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团基础恻给视加一、发展现状1(一)发展基础1(二)面临挑战4二、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4(一)发展趋势4(二)需求分析5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四、主要任务9(一)加强现代测绘基准运维9(二)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10(三)深度融入自然资源管理10(四)推进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10(五)提高基础测绘公共服务能力11(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11五、重点工程11(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运维工程1212(二)遥感数据获取工程(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工程13(四)实景三维建设工程14(五)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15(六)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2、体系建设工程16(七)自然资源管理服务工程17六、保障措施18(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实施18(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18(三)优化人才结构,做好队伍建设18(四)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工作效能18(五)强化信息安全,筑牢保密红线19市“十田方”基础测合视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基础测绘是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基础测绘,提升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对于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建设具有
3、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的规定,按照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目标,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域,规划期限为5年(2021-2025年)。本规划是市“十四五”期间编制基础测绘年度计划、财政投入及具体组织实施的主要依据。一、发展现状(一)发展基础L基础测绘发展环境持续完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颁布实施,省政府出台了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市政府印发了市“十三五
4、”基础测绘规划,为全市基础测绘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自然资源系统机构改革完成,基础测绘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整体格局,成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全市基础测绘投入1380万元,保障了遥感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等重大工程的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全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拥有测绘资质单位7家,开展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实景三维模型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2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十三五”期间,配合省级基础测绘完成了全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建设;开展了全市96座测量标志日常管理和年
5、度巡查维护,确保了测量标志使用效能;完成了自然资源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实现了各类空间数据测绘基准的统一。共享获取了全市域0.5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1:10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2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完成了城市规划区110平方千米、16个镇驻地33平方千米1:500比例尺,全域1495平方千米1:2000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完成了城市规划区IK)平方千米、镇驻地33平方千米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更新,全域1495平方千米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重点要素生产,高铁新区21平方千米地理实体数据生产;完成了市高铁站、市火车站、市汽车总站室内三维精细模型(I级)制作,城
6、市规划区110平方千米、16个镇驻地及工矿区80平方千米优于0.05米分辨率实景三维模型制作,完成全域1495平方千米0.2米分辨率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制作,融合房地一体项目全市村庄191.07平方千米0.012米分辨率实景三维;完成了全域1495平方千米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入库;完成市主城区200千米主次干道及部分重点商业区街景数据采集。3 .基础测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益服务职能进一步凸显,累计向全市社会各界提供各类比例尺数字线划图和数字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9112幅、实景三维模型数据140平方千米,为城市规划、乡村振兴等重点工程项目提供基础测绘保障服务。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成效突出,开展了省
7、级试点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汇聚、整理了约15TB的基础地理数据,完成时空大数据平台(桌面版、移动版)的开发和部署。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有效支撑了17个部门的30余个业务系统;平台框架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基本建成,实现重点要素动态更新,其他要素年度更新。公共地图服务能力再提升,“十三五”期间,修编了市地图和城区图,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统筹实施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完善了应急测绘保障工作机制,制定了预案并开展应急测绘保障演练,应急测绘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二)面临挑战1 .基础测绘数据资源储备仍需加强“十三五”期间,开展了多源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实景三维建设工作,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体化程度不高、
8、更新频次较低,与新型基础测绘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从生产组织模式、产品形式等方面加强探索研究。2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仍需提高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初步建设完成,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潜能未完全挖掘。基础测绘成果整合和共享方式需要提升,公共地图服务的样式较为单一,对于乡村振兴的支撑较少。测绘人才队伍储备不足,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强。3 .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能力仍需深化在精细化服务自然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调查监测、确权登记、生态保护修复、执法监察等方面,数据基底作用和技术支撑能力尚需加强。服务于常态化、自动化的全域自然资源遥感监测的效果不明显,还不能满
