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整治规范本市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续整治规范本市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持续整治规范本市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建房(2021)55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持续规范本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十部门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按照通知规定,结合首都房地产市场实际,聚焦社会反映强烈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加强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充分利用接诉即办和大数据筛查机制,充分发挥专班联合执法威慑作用,充分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巩固执法成果,重点查处新房销售及存量房买卖、住房租赁等领
2、域反映突出的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持续规范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经营活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本市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健全,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房地产市场领域矛盾纠纷显著减少。二、工作机制将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纳入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专班统筹。市级专班负责指导、协调、督导各市级专班成员单位和各区调控专班落实整治方案,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进行专题研商,对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相关政策规定进行调整完善,并集中统一就专项整治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向社会进行信息发布。专班成员单位包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3、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市政务服务局、人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等部门,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区专班要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属地工作方案,组织问题排查、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案例报送等工作。(一)工作流程收集线索,建立台账。各区专班要充分利用媒体报道、市民热线、官网留言,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与专项检查,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对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分析研判,建立工作台账,梳理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制定整治措施,依职责分工移送专班成员单位限时查处。部门协同,依法查处。区专班各部门接到线索后,要主动作为、严查快办;各区专班要组织
4、各部门联合执法,实施联合惩戒,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部门。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市专班全程跟踪督办。疑难会商,专项治理。对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要及时报告市级专班研究处理的措施,对逾期不能偿还债务、大规模延期交房、负面舆情较多等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宣传通报,总结提升。各区专班及时向市级专班通报重大案件查处情况,组织集中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市级专班定期总结整治工作经验,及时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制度化、规范化,引导从业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二)职责分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区住建部门依职责对房地产领
5、域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公安部门负责指导各区公安分局依法查处房地产领域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涉房地产领域的维稳处置工作;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指导各区规划自然资源分局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未依法依规取得土地即开工问题,以及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内容实施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指导各区市场监管局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权利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布的房地产虚假违法广告进行查处,指导各区市场监管局对价格欺诈、不公平格式条款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税务部门负责查处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各类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的行为;市委网信办负责处置相关部门认定的互联网住房租赁领域违法违规信息,
6、配合查处相关违法违规平台;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查处银行业机构违规开展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行为;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协调汇总房地产领域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推动相关单位以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为依据开展失信惩戒。三、重点整治工作任务各区应对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进行全面排查,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房地产市场问题(见附件)开展深入整治,切实加强常态化监管,同时紧盯房地产开发、销售、维保等关键环节,全力推动完成以下重点整治工作任务。(一)压实首要责任,提升住宅品质压实开发企业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在保障工程质量发挥主导作用,
