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6397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二。二。年五月前言1第一章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的形势3一、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效3(一)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3(二)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3(三)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防治效果显著4(四)河湖、湿地保护恢复初见成效4(五)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4(六)生物多样性保护步伐加快5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5(一)生态系统质量功能问题突出5(一)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6(三)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不足6(四)水资源保障面临挑战6(五)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7(六)科技支撑能力不强7第二章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

2、基本原则9三、规划目标10第三章总体布局12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12二、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14第一章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的形势一、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特别是党的卜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基本方略、新发展理念和三大攻坚战中,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全而加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推进了大规模国土绿化、湿地与河湖保护修复、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海洋生态修复等重点

3、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筑。(一)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通过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森林资源总量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工林面枳长期居世界首位。(二)草原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草原生态系统质量有所改善,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20112018年,全国草原植被综合盖度从51

4、%提高到55.7%,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28%下降到10.2%。(三)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防治效果显著。积极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启动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试点工作,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石漠化面积持续减少,区域水土资源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以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123万公顷,完成防沙治沙1310万公顷、石漠化土地治理280万公顷,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由上个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万公演转为年均减少19.8万公顷,石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四)河湖、湿地保护恢复初见成效。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着力实施

5、湿地保护、退耕还湿、退田(坪)还湖、生态补水等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初步形成了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的保护体系,改善了河湖、湿地生态状况。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际重要湿地57处、国家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56处、国家湿地公园896处,全国湿地保护率达到52.2%。(五)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陆续开展了沿海防护林、滨海湿地修复、红树林保护、岸线整治修复、海岛保护、海湾综合整治等工作,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境退化趋势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生态状况总体呈现趋稳向好态势。截至2018年底,累计修复岸线约100O公里、滨海湿地9

6、600公顷、海岛20个。(六)生物多样性保护步伐加快。通过稳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持续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等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2700多处,90%的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纳入保护范围。大熊猫、朱鹘、东北虎、东北豹、藏羚羊、苏铁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稳中有升的态势。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总体仍较为脆弱,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不足,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地区重发展、轻保护所积累的矛盾愈加凸显。同时,在推进有关重点生态工程

7、建设中,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落实还不到位,也影响了治理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一)生态系统质量功能问题突出。全国乔木纯林面积达10447万公顷,占乔木林比例58.1%,较高的占比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全国乔木林质量指数0.62,整体仍处于中等水平。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中度和重度退化而积仍占1/3以上。部分河道、湿地、湖泊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2亿公顷,水土流失面积2.74亿公顷,问题依然严峻。红树林面积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减少了40%,珊瑚礁覆盖率卜.降、海草床盖度降低等问题较为突出,自然岸线缩减的现象依然普遍,防灾减灾功能退化,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整体形矿山开采

8、边坡综合整治,进行地形重塑、生态植被重建,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四、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草原保护修复、湿地保护恢复、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控与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后备资源培育,逐步开展被占林地森林恢复,实施退化林修复,加强森林经营和战略木材储备,通过近自然经营促进森林正向演替,逐步恢复顶级森林群落;加强林草过渡带生态治理,防治土地沙化;加强候鸟迁徙沿线重点湿地保护,开展退化河湖、湿地修复,提高河湖连通性:加强东北虎、东北豹等旗舰物种生境保护恢复,连通物种迁徙扩散生态廊道。专栏4-4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1大

9、小兴安岭森林生态保育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护,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和土地粽合整治等措施,加强后备资源培育,扩大森林面枳。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宓,提高森林质员,提升国家战略木材储备规模,加强湿地、河湖生态保护,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长白山森林生态保育全面保护天然林,加强天然林后备资源培育,恢曳被占林地森林植被,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促进正向演替。大力培育珍稀树种和优良用材林。保护恢复河湖、湿地,加强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3松嫩平原等重要湿地保护恢第全面加强原始沼泽湿地保护,通过实施退耕(养)还沼(滩、湖)、植被补植,恢复和扩大各类湿地面积及周边植被

10、,实施生态补水,提高河湖连通性S4东北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通过开展地形地貌重塑、生态植被重建,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宏。五、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沙治沙、河湖和湿地保护恢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等工程。坚持以水定绿、乔灌草相结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大力实施退化林修复;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加快建设锁边防风固沙体系和防风防沙生态林带,强化禁垦(樵、牧、采)、封沙育林育草、网格固沙障等建设,控制沙漠南移;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蓄平衡,实施退牧还草和种草补

