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读后感(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地》的读后感(6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地的读后感(精选6篇)基地的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帮大家的基地的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1941年,21岁的阿西莫夫想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幻点子:撰写一部发生于未来的历史小说,描述“星河帝国”衰落的始末。然后,他在整个40年代,总共为基地系列写了八个故事,后来都归入基地三部曲。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直至统一整个银河,开展成为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一一银河帝国。帝国建国后的1202X年,一个刚满32岁的
2、年轻数学家哈里谢顿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谢顿运用“心理史学”,推论出“银河帝国”会很快灭亡,之后会有长达20000年的“黑暗期”。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缩短这个“黑暗期”,谢顿在其有生之年分别在两个地方建立了两个有着各自任务的“基地”,作为以后“第二银河帝国”的种子。大约150万字的基地系列故事就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我从去年底开始,陆陆续续花了一个季度的时间,看完整个基地系列。在我看来,这部著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不可取代性:谢顿是一名数学家,却跨界以统计、分析、预测为手段,介入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并创立了一套名为“心理史学”的数学工具去分析人类的未来
3、。谢顿认为,人类个体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但是人类群体的行为是可以通过某种数学方法分析出来的。而成功的分析必须依赖于两个必须的条件:分析的对象数量必须非常庞大,以尽量减少个人行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被分析的对象必须不知道这个分析的方案,否那么会多少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开展。“历史从不创新,只是一再重复”O如果可以观其大概,而不计其余,人类的历史是有迹可循的,这一点,我个人是深表赞同的。在阿西莫夫的世界里,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没有机器人的帮助,人类不可能冲出地球,建立起横跨十万光年的大帝国。机器人在高速开展的过程中,又不可防止地走向人类的对立面,导致第一次星际扩张失败,地球本体消灭。
4、经过漫长的斗争,人类消灭所有机器人,才得以建立“银河帝国”,并使机器人成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禁忌,提都不能提及。然而,最有挖苦意味的是,一直默默守护“银河帝国”到最后时刻,并推动“心理史学”方案顺利实施,保存人类复兴希望的,确保人类缩短“黑暗期”尽快进入全新复兴的,又恰恰是一个机器人:使用年限到达20000年、功能极其完备、近乎无所不能的机丹尼尔奥利瓦。基地试图说明:机器人技术不开展,那么人类没有方法挑战浩瀚宇宙;机器人技术过于开展,那么必然走上挑战人类的道路,这是1940年代的阿西莫夫就认识到的一个两难命题。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促使阿西莫夫在另外一个系列我,机器人中首度提出“机器人三大定律”,并
5、沿用至今,“机器人学”这个名词也因此在人类历史上首度亮相。在整个基地系列里,阿西莫夫大约描述了30个左右的星际文明。这些文明,都各有各的特色,如果我们忽略科技的因素,就会发现这些外表千奇百怪的文明,其现实根底仍然是1940年代的世界各国,只是在星际文明这个大背景下,阿西莫夫从艺术的角度对文明的特质进行了浓缩、提炼和极端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基地系列中创造出来形形色色的星际文明,犹如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小人国、女儿国、犬封国、聂耳国一样,可以当成一本奇异游记来看。在三十多个星际文明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盖娅和索拉利文明,它们一个极度统一,一个极度自由,根本上就是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两个极端。盖娅文
