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03血液.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33450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9.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03血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生理学03血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生理学03血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生理学03血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生理学03血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03血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03血液.ppt(8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章:血液,Blood,新鲜血液抗凝剂,4C离心3000rpm30min,血浆55%白细胞+血小板1%红细胞45%,一、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液,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机盐(电解质),血浆,水:9192,血浆蛋白,溶质89,小分子物质,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有机物,白蛋白(albumin,清蛋白)1/2球蛋白(globulin)1/3纤维蛋白原1/20,血液,血细胞,红细胞 RBC(erythrocyte)白细胞 Platelet(thrombocyte)血小板 WBC(leukocyte),血浆,水:9192,溶质89,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成年男性:4050%,女

2、性:3748%,新生儿:55%主要是红细胞比容临床意义:如贫血、失水时会发生变化,血液的理化性质,血量:体重的78%=循环血量+储存血量血液的比重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血液的粘滞度(viscosity)血液:45 血浆:1.62.4(相对于水的1)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蛋白、血糖浓度等。血浆pH 7.357.45缓冲对:NaHCO3/H2CO3(主)Na2HPO4/NaH2PO4,Hbk/Hb.,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血液的生理功能,运输营养物质和激素等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节体温免疫和防御功能.,二、血细胞

3、生理,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生理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生理血小板(Platelet)生理,人一生中的造血功能,造血过程,1.红细胞生理,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碟形,RBC的数量和形态,中国人红细胞数量Male:5.01012/L(500万/L)Female:3.84.61012/L(420万/L)Neonatal:6.01012/L(600万/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Male:120-160 g/L(12-16g/dL)Female:110-150 g/L(11-15g/dL)RBC 或 Hb贫血红细胞大量破裂溶血,RBC的生理

4、特征,膜的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取决于红细胞形状、红细胞内粘度、膜的弹性右图:红细胞(R)变形穿越脾血窦内皮细胞(E)间隙,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BC在静置血沉试管中1h内的沉降距离。ESR正常值:Male 3mm(015 mm)Female 10mm(020 mm)临床意义:感染性疾病 纤维蛋白原和免疫球蛋白增加 ESR,0h 1hWintrobe 法,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

5、n)影响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ESR血浆白蛋白 ESR,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RBC在低渗盐溶液中会胀破渗透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0.0%0.3%0.4%0.5%0.6%0.9%,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张=等渗+溶质不能透过红细胞膜1.9%尿素溶液等渗不等张(尿素可透过膜)0.9%NaCl溶液为等张溶液5%葡萄糖溶液理论上为等渗溶液(低渗),RBC的功能,运输O2和CO2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98.5%碳酸氢盐占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占7%缓冲作用,血红蛋白的结构,血红素,RBC的生成,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蛋白质和铁成人体内共有铁34 g,其中约7

6、0存于血红蛋白中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促使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叶酸(folic acid)和维生素B12(钴胺素,Cobalamin)合成DNA必须有叶酸和VB12作为辅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VB12 吸收,RBC生成的调节,爆式促进因子(Burst promoting activator,BPA)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的定向干细胞原始红细胞加速血红蛋白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进入血液,EPO生成的调节,RBC减少血氧减少组织氧需增加,肾脏(及肝脏等)产生促红细

7、胞生成素(EPO),红细胞生成增加,血氧升高,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雄激素(androgen):促进RBC生成直接刺激骨髓,促进幼红细胞分裂繁殖和血红蛋白合成促进肾分泌EPO促进蛋白质合成其他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也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血管内破坏:溶血血管外破坏:在脾和骨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2.白细胞生理(自学),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数量:410109/L分类:粒细胞(Granulocyte)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单核细胞(Monocyte)淋巴细胞(Lymphocyt

8、e),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非特异免疫(吞噬,主)嗜碱性粒细胞(0.5-1%):合成组胺等参与速发性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2-4%):限制嗜碱性粒细胞的致敏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单核-巨噬细胞(3-8%):非特异免疫(吞噬)淋巴细胞(25-45%):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HGF),即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CSF包括GM-CSF,G-CSF,M-CSF,Multi-CSF

