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精神病学基础教案02病因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理工精神病学基础教案02病因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程名称中文精神病学基础英文Basisofpsychiatry授课对象2019级精神卫生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第之教学周周三第3-4小节上课教室东二5教室授课章节笫二章病因学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第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障碍生物学方面的各因素。2 .熟悉病因学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的概念。3 .了解病因学的理论模式。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参考精神病学。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教学难点:1.病因学的理论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
2、学教材与教具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1版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专业词汇精神障碍病因-Etiologyofmentaldisorders;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factors;社会因素-Socialfactors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引言部分:基本部分:75分钟笫一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35分钟)一、病因的概念(5钟二、病因学的理论模式(10分科三、病因的分类(10分转四、发病机理的概念uo-)笫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40分钟)一、生物因素40分钟结束部分:2分钟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笫一节病因和
3、发病机理的概念通过讲解案例法、35,一、病因的概念使学生能讲授法人脑是进行精神活动的器官,凡是能损害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或影响人脑正常发育的有害因素都可能引起精神障碍。(一)病因学的理论模式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有不同的理论设想和探讨途径,这些不同的理论设想和探讨途径构成不同的理论模式。L还原论模式和非还原论模式还原论模式:试图回溯到较简单、较早的阶段去理解病因。常用于生物精神病学研究,非还原论模式:则从事物的横向联系去理解病因。这种模式常用于社会精神病学研究。2 .医学模式和行为模式医学模式:采用一般医学通常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精神障碍的原因,即区分出一些常见的精神症状或综合病征与脑的某些病理
4、改变联系起来。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研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但对研究某些神经症或人格障碍则不那么适合。行为模式:用决定正常行为的一些因素,例如动机和强化、态度和信念,以及文化影响等来解释精神障碍的原因。适用于研究神经症和人格障碍。3 .解释模式和理解模式解释模式:是基于既往的研究结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精神障碍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理解模式:是基于对人类行为进行设身处地的理解,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在事件和事件之间建立起因果联系。够掌握基本概念案例法、讲授法5,10,(二)病因的分类通过讲解案例法、L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任何精神障碍都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并非在任何精神障碍的病因中遗传
5、因素和环境因素都起同等重要的作用。2.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和附加因素素质因素:是指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因素,这类因素表现为个体对其他有害因素的承受能力。通常形成于生命早期,是遗传负荷、母体子宫内环境、围产期损伤以及婴幼儿时期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诱发因素:是指紧接起病前作用于个体,促使疾病发生的事件,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附加因素:是指疾病发生之后附加于个体,使疾病加剧或使病程持续下去的事件。使学生能够熟悉病因分类讲授法IU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3.致病因素和条件因素致病因素:导致发病所必需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条件因素:指为致病因素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的因素,其本身并无致病作用
6、。二、发病机理的概念通过讲解案例法、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个体,引起个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病理心理反应,最终表现为临床精神症状的过程。在精神病学中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物质依赖和部分精神发育障碍的病因已经明确之外,大部分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理都还在探索之中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假说,包括生物学理论,行为学理论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等提出的各种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假说。病因已经明确的一些精神障碍,其发病机理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阐明,如各种器质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等。只有病因和发病机理都被充分揭示,才有可能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类精神障碍。使学生能够熟悉发病机理的概念。讲授法10
7、,笫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通过讲解案例法、40一、生物因素:又称躯体因素,是指通过生物学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精神障碍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类:(一)遗传:是指遗传物质基础发生病理性改变,从而发挥其致病作用。如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以及基因突变等。1、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常导致遗传信息的变化,在临床上则表现为严重的躯体和精神发育障碍,有的还引起人格异常、违法犯罪倾向和类似精神分裂症等表现,统称为染色体病。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1三体引起的先天愚型;13三体、18三体、21单体或22单体等。Q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XY(Kline-felter综合征)、XO
8、(TU门Ier综合征)、XXX(超雌综合征)XYY等。Q染色体结构异常:如1号环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短臂缺失(WoIf综合征),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猫叫综合征),22号染色体长臂部分重复(猫眼综合征)等。脆性X染色体不仅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而且与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行为障碍和儿童孤独症等有关。使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学因素讲授法10,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2、单基因病由于单个基因突变导致酶的质或量的改变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先天性代谢缺陷或遗传性代谢病。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包括:氨基酸代谢障碍,如苯丙酮尿症;糖代谢障碍,如半乳糖血症等。3、多基因病一些原因不明的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