6、明的进化使得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在内的整个星球可以通过意识连结成一个整体,所有的意识都可以实现共享;每个个体既是个体,更是共体,以集体意志为意志;在离开母星体以光年为单位的距离后,个体仍然可以承受整体的意识和意志,从而实现极度的统一。索拉利文明展现的那么是极度的自由:在一个三倍于地球面积的星球上,只生活了几千索拉利人的成熟体,他们的肉体进化出一种命名为“转换叶突”的能量转换器,一个个体所转换的能量足以支持成千上万的机器人用于管理领地事物;他们信奉“他人即是地狱”,就算同类也互不来往,大事以电波形式协商;极度的向往自由让他们甘于居住于地表之下,而且不谋求任何形式的扩张;为了尽最大可能减少和外界的接
7、触,他们甚至进化出雌雄同体,真正实现了绝对的自由。在基地系列最后一本基地与地球中,阿西莫夫设计各种场景和反复讨论,似乎是试图说服读者(或者是他自己),盖娅文明的组织形式虽然和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完全背道而驰,却是可以承受的。甚至在最后,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场景,通过号称拥有“不需要完全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天赋的崔维兹选择用盖娅或者索拉利为蓝本建立人类新秩序,结果他选择了极度统一的盖娅模式,其原因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宇宙侵略中,我们需要统一意志!也许,这就是阿西莫夫借基地系列、“心理史学”以及崔维兹,来对自己关于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思索做出一个结论。如果考虑到1940年代欧美各国最大的现实就是全人类联
8、合起来抵抗希特勒的侵略,极度的集中因而可以理解。那么,如果阿西莫夫能一直生活到今天,他会怎么设计这个科幻寓言的结局,这倒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金观涛老师推荐的书。阿西莫夫(1920T992),这是一本写于六七十年前的科幻小说,尽管如此,今天读来,还是能够感受到作者的不可思议。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尽管这本书已经经历了很多个十年,但仍然没有生涩的感觉。基地一书被世界的读者誉为永恒的科幻经典。它主要从基地的创立、崛起、扩张写起,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超前思想细品全书,我感慨作者对未来世界独到的见解,也对基地产生了自我想法。我认为,基地的创立就是原
9、于银河帝国的衰败。银河帝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度,之所以会灭亡,还是因为人类永远无法磨灭的愚昧与贪婪。一开始,人类带着他们的智慧与良知,登上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在那建造起了高科技的社会。可他们的后代也正是因为未来世界的先进与舒适,而变得十分贪婪、愚昧,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学习,传颂未来世界强大的科技,越来越多的高能科技也逐渐失传,导致未来世界,也就是银河帝国退化。书中的主人公哈里谢顿,也就是因这一原因,想要编出银河百科全书,来保存银河帝国的先进科技,也致减缓帝国退化所造成的后果。想通过这节书警示读者及现在的整个社会,不要步银河帝国的后尘。所以,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世界的每一人都应该时刻了解当代的科技,积极
10、参与科技开展的工程,及学习、认识科学,这样才不会使人类流传多年的科技文化白白流失。而且,我也希望我们现在的.社会能快速的开展、创新,变得跟银河帝国一样繁荣、强盛。当然,这也要靠我们所有人对科技的追求热爱,以及对高科技未来无尽的期盼。因此,和呼吁所有人无论地何时,都要抱着一个乐观、进步的态度去展望未来,不能只停留在现在或过去,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并且,与此同时,也人付诸自己的行动,让自己的智慧得以发挥,参与到学习,开展的行列之中去。基地这本收被称为“永恒的科幻经典”。本书作者阿西莫夫,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哈里谢顿开创了“心理史学”,预测银河帝国即将灭亡,所有人都在强力,一时间内,银河震
