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7篇.doc(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7篇 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篇1)一、培训目的公司每年投入适当的资金和人力开展培训,目的是规范公司的工作流程和促进公司竞争力的提升。为了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升员工素质并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促使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企业、部门和员工绩效,特制定C公司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作为本公司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二、适用范围本公司各项培训的计划、实施、督导、考评及建议等,均依据本制度。三、权责划分1.人力资源部门权责(1)制定、修改公司培训制度。(2)拟订、呈送公司培训计划。(3)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4)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公司各项培训计划的实施
2、。(5)检查、评估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6)与财务部门配合,管理培训费用。(7)组建和管理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8)负责各项培训的记录和归档工作。(9)与各部门配合,考察培训效果。(10)制定公司人力开始方案。2.各部门权责(1)呈报部门培训计划。(2)制定部门培训大纲。(3)收集并提供专业培训信息。(4)促进培训的实施和注重效果反馈。(5)确定部门内部培训师人选。四、培训管理1.总则(1)凡本公司员工,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利与义务。(2)培训计划应当接受企业发展战略指导,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并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确定。(3)公司培训制度的订立,培训计划的制订和修改,培训费用的预算、审查与汇总呈报
3、,以及培训过程的记录和归档等相关事宜,以人力资源部为主要权责单位,各相关部门负责提出建议,并予以配合执行。(4)公司培训的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等工作以人力资源部为主要权责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同时负责督导全公司的培训执行情况,各部门应给予配合。2.培训计划的制订(1)结合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及发展计划,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员工培训需求,以及公司的培训政策、经费预算等,于每年年初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并呈报公司领导层审核。(2)各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部门培训需求,制订部门培训计划,并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由其统筹规划。(3)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解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季度培训计划;
4、与相关部门配合,编制培训课程清单并呈报公司领导层。3.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1)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是针对公司所有新进人员的培训,目的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状态。培训形式以期性的内部方式为主。培训内容分为常规类和专业技术类两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任职岗位的不同选择。(2)实习生导师制岗位培训。实习生导师制岗位培训是针对公司招收录用的进行的培训,目的是使他们按照任职岗位的要求,尽快熟悉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培训以师傅带徒弟的固定导师制形式为主。培训内容包括思想素质的培训、企业文化的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等。(3)全体员工内部培训。全体员工内部培训是指依靠
5、公司培训师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内部资源,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形成相互支持帮助的学习氛围。培训形式以公司内部讲座、讨论会、交流会为主。培训内容涉及公司的技术、市场、管理等多个方面。(4)全体员工外部培训。全体员工外部培训是依靠外部专家的力量,促使员工掌握在本职工作上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幸工作的完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改善部门和公司的业绩。培训形式包括听外部公司课、参加外部交流研讨会或请外部讲师到公司授课等。4.培训的管理(1)费用管理。由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对培训经费作统一预算,并依据实际实施情况定期调整。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负责公司所有的培训开支,对培训费用进行
6、审核;同时应当每6个月做一次培训投资分析并呈报公司领导层。培训费用的审批权限限制在部门经理以及经理以上人员。所有培训费用的报销均须提供完整的人员培训审批表作为报销凭证的附件。(2)出勤管理。所有培训一经报名确认,受训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除特殊情况外,应准时参加。凡在公司内部举行的培训,参加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培训规范;由专人负责记录,填写内部培训考勤表,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参考资料。(3)培训评估。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包括对内部培训的课程内容、准备情况、讲授技巧和对外部培训专家的课程内容、效果等的评估。对受训人员的评估包括出勤情况和培训反馈等。(4)记录及总结。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建立员工培训档案