11、播,统筹开展退化草原、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修复;保护修复永定河、白洋淀等重要河湖、湿地,保障重要河流生态流量及湖泊、湿地面积;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减少灾害损失;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解决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破坏问题。专栏4-5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1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雄安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建设,实施白洋淀等湖泊和湿地综合治理,加大京津保地区营造林和湿地快史,建设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加强张承地区植树造林和人工种草建设,推进冬奥赛区绿化,实施退化防护林,退化草原修发提升。加强燕山一太行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永定河、滦河、潮白河、北运河、南运河、

12、大清河等“六河”绿色生态治理,实施地卜冰超采综合治理.开展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加大土地综合赘治力度。2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笑全面加强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阴山北麓等重要地区草原保护修纪,实施退牧还草、人工种草,开展退化草原和己垦草原治理,实施草畜平衡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全面保护天然林,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上地综合整治。加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对浑善达克等重要沙地和重要风沙源进行科学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治理,逐步恢复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至要河湖生态健康.3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史全面加强天然绿洲和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和上地综合整治,增加林草植

13、被,开展退化林修豆。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保护沙区原生植被,对符合条件的沙化土地进行封禁管护。开展黑河、石羊河等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夏,保障河湖尾间。4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熨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好,实施潦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塔里木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强化沙化土地封禁管护。加强荒漠天然植被保护和生态公益林管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土地综合整治,实海上地轮休和退地减水,建设盘点区域防护林体系,对胡杨林进行特殊保护。5天山和阿尔泰山森林草原保护加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林、防护林建设和退化林修发。加强河流、湖泊、湿地保护和恢宏,实施源头保护和退化湿地修史“加强水土流失预防

14、,实施土地轮休和退地减水,开展退牧还草和退化草原修第治理.加强珍稀特有物种资源保护。6三北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亚,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工程,恢笑矿山生态。六、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河湖湿地保护修复、石漠化治理、损毁和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通过封山育林草等措施,减轻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程度;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苏铁等极小种群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15、修复,开展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推进海湾整治,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管控,强化受损滨海湿地和珍稀濒危物种关键栖息地保护修狂,构建生态廊道和牛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保护和修发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提升防护林质量,建设人工鱼礁实施海堤生态化建设,保护重要海洋生物繁育场推进珠三三角洲水生态保护修史.2海南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匆全面保护修灾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恢笑.建设牛物多样性保护和河流生态脾道。以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为武点,加强综合整治和也要生境修豆,强化自然岸线、滨海海地保护和恢复。3黄渤海生态保护和修史推进河海战动统筹治理,加快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加强河口和

16、海湾整治修复.实施受损岸线修狂和生态化建设,强化盐沼和砂质岸线保护:加强鸭绿江口、辽河口、黄河口、苏北沿海滩涂等重要海地保护修更.保护和改善迂徙候吗亚要栖息地,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恢复,推进浒苔绿潮灾害源地整治。4长江三角洲重要河口区生态保护和修更加强河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红,推动杭州湾、象山港等重点海湾的综合整治,提高海堤生态化水平。加强长江口及舟山群岛周边海域的生物资源养护,保护和改善江豚、中华鲍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加强重要湿地保护修身。5海峡西岸歪点海湾河口生态保护和修豆推进兴化湾、胆门湾、泉州湾、东山湾等半封闭海湾的整治修更,推进侵蚀岸线修曳,加强揖婴河口生态保护修史,重点在漳

17、江口、九龙江口等地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史,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豆加强重点海湾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北仑河口、山口、雷州半岛西部等地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夏,开展徐闻、渊洲岛珊瑚礁以及北海、防城港等地海草床保护和修笼,建设海岸防护林,推进互花米草防治。八、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江源、祁连山、东北虎豹、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珠峰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强化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濒危物种种群保护,构建重要原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网络,整合优化各类自

18、然保护地,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勘界立标,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根据管控规则,分类有序解决重点保护地域内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对核心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实施有序搬迁和退出耕地还林还草还湖还湿:强化主要保护对象及栖息生境的保护恢复,连通生态廊道:构建智慧管护监测系统,建立健全配套基础设施及自然教育体验网络: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和动态监测,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保存库、救护繁育场所,完善古树名木保护体系。专栏4-8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工程I国家公园建设开展国家公园勘界立标.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装径,整合提升管护巡护、科研陈测、公众教仔和支掾能力系统,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全减盖、