11、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三个主人公之间也发生了一些茅盾。首先,我觉得阿西莫夫的写作手法十分新颖,明明三个主人公没有一点关系,中间相隔了数十年左右,但把整本书看下来,却觉得这是个完整的故事,后来发现,是百科全书的一些段落将他们串在一起。这种手法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其次,我觉得谢顿的目光十分深远,他仿佛已经彻底将“死”字看透了。然而,他的责任感很强。“吾事已毕”从此话中可以看出整个事情的流程对他而言仿佛像某个人从一开始给他下达的一个任务或者命令罢了,带给读者的有一种深不可测,像天气那般难以捉摸的感受。说起责任马洛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书中最后一段“
12、未来关我什么事就留给那些继任者吧。”马洛的性格从外表来看貌似与谢顿差不多一一完成任务。实际上吧,有些不同,马洛更明显对未来的事更加漠不关心一些,认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够了,其实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无需考虑:反正又不是我的事,给人说不出的感受。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责任感很强的人,如:老师。他想教好每一位学生,无论什么方法吧,责任感显然很重,而并非完成任务。阿西莫夫的重要科幻感不会让人看了太夸张,而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他说“女士们,先生们,世界上只有一个阿西莫夫。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政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阿西莫夫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中央,看到了人性永恒的丑恶。从人类出现文
13、明的那一天开始,文明就在不断地开展着,建立了千百个帝国几立在不同的时代。一切都在开展着,惟有人性不变的丑恶。当社会风雨飘摇,这个帝国银河快要崩溃的时刻,人们并不是团结起来去追求和平,而是懦弱地像蜗牛那样缩进了壳中,或者出手去伤害他人,打碎他人的“壳”,但他们并不知道,总会有比自己更加强大和更加卑劣的人来打碎自己的壳。这就像清朝之后动乱不安的民国,文明的开展就这样被按了停止键。“大鱼吃鱼,小鱼吃虾米”的这条铁律才是永恒不变的。人们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和“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他们像一盘散沙般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并没有水出现把他们“粘合”起来。就在这个极其危急,关乎人类命运的时刻
14、。谢顿出现了,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尽管只是一丝渺茫的曙光。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团结起来,只有两个基地里的人们在孤独地支撑着银河帝国。人们还是像从前那样,像那些千百万年前的人一样,自私、贪婪。其实在罗马、奥斯曼和蒙古这些帝国的身上都有着银河帝国的影子,人们永远不会成认自己的错误,只有阿西莫夫看见了。可人们何时能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让人性成为“永恒的美丽”。基地是一本怎样的书呢?额,我也不大清楚作者可是大大有名,叫艾萨克阿西莫夫。最有名的是他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个很牛的)。我也说大不来。基地那么是说写的银河系历史,是科幻小说。里边有个很牛的理论,叫心理史学,一个很牛的数学家,他创造了这个
15、东西,通过这个,他可以预测银河系的未来。并知道了盛极一时的银河帝国将会衰亡,并将由此度过长大三万年的黑暗时间,为了将这个时间缩短到IoOO年,他组织了一群科学家,在银河系的边缘地方一一端点星成立了一个叫基地的组织,为了对抗的银河衰亡而战斗着。基地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整本书由5个中短篇组成。看完这本书花了我两个下午,也因为时间比拟仓促,可能还有很多地方没了解到。第一次只看到前2个故事,到今天花了一下午,到最后差点看不完,就看快了些。现在有内容都几乎不记得了。试着记一下,第一个叫心理史学家,然后是银河系百科全书,接着市长,行商,行商皇族?忘了书里有3个牛人,第一个就是数学家谢顿,创立了心理史学,可
16、以预测未来。成立了基地。第二个就是端点星也就是基地的第一任市长,哈定。利用宗教控制了对基地虎视眈眈的四国,而且用宗教传播科学。控制了周围的国家。第三个人是候洛,出身于基地外的星系,最终却当上了基地的市长,并用商业战败了最后的敌人,本部书就结束了。书是写与196几年的,科幻是那个时候的科技,其实还是差了很多,至少还没有计算机,不过这并不能掩盖这本书的精彩,可预测未来的心理史学,虽说在现世不可能成立,但仍十分出彩,利用宗教传播科学,控制国家,这段是本部书看的最爽的局部,哈定这个人在书中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之后的候洛在宗教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解决了第三次“谢顿危机”。商业打败了武力。记录一句话:最后