7、,并定期呈报。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篇2)为规范公司外派培训管理,保证员工外出培训质量,有效管理外出培训,特制定本管理制度。1.试用范围新管理岗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等所需外派培训外派培训:指公司根据工作需要指定员工派遣参加公司外部培训、学习活动2.培训费用2.1培训费用指在培训活动中公司为员工支付的培训费、食宿费、交通费总和。2.2培训费用的报销应出具相应、有效的发票,并于公司行政人事部登记备案。如遇以下情形,则不予报销费用:员工在外派培训期间因私人原因发生的食宿、交通等费用员工在培训(理论)结束后没有通过考试或未获得相关证书,实际操作中没有达到独立操作上岗能力的3.外派培训出勤及薪酬福利管
8、理出勤3.1培训时间在工作日进行的,按正常出勤计算,培训时间在休息日(含下班后的延长工作时间)进行的,不计加班3.2受训人应遵守培训方的时间安排和管理规定,按时参加培训,不得缺勤;无故不参加培训的,经查实后按旷工处理,自动扣除工资3.3外派人员因重大事宜,无法参加培训时,因提前向培训方管理部门说明薪酬福利3.4员工外派培训期间按在本公司正常出勤计算,原有工资奖金正常发放3.5员工在参加理论培训期间出勤参照3.1执行;在实际岗位操作期间,如遇夜班、法定假日上班的,员工应保留出勤记录,公司根据出勤予以发放津贴3.6员工培训期间由公司补贴伙食费(30元/天)4.员工责任与义务4.1员工需认真参加学习
9、,顺利完成培训项目,定期上交培训小结;学成回公司后,负责整理相关培训资料等送行政人事部存档4.2若培训项目有毕(结)业证书或证明文件,结束时受训结业证书由受训员工获得,在公司工作期间证书或证明文件正本由公司保管;需实际进行操作的,培训结束后应有独立上岗能力4.3员工培训完成回公司后应就受训内容给予公司其他员工进行传授,不得借故推诿,认真负责公司该项工作,承担相应的内部培训和辅导工作4.4员工在培训期间应遵守培训方各项管理制度,应注意言行举止,形象妆容,以维护公司之形象5.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外出培训,由公司行政人事部负责解释。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篇3)1.0目的为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员工技
10、能、拓展培训方式,行政员工可参加外派培训,为保证行政员工外派培训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此制度。2.0范围参加公司外派培训的人员3.0具体职责3.1各行政部门职责3.1.1通过“行政员工外派培训申请流程”负责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外派培训申请,外派培训申请原则上应在每年1-2月份各部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提出,临时性外派培训申请,除特殊情形外,应至少提前二周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否则不予批准;3.1.2除各部门提交的培训申请外,人力资源部还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个别员工的外派培训;3.1.3培训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需履行培训服务协议签订手续,培训协议签订后方可向财务部申请借款并参加培训;3.1.4经公司批准进行外派培训
11、的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课程。3.2人力资源部职责3.2.1人力资源部在接到外派培训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外派培训人员的资历审核(外派培训人员以能“将课程引进转化”的人员优先)、外派培训机构的甄选、审核及课程时间的确定;3.2.2人力资源部审核完成后,于培训课程开始前提交行政部予以核价,将核价后的培训申请,报总经理审批;3.2.3依总经理审批后的外派培训申请签订培训协议,并呈交公司认可。3.3外派培训协议拟订时应符合以下原则:3.3.1外派培训费用由公司全额或部分承担;3.3.2员工外派培训地点在外地的,视同出差,因路途遥远或受训时间较长,需在当地留宿而培训单位未提供食宿者依员工出差相关规
12、定申请食宿费、交通费等;3.3.3公司照常支付员工在外培训期间的薪资,下班时间或其他休假时间参加外派培训,不再作为加班;3.3.4凡个人外派培训单次培训课程费用达RMB1000元及以上者,当年外派培训课程费用累计达RMB3000元及以上者,应在培训开展前签订外派培训协议。3.3.5当申请人员参加的培训课程为公司项目型采购合同中包含的附属培训课程时,申请人员仍然需承担采购合同款中包含的培训课程费用。4.0培训协议4.1根据不同的培训费用,确定外派培训人员的服务期限如下:培训课程费用(RMB)约定服务年限1000-3000元(含)1年3000元-8000元(含)2年8000-0元(含)3年0-40
13、000元(含)4年40000元以上5年以上(含5年)4.2培训协议说明:4.2.1外派培训费用包括:培训课程费、交通费、食宿费、培训期间的出差津贴等由公司承担的所有费用;4.2.2培训金额在RMB40000元以上的外派培训,由总经理核定其约定服务年限;4.2.3若员工在半年内再次发生外派培训的,则培训协议签订以累计培训金额计算,培训协议签订日期以最后一次培训日期为准;4.3违约金赔偿办法:违约金额=培训总费用12_-Y12_(_=约定服务年限)(Y=员工自培训结束开始至最后一个工作日的累计服务月数)备注:若员工自培训结束开始至最后一个工作日的累计服务天数不满整数月时,则进位整数月份计算。5.0
14、培训评估5.1参加培训人员应在培训结束后两周内完成外派培训心得报告,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行动计划一并提交公司认可,培训行动计划应符合以下原则:(1)行动计划制定须详细、明确(2)行动计划须可实施、可衡量5.2培训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外派培训人员应将培训资料交于公司归档;5.3培训结束后4个月内,外派培训人员在人力资源部的协助下,应编写适合公司自身条件的学员培训手册、讲师授课手册,实现外部课程内部转化,并在人力资源部组织安排下授课并评估打分;5.4外派培训人员的外派培训心得报告及培训行动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人力资源部及相关职责部门负责追踪其行动计划实施情况;5.5人力资源部将视具体情况,将外派培训员
15、工的培训效果考核列入其绩效目标。6.0费用报销6.1外派培训的人员所提交的外派培训心得报告及行动计划经公司认可后,方可办理外派培训费用报销等手续。6.2外派培训人员办理外派培训费用报销前,需如实填写外派培训实际产生的费用,提交人力资源部审核,待人力资源部审核完毕后,方可至财务部办理报销;7.0责任承担若外派培训人员的行动计划在培训结束后1年内仍无法完成,外派培训人员需自行承担50%培训总费用。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篇4)1.目的为配合工厂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发扬本工厂
