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中学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中学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处置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师生安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预案。1 .总则1.1 指导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和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坚持把师生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损害,保障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校园和社会稳定。1.2 工作原则1.2.1 以人为
2、本,预防为主。坚持一切从师生利益出发,切实对师生安全负责,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1.2.2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建立健全信息报告、科学决策、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体系,提高应对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1.2.3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校区、年段属地管理,进行分级响应。1.2.4 密切配合,靠前处置。精心组织,靠前指挥,充分发挥我校和社会各类应急救援机构的作用。1. 2.5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应对合力。1.3 适用范围本预案指导我校传染病疫情和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工作。1.4 分类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三类:1.5 .1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在个别
3、校园发生,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由学校为主可以处置,按规定必须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的突发事件。1.4.2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个别校园发生,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危害,或出现人员伤亡,需由学校和其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处理,并需由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处理,按规定必须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的突发事件。1.4.3 特大突发事件: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死亡3人以上,需由市委市政府指
4、挥处理,甚至需由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处置,或按有关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1.5应急预案体系1.5.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即本预案。1.5.2单项应急预案,举办大型和校外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订应急预案,报市教育局备案。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由制订部门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2.组织体系2.IXX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是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和履行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统一领导、协调、组织应时发生在校园内的特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研究和决定我校应急管理的重大事项,组织制订我校突
5、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XX(校党委书记、校长、第一责任人)副组长:XXX、XXX组员:XXX、XXX、XXX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警戒疏散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宣传舆情组、督导检查组等工作组,全面负贲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2.2各工作组的组成与工作职责2.2.1琮合协调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处室:办公室、德育科、教务科、总务科、保卫科工作职责:及时做好事故情况汇报,保持信息畅通,做好与有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2.2.2警戒疏散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处室:保卫科、总务科工作职责:主动或配合做好现场保护、危险
6、区人员撤离、维护现场秩序、劝说围观师生员工离开现场。2.2.3应急处置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处室:办公室、教务科、德育科、总务科、保卫科工作职责:承担校园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现场人员的抢险救援工作及组织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抢救或向临近医院及时疏散治疗工作,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工作。2.2.4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处室:总务科、保卫科工作职责:负责现场施救、物资保障工作,保证交通的畅通无阻,协助做好救援工作。2.2.5宣传舆情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处室:办公室、德育科、团委工作职责:做好应急工作信息采编、防控知识科普、网络舆情风险评判、舆情监测、
7、处置应对、宣传引导等工作。2. 2.6督导检查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处室:办公室、德育科、教务科、总务科、保卫科工作职责:对学校落实应急部署、应急预案等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进行问责。2.3由XX书记、校长亲自负责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钱永昌协助处理XX校区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郑远鹏协助处理XX校区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李勇协助处理XX校区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3.运行机制3.1预测、预警和报告3.1.1预测、预警3.1.1.1建立健全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落实好学校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
8、,及时识别可疑的传染病病例,及早发现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并隔离。3.1.1.2做好XXi教育”学校疾病监测预警的相关应用,明确职责分工,确定专人负责,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实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教育局值班电话XX,XX校区信息员XX;XX校区信息员XX;XX校区信息员XX)o3. 1.2报告3. 1.2.1学校一旦发现的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级标准的,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校领导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小时内向市教育局应急报告,同时XX校区向XX区疾控中心、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报告;XX校区向XX区疾控中心、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报告,X
9、X校区向XX区疾控中心、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报告请求救援。4. 1.2.2事件发生后,学校领导要迅速赶到现场,要在第一时间迅速、准确、全面地向市教育局报告,由市教育局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动态报告。首报(第一时间报告)紧急情况,可先对其基本事实(传染病流行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开始流行的时间、地点、感染人数、主要症状、卫生医疗机构的初步诊断等。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校内或校外)、中毒人数、中毒原因、主要症状等作客观、简明的报告,然后再及时、准确、深入的续报详细情况。5. 2应急响应3.2.1学校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XX校长任现场总指挥,分管
10、校级领导任副总指挥,学校各科室负责人、相关学校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3.2.2学校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学校应迅速将发生时间、地点、主要症状、人数等情况上报市教育局及区疾控中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如疑与投毒有关的,还应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做好相关现场保护工作,认真配合事故调查。3.2.3学校校医要做好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的专项登记工作,包括:班级、人数、姓名、发病日期、主要症状、处理情况等,并积极协助区疾控中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在区疾控中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关工作。3.2.4及时识别可疑的传染病
11、病例,及早发现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并隔离,避免学生带病上课导致疫情扩散蔓延。对于发现的聚集性传染病疫情,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达到定级标准50%的,必须立即向区疾控中心报告。3.2.5对于发现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应立即停止出售、使用剩余食品,封存食物原料留样食物,保持好生产制作使用的工具、容器等物件的现状。配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专业人员收集、提取可疑食品及中毒人员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物品送检,协助调查取证。3.2.6维护学校的稳定,安抚和稳定师生、家长情绪。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确诊人数要由区疾控中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确认并经市教育局批准后才可公布。严格控制信息发布
12、渠道,注意工作方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与混乱。3.3恢复与重建3.3.1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巩固应急处置工作成果,开展必要的现场清理、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及时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发生后可能引发的各类矛盾,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3.3.2现场调查结束后,按要求进行现场清洁消毒处理,符合卫生要求后才可进行食品生产经营;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3.3.3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分清责任,对落实学校传染病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
13、品安全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或食物安全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依据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追究有关管理责任人的责任。4.应急保障根据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的应急资金和物资保障工作。5.监督管理5.1宣传教育5.1.1提高对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建立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长效机制,健全并落实管理监督制度。5.1.2积极开展校园爰国卫生运动和食品安全周活动,加强对师生的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传染病预防、食物中毒的自我保护意识。5.1.3积极开展体育俄炼,增强师生体质,提
14、高对疾病的抵抗力。5.1.4结合实际,开展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模拟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检验并提高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5. 2培训6. 2.1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7. 2.2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人员的疫情监测、传染病防治知识及传染病基础知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8. 责任追究8.1 定期对学校发生的学校卫生情况进行通报,做好警钟长鸣,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8.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
