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屏障管理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态屏障管理有效性.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动态屏障管理有效性一、奶酪理论与屏障奶酪理论提出风险管控的屏障理论后,领结图(BoW-Tie)模型是最佳的实践方法。但实际却是一直到90年代被壳牌集团(SHELLGrOup)正式采用,并清晰描述领结图的连结使用后(即威胁-事件-后果),才逐渐受到石化业及其他行业的重视与采纳。以屏障管理工厂/装置的重大危害(MAH),是风险管理的世界趋势。世界主要的风险咨询公司、安全研究机构、软件开发商的研究投入未曾间断,其主要的核心为:1、风险削减措施是依靠多个且各自独立的安全屏障。做好屏障管理就等于有效管控风险。2、屏障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设计时间的屏障建立;一是操作阶段的屏障维护。3、企业要执行屏障
2、管理,首先应制定屏障管理的原则、框架及流程,并熟知屏障的构成以利于屏障要素的识别。4、企业要监控屏障的有效性,应根据识别的屏障要素建立各自的屏障性能要求。5、操作阶段的屏障维护重点在于确保屏障的可用度,若屏障处于故障修复时应有对应的补偿措施,同时依托定期验证确认屏障达到性能标准要求。二、屏障的组成每一屏障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作用,脱离不开人、事、物。例如:某操作员接收到关键的报警(Alarm)后,至现场手动操作关键的紧急卸压阀。人,通常是指参与安全关键活动的职位。要有效发挥屏障的功能,首先必须确保相关职位的人员接受良好的培训,熟悉相关的操作程序步骤,能清晰对某报警做出正确的响应。事,通常指操作或活
3、动本身的程序,这类关键的程序可被认定为安全关键任务(SafetyCriticalTasks),例如手动卸压程序、ITPM程序等。物,以设备或系统的组合,用来实现屏障的需求功能。即我们普遍认知的安全关键设备(SafetyCriticalEquipment)o依挪威SlNTEF研窕机构的分类,可将屏障分类为组织类屏障、操作类屏障及技术类屏障。事故统计发现,重大危害(MAH)具有发生频率较低的特性,原因是此类的危害通常有多道屏障。单一技术类屏障或操作类屏障的失效,很少会直接导致MAH发生。但是,组织类屏障的缺陷,常造成多重屏障失效,而易导致MAH发生。三、屏障的传统思维传统上,屏障管理只关注单点的屏
4、障状态且局限于技术类屏障。我们应该从这思维跳脱,需同时关注技术、操作、组织类屏障管理,如此才能算是维持屏障的有效性。劳氏瑞安咨询认为,同时展现操作类、组织类屏障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可以采纳操作类屏障并以安全关键任务(SafetyCritiCaITaSkS)的形式呈现。四、屏障管理特点屏障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衰减:也就是所谓的性能老化,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仍有不少企业认为只要安全设计存在于现场,它就一定是有效的。的确,这一思维或许在许多工厂建厂运作初期,存在其一定有效的保鲜期。设计初始阶段:屏障性能完好,并能符合目标风险;操作阶段:屏障若无管理会有失效(failure)、缺漏(Missi
5、ng)、性能减损(ineffective)等问题;屏障管理:随着动态屏障管理,失效的屏障会得到修复、性能减损的屏障可因动态管理而得到另一屏障的风险管控措施;五、传统屏障管理V.S动态屏障管理传统的屏障管理属于事件触发式的被动式管理,通常是由发生故障或意外时,才重新检视屏障的功能是否存在或其是否有效;动态屏障管理属于定期监控的主动式管理,通常是以默认的时间周期(短、中、长),收集各类实时状态监控、ITPM执行数据、CMMS工单执行状态、定期保障活动记录、定期第三方审查记录、事故调查记录、未遂事件记录等,随时不断地更新屏障管理指示牌,并且实时采取措施使屏障功能完好且有效。唯有主动式积极的动态屏障管理,方能有效降低工厂/设备发生重大危害(MAH)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