9、足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一)发展趋势L新时代基础测绘面临新机遇地理信息日益融入人民生产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加快基础测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促使基础测绘加快融入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链,成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的重要支撑。基础测绘需求牵引力增强、市场驱动力提升,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4 .新型基础测绘发展不断加速基础测绘正处于由传统向新型转换的新阶段。以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正加速形成。基础测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地理实体数据、实景三维模型、地表形变数据、水下地
10、下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等将成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 .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交叉融合,智能分析、深度挖掘、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等能力迅猛发展,不断促进基础测绘业务体系技术变革和产品服务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支撑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能力持续增强,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应用不断深入。(二)需求分析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市作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新时代县域经济强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知名商贸集散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新时代历史文化传承新高地,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基础性、先行性支撑,同时为培
11、育综合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新业态,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支持。2 .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需求京沪高铁沿线高端制造业产业带、鲁南经济圈、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在交汇叠加。市深度参与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都离不开基础测绘提供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体系等空间信息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服务支撑。3 .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需求抢抓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机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乡镇地图服务,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4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创建
12、数字李生城市模型,建设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智慧城市大脑”,都需要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安全自主可控的时空信息服务。5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需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三维立体、时空地理信息数据支撑。三区三线科学划定、空间规划编制、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6 .服务社会公众的需求地理信息已经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智慧农业等方面,需要北斗、遥感和地理信息分析技术作为支撑。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加强国
13、家版图知识宣传教育,深化公益地图在民生产品和服务中的应用。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两服务,两支撑”的根本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引领,以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效能为着力点,以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为抓手,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测、科技兴测、人才强测,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政府主导,统
14、筹协调夯实基础测绘基础性地位、公益性定位,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强化政府投入,推进项目部署落地,保障优先发展。坚持地上地下统筹、基础测绘与自然资源其他业务统筹,全市信息化平台数据资源统筹,构建协同、均衡、互补的发展格局。2 .需求引领,精准服务紧贴市高质量发展主线,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框架,以全新的理念融入自然资源大格局、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需求引领,提高服务质量,精准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基础测绘支撑作用。3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坚持科技兴测、人才强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转变测绘生产方式和服务方式,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
15、设,提升科技创新对基础测绘发展的贡献率。4 .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创新运行机制,精准把握基础测绘发展趋势,坚持基础测绘与自然资源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基础测绘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提升装备支撑能力,加快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促进基础测绘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全市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建设更加完善,测绘工作保障和服务职能更加明确,长效投入、共享应用等机制建立健全,基础测绘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基于北斗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日益完善,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频次与精细度大幅提升,完成实景三维建设,基本建立全域覆盖、地上地下、二三维一体、多尺度融合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智慧时空大数
