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在2024年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党委书记在2024年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校党委书记在2024年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思政课教师,都要不间断提升思政课的建设水平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在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容模式、方法手段上表达改革创新,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守正创新推进高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教育引导疏通学生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下面,我讲几点要求。第一,要在总体要求上把好“总开关”,
2、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和思想性。思政课建设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来看,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办好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同时,要在讲政治的基础上讲理论,突出理论性、学理性。高校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要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通过加强思政课建设这一铸魂工程来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
3、身的有用人才。要充分利用历史资源、红色资源,让学生了解历史、懂得历史,理解党因何而生、红色政权从哪里来、新中国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从而不间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间断从历史中汲取聪明才智和力量。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引导疏通学生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判断形势,澄清学生价值认知上的误区和价值判断上的偏差,教育引导疏通学生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第二,要在内容设计上畅通“主渠道”,充分发挥新时代伟
4、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时代性。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只有内容设计更加科学、更加丰富,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不间断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一个是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育材料、进课堂、进头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果,加强对学生接受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分析,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精准施策,对准学生理论的“疑惑点”、思想的“共鸣点”、情感的“触发点”进行理论讲授,激发青年学生自觉把实现自身价值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5、代新人。第二个是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在教学内容上贯通理论与实践、纵横历史与现实、关联国内与国际,将党的创新理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伟大成就、“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堂。三是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塑造能力。四是要把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史校情和办学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用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引导疏通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同时结合学校文化传统、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典型人物事迹等,开设系列特色选修课。第三,要在方法手段上打好“组合拳
6、”,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载体,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推进模式创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升教学成效。第一个是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推进中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加强”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等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运用“原创课程剧”“5G+思政课”“专家同上一堂思政课”等形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兴趣。第二个是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切实推进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深度融合,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机制,常态化在校史
7、馆、科技馆、博物馆、重点实脸室、科研院所等开展现场教学,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三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直不间断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运用慕课、专属在线课程等完成对课程的改造。推进建设“思政课教学创新实验室”,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在思政课“教”和“学”两端的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第四,要在臻设目标上瞄准“大思政”,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性和系统性。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别,表达了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办好“大思政
8、课”,是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水平的重要契机,也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抓手。第一个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学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明确建设目标、落地实施路径和方法手段。第二个是完善校内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校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学院等教学单位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工作机制。三是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拓展工作格局,整合多方资源,扩展课堂半径,建设“
9、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比如,建好实践育人大课堂,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引导疏通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馆、革命旧址、博物馆等更多现实场景中,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积累经验,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积极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动参与教育部设立的*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校“大思政课”改革试点,打造具备学校特色的品牌示范课程,汇聚优质教学资源。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