16、的企业精神,特制定本制度,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2.适用范围:凡本工厂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善建议等,均依本制度办理。3各部门权责划分3.1人事行政科负责1.制定、修改全工厂培训制度;2.拟定、呈报全工厂年度、季度培训计划;3.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4.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全工厂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5.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6.管理、控制培训费用;7.管理工厂内部讲师队伍;8.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9.追踪考查培训效果。3.2各部门权责1.呈报本部门培训计划;2.制定本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大纲;3.收集并提供本部门相关专业培训信息
17、;4.配合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5.确定部门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4培训管理4.1总论4.1.1.培训安排应根据员工岗位职责,并结合个人兴趣,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合理公平。4.1.2.凡本工厂员工,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利与义务。4.1.3.全工厂培训规划、制度的订立与修改,所有培训费用的预算、审查与汇总呈报,以及培训记录的登记与资料存档等相关培训事宜,以人事行政科为主要负责单位,各相关部门负有提出改善意见和配合执行的权利与义务。4.1.4.全工厂的培训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等工作以人事行政科为主要负责单位,并对全工厂的培训执行情况负督导呈报的责任。各部
18、门应给予必要的协助。4.2培训体系培训体系包含四个模块。4.2.1新员工入职培训1)培训对象:所有新进人员。2)培训目的:协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状况。3)培训形式:以周期性的内部授课方式进行。4)培训内容:分常规类和专业技术类两项科目,两项科目的具体内容可根据任职岗位的不同进行选择。5)常规类科目:a.工厂简介(包括工厂发展史及企业文化,各部职能等)b.工厂制度介绍c.产品/业务介绍与市场分析d.技术研发体系现状与开发方向e.其他6)专业技术类科目:a.经营和生产部门的岗位设计与工作流程b.适合工厂习惯的标准作业技巧c.项目管理流程与标准化训练d.其他4.2.2学徒方式
19、的岗位培训1)培训对象:工厂招收录用的或新工人。2)培训目的:使新员工按照任职岗位的要求,尽快熟悉业务内容及工作流程。3)培训形式:“一带一”或“一带二”的固定老师责任制形式。4)培训内容:包括思想素质、企业文化的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及工作疑难的解决和指导等。4.2.3内部培训1)培训对象:全员。2)培训目的:依靠工厂内部讲师力量,最大效度的利用工厂内部资源,加强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在工厂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丰富员工的业余学习生活。3)培训形式:在工厂内部以讲座或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4)培训内容:涉及工厂技术类、经营类、管理类的多个方面,及员工感兴趣的业余知识、信息等。4.2
20、.4外部培训1)培训对象:全员。2)培训目的:依靠外部专家力量,提升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上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以增进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3)培训形式:参加外部公开课、交流研讨会,或请外部讲师在工厂内部授课。4)培训内容:可分为三类。a)常规实用性培训涉及专业技术知识、销售技巧、管理方法、领导技能、经营理念等;b)适合高层领导的培训含企业战略性、发展性等内容;c)个人进修方面的培训如MBA、专业技术认证等。4.3培训计划的拟订1.结合工厂整体战略目标及发展计划,由人事行政科依据对内部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以及工厂相关培训的政策、财务预算等,统筹各部门的需求,于每年年初拟订
21、年度培训计划,并呈报总经理审核。2.各部门应根据各自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部门培训需求计划,并反应给人事行政科统筹规划。3.人事行政科可根据实际情况分解年度培训计划,拟订季度计划,编制培训课程清单,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篇5)第一章 总则为了有计划地组织公司员工参加培训,不断地增长员工的工作知识和技能,满足公司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制定培训的原则在于结合公司业务发展与组织能力提升的需要,全员参与,重点提高,讲究实效,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第二章 培训机构的职责第一条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培训管理职责一、公司培训制度的制订;二、公司年、月度培训计划的制订;三、
22、公司共性培训课程的教材选编与培训实施;四、培训评估及其改善对策的制订;五、外部培训讲师的联系聘请管理;六、对各部门培训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七、本制度规定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审核审批培训事项的审核审批;八、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和岗位基本知识培训的组织实施;第二条 各部门培训管理职责一、本部门培训计划的制订及实施;二、协助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实施公共课程培训;三、本部门员工的上岗前和在岗培训的计划编制、教材选编与培训实施第三章 培 训 类 别第三条 按组织实施机构的不同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大类;按培训内容大致不同分为员工知识培训、员工技能培训和员工态度培训三大类;按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的不同分为新员工入职培
