,精心谋划、系统考量、周密部署、高位推动、各方联动推进治理工作开展。(一)开展“多维度”现场调研为切实找准治理重点难点,工作开展前期,专门组织市自然和规划、城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精神文明建设等10余个部门,会同属地政府,利用1个月时间,通过现场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了解情况、倾听呼声、征询意见,全方位“打捞”现状问题、群众所盼,经深入研究分析,共梳理出六大类50项问题,为把准治理方向、科学“对症下药”奠定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3、。(二)制定“精准化”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精准对标对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等要求,科学制定市区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并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研究后印发实施。重点以实施“96650”工程为统揽,即围绕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业街区、市场商城、城市出入口、公园广场、居住小区、单位庭院、地下空间等“九大单元”,紧扣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序化、特色化等“六化”目标,推进空间功能优化、市容环境提质、基础设施更新、城市秩序规范、便民服务升级、长效机制完善等“六大行动”,通过每年编排实施100个治理项目,集中解决城市功能
4、配套不足、权属界定不清、品质形象不高等50项问题。(三)搭建“高统筹”组织体系为确保高效统筹推进治理工作开展,市级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治理领导小组,并在市城市管理局设办公室,牵头负责治理工作的文件起草、统筹协调、督查检查等日常工作。各县区也参照市级模式,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均实行党政“一把手”工程,形成“市级统筹、部门牵头、县区联动”的“1+9+N”工作推进体系。“1”指市级指挥部统筹调度,“9”指三县六区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具体实施,“N”指各相关部门牵头指导推进,并建立了工作例会、联合会办、现场推进、督查通报等系列推进制度,保证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工作落实。三、坚
5、持项目支撑,推行“片区集成+专项提升”的治理模式聚焦“空间环境、空间布局、空间功能、空间秩序、空间内涵”五大领域,紧扣“96650”工程,2021年先行在宿迁城区全域试点,2022年向各区、功能区和三县全面推开,深入开展片区化、集成化和专项化治理,不断改善城市空间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提升城市空间的“气质”和“品质”。(一)突出以人为本,全方位改善空间环境秩序坚持从补齐民生短板、守好安全底线、优化居住环境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卫生死角消除、违法建设拆除、杂乱招牌整治和凌乱管线整规等行动,先后消除环境卫生死角7600余处,拆除违建20万平方米,清理整规各类管线185万米,更新改造广告招牌860
6、0余块。特别是针对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缺失导致的公共利益受损、公共秩序混乱等现象,全面厘清空间公私权属,累计收回被侵占城市空间45.8万平方米,依法处罚空间侵占等违法行为1.2万余起。例如,针对南菜市和西楚农贸市场长期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实施全面改造提升,强制收回公共空间近8万平方米,拆除违建4500平方米,建成南菜市6()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西楚农贸市场摊位由11()个增至186个,新增60多个就业岗位,不仅彻底解决了两个市场长期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环境脏乱问题,也让公共空间利用和公共资源使用更加公平公正。宿迁市夜景作者提供(二)突出规划引领,系统性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围绕空间实用性和便民性,
7、紧扣”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治理”要求,开展片区和专项规划设计,统筹实施道路、管网、绿化、停车等设施改造提升。截至2023年9月底,累计硬化改造道路74.5万平方米,铺设疏浚管网41.2万米,新建改造绿化296.1万平方米。特别是针对薄弱片区,从市政道路、建筑立面、夜景亮化、功能设施、城市家具、店招标牌等全方位入手,实施一体化集成治理。针对宝龙24街前期规划不合理、空间功能缺失,导致停车不便、业态老化、人气不足、环境脏乱等问题,对街区重新规划设计、改造提升,合理划分“街景摊车区、文旅集市区、滨河餐饮区”三大功能区,新施划停车泊位336个,购置新式环保摊车24辆、文旅集市摊位16个,统一
8、返租给小吃、文创经营户,带动盘活沿河空置商铺4000平方米,打造了富含烟火气息的特色街区。(三)突出塑形铸魂,高标准重构空间特色基因坚持公共空间治理与文化记忆延续、弘扬新时代精神等紧密结合,突出个性化设计、特色化治理,重现了城市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打造了一批群众活动丰富、品质卓越、富有地域特色和艺术品位的公共空间体系。特别是围绕“有特色、有文化、有温度”的理念,按照“一巷一景、一巷一特色”原则,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了30个背街小巷。一批承载宿迁印记的老街巷,变身成为历史文化、餐饮文化、网红文化的“新坐标”,簧学街、矿山路等10个背街小巷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我为群众办实事”背街
9、小巷环境整治全国试点。簧学街公共空间治理,按照“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本土特色”的思路,采取仿古手法以及浮雕、小品、彩绘等方式,深度挖掘街巷文化,还原了明清、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特色,让老街焕发出了新活力,赋予了旧巷新内涵,更增添了城市该有的温度。宿迁市街景作者提供四、注重标本兼治,探索“依法治理+共同缔造”的治理路径围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增强治理动力,广聚工作合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互益”的治理格局。(一)以制规立法求善治坚持把精心、精细、精致贯穿治理全过程、各环节,着眼于治理项目每一个环节的细微之处,建立标准导则引领机制,先后制定、修订
10、包括市政设施、城市家具、停车场、广告招牌等35项标准导则,实现治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特别是制定出台了包括城市管线、农贸市场、违法建设、垃圾分类、公厕、建筑垃圾、城市照明等多个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城市依法治理、科学治理、长效治理。(二)以部门协同求精治针对治理中的焦点难题,通过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型”的融合协作机制,做到联动发力、精准治理、攻破难题。针对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探索构建了“党建+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机制,按照“3+5+X”模式,建成由社区、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3方,公安、城管、住建、市场监管、消防等5部门共同组成的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
11、160个,全面覆盖950个小区。工作站实行值班式实体化运转,形成了“支部吹哨、部门报到“协同高效的问题处置机制。2023年共整改小区各类问题15万个,有效打通治理工作“最后一米”,实现了小区环境和群众满意“双提升”,并在2023年8月全国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现场会上作为宿迁经验进行分享。(三)以信用管理求共治积极探索将信用手段引入城市管理,对沿街商铺、工程渣土、户外广告等城市管理领域10项重点监管事项,建立了以信用为基础的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闭环式的信用监管体系,共收集监管对象基础数据信息2.5万条,签订和公示信用承诺书2.8万份。截至2023年9月,实施信用积分处置6800次,形成“一
12、处违法、多处受限,诚信守法、处处绿灯”的联动信用奖惩机制,城市管理领域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下降75缸有效促进了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该模式先后获评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样本、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项目。(四)以信息技术求智治围绕“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一端惠全城”目标,在智慧城市框架下,按照行业标准,突出实战运用,聚焦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和城市治理“干净、整洁、有序”及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汇聚全市210个部门、4.7万组数据目录、40.1亿条基础数据资源,搭建执法、环卫、渣土等12个智慧化管理系统,汇聚智慧工地、智慧燃气、智慧水务等28个系统平台数据资源,创新物联网井盖监管平台、融合视频A1.识别平台、“宿迁市民城管通”微信小程序3个特色化场景应用,开展城市安全运行监测场景试点,形成数据资源“一中心”、业务支撑“一平台”、城市运行“一张图”、行业管理“一张网”的“四个一”全新治理模式,实现城市更智慧、治理更精细、运行更安全、服务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