9、碍以及Alzheimor病等都属于这一类,称复杂性遗传病。常由于多个基因共同作用而致病。这类疾病除家族性Alzheimer病的部分致病基因已经分别定位于21号、14号和1号染色体之外,多数疾病的致病基因尚未明确。(二)感染:包括全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它系统感染均可引起精神障碍。随着人类急性传染病的被控制,由急性传染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已经很少见到。但近些年来,性传播和注射海洛因引起的感染迅速扩展,由这类病原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精神障碍受到关注。生物因素(三)化学物质:各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害的物质都可引起精神障碍。常见的有:L成瘾物质海洛因、吗啡、苯丙胺、大麻是最常使用的成瘾物质,已成为
10、全球性的公害。2 .酒精酒精滥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严重损害,也是全球关注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3 .医用药物如阿托品、异烟脐、利血平以及皮质类激素都可引起精神障碍。4 .工业毒物如装、有机汞、四乙基铅等易挥发性物质和重金属均可引起中毒,出现急性或慢性精神障碍。5 .农药在农村有机磷农药使用不当是引起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6 .食物孽类食物如大量进食小美牛肝草,可引起意识模糊和幻视。7 一氧化碳冬季煤炉或木炭取暖,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常易中毒,遗留严重精神障碍。生物因素(四)脑和内脏器官疾病1、颅脑疾病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脑变性疾病是引起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脑的弥漫性损害和
11、位于额叶、颗叶、脱胀体、基底节和边缘系统的病变更易引起精神障碍。以图片、视频为引导,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对本章乐于学习!案例教学多a体教学法、讲授法510,5,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2、内脏器官疾病以图片、案例教学5,C)呼吸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肺功能不视频为引全,常出现精神障碍。导,引起多媒体教Q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各种原因学生好奇心和兴学法、讲授法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均可出现精神障碍。趣,从而Q消化系统疾病:肝功能不全,以及慢性胃肠功对本章乐能紊乱,也常出现精神障碍。于学习!Q泌尿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和治疗肾功能不全的透析疗法均可引起精神障碍。Q内分泌疾病:垂体、
12、甲状腺、甲状旁腺、胃上腺和性腺功能紊乱是引起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代谢疾病:糖尿病、吓琳病、铜代谢障碍所致肝豆状核变性都常出现精神障碍。胶原疾病:红斑狼疮是常出现精神障碍的疾病。生物因素(五)年龄:年龄不是致病因素,而是某些精神5,障碍的重要发病条件。(六)性别:性别也不是致病因素,但对一些精神障碍的发病有重要影响。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生物因素外,还应考虑社会因素对两性的不同影响。5,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参考:精神病学,沈渔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病学,李凌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精神病学简明教程,姜佐宁北京:科学出版社变态心理学第9版,主译:汤震宇邱鹤飞2005年7月第1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学
13、生参考:专业书籍:精神医学,王祖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专业期刊: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有关网址:中国心理治疗师,中华精神卫生网思考题与作业思考题:1、如何理解精神障碍病因学的理论模式及分类?2、谈谈你所见过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作业:1、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2、病因学的理论模式?3、精神障碍的生物因素?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课程名称中文精神病学基础英文Basisofpsychiatry授课对象20m级精神卫生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第之教学周周五第3-4小节上课教室东二2教室授课章节第二章病因学第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第三节病因的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
14、标:1.掌握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2 .熟悉精神障碍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3 .了解病因学研究方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参考精神病学。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教学难点:1.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与教具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1版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专业词汇精神障碍病因-Etiologyofmentaldisorders;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心理因素-Psycho
15、logicalfactors;社会因素-Socialfactors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引言部分:基本部分:75分钟第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50分钟)二、心理因素15分钟.三、社会因素15分钟四、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20分钟笫三节病因的分析与确定(25分钟).一、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20:二、个案病因的分5分钟结束部分:2分钟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二、心理因素:简称为心因,包括心理素质和心理应激两方面。心理素质往往是条件因素,而心理应激则常为致病诱因。1、心理素质人格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体现,特别是气质常反映个体的先天素质。Eysenck人格测验的结果表明:神经质特征突出的人容易产生各种神经症性障碍。
16、而精神质特征突出者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心理因素近来的研究还表明既往精神障碍史对以后发病也构成一种易感因素。例如应激性事件对抑郁症复发所起的致病作用比第一次发病时要强得多。心理因素2、心理应激一般称精神刺激,或精神创伤,通常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统称生活事件(lifeevent)o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经常发生,但引起心理应激的生活事件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对接受者有重要的利害关系,关系越密切,应激越强烈。达到足以激发喜、怒、优、惊、恐等剧烈情绪反应的强度或频度;没有足够强度或频度的事件,不能激发剧烈情绪反应,也就难以形成应激。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的致病作用不尽相同。一些突发的