23、训、企业文化培训、安全意识培训、质量意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六大类。一、内部培训本制度所称内部培训是指由公司内部组织的包括技能竞赛、野外训练、员工上课等方式的培训活动;二、外部培训本制度所称外部培训是指公司通过外部聘请的具有专业培训资格的培训师通过面授、录音、光盘等方式进行的培训活动。三、员工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让员工了解公司经营基本情况,如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状况、规章制度等,便于员工参与公司活动,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四、员工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操作技能、管理能力、处理人员关系的技能等,与
24、此同时培养、开发员工的潜能。五、员工态度的培训通过培训,建立起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培训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培训员工应具备的精神准备和态度。六、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在于使新员工迅速了解、融入工作环境,知晓在本单位最基本的工作行为准则,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该如何处理。1、 新员工的入职培训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以及其所在的部门完成: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的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发展史、目前企业的基本情况,公司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主要教材为员工手册由部门负责的培训内容包括:岗位技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车间工艺流程等。七、企业文化
25、培训1、目的使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2、培训内容应该包括雅堂之家的发展史,组织架构、基本管理制度、经营项目与品牌,公司文化活动,员工发展通道等。3、该部分的培训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并进行培训第五章 培训计划的种类第四条 培训计划按制订实施单位、计划期间、主要内容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一、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二、公司月度培训计划三、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四、部门月度培训计划第五条 公司培训计划的编制审批备案流程一、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编制审批备案流程:1、公司各部门填报年度培训计划2、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拟编年度培训计划3、公司负责人审核4、总经理批准5、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备案二、公司月度培
26、训计划编制审批备案流程:1、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依据年度培训计划拟编月度培训计划2、公司负责人批准3、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备案。第六章 培训计划的编制规范第六条 内容完整各部门或各车间的年、月度培训计划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下发的通知或计划模板进行编制。培训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培训项目、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时间、授课人、课时第七条 上报按时1、每年的12月10前必须向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上报来年的培训计划;2、月度培训计划在计划月度始日前3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备案;3、当培训计划发生变动时,应至少提前3天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备案;4、当培训完成后,必须在一周内向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递交培训记录表;第八条 制
27、定培训计划的原则1、必须符合部门业务发展需求2、必须符合员工发展需要3、应针对特殊工种、新入职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4、满足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5、月度培训计划是实施年度计划的具体安排。第七章 培训评估管理第九条 培训评估的主要内容一、培训收益评估:评估培训目的的实现情况,调查受训员工学得怎样。二、培训效果评估:评估内部培训责任人和外聘培训讲师的培训能力与水平,调查培训责任人、外聘培训讲师教得怎样。三、培训组织评估,评估培训内容课题是否适合公司发展要求,是否受员工的欢迎,调查培训组织责任者培训计划安排做得怎样。第十条 培训评估方法一、评估方式有闭卷考试、课堂作业、现场提问、评估表
28、等方式进行,通过培训评估表的方法是本公司培训评估的主要常用办法,是通过员工填写集培训收益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组织评估于一卷的培训评估表来进行评估的。二、考试考核主要用于评估培训的收益。第十一条 培训评估的实施一、每次公司内部培训课程结束后都必须进行培训评估。二、培训评估,应根据培训对象和内容不同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1、培训收益评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培训内容为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专业理论知识等的培训评估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在培训课程讲课结束后,即时进行,由培训组织责任人实施。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培训评估可以采用做课堂作业,在培训课程讲课结束后即时进行,由培训讲师出题,培