17、使用武力的都是无能者。终于,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利用上下班、等车、等时间在喜马拉雅将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听完了,震撼于作者巧妙的构思、宏大的叙事,以及超前的科学思想和意识。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基地系列小说。当初一开始能够将基地听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开篇介绍的“心理史学”。这是一个什么鬼呢?这是一套统计学理论,就像是统计物理,只不过它的应用对象不再是大量的微观粒子,而是大量的人。换句话说,心理史学可以抓住大量人类进行互动的宏观规律。这听起来好似非常不靠谱,但是书中却假设,他的发现者哈里。谢顿不仅为心理史学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方程,而且还利用理论构造了一个庞大的谢顿方案,即在银河系的
18、边缘一一端点星建立了一个基地以抵抗银河帝国不可防止的灭亡命运,并以此为原点,蓬勃开展出一个全新的帝国。于是,所有的历史演进全部按照谢顿方案运行下去。作为系统科学的从业者,我当然知道心理史学是什么玩意儿。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行为动力学吗?现在,随着大数据的累积,人们已然可以做到为人类群体行为写出精确的方程了。例如BarabaSi的辐射模型可以精确预测两地的通勤人流量。但是,要知道阿西莫夫是从1940年开始写基地小说的,我不得不佩服他超前的洞察力。小说的第一部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基地人是如何一点点建立起一个全新国家的。然而,在大国构建过程中,每隔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谢顿危机,于是端点星的人类就开始
19、聚集在谢顿穹窿聆听谢顿在上百年前录制的教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谢顿本人死后将近好几百年了,人类还是按照谢顿方案开展,谢顿的每一个预言竟然全部正确。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了两个问题:即使这是科幻小说,心理史学的预测也太准了吧,超级离谱了;二、谢顿到底是何许人也?竟能这样牛B哄哄地预测那么久的未来?就在我感到略有厌烦和困惑的时候,小说突然来了一个变奏,出现了骡这个怪物。骡是个什么东东?他是天地造化生出来的一个变种基因突变体。这个家伙有一种超强的能力一一能够读取、改写他人的心灵,从而用心灵的力量来操控整个世界。骡的出现第一次让谢顿的预言失败了(但我觉得,失败了我反而感觉更快乐呢)。更有意思的是,骡将基地
20、攻陷了,谢顿方案这就完全泡汤了。但是,一小批人开始另一套方案,这就是第二基地。据说,在当年谢顿建立基地的时候,不是建立了一个,而是建立了两个,一个精于物理科学,另一个却精于心理科学。事实上,端点星第一基地上的人们根本就不懂心理史学,他们只是谢顿方案的执行者,而真正的心理史学在第二基地,这帮人是心灵力学的高手。到此为止,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阿西莫夫将这套理论命名为心理史学,而不是什么人类行为统计学,或社会力学之类的。原来,这个心理二字埋伏着第二基地的伏笔。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现在的量子认知科学的研究,我咋感觉未来的量子认知就是心理史学呢。于是,第二基地的隐君子们和骡之间展开了一场颇为剧烈,而且尔虞我
21、诈的心理战争。谁说西方人不擅长勾心斗角的?读一读第二基地与骡这段,你就会发现阿西莫夫如果从政必然也是玩弄权术的高手。然而,最最让我大跌眼镜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谢顿方案其实压根就不是什么预测,而是一套控制手段。第二基地的心理大师们可以像骡一样操控人们的心灵,从而通过在关键时刻影响关键人物而保证了第一基地的开展可以按照谢顿方案完满地进行下去。原来如此,谢顿方案压根就不是什么方案,而是一套控制手段,心理史学也不是什么单纯的动力学,而是一种控制理论。这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怪不得,当第一基地的有识之士们了解到此事以后都要拼了命地和第二基地人死磕呢。我的第二个疑问是,为什么谢顿那么厉害,能凭空创造心理史