7、重点查处开发企业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违法发包分包,随意赶工期、压造价,质量管理责任缺失,不履行质量保修义务等严重影响房屋品质的行径,聚焦房屋渗漏、装饰装修质量缺陷、回填土下沉、外墙保温脱落等常见质量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二)紧盯售前售中,规范营销推广紧盯房屋售前环节,进一步规范销售现场公示及宣传营销活动,重点针对开发企业过度装饰样板间、过分美化楼盘展示,导致购房群众产生“货不对板”“严重减配”等问题,从严落实样板间“三个一致”、销售推广“四个严禁”的工作要求,严禁违规展示未建设内容、未按规定公示项目内外可能对合同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等情况,重点整治在项目
8、围挡、路边广告、现场沙盘、楼书、户型图、样板间等进行不实宣传、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落实“四不得”要求,严厉整治在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虚假宣传问题。(三)强化交易监管,治理市场乱象整顿房地产交易衍生服务,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严查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重点查处中介机构或第三方诱导协助不具备购房资格的购房人规避限购政策、骗取购房资格以及向购房人推介或怂恿违规使用“经营贷”“信用贷”等非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房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按规定收存、支取预售资金等行为,严厉打击“验房团体”、自媒体以超出合同约定、标准规范的交付标准和房屋质量等为借口,蓄意滋事、实施“房闹”的违法行为。(四)净化租赁
9、市场,严查违规行为重点整治群众反映集中的“二房东”“群租房”“房地产中介机构经营不规范”“发布违规、虚假房源信息”等问题,加大日常线索排查梳理,制定专项治理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加大联合惩治力度,严厉打击房屋租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五)推进信用监管,实施失信惩戒强化房地产领域信用监管的支撑保障作用,将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及对应的处罚信息按规定纳入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公示曝光,对日常监管、投诉举报和舆情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视情况向其上级公司、股东、合作单位等以正式函件形式进行通报。加强部门联动配合、信息共享,完善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响应和协同监管机制,对于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依规开展
10、失信惩戒。四、时间安排(一)宣传引导阶段(2022年8月2022年9月底)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我委官网、官网微博、官网微信公众号,主动开展宣传发动,促使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本市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舆论大环境。一方面,采用印发宣传册、张贴标语、一问一答、一图读懂、漫画小视频等形式,让宣传介质进售楼场所,进购房家庭,进售房合同,突出重点、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市区两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推广房地产开发企业合规经营手册,主动告知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环节应履行的法律责任及违法销售的后果,合理引导把控舆论走向。(二)全面排查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6月底)各区专班
11、应围绕整治重点,加大排查巡查频次,通过日常巡查、“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执法检查等方式,对辖区内房地产市场主体、经营项目、从业人员开展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督促限时整改,建立台账,快速处理,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完善风险隐患发现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广泛接收群众举报线索,加大线索核查力度,对发现的涉诈问题线索,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三)联合整治阶段(2023年7月2023年12月底)定期召集成员单位会商研究重点工作,通报各单位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经验交流,及时统一思想,纠正偏差,提高推进质效。同时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以问题突破推动工作取得新进展。针对在
12、全面排查阶段发现的虚假宣传、合同诈骗、赠送公共部位等典型案例、突出问题、重大案情,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委网信办联合执法,推动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有效衔接,确保打击与整治两手抓、两手都硬。五、工作要求(一)落实监管主体职责。各区专班要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加强信息共享、联动查处、齐抓共管等方式,深入开展整治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履行监管主体职责。每月底前向市级专班报送工作台账,每季度末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二)正确引导社会舆情。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加强政策解读,正面引导舆论,及时总结推广整治工作做法、经验,定期曝光典
13、型违法违规违纪案例,形成震慑警示,为房地产市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三)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坚持整治规范与制度建设并重、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督并重、加强管理与改善服务并重、投诉受理与主动监管并重,鼓励各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归集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行为信息并建档留痕,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守信激励、信用公示、信用预警、失信惩戒等制度,提高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强化信用约束,逐步形成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附件:群众反映突出的房地产市场问题附件群众反映突出的房地产市场问题一、开发建设领域L违规建设。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建设手续,违规开工建设;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发建设
