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 附现代中药醇沉杂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8776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 附现代中药醇沉杂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 附现代中药醇沉杂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 附现代中药醇沉杂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 附现代中药醇沉杂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 附现代中药醇沉杂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 附现代中药醇沉杂谈.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比2种纯化工艺技术的使用情况,确定双黄连口服液制备过程 中的最佳纯化工艺。法:运用水提醇沉法与膜分离法来对双黄连口服液进行纯化与提取处理,对 比经由2种不同工艺处理的药液中的有效药物成分的含量,同时考察口服液的稳 定性变动与相对的化学物理参数,对2种纯化工艺展开全方位的比对。结果:经由对比可知,使用膜分离法处理双黄连口服液时,药液中的各种有 效成分含量高,稳定性强,药品的整体质量更高。结论:制备优质的双黄连口服液时,应当精选纯化工艺,膜分离法可以使药 液保持更强的稳定性与澄清度,因此可优先使用该种纯化方法。关键词:双黄连口服液;纯化工艺;

2、制备方法双黄连口服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毒以及疏风解表的药用效 果,在治疗因外感风热问题引起的感冒中有突出的表现,可缓解咽痛、咳嗽以及 发热等问题。该口服液中的连翘以及金银花等成分为有效成分,在制备这一口服 液时,必须保证这些有效成分的含量,否则药效无法发挥。选用合适的纯化技术也显得尤为关键,在过去的双黄连制备过程中,醇沉法 极为常见,但是改法存有纯化处理缺陷,现将其与新型提纯方法膜分离技术对比, 研究过程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Jw-I型无机陶瓷微滤膜装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精密PHSJ-4A实验室PH计; SZD-2型智能化散射光浊度仪;NDJ-I型旋转黏度计;干燥仪。

3、黄苓昔对照品,绿原酸对照品,连翘背对照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院提供; 试验用水为注射用水,甲醇、乙懵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1.2 方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制备双黄连口服液,通过水体的方法来处理连翘与金银花, 将药液浓缩到400 mL,将上清液倾出,控制孔径为0,通过错流的方法来实现 循环微滤目标,收集30OmL的微滤液,添加IoOmL的纯净水,继续展开微滤 处理工作,收集到40OmL可停止收集的行为。利用醇沉工艺来有效纯化处理口服液时按照药典的要求进行操作即可。完成两类纯化处理工作之后,需对各种化学以及物理常数进行测定,分别取 两类药品均为20 mL,设置一定的溶液温度,均为20,测量参数包括浊

4、度、 电导率、PH值与年度。而后继续获取20 mL容量的样品,通过水浴的方式蒸干 药品,将药液放入烘箱中,将其烘干到恒重,对药液的实际固含率进行计算,并 记录数值。制备对照品时,需称取一定量的黄岑昔、连翘背与绿原酸对照品,添加50% 浓度的甲醇,获取标准储备液。制备样品时,应当从已经准备妥当的双黄连口服 液中称取ImL的药液,将其存放到容量为50 mL的标准型容量瓶中,添加50% 浓度的甲醇溶液,将其稀释到刻度位置,摇晃均匀之后,使用微孔滤膜这一工具 进行过滤,获取滤液,对连翘首、黄岑昔以及药液中含有的绿原酸的成分进行测 量。在测量药液中的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时,必须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不可出

5、现过大的误差,精准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对比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在考察药液的 实际稳定性时,应当设置室温条件,控制实验时间,从多个方面对药品具有的稳 定性加以衡量。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15 L进样分析,按外标法计算黄苓昔、 绿原酸、连翘背的含量,见表K2结果在检测药液的最终质量时,需要借助多种指标展开全面检测,同时还要保证 气温等检测条件的稳定性。PH值可以作为检测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应 用膜分离技术之后,发现药液的PH值出现了不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运用醇沉工 艺技术之后,药液的PH值却被降低,对形成这种差异性现象的原因进行考察之 后,确定对药品进行精制处理工作之后,药品中具有的一部分

6、物质被改变,药液 因此无法保证平衡。判断溶液具有的传导电流的能力时,需借助电导率这一重要 参数,通过电导率还可以了解到溶液中的离子类以及盐类成分的含量,用2种纯 化技术处理的溶液的电导率不同,经由膜分离技术处理的药液具有更低的电导 率,因此可知其含有的杂质也比较少。具体对比数值见表2。检测口服液的透明程度时,需使用浊度参数,经过纯化处理工作之后,药液 的浊度数值均有所降低,完成超滤处理工作后,药液具有的浊度被缩减,与另外 一种纯化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药液的澄明度。分析虑于流动状态的液体中的分子摩擦的大小时,需参考黏度指标。处理后 的药液的实际黏度均降低,但是变化幅度偏小;药液中含