29、训组织责任人制发试卷,组织实施;也可以由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撰写培训小结。 以提高岗位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培训,培训评估可以采用现场提问,现场操作的方法,在培训计划中作出评估安排。.培训效果评估,可以采用由学员填写培训评估表的方法,在每次培训课程讲课结束后即时进行,由培训组织责任人实施。培训组织评估,可以采用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可与培训效果同时进行。三、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将在培训部门完成培训后三天内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评估完成后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门备案。第八章 培训纪律第十二条 培训组织纪律一、培训组织责任人应在开课前做好培训教材、教具、器材等的准备工作。二、员工应在开课前到达培训地点,并签到后找到
30、自己的受训位置。第十三条 课堂纪律培训责任人、员工在课间应关闭手机铃声,不准在讲课时间说电话,有妨碍他人听课的行为。 第十四条 考勤纪律准时参加培训签到,因特殊情况需缺课的,应按考勤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请假手续。必须补课的应按培训计划要求办理。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九章 其它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车间 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所有。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篇6)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集团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保证各类信息合理、有序流动和信息安全,确保集团信息化建设快速协调有序安全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集团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31、中平?188号)、等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各职能部室,直属和特设机构、专业化公司、事业部、区域公司及其所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第二章 管理范围第三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包括:各单位与生产、经营、办公、安全等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数据,以及为其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资源、计算存储资源和办公终端资源等。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第四条 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是集团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的最高层,负责审定集团有关数据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负责审核有关标准、规范、重要需求等。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集团信息办)负责集团数据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指导集团数据管理工作,查处危害集
32、团数据安全的事件。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数据的采集、传输、使用、安防、备份等管理工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信通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及运维部门,负责集团数据中心的运维和运营工作。第四章 数据分级管理第五条 根据数据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结合有关保密规定,按照集团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厂矿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区队(车间)级应用系统和数据分别制定管理标准。第六条 集团级应用系统和数据,技术管理由集团信息办负责,业务管理由相关业务处室负责,运维管理由信通公司负责。厂矿级应用系统和数据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管理,集团需要利用的管理数据和生产数据要同步上传到集团数据中心。区队(车间
33、)级应用系统和数据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管理和维护。第五章 数据标准管理第七条 集团信息办负责集团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制定,负责对集团及各单位应用系统的数据标准管理进行引导和考核。各单位新建应用系统应严格执行集团下发的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在用应用系统应根据自身实际逐步按照集团标准进行完善。第八条 数据编码和接口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数据编码应能够保证同一个对象编码的唯一性及上下游管理规范的一致性;(二)接口应实现对外部系统的接入提供企业级的支持,在系统的高并发和大容量的基础上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三)提供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以实现对数据的全面保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大量访
34、问,以及大量占用资源的情况发生,保证系统的健壮性;(四)提供有效的系统可监控机制,使得接口的运行情况可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错误并排除故障;(五)保证在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平滑的移植和扩展,同时在系统并发增加时提供系统资源的动态扩展,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六)在进行扩容、新业务扩展时,应能提供快速、方便和准确的实现方式。第六章 数据资源管理第九条 基础设施资源集中管理。为了避免信息机房等基础设施资源重复投资建设,造成资金浪费、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各单位应充分利用集团数据中心资源,集团信息办负责统一协调集团及各单位的基础设施资源。(一)各单位未经集团批准不得私自新建、改建、扩建信息机房
