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6028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ppt(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西方马克思主义教案,导论(一讲)第一章 早期代表人物(七讲)前言第一节 卢卡奇第二节 柯尔施第三节 葛兰西,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由来和发展,1、1930年,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附录中首次使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2、1955年,梅劳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中再次使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3、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进一步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的所指范围。,导论,导论,1、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革命的主观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反思;2、1932年,德文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正式发表,带来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潮;3、20-30年代

2、,法西斯主义的兴盛迫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去追问法西斯主义的根源,促成了弗罗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渗透;4、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召开,引起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的潮流;5、现代科技的发展引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启蒙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反思;6、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长足发展,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门提出了关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7、苏东剧变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它以实践为根本目的,它总是在自觉地把握时代的征候,回应时代的问题,并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其他思潮融合和渗透。,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 和发展的社会人

3、文环境,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思路,1、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包括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哲学三个部分。在这三部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的是后者,而且他们还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前两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不再认为它是概括、总结了自然社会和精神领域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是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而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在于它的一个个理论上的总结,或是完备的理论体系,而在于其辩证法。对于辩证法,他们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是实践中所展示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辩证法,人类的实践活动,构成了历史本身。依照这种理解,

4、马克思主义直接就是社会历史理论,而不能被分割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个部分,或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导论,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思路,2、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首先遇到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1)物化或异化理论。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对异化劳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卢卡奇:从商品拜物教的角度触及到物化的问题。弗洛姆:从人性的理所受的压抑的角度,结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进一步具体化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异化理论。哈贝马斯:通过现代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困境,以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

5、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对于人的异化的生存状态的研究。,导论,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思路,(2)意识形态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注重对革命的主观前提的研究,并从最初的卢卡奇的物化意识理论发展为完备的意识形态学说。(3)历史辩证法。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依据,而辩证法又被理解为历史中的主体客体辩证法。,导论,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1、对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本体论研究的复兴)。2、关注现实生活:社会主义的问题;生态的问题。,导论,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第一讲前言1、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思想形成的背景。革命高潮的

6、兴起革命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危机,在此背景下相继涌现了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马克思主义者。2、进一步说明:(1)有关卢卡奇的身份;(2)关于恩斯特布洛赫的历史地位。,第一节 卢卡奇,一、乔治卢卡奇(1885-1971年)生平简介 对于卢卡奇的一生,我们可以用“传奇的一生”对之加以概括。政治生涯;思想历程;国际影响,第一章,第一节 卢卡奇,思想发展的历程 1、前马克思主义时期(18851918年)2、马克思主义的学徒期(1919-1945年)3、反思的、更新的晚年(1945-1971年),第一章,第一节 卢卡奇思想发展的历程,1、前马克思主义时期(18851918年)简而言

7、之,这个阶段是卢卡奇从文艺美学的研究走向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1910年,现代戏剧发展史;1910年,完成心灵与形式,1911年德文版出版;1916年,完成小说理论的写作;1918年11月下旬,匈牙利共产党成立,卢卡奇在12月就加入了匈牙利共产党。从此以后,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了他必生的追求。问题:卢卡奇为何会从对文艺理论的研究走向哲学,并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最初在从事文艺理论的研究时,就在追求能达到关于世界的真理,并改造现实世界的道路。,第一章,第一节 卢卡奇思想发展的历程,2、马克思主义的学徒期(1919-1945年)其标志性的著作有:1923年的历史与阶级意识;1928年的勃鲁姆

8、提纲;1938、1948年的青年黑格尔。具体说明:在1923年出版的History Class Consciousness,卢卡奇仍然坚持早年的目标,追求对世界的总体性地把握和变革。卢卡奇想通过复活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找到把握历史总体,实践对总体的改造的力量。当然,他已经不满足于黑格尔在哲学沉思中通过对绝对的把握而达到的至善,他要在对现实的物质性改造中实现至善。因而,他一再强调无产阶级就是实践,无产阶级意识必然带来对异化世界的改造。,第一章,第一节 卢卡奇思想发展的历程,2、马克思主义的学徒期(1919-1945年)(续上页)1928年,他起草完成了Blum These