17、生活事件,如亲人意外亡故,突如其来的婚变,体格检查发现恶性肿瘤,当事人事先毫无思想准备,遇到这类事件有可能立即产生心因性休克或分离反应。持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压力,如限期完成困难任务,高强度的流水线作业,经济极度困难,长期承受暴力威胁等则常引起抑郁、焦虑和物质滥用。社会因素三、社会因素:个体处于经常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在生命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社会影响,如幼年期主要受家庭环境影响,入学后则受学校环境,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进入社会以后受到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变化更多,情况则更为复杂。就整体而言,则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都会对个人的行为和健康产生影响。本节讲的社会因素是指对个体心理健
18、康产生良好的或不良的社会影响。良好的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产生保护作用,不良的社会因素则对心理健康,产生致病作用或为致病因素发挥作用提供有利条件。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精神障碍的心理因素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精神障碍的心理因素案例教学多a体教学法、讲授法15,5,IOr15r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1、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5,产生重要影响。恐缩症(KOro)的流行是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居民中特有的现象。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而精神发育迟滞则农村较城市的患病率为高。社会因素2、社会变迁城市化、工业化、移民的迁徙都会对精神障碍的5,疾病谱产生重大影响。分离(转
19、换)障碍、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在城市里也很少见到了。50和60年代我国是犯罪率很低的国家,70年代以后不仅犯罪率有所增加,而且犯罪者的年龄具有明显年青化倾向。3,3、社会压力来自于战争、种族歧视、暴力犯罪、政治迫害以及贫困等社会压力,对心理健康可造成严重损害。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引起心理应激的社会因素。因此,在精神障碍的病因学中,常将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合称为心理社会因素(psychosocialfactor),以别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24、社会支持是指人际关系对应激的有害影响所起的保护作用。我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家庭结构被普遍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作用,而有利于促进心身健康能提供社会支持者除
20、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外,还有经常往来的亲戚、朋友、有着良好传统关系的团体成员,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社会支持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如:对当事人表达积极的关注,对他的想法表示同意,对他的情感反应表示理解和同情,鼓励他宣泄内心的郁闷,提供有益的劝告或信息等。三、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讲解案例法、20,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同一原因在不同的使学生能讲授法个体可以产生不同的致病作用,引起不同的精神症状;相同的精神病理现象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够熟悉精神各因素的相互作在分析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常需要考虑以下用几种关系: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1、外因与内因关系病因学中通常认为遗传因素是
21、内因,环境因素是外因;素质因素是内因,而诱发因素是外因。内因为外因提供了致病的必要条件,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致病作用。2、远因与近因的关系远因是指发生在若干年以前,特别是童年期的有害因素,近因则是指紧接起病前的诱发因素。最早把童年期精神创伤与成年期发生的精神障碍联系起来的人是弗洛伊德。他把成年期的焦虑症归因于童年期性心理发育受阻。3、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多种因素共同致病时,区分主次。如家族聚集性精神障碍,遗传起主要作用,也可能是教养传递或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4、原发因素和继发因素导致发病的因素是原发因素,没有原发因素便不可能发病。笫三节病因的分析与确定对精神障碍病因的分析与确定,有两层意义
22、。一通过讲解使学生能案例法、5,5,5,5,25,与学生共同讨论与精神病学相关的学科?层是对各类精神障碍病因的研究。另一层是对个案病因的分析与确定。一、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方法包括: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一)遗传学研究L研究目的(1)确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2)确定遗传方式:有无染色体畸变?是单基因或多基因病?传递方式如何?(3)确定致病基因的座位、结构及其表达方式。病因的分析与确定2.研究策略(1)经典遗传学方法:包括谱系分析、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高风险子女长期随访研究等。(2)现代遗传学方法:包括遗传流行学、细胞遗传
23、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二)生化研究L研究目的(1)确定精神障碍发病的生化因素(2)确定精神障碍发病的生化机理2.研究策略够了解确定和分析病因的方法讲授法20,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三)药理学研究L研究目的探寻精神障碍的生化病因2.研究策略(四)内分泌研究L研究目的确定精神障碍是否由内分泌异常所致2.研究策略(五)免疫学研究1 .研究目的2 .研究策略(六)神经病理学研究1.研究目的2.研究策略(七)脑影像学研究L研究目的(1)确定患者活体脑结构改变(2)确定患者活体脑功能变化2.研究策略(A)电生理研究L研究目的探寻精神障碍的电生理变化2.研究策略(九)心理学研究L研究目的(1)确定精神障
24、碍致病的心理因素(2)探寻精神障碍发病的心理机理2.研究策略(十)行为学研究L研究目的确定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2.研究策略(十一)社会学研究L研究目的确定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2.研究策略二、个案病因的分析(一)病史收集(二)病因分析对个案的病因分析应有充分依据,避免主观臆测。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临床收集的可靠病史资料。以往的病因学研究成果。5,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参考:精神病学,沈渔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病学,李凌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精神病学简明教程,姜佐宁北京:科学出版社变态心理学第9版,主译:汤震宇邱鹤飞2005年7月第1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学生参考:专业书籍:精神医学,王祖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专业期刊: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有关网址:中国心理治疗师,中华精神卫生网思考题与作业思考题:1、谈谈你所见过的精神障碍的病因?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精神分裂症?作业:1、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都包括哪些?2、病因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