14、;开发项目办结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后直接或变相违规拆改。2 .违法发包分包。开发企业采取签订阴阳合同等手段规避监管,违规肢解发包,指定专业分包单位;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采购其指定的建材、设备、建筑构筑件。3 .随意赶工期、压造价。为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违背房地产开发建设规律,盲目赶工期,挤压工程建安成本,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明示或暗示工程参建单位简化工序、降低质量标准。4 .质量管理责任缺失。开发企业未按要求配备项目管理机构人员,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不能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实施有效的合同履约管理;对乙方提供的构件、建材质量标准及承担的工程质量检测把控不严;组织分户验收、工程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15、串通参建单位弄虚作假,蒙骗过关。5 .常见质量缺陷治理不力。开发企业疏于施工过程管理,对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简化工序等违规施工行为熟视无睹,出现问题后消极应对,作表面文章,导致房屋渗漏、装饰装修质量缺陷、回填土下沉、外墙保温脱落等常见质量问题。6 .延期交房不履行合同约定赔偿。发生延期交房,开发企业编造各种理由推诿搪塞,开脱、推卸自身应付责任;采取延保、送物业服务等变通方式,不履行合同约定赔偿。7 .不履行质量保修义务。对开发项目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问题,开发企业百般推诿扯皮,不予维修;消极应对维保工作,质量问题得不到源头治理,以期拖过保修期;在未安排具备承接质量保修责任能力实体的情形
16、下,对项目开发公司破产重组、注销灭失,逃避质量保修责任。二、新房销售领域8 .不实宣传。改变或外延其产品的内涵,抓住相似之处大肆宣传,如将通州定义为CBD后花园,五环六环之间定义为五环;对项目位置、地段、产品等描述远超客观实际,如核心腹地、豪装、奢侈(轻奢)、高配、私享会所等;对项目周边规划或者建设中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其他市政条件无文件支持即做宣传,承诺学籍或其他配套等;使用广告法禁止的“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违法违规承诺,如赠送小院、花园、承诺投资回报等;违反规划要求的产品形态及定位,如低密、墅质(化)平层、花园、大露台、下跃、独院、超高挑空、巨幅落地窗等;传播具有误
17、导性说辞:如“爆款、限量、限时、全城、竞藏、尊贵、尊席、珍藏、臻席、当红、荣耀、臻藏”等;违规在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虚假宣传。9 .无证售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未取得销售手续的情况下,以购房款、首付款、订金、诚意金、预付款等方式变相违规收取购房款。10 .合同不平等条款。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改变商品房销售合同示范文本或补充约定不合理条款,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免除自身法定义务、加重购房人责任、排除购房人合法权利。违反预售资金监管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规定收存、支取预售资金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使用预售资金。12 .捆绑销售。强制捆绑车位、储藏间、装修等进行房屋销售,实施变相加价。13 .违规
18、分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不具备资格的经纪公司代理销售商品房;房地产经纪机构未签订商品房销售委托代理合同且未办理销售机构和人员备案,分销新建商品房。14 .违规代收代缴契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将代收代缴购房人契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代办房产证作为房屋销售和交付前置条件。三、存量房买卖领域15 .炒作“学区房”。房地产经纪机构以“学区、学区房、学区名额”渲染烘托成交信息,引导出售方随意提高报价,以“学区房”名义等炒作房价行为。16 .未经授权擅自发布房源信息。房地产经纪机构未经委托人书面同意对外发布相应的房源信息,未向委托人书面告知规定事项并签订经纪服务合同,未查看委托房屋权属证书、委托人的身份证明
19、等有关资料,未编制房屋状况说明书。17 .以不正当方式招揽业务。房地产经纪机构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或以“送小院”送露台不限购”“低总价”“外地人可购”等作为噱头,采取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18 .为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经纪服务。房地产经纪机构违规为经济适用房、尚未取得权属证书的回迁安置房、公租房、直管公房、小产权房等不符合交易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经纪服务。19 .泄露委托人信息。房地产经纪机构泄露或者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或者商业秘密,谋取不正当利益。20 .违规使用信贷资金。房地产经纪机构向购房人推介或怂恿违规使用“经营贷”“信
20、用贷”等非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房。21 .散布不实消息。房地产经纪人员或自媒体从业人员捏造、散布涉及限购政策调整、房价上涨等内容的不实信息,误导购房人的市场预期,渲染购房紧张氛围,扰乱市场秩序。四、住房租赁领域22 .开展二房东专项整治。全市范围内开展“二房东”专项整治,实现动态清零或规范管理。结合日常管理、“12345”投诉等情况,确定区级挂账小区名单,制定治理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23 .未按规定合同备案。从事住房租赁居间、代理或住房租赁经营活动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未备案合同或备案信息不真实准确,发布的房源信息无业主签署的委托书。24 .违法群租。围绕医院学校、市场商圈、
21、产业园区、交通枢纽周边等违法群租集中区域以及投诉集中小区开展整治工作。25 .侵占客户交易资金。查处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经营企业侵占、挪用支付客户交易资金和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强制交易等行为。26 .违规发布网络房源信息。对发布我市房源信息的主要互联网平台、房产网站进行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虚假房源信息第一时间要求平台下架整改,并对发布违规房源信息的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依法查处。五、物业服务领域27 .物业服务企业擅自利用小区公共部位、共用设施经营;违规挪用侵占公共收益;不按规定公示有关信息;未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被依法解聘的物业服务企业拒不移交有关资料或者财物,拒不退出物业管理区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