35、。(二)集团数据中心要按照集团机房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满足各单位应用系统及数据统一到集团数据中心所需的各项使用要求。(三)各单位现有机房自行管理、统一管控。各级信息管理部门作为主要责任部门,要保证信息机房各项运行指标达到集团要求。第十条 计算存储资源集中管理。为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集团数据共享和集成,提升数据安全防护等级,各单位所需计算和存储资源,要统一使用集团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做到资源集中、高效利用。(一)现有的集团级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监测系统除外)、各单位应用系统及数据(直接用于生产安全、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监控的系统除外)要按照在用服务器、存储的服务年限和系统生命周期科学制定迁移到集
36、团数据中心的计划和方案,并报集团信息办批准后实施。(二)新建应用系统原则上不再购臵新的服务器和存储,所需计算和存储资源应使用集团数据中心的云计算资源。各单位如有特殊生产要求,确需购臵服务器或存储的,需报请集团领导批准,由集团信息办备案后,按集团采购管理相关规定执行。(三)对于当前集团网络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可向集团提出申请建设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并根据建设进度制定应用系统和数据迁移计划。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建成后,新建系统需要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第十一条 办公终端资源集中管理。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实现节能降耗,集团级应用系统要统一使用集团数据中心云桌面,并在厂矿和区队(车间)级
37、应用系统中逐步实现全面使用。(一)各单位新建系统所需计算机和新增办公用计算机要使用集团数据中心云桌面。(二)原有集团推广的应用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以及各单位在用的计算机,分别由应用系统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按年度提出云桌面更换计划,逐步完成云桌面更换工作;集团信息办负责协调和监督。(三)各单位申请云桌面使用,应与信通公司签订租用协议,由信通公司负责云桌面运维,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云桌面管理。(四)对于当前集团网络不具备实施云桌面替换条件的单位,应协同集团相关部门接入集团网络或建设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在网络接入后或集团区域性数据分中心建成后,按计划完成云桌面的部署工作。第十二条 各单位使用资
38、源应按集团规定支付相关费用。第七章 数据分析管理第十三条 数据分析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充分发掘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用数据描述现状,预测趋势,规范生产行为,优化管理流程,加强经营监管,提供决策支持。第十四条 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单位数据分析的指导,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自行组织开发业务选题和数据模型,组织经验交流,提高分析水平。集团信息办要做好数据分析引导和管理工作,为集团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服务。基层各单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数据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数据分析方法,规范数据分析程序,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做
39、好本单位各项应用的数据分析工作。第十五条 集团级数据分析、处室级数据分析和厂矿级数据分析分别由集团信息办、相关业务处室和各基层单位负责策划和实施,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考核。第八章 数据应用管理第十六条 数据应用是指利用数据分析的成果,查找存在问题,开展业务运转状况评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规避管理风险。第十七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应加强数据应用。集团信息办负责代表集团对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数据共享应用的统一规划并制定标准。各单位要严格按部门、按层级落实数据应用工作,对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挖掘和应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九章 数据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应建立数
40、据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主要包括:数据访问的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及数据的加密、保密、日志管理、网络安全、容灾备份等。第十九条 为统一规范操作权限,各单位应明确工作人员的录入权限、访问权限及维护权限的管理部门,任何人不得擅自设立、变更和注销。第二十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系统数据及介质资料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制定和明确管理员用户和数据查询用户的操作权限及规程。第二十一条 对数据的各项操作至少要建立运行日志,严格监控操作过程,对发现的数据安全问题,要及时处理和上报。管理员应掌握和运用数据库访问审计技术,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的监测和追溯。第二十二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管理、网络安全管理,采取严格措施,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清除工作,建立针对网络攻击的防范措施,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第二十三条 各级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数据的容灾备份工作,建立数据容灾备份机制,保障系统应急恢复和数据溯源。重要数据要上传至集团数据中心备份。第十章 附 则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集团。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