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倍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7006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倍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课-《倍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课-《倍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课-《倍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倍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倍的认识》(第一课时-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安徽省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一说课落实核心素养,让“倍”的认识丰盈深厚倍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一课时各位专家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方面进行阐述。(课件出示:研读文本说教材、立足发展说学情、注重能力说目标、结合实际说方法、以学定教说流程、简单明了说板书、深度思考说反思)一、研读文本说教材老师们,倍的认识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和一个练习,共包括“倍”的概念和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这两个内容。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对比人教、苏教、北师等重要版本的教材,我发现虽然这些版本选择的情境不

2、太一样,但基本的教学线索是相似的。都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几个几”来认识“倍”的含义,建构“倍”的直观模型,但人教版教材并没有在呈现具体的实物图形后,像苏教版教材那样提出“你能比一比三种花的朵数吗?”这一核心问题,将“倍”的概念建立植入两个量比较的数学背景当中,由此生长出“倍”的概念。22版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凸显学科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因此如何在关注学生认知结构,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借助比较、概括、抽象与建模等数学活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活用教材。二、立足发展说学情本课教学

3、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也具备“几个几”的认知经验,掌握了两个数量比较的相差关系。但“倍”反映的是两个数量比较的比率关系,较相差关系更为抽象。“倍”概念的建立是学生认知从加法结构向乘法结构的转折点,同时又是后续比率概念体系(小数倍、分率、百分数、比等)建构的重要基础。由于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有关“倍”的描述,那么三年级学生对“倍”的认识是否无所知呢?于是课前我对本校三年级5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学情调研。这是我使用的前测题,(课件出示:1.比较下面两行圆片的个数后提出数学问题,能提几个提几个。第一行OO第二行OOOO2.你听说过“倍”吗?试着画出自己心目中的3倍)调研发现虽

4、然大多数学生提出的仍以谁多,谁少和求差问题为主,但也有近20%的学生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甚至有学生画出了标准结构的3倍直观模型。(课件出示:前测结果的统计数据及学生画出的3倍直观模型图片)基于以上教材及学情研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注重能力说目标L结合具体情境自主建构“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渗透模型思想。2.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推理、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3.在观察、比较与建模等数学活动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深

5、化对“倍”概念本质的理解,培养几何直观。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数学模型,有条理地表述具体情境中“倍”的意义。四、结合实际说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和启发谈话法。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这几种教学方法(PPT情境教学法、实验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和启发谈话法。)O学生则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实现思维的不断提升。五、以学定教说流程本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板块。(课件出示)(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探究交流

6、,初步感知(三)加强变式,建构模型(四)多维表征,巩固应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个部分又分为两个环节,先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接着新旧联系,引入新课。(在上张PPt“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后出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新旧联系,引入新课”)众所周知,兴趣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面对三年级的孩子,根据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我创设了小兔收获萝卜的童话情境,并将此情境贯穿课的始终。通过“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瞧,小兔一家都收获了什么?“每种萝卜各有多少根呢?”“比一比这两种萝卜的根数,你能提出与这两个数量有关的数学问题吗?”简短的对话便将学生带入到了比较两个量大小关系的思考中。接着通过对孩子

7、们所提问题的总结评价,快速引入新课,我说“同学们真会提问题,有的比较了两种萝卜数量的多少,提出了相差多少的问题。其实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时,除了相差关系,还可以用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用“倍”来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倍”。来,齐读课题倍的认识。”(二)探究交流,初步感知:接着,进入第二部分以“3倍”为本,初步感知“倍”。(课件出示:二、探究交流,初步感知)通过学情调研已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倍”一无所知,所以在初步感知时,我首先通过对话交流,唤醒学生关于倍的已有经验。(课件出示:L对话交流,唤醒已有经验师: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比较一下,你知道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

8、卜的几倍吗?如果让你猜测一下,你感觉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几倍?)在了解学生知识起点后,我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的认识过程(课件出示:2.经历过程,初步认识引导猜测: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比较一下,你知道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几倍吗?如果让你猜测一下,你感觉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几倍?板书结论:有哪些同学认为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好,老师先记录下来,我们再来深入研究,看是不是真的是3倍。小组交流:红萝卜的数量真的是胡萝卜的3倍吗?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全班交流:为什么是3倍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是引导猜测,接着板书猜测结果,小组交流后再