15、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启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启动问责机制。6 .3在师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发生、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迟报、漏报、瞒报事故或玩忽职守者,学校及市教育局将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7 .附则7.1 本预案由我校制订,我校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7.2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7.3本预案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7.4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
16、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一)传染病1 .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2 .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4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5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6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
17、校、幼儿园、自然村褰、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7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8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9 .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10 .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1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
18、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12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13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4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5 .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6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
19、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17 .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18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
20、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19 .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0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21 .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22 .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23 .输血性乙肝、丙肝、H1.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
21、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1.V感染。24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25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6 .手足口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二)食物中毒:1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3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2、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九)医源
23、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目的与依据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4、。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事故、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属地负责,明确各级职责,落实应急措施。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应对格局。4 .科
25、学决策,依法处置: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听取专家意见,依法依规开展应急工作,确保各项应对措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四、组织体系及职责(一)组织机构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以及信息、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专项工作组。(二)主要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研究解决应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 .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信息汇总,协调各工作组行动,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3 .信息组:负责事件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确保信息
26、渠道畅通。4 .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防疫,协调外部医疗资源。5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生活服务保障。6 .安全保卫组:负责维护校园秩序,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五、应急响应(一)分级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1级)、重大(II级)、较大(111级)和一般(Iv级)四级,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响应机制。(二)应急处置流程1.信息报告: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不得迟报、谎报、瞒报。7 .先期处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件扩大。8 .应急响应:根据事件等级启
27、动相应应急响应,实施隔离、封锁、疏散、救治等措施。9 .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事件信息,做好舆论引导。10 善后处理: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进行人员安抚、心理疏导、赔偿补偿、环境恢复等工作。11 总结评估:事件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应急处置效果,提出改进措施。六、后期处置1.善后工作:做好受害师生的救治、补偿、抚慰和心理干预,恢复正常教学秩序。2 .调查与评估:组织或配合专业机构进行事件原因调查、责任认定和总结评估。3 .案例归档: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资料,作为今后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参考。七、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医疗救援物资、防护用品和生活必需品。4 .经费保障
28、:设立应急专项经费,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5 .人员保障:定期组织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6 .技术支持:建立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获得专业技术支持和指导。7 .法律保障: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应急处置措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八、附则(一)预案解释本预案由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二)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三)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1 .编制目的有效预防、与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9、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3 .事件分级特别重大(I级):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以及疑似病例;学校发生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在学校的,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例以上死亡病例。重大(II级):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人,或出现死亡病例。较大(11I级):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疑似病例;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食物中毒人
30、数超过1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一般(IV级):学校发生的不属于以上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5 .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测和管理,做好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快速反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事件的发展。以人为本:以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师生的影响。科学防治:遵循科学规律,采用科学方法,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效果。二、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1 .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
31、校长担任总指挥,副校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2 .应急处置工作组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包括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疫情防控组:负责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组织实施疫情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稳定师生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 .应急指挥机构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统一
32、指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负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其他工作O三、运行机制1.监测与预警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 .信息报告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流程和要求。学校一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 .应急响应学校应当根据突发公
33、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理措施。学校应当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医疗救治、疫情防控、心理辅导等工作。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6 .应急处置学校应当立即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聚集活动和会议。加强对校内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对校内环境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加强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做好师生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7 .善后处理学校应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
34、对事件的原因、经过、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理。学校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四、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学校应当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包括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医疗器械等,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2 .人员保障。学校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 .技术保障。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卫生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及时获取最新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技术,提高应急处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 .资金保障。学校应当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五、监督管理1 .宣传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 .培训演练。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3 .监督检查。学校应当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监督枪查,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理。六、附则1.预案制定。本预案由XX学校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4 .预案解释。本预案由XX学校负责解释。5 .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