16、据平台服务成效突出,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广度、深度和便捷度同步提升,基础测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和应急测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全市协同、供给高效、服务智能、安全可控的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先行市注入新动能。至规划期末,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形成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更加高效、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更加精准、服务社会民生更加广泛的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新格局。四、主要任务(一)加强现代测绘基准运维做好测量标志管护工作,落实测量标志管护职责,加强巡查,按需维修、迁建,确保测量标志使用效能。积极推广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应用
17、,做好运维保障,为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准、快速、实时的位置服务。进一步优化现有测绘基准体系,开展全市域C级卫星定位点复测,开展全市域三等水准复测,保障平面基准和高程基准的准确性。(二)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力度,提高获取精度和频次,扩大获取范围。整合全市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实现多源多尺度多维度数据融合管理。探索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逐步推动以地理要素为核心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向以地理实体为核心的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转变。开展实景三维建设,实现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年度更新,单体模型动态更新。开展地下空间普查测绘,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8、提供数据支撑。(三)深度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全面落实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对基础测绘工作提出的要求,夯实基础测绘数据在自然资源管理、监测和规划中的空间定位基础。围绕自然资源“数字赋能”工程,强化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的支撑作用,推动实景三维、遥感影像与自然资源数据的深度融合,促进遥感智能解译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为高质量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提供有力支撑,为三区两线沿线破损山体修复、采煤塌陷地整理重点保护工程的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四)推进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运维与数据更新,不断丰富时空数据资源,按年度更新
19、平台基础数据,推动平台示范应用建设,充分发挥平台的空间基底作用。基于实景三维建设,适时部署地理实体数据,面向政府各部门开展典型示范应用,深度融入智慧建设体系,拓展公共应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开展市级密码服务平台搭建与服务,构建基于商用密码技术的时空信息应用安全可控体系。(五)提高基础测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对测绘资质、测绘成果质量、安全保密的监督管理,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丰富公共地图产品样式、类型和供给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地图产品需求,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广泛普及测绘法律法规。强化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测绘装备配置维护和应急测绘数据资源储备,建立应急测绘保障队伍,定期组织应急
20、演练,提高快速响应能力与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六)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深入开展遥感影像自动解译、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挖掘、实景三维建设及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高新技术与基础测绘融合发展。制定鼓励政策,加强对外合作,促进自主创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参与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引导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五、重点工程为保障规划主要任务顺利完成,实现规划发展目标,全市基础测绘重点实施以下工程项目:(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运维工程1 .测量标志管理和日常维护开展市域96座测量标志巡查及常态化维护,及时维修、按需迁建,确保测量标志使用效能。2 .C级卫星定位点复测结合省
21、级基础测绘B级卫星定位点复测工作,开展市域C级卫星定位点复测。3 .三等水准复测开展市域三等高程控制网优化升级,结合省级基础测绘二等水准复测工作,开展1次三等水准路线复测,保持高程基准现势性。4 .景观测量标志点建设在市区建设2座景观型测量标志,结合景观型测量标志开展测绘科普和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公众的测绘法律意识和测量标志的保护意识。(二)遥感数据获取工程1 .倾斜航空影像获取获取城市规划区IlO平方千米、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27平方千米、16个镇驻地及工矿区80平方千米优于0.05米分辨率倾斜航空遥感影像2次,每年度根据变化进行更新,满足城市精细三维模型构建需要,为实景三维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源。
22、2 .卫星遥感影像常态化获取建设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分节点,按月获取全市域范围内优于2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工程L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利用获取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获取城市规划区110平方千米、16个镇驻地33平方千米1:500数字正射影像图2版。共享省级基础测绘资源,获取全市域0.2米、0.5米、1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实现全市域优于1米遥感影像季度覆盖和优于05米遥感影像半年覆盖。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按照“一库多能,按需组装”的生产模式,融合全市现有1:500、1:2000等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构建覆盖全市域的一体化融合时空数据库,实现向省
23、级一体化融合时空数据库的年度汇交。开展城市规划区IlO平方千米、16个镇驻地33平方千米1:5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2次,利用房产测量、竣工测量等“多测合一”共享成果修补测更新3次,实现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度更新。结合省级基础测绘,利用0.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更新全市域(不含城市规划区、镇驻地)1352平方千米1:2000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1次。结合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试点成果与经验基础,开展地理实体数据库建设,对原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实体化改造,开展城市级地理实体数据生产。4 .地名地址数据更新采取增量更新模式,完成全市域1495平方千米地名地址数据库更新2次。5 .城市街
