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5963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西方马克思主义.ppt(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般指“非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不同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根植于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垄断资本主义到跨国资本主义的结构性转型过程,是西方学者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境下对马克思等人的著作进行重新解读的结果。一般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为标志性起点。,历史发展,第一个阶段从1920到1930年代,以匈牙利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意大利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德国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为标志;,第二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以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

2、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为标志;,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了理论的多元发展态势,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相融合。,基本观点,一、资本主义文明批判,1.卢卡奇:物化卢卡奇(1885-1971),匈牙利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青年卢卡奇被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人。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理性的毁灭、社会存在本体论等。,物化,所谓物化,主要是指“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换言之,就是指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劳动成果或人的造物变成了某种统治人

3、、支配人的力量。,2.霍克海默、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断考察了法西斯和一切极权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具体的历史形式和机制,对浸透在近现代文明中的启蒙精神予以辩证的反思,进而对现代工业社会征服自然的掠夺式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扼杀个性和自由的技术统治、文化工业、道德衰败、反犹主义予以广泛而深刻地分析和批判。,阿多诺,阿多诺(1903196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他在哲学、美学、社会学、音乐理论上的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启蒙辩证法(合著)、美学理论、新音乐哲学、否定的辩证法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首先,当代资本

4、主义文化工业所创造的“大众文化”,已经完全丧失了文化本身应有的特点,使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次,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可以以“标准化”、“一律化”的模式进行大批量制造,其结果必然使文化产品丧失其应有的创造性和个性。,再次,文化工业具有控制和操纵大众意识的意识形态职能。文化工业对大众意识的控制和操控,主要是通过它所生产的大众文化不断向人们提供整齐划一和无思想深度的文化产品来实现的。,“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个人只有与普遍性完全达成一致,他才能得到容忍虚假的个性就是流行:从即兴演奏的标准爵士乐,到用卷发遮住眼睛,并以此来展现自己原创力的特立独行的电影明星等,皆是如此。个性不过是普遍

5、性的权力为偶然发生的细节印上的标签。”,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18981979),美籍德裔哲学家、美学家,曾师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在1960年代成为激进学生运动的精神领袖。主要著作有: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审美之维等。,Karl Marx(1818-1883),Mao Tse Tung(1893-1976),Herbert Marcuse(1898-1979),马尔库塞指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自由,反而使人们遭受更深程度的压抑,人们盲目追求满足物质生活消费的“虚假需求”,完全成了商品的奴隶,而彻底丧失了对现实的反思

6、、批判能力,这样的人实际就是“单向度的人”。,二、艺术生产理论,布莱希特:间离化效果,本雅明:迎向灵韵消逝的年代,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犹太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写作者之一。主要作品有德国悲苦剧的起源、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单向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灵韵(Aura)是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在本雅明那里,传统艺术作品如一幅名画具有“当时当地性”,即某种“独一无二性”,这种“独一无二性”构成环绕作品的灵光圈,从而产生某种膜拜价值。,机械复制时代,现代技术如摄影等却可以使作品无限多地复制,这样,原作的本真性、惟一性与权威性就丧失了,环绕它的灵光也就消失了。随着传统艺术灵光的消失,艺术原有的膜拜价值(对它独一无二性和“灵光”的膜拜),被展示的价值所取代。,艺术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侧重膜拜价值的凝神观照接受方式转变为侧重展示价值的消遣性接受方式。,三、意识形态理论,四、审美救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