9、s,即勃鲁姆提纲。在此提纲中,卢卡奇已经不再以急切的、近乎救世主的心态来看待革命,由于兰德贝尔的影响,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现实的复杂性,开始考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中的策略上的问题。此提纲说明卢卡奇已经开始了思想的转变过程。但是它带给卢卡奇的直接结果却是匈牙利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严厉批判,直至有被开除党籍的危险。1930-1931年,卢卡奇到莫斯科马恩研究院工作,阅读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带给卢卡奇的不是兴奋和喜悦,而是震惊。他惊异地发现手稿中把异化和对象化区分开对于其物化理论的消解作用。并下决心重新研究辩证法与经济学的关系,努力从基础理论方面寻求突破。这一研究结果就体现在成书于1938年,发表

10、于1948年的青年黑格尔,在书中他虽然有抬高黑格尔的倾向,但他已能站在手稿的高度来法会自己的理论,终于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学徒期。,第一章,第一节 卢卡奇思想发展的历程,3、反思的、更新的晚年(1945-1971年)1963年,审美特征(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是计划中的三卷本的美学的一卷。(审美特征、艺术作品与审美态度、艺术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1971年,社会存在本体论(Ontology of Social Being),是计划中的两卷本的伦理学的一卷。(社会存在本体论和伦理学)。其晚年的写作计划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卢卡奇为何在晚年又要进一步地沉思美学和伦理学的问

11、题?,第一章,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第一节:卢卡奇 第二讲:历史与阶级意识一、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情况 该书收录了卢卡奇在流亡维也纳期间(1919-1922年)陆续写作、发表的八篇论文:“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1911年)”、“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1921年)”、“阶级意识(1920年)”、“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1919年)”、“合法性与非法性(1920年)”和“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观(1922年)”等。另两篇序言:1922年的序言和1967年新版序言。,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是一

12、种社会理论 1、背景:卢卡奇面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卢卡奇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就是辩证的方法。“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指方法”。P48 对于辩证法,他又具体地将其限制在历史和社会领域:“这里把方法限制在历史和社会领域,极为重要。”P51 这样,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社会理论。在1967年的新版序言中,“它在客观上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种倾向,我指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仅仅看作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社会的哲学,因而忽视或者否认它同时也是一种关于自然的理

13、论的倾向。”P10,第一章,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2、内容:(1)否认自然辩证法。卢卡奇指出,恩格斯之所以会有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他对辩证法的表述之所以造成误解,主要是他错误地跟着黑格尔,把这样方法也扩大到对自然和认识之上。卢卡奇认为,辩证法的决定因素,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作为范畴基础的现实中的历史变化是思想中变化的根本原因等等。(2)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具体理解是,追问脱离了与人的任何关系的自然是否存在毫无疑义,自然的任何形式、内容、范围、客观性都受到人与自然关系,乃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历史发展的制约。换句话

14、说:自然所具有的任何意义都是相对于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3)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其直接的理论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认识和把握的直接对象,它是无产阶级运用辩证法而达到的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的把握,是无产阶级意识。这种认识是由于辩证法已经达到对于物化理论之直接性的克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并不排斥对人类社会的从前历史的把握,恰恰相反,通过将资本主义社会把握成一个过程的总体,历史唯物主义是按其真正本质理解过去事件的一种科学方法。”与此同时,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多方面的认识

15、,也达到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造,开创了通往未来的道路。,第一章,(二)物化理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而达到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批判又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的普遍而必然的物化现象的批判和揭露而实现的。1、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而必然的现象。普遍性:“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属于人的自我异化。”无产阶级在劳动过程中的被机械化、原子化是物化的表现,有产阶级面对着商品大生产而表现出的洋洋得意也是一种物化的生存方式。用卢卡奇的话说“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物化了”。必然性:物化这种普遍的现象,是生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必然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16、,商品已成为其社会构造的普遍形式,满足社会需要的惟一形式。这种普遍性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本质规定性。2、物化的具体规定性。(1)劳动的合理化:劳动对象专门化;劳动的机械化;劳动者的孤立化;(2)意识的物化:物化的过程最终必然地要落实在意识的物化,而意识的物化反过 来又不断地加深和加剧着物化的过程。物化理论的两种理论表现形式:粗糙的经验主义;抽象的乌托邦主义。,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第一章,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三)总体性的方法(渴望总体性)卢卡奇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核心是总体性。1967年新版序言“毫无疑问,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就