19、智然化的立体保护网络。配套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友好的基础设施。打通生态掘道,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发和废弃地修笈。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修史全面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设立界桩和标识牌,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装备,完善和提升资源管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应急防灾、基础设施等体系。以自然恢组为主,辅以科学合理的人工措施,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更,连通生态廊道,促进重要栖息地恢复和废弃地修更得3国家级自然公园保护根据国家级自然公园保护需要,在重要地段、Jg要部位设立界桩和标识牌,针对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开展自然植被和林相改造,加强自然公园保护管理、宣传教育设施

20、建设,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4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珍稀濒危物种重要柄息地保护修曳,开展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人工扩繁、野外回归,促进野外种群曳壮,连通生态廊道.开展古树名木抢救保护。建设野生动物救护场所、繁育基地,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基因保存:设施。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科研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基础数据库。九、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加大重点实验室、生态定位研究站等科研平台建设。构建国家和地方相协同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监管平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

21、防和应急处置、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管护站点建设水平,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实施生态气象保障重点工程,增强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及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服务能力。专栏4-9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控体系重大工程1科技支掾能力提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旦领域科技创新,开展生态保护修史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建设,推进服务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国家亟点实验室、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级科研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2构建监测监管信息化平台依托自然资源张图,和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构建国家一地方互联互通的近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延大工程监测监管

22、平台,提高工程实施、动态监管、绩效评估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开展生态状况评价监测,实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监测信息平台,开展冰川、冻土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评价的综合分析能力。3森林草原保护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防治、疫源疫病等设施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建设林草种明资源保存库、良种基地等设施,完善优化森林草原基层工作站所、管护站点等布局,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盘点地区停机坪、割水池、应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4生态气象保障聚焦牛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任务,完善生态气象粽合观测体系,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强化森林

23、草原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沙尘暴预警及仃宙生物防治等气象保障服务。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建设,提高生态修史型作业能力.第五章保障措施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重大工程建设领导机制,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和重要抓手,摆到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基础保障。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密切配合,编制各专项建设规划,科学细化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工程措施,明确工程组织形式、建管方式、支出责任和分省任务,并按照职能分工组织落实:要建立

24、规划实施督促机制和重大工程监测评估体系,结合职能抓好主要指标及任务的细化分解,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指导,定期开展监测评估,适时发布结果,并作为有关资金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责任,编制有关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工程建设,确保各项重大工程顺利实施;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切实履行好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和H常监管责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二、加快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积极完善国土空间、自然保护地、森林草原、海洋环境保护、河道管理、湿地保护、生态保护补偿、应对气候变化等方而的法律法规制度。强化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执法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多部门联动执法

25、,建立健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挤占自然生态空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引导社会监督,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驾护航。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和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

26、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用地、用海等政策,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而禁止围填海。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保障生态用水需要。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作为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领域,进一步明确支出责任,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各地统筹多层级、多领域资金,集中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形成资金投入合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持续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强监督考核。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

27、建立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建立健全生态资源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制定激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政策措施,保障各类社会主体平等享受财政、土地等优惠政策的权利,鼓励金融支持,稳定政策预期,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和管理,探索重大工程市场化建设、运营、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快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国有林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制度,促进盘活相关自然生态资源。鼓励各地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结合有关重大工程建设,

28、积极推动生态旅游、林卜.经济、生态种养、生物质能源、沙产业、生态康养等特色产业发展。按照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产权安排,激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的治理而积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探索研究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有效途径。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自然生态国情宜传和生态保护法治教育,将国家公

29、园、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公园、科技馆等作为普及生态保护知识的重要阵地,依托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等活动,开展主题宣传,提高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推动生态工程全民共建、生态产品全民共享,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创新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模式,适当开放自然资源丰富的重大工程区域,让公众深切感受生态保护和修复成就,提高重大工程建设成效的社会认可度,积极营造全社会爱生态、护生态的良好风气。附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编制清单附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编制清单序号规划名称1音澈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纪重

30、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2黄河建点生态区(含黄土i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出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3K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夏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4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5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城宙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6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曳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7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第JE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8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9生态保护和修豆支探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