9、全班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完整表述为什么“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并通过指名说、全班齐说等方式夯实概念建立的基础。最后归纳整理,完整表述概念。(课件出示:3.归纳整理,完整表述概念我们对两个量进行倍数关系的比较时,首先要确定好比较的标准。这里我们是把2根胡萝卜作为比较的标准,看作1份,然后看着红萝卜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份量,红萝卜的数量就是胡萝卜的几倍。)()加强变式,建构模型这是本节课着力最多的环节。为落实新版课标立足素养发展,体现育人价值的目标,教学中,在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的基础上,我通过不断地变式来引导学生建构倍的模型,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这个部分的变式仍延续小兔收获的童

10、话情境,问题的探讨分为:L一份的量不变(仍是2根胡萝卜),不断改变几份的量(即白萝卜的数量),通过迁移进-步理解“倍”的意义。(PPT)教师通过“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到了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即红萝卜和胡萝卜根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你能找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吗?”的提问,再不断改变白萝卜的根数(课件:由10根白萝卜,即5个2根到6个2根,7个2根,再变化为4个2根,2个2根),通过对比,学生发现并归纳出“把2根胡萝卜看作1份,那么白萝卜里有几个这样的1份,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这里作为标准的1份量不变,不断改变比较量,是实现倍的模型建构的第一个层次的变式。紧接着,为实现倍的模型建

11、构的第二个层次的变式,即比较量不变,改变作为标准的一份量,通过比较进一步感悟“倍”的意义。2 .几份量不变,改变一份的量,通过比较进一步感悟“倍”的意义。(PPT)探究问题梯度演进,由6根红萝卜是2根胡萝卜的几倍到一一6根红萝卜是3根胡萝卜的几倍;再到一一6根红萝卜是6根胡萝卜的几倍,得到互为一倍的关系后,再变化为一一6根红萝卜是1根胡萝卜的几倍,研究6根红萝卜是1根胡萝卜的几倍时,还不断变换胡萝卜的位置,由有序排列变换为无序排列。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易混易错的难点问题,要求也不断提高。最后聚焦,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虽然红萝卜的根数没变,但是作为标准的一份的量一一胡萝卜的根数发生了变化,那么倍

12、数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倍数关系既与一份的量有关,也与要比较的几份量有关。至此,我并没有满足,又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层次的变式。3 .一份的量和几份量同时改变,建构“倍”的模型(PPT)接着继续小兔的收获这一童话情境,通过“可爱的小兔不仅喜欢吃萝卜还喜欢吃青菜。它们收获的青菜棵数是胡萝卜根数的2倍。但淘气的小兔想考考同学们,让我们猜猜收获的青菜和胡萝卜的数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孩子们的好胜心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同学们猜测小兔收获的可能是1根胡萝卜2棵青菜,也可能是2根胡萝卜4棵青菜等等,在对话交流中同时改变一份量和几份量,经过抽象又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通过对比归纳,孩子们对“倍”本质的理解

13、渐渐深厚而丰盈起来。到这里,本课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难点也顺利突破。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在新知的生长点处发问,在学生的疑惑处点拨,以思维带动学习的深入,以能力培养作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自觉性与独创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并运用所学本领来解决问题。最后是第四部分多维表征,巩固应用。(四)多维表征,巩固应用1 .练习板块的第一题做一做,基本练习的素材由实物变为图形,突出了用图形表征倍。2 .第二题是将教材练习十一的习题进行了改编整合,使之更接近现实生活,内容也更紧凑充实,满足不同

14、层次的学习需求。3 .拍手游戏活动,改变表征方式,同样凸显“倍”的本质,同时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4 .拓展活动的微课视频一一“棋盘上的麦粒”,出于彰显数学文化的考量,突出“倍”的力量的同时也渗透了量感的培养。六、简单明了说板书下面说说板书。在信息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我认为教师不应完全携弃板书。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板书朴素而简约,但它是学生思维的基础,对于把握重点,理清思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七、深度思考说反思老师们,素养导向的学科教学己成为小学数学改革的方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回归数学教育的原点,构建简约而有深度的课堂,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我们每一名小数人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的最大亮点是活用教材,通过小兔秋日收获的情境创设及层层深入的不断变式,让学生们对倍的概念的本质理解深厚而丰盈,同时巩固应用的练习设计丰富、高效、有情趣,既关照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兼顾了知识的系统性。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缺憾,如练习环节,由于时间原因,在有的班级教学时,没能充分展开。究竟该如何取舍令我十分纠结。以上是我关于倍的认识一课的汇报,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指点迷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