17、是重新奠定了总体性范畴的核心地位,这一范畴贯穿马克思的著作始终,但却被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者的科学主义”取代了。1、具体的总体。我们所把握到的一个具体的总体,是指现实的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矛盾有机地联系起来而构成的总体,是把现实地表现出来的全部发展的矛盾具体地联系起来而构成的总体。作为结果,该总体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的结构。2、过程的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所达到的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的把握,同样也是一个过程的总体。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自身发展之中内在地蕴含着矛盾,只是在无产阶级意识出现之前,由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自动的合规律的物”的过程,这些只是“纯粹的矛盾”

18、,他们无法直接推动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改造。在无产阶级意识之中,由于无产阶级对于这些矛盾的认识,这些矛盾就成为自觉的矛盾、辩证的矛盾。为这些矛盾所规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现在通往将来的运动。因此,在无产阶级意识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是一个过程的总体,它处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并且由于内在矛盾的推动,指向着超越自身的道路。3、总体与领导权:在其现实性上:渴望总体性就是渴望领导权。,第一章,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四)无产阶级:同一的主体客体1、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客体:无产阶级本身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它生存于最强烈、最深刻的

19、物化形式之中”。处于物化状态之下的无产阶级,只能被消解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物的各规律的运行过程之中。2、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体:无产阶级能够通过对自身的认识,达到无产阶级意识。在无产阶级意识之中,他就冲破了物化意识的笼罩,进入了对历史的自觉创造阶段。问题:无产阶级何以冲破物化意识,达到无产阶级意识呢?为回答这个问题,卢卡奇又强调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不同:资产阶级:物化已深入其骨髓,以至于身处于物化之中,他所感觉到的却是自满;无产阶级:在最深刻、最强烈的物化形式之中还保留尚未枯萎的灵魂。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但有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满足的和被巩

20、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作是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之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则感到自己是被毁灭的,并在其中看到自身的无力的和非人的生存的现实。”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内心深处能感到对这种物化的生活状态的挣扎和反抗;以此为出发点,无产阶级一步步地冲破物化意识的束缚,直至达到阶级意识。3、无产阶级意识就是实践。无产阶级在阶级意识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的把握,而把握住了资本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倾向,那么这些倾向也就由此而从抽象变成了具体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无产阶级意识就是实践。,第一章,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三、简评 纵观全书,历史与阶级意识带有明显的马克

21、思主义学徒期著作的性质,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思路与黑格尔的思路的冲撞与混合。,第一章,第三讲:青年黑格尔、社会存在本体论,第一章,青年黑格尔(1938、1948年),第一章,一 写作背景:1930-1931年,卢卡奇到莫斯科马恩研究院工作,阅读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带给卢卡奇的不是兴奋和喜悦,而是震惊。他惊异地发现手稿中把异化和对象化区分开对于其物化理论的消解作用。并下决心重新研究辩证法与经济学的关系,努力从基础理论方面寻求突破。这一研究结果就体现在成书于1938年,发表于1948年的青年黑格尔。,青年黑格尔(1938、1948年),第一章,二、基本内容:围绕着经济学和辩证法

22、的关系,分阶段对青年黑格尔的思想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伯尔尼阶段(1793-1796年);法兰克福时期(1797-1800年);耶拿第一时期(1801-1803年);耶拿第二时期(1803年1807年)。从总体上说,青年黑格尔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历程:最初在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开始关注实证性的宗教问题。由于“实证性”概念本身的历史规定性,黑格尔有进入到了对实证性宗教的现实生活背景的考察,即对市民社会的考察。在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中,马克思敏感地抓住了当时的时代主题,开始了对劳动问题的沉思。正是在对劳动问题的沉思中,黑格尔提出了以异化概念为核心的辩证法思想,完成了整个青年时期的探索。,青年黑格尔(1938、