7、有的固体成分的含量被 称为固含量,经过醇沉工艺处理的药液中含有更多的固体成分,处理效果偏差, 膜分离技术支持的药物处理活动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连翘首、绿原酸以及 黄岑昔等有效成分的整体含量也比较高。3讨论制药企业在生产双黄连口服液时,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纯化处理的环节, 消除药液中的杂质成分,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醇沉处理是制药活动中极其常见 的处理工艺,但是结合实际使用经验来看,其并不适合被用于制备这种口服液, 其问题如下:醇沉处理过程中,企业应当使用75 %的乙醇溶液来辅助纯化活动, 需要极其漫长的操作周期,如果长时间存储口服液药品,药液的颜色会逐渐加深, 出现沉淀,药性受到影响的同时,

8、其稳定性也会随之变差。该文使用的另一种纯化处理方法具有更突出的应用优势,膜分离技术具有良 好的通用性,除了在医药生产领域中可被运用,在其他生物工程、化工行业中也 可发挥出一定的作用。该技术对于使用条件并无过多的限制,在常温条件下也能 够发挥作用,不会过多地使药物损失有效成分,因此可支持浓缩与分离药品。该 技术手段具有的稳定性极强,并不会形成过于严重的相态变化,不会带来过多的 能耗,启用膜分离技术之后,技术人员不需运用其他的添加剂与化学试剂,因此 药液不会受到污染。在生产双黄连口服液时使用这种方法,可将生产周期缩短、 药品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可控,口服液的整体稳定性也更强,大规模的药品批量生 产活动

9、也能够被有效支持,因此可在制药生产活动中大范围推广这种制药方法。研究人员从指标成分、物理化学指标以及稳定性等多个方面对2种药品进行 检测之后,确定膜分离技术具有使用效果更佳,因此在相似的口服液药品处理工 作也可选用这种方法。参考文献1张宇.两种制备双黄连口服液的纯化工艺对比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 (25): 682刘永平.双黄连口服液不同纯化工艺的比较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 (15): 28.3王彬,韩露,付文力,等.不同制备工艺对双黄连口服液有效成分含量及 药效的影响J.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2015, 36 (11): 20-22现代中药醇沉杂谈摘要:影响中药醇沉效果的主要因

10、素,及加醇计算方式。醇沉效果的主要 影响因素包括:浓缩药液的密度即待醇沉膏密度、乙醇的用量及所用乙醇浓度、 加醇方式以及药液温度、环境温度、醇沉时间等。如果中药醇沉的影响因素没有 得到很好的解析,则影响该工艺的准确愿用。浸膏醇沉工艺中混淆了溶质和溶剂 的概念,计算加醇量时没有刨除浸膏中干提取物(溶质)的量,将整个浸膏(溶 液)当作水(溶剂),导致计算加入乙醇过量,最终的含醇浓度比实际偏高。关键词:醇沉因素含醇量加醇方式一、历史沿革中药发展历史悠久,由于疗效好,副作用小,深受广大疾病患者所青睐。中 药醇沉工艺起源于上世纪中期,经过沿革与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与中药制剂的生 产。中药材先经过水提取,然

11、后用一定体积倍数乙醇沉淀除去杂质。该法的原理 是利用中药中的大多数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多糖、昔类等容易溶于水和醇的特 性,用水提出,并将提取液浓缩,加入适当量的乙醇经过一次或多次沉降,析出 不溶解的物质,最后制出澄清液体的一种方式。二、影响中药醇沉效果的主要因素L醇沉时需要的乙醇浓度即工艺参数这是影响醇沉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工艺参数的选定,对产品质量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乙醇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成分,发挥药物的 最大疗效,有时甚至会造成效药用成分的流失,造成产品不合格。例如,当含醇 量达到50%-60%,可以去除淀粉、粘液质、树胶等物质;达到75%时,可以去 除蛋白质、油脂、