22、学和谢顿方案。阿西莫夫好似了解我内心一样,于是他在基地三部曲之后,又写了一个基地前传,专门为我们讲述科学家谢顿的故事。原来年轻的谢顿也很挫,是一个乡巴佬数学家,在一次偶然的时机中玩数学游戏搞出了一套谢顿方程,但他自己却并不相信这些。然而,比拟悲催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们却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想借心理史学来玩后来谢顿自己玩的这套自我实现的预言。就在谢顿百般困惑,躲避事实的过程的时候,一位特别特别牛B的朋友出现了,这就是浮名。这家伙不仅在各个地方都有一批跟随他的死党,而且还能起到心灵导师的作用,促使谢顿在经历了一系列曲折之后终于全身心投入到了心理史学的研究过程中。但是,我们凭脑袋想想就知道,要想预测人
23、类社会显然需要大数据啊大数据。可是,按照阿西莫夫的论述,那时候的人虽然早已经可以在银河之间超空间越迁,却并没有大数据研究,电脑啊。所以,谢顿怎么可能完成这么牛的学问呢?最后,他的朋友浮名帮助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这个家伙居然是一个老妖精,是一个机器人,居然已经活了大概2万多岁了。而且他记忆超强,他的头脑中包含了大数据。于是,在老妖精的帮助下,谢顿终于突破了障碍,建立了心理史学,并成功构思出基地的解决方案。在这里,小说提到了那个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而且居然还补充了一个第零定律。所以,说了半天,人还是太挫了,真正牛的人是机器人!到了90年代以后,在读者的百般呼唤下,阿西莫夫再一次续写了基地
24、系列,于是就有了盖亚与地球的故事。我觉得这局部的描写更牛。首先,时间回到了谢顿方案执行了500多年的时候。基地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牛了。同时,隐藏的第二基地也将自己隐藏的很深,几乎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然而,就是在这个当口,一个端点星的奇人崔维兹却偏偏不信邪,他始终坚信第二基地的人仍然控制着第一基地的人。于是,在市长的安排下,他和一个老历史学家佩罗拉特踏上了银河之旅,去找寻银河人类的共同祖先之地一一地球。在这段旅程中,他们奇妙地踏上了一颗异常神秘的星球盖亚。盖亚是个什么东西呢?原来她是一个星球,也是一个联合在一起的超级生命体。盖亚上的河流、山川、树木、人类,全部都是联通在一起的,他们共享着同样的超级
25、意识。这让我联想到了阿米巴虫,这些小东西在平时是单细胞的,但是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他们就会聚集形成一个全新的生物个体一一鼻涕虫。这就是生命系统,也是复杂系统最让人感觉振奋的想法一一跨越层次的存在。小说中展开了大量的对盖亚这种超级生物体的利弊的讨论。最搞笑的一段描述是,当盖亚的一分子一一年轻女子包绮思与老佩罗拉特的时候,全盖亚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喜悦一一完全一点点的隐私都没有。目前.,很多人开始设想未来的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全球脑,但没想到的是这种想法阿西莫夫早在几十年前就己经做过详细的讨论了。更有意思的是,崔维兹他们在寻找地球的过程中,曾经拜访过各式各样的不同世界。在我看来,这些世界都仿佛在隐喻阿西莫夫
26、看到的人类的各种可能未来开展。其中有一个世界叫做玻利亚,非常有意思。这里面的人全部是雌雄同体,而且他们的头脑中都已经植入了芯片,于是这帮人就可以直接意念操控外物了。这恐怕已经说对了人类未来的演化方向。最后,他们在月球找到了一切的真相。原来影响谢顿建立心理史学的老机器人丹尼尔安排了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盖亚这个星球的建立。他率领着机器人们渗透到人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开展历程。因为受到机器人三大定律的制约,他们不能伤害人类,而是善意地帮助人类开展。但最后,他们的能力仍然有限,必须要由人来作出那最后的第一推动。于是,人类将会朝向一个全银河系都要演化成一个超级盖亚的方向而努力。个人以为最后
27、的对话非常精彩,深刻地讨论了人和机器的关系。而且,还有那个最后的精彩绝伦的伏笔一一难道飞龙是外星系的异类吗?最后我想简单说一说我对基地和三体这两部史诗级的科幻巨著的比拟和看法。记得在我刚刚看完三体的时候,我就兴冲冲地给我们学院的一个法国外教推荐这部科幻小说,他听了听我的介绍,就说你应该看基地。看来,基地对西方人的影响超大。而且,这也说出了这两部小说的相似性。他们都是以大宇宙这个尺度为参考,都在用各种途径探索人类的未来。相比拟来看,三体的故事性成分更强一些,而基地的科学探讨的成分更强一些,但是故事性稍差。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看完整的故事,那么首推三体。如果你想看关于科学的不严谨探讨,那么读基地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