9、(即IL-3)等。,3.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电镜图,横切面纵切面膜糖衣线粒体血小板颗粒小管系糖原颗粒,血小板的功能,正常值:10-30/mm3,过多(100)血栓,过少(5)出血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维护血管壁完整性,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的止血功能,粘附:血小板粘在血管受损处的胶原纤维上。参与因素:血小板膜糖蛋白、VW因子、胶原聚集:血小板相互粘连。致聚剂有ADP、血栓素A2、胶原等 释放:ADP、ATP、Ca2+、5-HT等收缩:收缩蛋白,血小板生成的调节,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Meg-CSF)作用:调节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三、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正常

10、时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1.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血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凝血,血浆与血清,血浆(plasma)加抗凝剂后离心血液得到的液体部分,是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 血清(serum)全血或血浆发生凝固后、静置数小时,可见血块回缩,析出的清澈淡黄不凝固的液体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浆:内有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 血清:缺少纤维蛋白原和部分凝血因子,但增添了一些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第1阶段生成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第2阶段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第3阶段

11、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血管内皮破裂使胶原暴露,组织因子,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Clotting factor是指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因子III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因子IV为Ca2+,其余皆为蛋白质因子II、VII、IX、X、XI、XII、前激肽释放酶皆为蛋白酶;因子II、IX、X、XI、XII均为酶原因子II、VII、IX、X在肝脏合成,需VK因子V、VIII为辅助因子,抗凝与促凝,抗凝物质:体内抗凝血酶III、蛋白质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维生素K抑制剂体外肝素、草酸盐和柠檬酸盐 促凝物质:温度、粗糙表面,抗凝的方法:移除血浆中的钙离子去除纤维蛋白低温

12、延缓血凝血液与光滑面接触肝素双香豆素、华法林,二、体内的抗凝系统,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肝脏的作用,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AT)、肝素辅因子II(HC-II)等抗凝血酶由肝脏、VEC合成,主要作用: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血酶灭活。灭活凝血因子Xa、XIa、XIIa和 VIIa。能抑制因子Xa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反应。AT、HC-II等都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可封闭许多凝血因子丝氨酸活性中心,蛋白质C系统肝脏合成,以酶原形式存在,经凝血酶激活活性蛋白C(APC)与蛋白S,使凝血因子Va、VIIIa失活;限制Xa与pt结合促t

13、-PA,u-PA释放,促纤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EFI)由VEC产生,主要作用抑制Xa、VIIa肝素(heparin)肥大细胞产生,增强AT、HC-II活性,促TFPI释放,3.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被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水解的过程,简称纤溶。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纤溶的基本过程包括: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示意图,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可溶性降解产物,纤溶抑制物,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

14、制物(type-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血管内皮细胞及体液抗凝系统对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四、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blood group,blood type红细胞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血型的分类,一般指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存在天然抗体,主要是IgM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系统外,还有Rh、P等23个血型系统,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若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出现红细胞聚集成簇的现象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属于免疫反应,ABO血型系统,血型亚型的存在(少,但有临床意义)

15、,ABO血型的鉴定,Rh血型系统,也属于红细胞血型,汉族Rh阳性99%最主要的是D凝集原,抗体主要是IgG无天然抗体,只有当Rh-接受Rh+的血液后,产生免疫性抗体。临床意义:Rh-第二次接受Rh+供血Rh-母亲再次怀孕Rh+胎儿,输血的原则,原则: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ABO血型相同才能输血 紧急情况可输O型血,但要少量且要缓慢常规进行交叉配血(检查其他血型是否相容)成分输血自体输血一般5ml/min;大量出血情况紧急时刻加压快速输血:1020min输入400ml,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万能供血者?,万能受血者?,溶血反应:2550ml,休克、寒颤、高烧、呼吸困难、心前区压迫感、头痛等:红

16、细胞大量破坏,交叉配血试验,基本要求,(1)熟悉血液的组成、特性和功能;掌握血浆的主要成份、功能和特性;掌握血细胞比容与血浆渗透压的概念;熟悉血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值(2)掌握红细胞的特性、功能和生成调节;了解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了解血细胞生成与破坏过程(3)掌握生理性止血的概念;掌握血液凝固的过程,熟悉影响凝血的因素;掌握血清和血浆的区别;掌握抗凝和纤溶的过程(4)熟悉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型原理;掌握输血原则,复习题,名词:erythropoietin(EPO),hemostasis,blood coagulation,blood group简述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简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简述促凝、抗凝、纤溶的原理和生理意义。简述血型的原理和输血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