12、脂溶性色素等;当醇沉浓度达到80%时,多糖、无机盐糅质等 成分也被除去了。因此,首先确定需要达到的乙醇含量。2 .所用乙醇的百分浓度同样使IoOml药液的乙醇含量达50%,用不同百分比浓度的乙醇,结果也 是相差甚远。用60%的需要500ml, 70%的需要250ml, 80%的需要167ml, 90% 的需要IlOm1,可以看出用60%的乙醇太浪费,也不利于回收,且沉淀成絮状, 醇沉效果较差,醇沉渣中含有大量药用成分;加入高浓度乙醇,易造成局部浓度 过高,形成大块沉淀,包裹有效成分,随沉淀除去,所以,加入乙醇浓度过高也 不行。根据经验3,我们认为,加入乙醇的百分浓度与药液需要达到的乙醇浓 度之

13、间相差20%-25%最佳。3 .待醇沉液的相对密度药液浓缩后的相对密度如果太小,药液较稀,形成的的沉淀难聚结,不易下 沉,切造成乙醇浪费;如果相对密度过于大,药液因长时间煎煮浓缩,易使贰类、 菇类、维生素等成分破坏,且造成淀粉糊化,醇沉时形成块,包裹了有效成分。 因此,要严格控制好浓缩膏醇沉前的密度。4 .待醇沉膏的温度待醇沉膏温度过于高,遇到冷的乙醇后,骤冷易聚结成团状沉淀,且沉淀增 长过快,妨碍了有效成分的浸出,导致效果不理想;待醇沉膏温度低,相对难以 造成沉淀聚结,效果相对较好。5 .加醇方式加醇时,应按浓度从低到高、快搅慢加,使乙醇分散均匀,避免局部含醇量 过高,形成大块沉淀。搅拌应按

14、一个方向搅动,以免造成药液乳化,下层沉淀不 易分层。6 .冷却水温度冷却水水温度低,易形成沉淀,并且沉淀易于下沉分层,利于上清液的抽取; 冷凝水温度高,侧形成的沉淀不利于下沉,悬浮在醇沉液中,静置时间要长,才 可分层,所以冬季比夏季醇沉的速度要快,效果也要好一些。三、加醇计算方法参考文献实例4:现有中药水提浓缩液10L,密度1.25,含水量54.3%,醇 沉至65%含醇量,需加入95%乙醇多少升?按照将药液当作水的错误算法,计算加醇量V醇二V药液*C2 (C1-C2) = 1065 (95-65) =21.7L;而正确的算法应该用浸膏中实际含水量来计算加醇量, 除去浸膏中干提取物(溶质)量。由

15、于计算公式的错误,造成醇沉过程中加醇过 量。含水量54.3%是质量分数还是体积分数,虽然原文作者也试图用浸膏含水量 来计算加醇量,但最终却没计算进去,错误的计算加入乙醇结果是21.7L。按照前面的方法推导,分别按含水量为体积和质量分数,两种情况计算,实 际加醇量V,若54.3%为体积分数a,则V=a*V药液C2 (Cl-C2) =0.5431065/ (95-65) =11.7Lo 若 54.3%为质量分数 n,则 V 醇=npV 药液 C2 (C1-C2) =0.5431.25 1065 (95-65) =14.7L由此可见,以浸膏含水量计算,实际所加醇量11.7L或14.7L,明显低于直

16、接按浸膏体积计算所得加醇21.7Lo如果单纯将药液当作水的算法进行加醇,则就需要对现行醇沉工艺参数进行 修订了。当然,这种算法是不可靠的。如果改用按照测定含水量后加醇,可以达到所需乙醇浓度,但是这个过程由 于加醇量降低,醇沉药液总量较以往低,从而对浓缩浸膏的醇沉液会造成较大影 响,与以往操作可能大大不同,也会造成产品从质上发生改变。目前最为合理的做法就是以中药水提干膏物量为基准,根据醇沉过程中的上 清液有效成分收率和醇溶物的量,筛选出确定合适的醇沉浓度及溶剂总体积。结束语金沉工序,是中药制剂生产重中之重的关键工序,决定着中药的最终产品质 量。然而,影响醇沉的的因素众多,如有一点做不到位就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 同时,我们现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酒精计测量醇沉液中含醇浓度的做法是不可 取的。参考文献川曹春林.中药药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陈敏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王彦波,杨淑英,刘玉成等.水提醇沉工艺中用醇量的经验公式中成药, 1999.4徐维玲,李俊,李博等.中药液含乙醇量的计算与酒精计实测度数的关系 UL科技创新导报,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