23、1948年),第一章,1、伯尔尼阶段(1793-1796年),实证性概念的提出(positivity)。具体分析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对主、客辩证关系的一种朦胧表达;没有区分真正的客观性(objectivity)和作为崇拜对象的客观性(the objectivity of fetish objects)。2、法兰克福时期(1797-1800年),转向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从两个方面对黑格尔的思想产生了影响:(1)使其从对主观性的过分注重中摆脱出来,开始区分实证的客观性和非实证的客观性;在哲学上开始与特别注重主观性的康德、费希特哲学分道扬镳,完成了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

24、1801)。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使黑格尔获得了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至高点。,青年黑格尔(1938、1948年),第一章,3、耶拿第一时期(1801-1803年),对劳动问题的沉思。(1)劳动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同时也是创造对象的过程。在劳动中,人与对象不是直接同一的关系,而是间接同一的关系,是被中介了的关系。(2)劳动是因果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一方面,劳动的过程要得以完成,必须尊重对象本身的因果性;另一方面,劳动过程又是利用这些关系而实现某种目的的过程。(3)劳动分工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劳动从人的自我创造过程蜕化为人的自我否定过程;劳动带来了贫富分化。,青年黑格尔(1938、1948年),第一章

25、,4、耶拿第二时期(1803-1807年),“异化”学说的形成.。(以1807年精神现象学出版为标志)异化 Entsseung Entfremdung异化概念在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三层含义:A,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客观性历史是由人类自身创造的;B,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崇拜客观性、物的现象关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物化现象,但也不能完全分清楚异化、客观化;C,哲学意义上的外化、物化,精神自然、社会。,青年黑格尔(1938、1948年),第一章,卢卡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批判:总体上,黑格尔站在国民经济学的高度,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身产生过程,但是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没看到劳动的消极方

26、面。(1)非批判的唯心主义;(2)非批判的实证主义;,青年黑格尔(1938、1948年),第一章,二、简评1、青年黑格尔标志着卢卡奇的思想已经走向成熟,他紧紧抓住劳动,抓住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现实劳动来阐述辩证法的思想。2、卢卡奇完全从经济性哲学的道路来论述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成、败,有抬高黑格尔的倾向。,社会存在本体论,第一章,一、背景 1963年,出版审美特征(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是计划中的三卷本的美学的一卷。(审美特征、艺术作品与审美态度、艺术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1971年,出版社会存在本体论(Ontology of Social Being),是计划中的两卷

27、本的伦理学的一卷。(社会存在本体论和伦理学)。社会存在本体论拟为伦理学提供理论基础,探讨最为基础的理论问题。,社会存在本体论,第一章,二、内容(一)作为一般前提的自然存在;1、自然本体论(the natural ontology)是社会存在本体论(the ontology of social being)的基础;2、社会存在本体论不能从自然概念中推演出来;3、自然存在通过劳动向社会存在过渡。,社会存在本体论,第一章,二、内容(二)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是存在与意识的统一体。社会存在划分为存在和意识两个异质的环节,“这种二元性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1)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是把意识纳入社会存在

28、中。(2)晚年的卢卡奇:把意识看作是对存在的反映。2、社会存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1)个人和社会的矛盾统一体;(2)总体优于部分;(3)现象与本质的统一;2、社会存在的历史性。“对于马克思来说,历史性是社会存在本身固有的,像规律一样的内在环节。”3、社会存在的价值特征,社会存在本体论,第一章,二、内容(三)劳动 紧紧抓住了劳动问题是卢卡奇晚年思想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在劳动的基础上说明再生产、意识形态、异化等等方面。(四)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存在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认识论,更是本体论。但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不同与黑格尔的本体论,具有如下这些特征:1、肯定实在和逻辑的异质性。2、肯定劳动的基础和核心作用。3、强调本体论的过程特征。,社会存在本体论,第一章,三、评价 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到青年黑格尔再到社会存在本体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卢卡奇的思想发展历程。在社会存在本体论中,他已经彻底摆脱的黑格尔的语言,用朴素的形态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且他自觉地抓住了劳动这以核心问题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