24、景数据生产更新城市建成区约200千米主次干道及重点商业区街景数据2次。建立360度全景时空数据库。6 .地下空间普查测绘开展市区约20平方千米地下空间普查测绘,为城市地下空间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四)实景三维建设工程1 .实景三维模型建设利用倾斜航空影像,完成城市规划区no平方千米、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27平方千米、16个镇驻地及工矿区80平方千米的高精度实景三维数据生产和单体化模型建设,开展重要公共设施室内三维精细模型建设。共享省级1米格网精细化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优于0.2米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立体化展现的实景三维。2 .实景三维应用与服务将实景三
25、维数据成果纳入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资源体系,实现一体化统一管理,开发二三维集成展示与基于三维地形地貌的决策分析功能,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在线实景三维数据服务。加强在城市管理、公安警务、社会综合治理、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应用。(五)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1 .时空大数据管理与更新对时空大数据的现势性、有效性进行系统的更新与维护,以保障基于时空大数据挖掘分析、辅助决策的科学性。依托基础时空数据,采用全空间信息模型形成全空间的时空化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通过管理系统经数据引擎实现一体化管理。在完成六类数据更新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扩展
26、更新示范应用建设所需要的其他专题数据,逐步丰富时空大数据的范围和数量。2 .时空大数据平台推广与应用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后,将面向不同场景,拓展个性化服务,加大推动权威、丰富的时空信息向政府提供服务的实时性和便捷性,为政府部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科学管理、应急决策提供丰富的时空信息保障;推动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的智慧化,通过物联网信息与时空信息的深度结合,将社会公众感兴趣的实时变化的兴趣点或其它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时空信息推送到社会公众端,方便用户的日常生活。同时,通过提升市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服务水平,推动全市信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3 .密码服务平台搭建与服务通过商用密码产品和技术构建基于商用密
27、码技术的时空信息应用安全可控体系,解决政务版时空大数据平台设备接入、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在线传输、信息叠加、应用服务和动态更新等方面的难题,扩大时空信息综合服务的范围,保障普惠性服务的有效供给,将时空信息成果更广泛的服务于城市的重大项目建设,满足业务协同发展的迫切需要。(六)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1 .公共地图服务加强地图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地图服务保障能力。修编市地图城区图,规划期内更新2次,满足政府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地图的需求。组织编制市地图集,地图集由全市地图、城区地图、各相关部门行业专题地图和各镇(街)地图组成。地图集全面反映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宣
28、传,推介。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年度宣传教育,广泛普及测绘法律法规,强化国家版图意识。2 .应急测绘保障充分利用省市自然资源数据存储资源和异地备份环境,做好涉密版地图日常应急储备,建立以行政区划图为主体的应急公开版地图产品储备体系。完善应急测绘保障制度,优化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开展应急测绘演练。(七)自然资源管理服务工程L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发挥基础测绘数据空间基底作用,将现有的基础测绘技术、生产、服务和管理进行调整、完善,围绕“三区三线”科学划定做好支撑保障,支撑国土空间立体化开发保护。为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供多源多时态、全息全要素、三维立体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3 .服务自然资源管
29、理基于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展实景三维数据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应用,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更科学、更客观的数据支撑。4 .服务自然资源监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基于多源、多类型、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资源,开展变化图斑智能化解译和提取,服务于常态化、自动化的全域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为全市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增效。5 .服务生态保护修复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为三区两线沿线破损山体修复、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动态监测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六
30、、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实施充分认识基础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切实加强对基础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基础测绘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保障落实,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度,开展规划年度实施情况评估,及时调整,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依法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为基础测绘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夯实基础。按照基础测绘分级管理要求,健全基础测绘公共财政长效投入机制。(三)优化人才结构,做好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制定发挥其作用的具体政
31、策和措施。加快构建与新技术、新业务、新能力相适应的基础测绘队伍新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为规划实施奠定人才基础。(四)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工作效能加强新技术在基础测绘领域的应用,在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更新、融合、分析、应用等重点环节加大有关科技成果融入与转化应用力度,丰富基础测绘成果,创新基础测绘产品形式、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提升基础测绘工作效能。(五)强化信息安全,筑牢保密红线高度重视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安全管理工作,把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贯穿基础测绘工作始终。认清地理信息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正确处理应用服务与安全保密的关系。加大涉密地理信息的安全保护,加强基础地理信息使用和数据传输等方面的保密安全措施,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筑牢保密红线,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此页无正文)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监察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人武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0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