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2022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程标准》2022原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美术课程标准2022原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美术教育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
2、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形成学生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
3、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以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的美术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将创意理念和方法运用于美术活动,并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将创意转
4、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三)强调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性,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为了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本标准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5、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二)在保
6、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的教学更大的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三)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本标准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标准一方面应该规范各地的美术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够适应各地不同的美术教学实际。因此,不同的地区,尤其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在尽量遵循本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物质资源开展有特色和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三个维度设定如下: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二、分目标本课程的分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三、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学习活动建议以游戏等多
8、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成就标准,学生能够: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外形与用途的关系;通过看看、摸摸、用用等方法感受用品的外形、材料和加工方法,尝试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体验想象
9、与设计制作的乐趣。学习活动建议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的用品的外形、尺寸、材料、美感与用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品提供的服务与帮助。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制作活动,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成就标准学生能够:观察身边的用品,敏锐感受事物外形与功能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品的外形与功能以及自己的感受。感受不同媒材的特性和差异。【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学习活动建议: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欣赏与了解民
10、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通过观摩录像、图片等,对动漫艺术,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漫作品进行欣赏与讨论。通过展评等活动,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交流想法,相互评述。通过观摩图片和录像等,观赏自然景色和动植物的形状与色彩。成就标准学生能够:乐于参与欣赏学习活动。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学习活动建议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
11、或表演。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媒材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步认识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与创造的愿望。学习活动建议用写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学习形状、色彩和肌理的基本知识,并用以描绘事物,表达情感。用各种易于加工的媒材,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
12、进行纸版画创作。成就标准学生能够:对造型表现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含纸版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尝试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的造型、色彩、媒材,用绘画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想,体验想象与设计制作的乐趣。学习活动建议观察和分析用品的造型、色彩、媒材与功能的关系,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感受,提出改进的想法,用绘画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构想。根据用途,进行有尺寸要求的设计(如设计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体验想象与设计的乐趣。选择身边的媒材,学习运用
13、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加工,体验媒材的特性。成就标准学生能够:关注用品的造型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设计作品进行简单的艺术分析。初步认识设计的方法,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通过手工制作,认识用品外观形态与工艺形式。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而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学生感兴趣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用口头或文字描述作品的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学习活动建议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不同民族地区民居建筑的特色。鼓励学生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
14、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尝试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成就标准学生能够: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知道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或寓意。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识别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社会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
15、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结合社会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成就标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积极开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社会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第三学段(5-6年级)【造型
16、表现】学习领域运用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习活动建议尝试运用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变形、夸张、装饰等),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成就标准学生能够:尝试多种表现方法,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
17、安排画面。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用口语和短文的形式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的造型、色彩、结构、媒材和肌理;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独立加工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体验与认识其方法和过程;学习民族传统纹样,进行设计练习。学习活动建议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观察、分析设计作品的造型、色彩、结构、尺度、材质、肌理与功能的关系。从用品中发现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并做简单说明。选用各种可能的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如玩具、风筝、陶艺制
18、作等)练习。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知识,为社区或村庄、学校的运动会、文娱活动、节庆等做视觉传达设计。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用单独纹样做设计练习运用不同材料和技法进行模型的制作练习。学习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简单的海报、请柬、相册等设计。成就标准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设计的作用和意义。有意识地运用设计的形式原理进行设计制作。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运用设计知识分析经典设计作品,评述自己和同学的设计作口口口O安全、熟练地使用工具。【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认识不同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19、从题材、主题、造型、色彩和构图等方面,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认识。学习活动建议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如中国画、油画和版画等),了解代表性的画家。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雕塑艺术作品,了解代表性的雕塑家。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认识。成就标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了解中外美术作品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认识。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结合小学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
20、、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成就标准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策划研究课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研究方案,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尝试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积极开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口语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L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农村和边远地
21、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 .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审美的规律和美术学习的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美术欣赏和创作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3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想象等活动,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思维,形成创意和独立见解,并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和其他方式加以呈现
22、和表达。4 .引导美术教学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层面向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提升。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的认识以及对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5 .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要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美术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同学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二、评价建议1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应努力体现标准的基本精神和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
23、,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益,促进美术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推动美术课程持续发展。2 .注重对学生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美术学习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鼓励采用自评、互评或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应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4 .完善美术课程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创立体现美术学科特点、简便易行和有效的课程评价方式与方法,不断完善美术课程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