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9992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四川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后替代常规水资源,或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的过程,对优化供水结构、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水环境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827号)的要求,提高我省污水资源化利用能力,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2、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总体思路,在城镇、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工业利用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我省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节水优先、统筹推进。秉持“节水减污”理念,坚持节水优先,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优化供水结构,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加强部门协同,统筹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结合我省水资源禀赋、水环境

3、承载力、发展需求和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合理选择重点领域和利用途径,分区分类实施差别化措施,突出不同区域的重点工作任务。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严格监管考核,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完善价格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激励,引导社会资本和第三方参与投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科技引领、试点示范。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明显提升,75%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

4、到有效治理;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其中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二、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四)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坚持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科学推动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厂一网一河(湖)”运维一体化管理。结合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和新扩建工程,鼓励采

5、用PPP等开发模式,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再生水处理厂、资源能源标杆水厂、尾水生态湿地净化工程、“光伏+污水处理+再生水厂”项目。在推广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政杂用的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水质标准,在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前提下,优先将达标排放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通过逐段补水的方式将再生水作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推进区域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统筹协调城乡生活污泥,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较大规模的农村聚居点、旅游景区等生活污水处理厂(站)产生的污泥一并纳入规划处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焚烧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探索建材利用等多元化、资源化利用方式。(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经济和

6、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各项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五)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严格企业用水定额管理,优化工业用水结构。推进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推动钢铁、火电、石化化工、造纸、印染、有色金属、食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开展工业废水再生利用水质监测评价和用水管理;鼓励智慧化用水管理系统应用,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取用耗排”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系统优化。开展水平衡测试、水效对标、节水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推进企业内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省发展改革委、经

7、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坚持分区分类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选择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优先选用生态处理技术。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推动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就近还田、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以用促治模式,采用经济适用处理工艺技术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循环水养殖等绿色健康养殖,稳步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促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实施污水

8、奥源化利用重点工程(七)实施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结合城区人口规模、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等相关要求,合理确定排水管网建设规模,加大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城市“空白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实施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提升污水收集效能。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加强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补齐污水收集处理短板,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按照“集散结合、适当集中”原则,对城市农贸市场、小餐饮、夜排档、理发店、洗浴店、洗车场、洗衣店、小诊所等“小散乱”排水户以及建设工地、分散的住宅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生活污水,优先采用分散式、小型化的处理回用设施实现就近回用。

9、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初期雨水污染防治。加快提升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统筹规划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坚决查处污泥非法转移、堆放、倾倒、处置等违法行为。(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坚持“就近处理、就地循环”原则,确定再生水用途和规模,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建设。积极建设再生水调储设施,增强再生水调配能力。引导污水净化企业成立再生水企业实体,加快发展回用水业务。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区,限制或禁止将自来水作为城市道路清扫、城市绿化和景观用水使用;鼓励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生态补水等

10、方面优先使用再生水。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成熟度高、效益明显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推动对再生水作为景观用水、生态补水的河湖湿地的感官愉悦度、水质安全和生态健康评价与监管。(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水利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实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推动石化、造纸、印染、钢铁、有色金属、火电等高耗水行业企业以及汽车、半导体、精细化工等重点用水企业开展内部废水循环利用。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地区将市政再生水作为园区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严控新水取用量。推动工业园区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规划配备管网设施,

11、打造工业企业废水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强化工业节水,建立企业间点对点用水系统,实现分质分级回用。积极创建产城融合回用水高效循环利用创新试点,到2025年,在火力发电、钢铁、纺织、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创建10家节水标杆企业,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实施农业农村污水以用促治工程。推动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完成4500个行政村污水收集与治理,逐步建设完善污水收集处理再利用设施。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持续推进畜禽粪污源头减量

12、和资源化利用,构建特色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加快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以规模水产养殖、连片池塘尾水集中处理模式为重点,实施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同时实现养殖尾水的高比例循环处理利用或达标排放。对成都简阳、内江隆昌、内江市中区、自贡富顺、绵阳盐亭、南充营山、眉山东坡、乐山市中区、乐山井研等水产养殖重点县(市、区),实施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工程。(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实施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布局,推动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加强集成低成本、高性能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装备示范推

13、广应用,打造污水资源化技术、工程及服务、管理、政策等协同发力的示范样板。依托成都、绵阳、自贡和乐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德阳、广安、遂宁、广元和宜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推行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示范工程。在高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以及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公共水域水环境治理、经济作物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领域,开展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聚焦工业废水和市政再生水循环利用方面的重点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开展再生水利用、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氮

14、磷等物质提取和能量资源回收等试点示范。以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所提及的重点控制区域为试点,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短板,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及再生利用水平。(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体制机制(十三)健全法规标准。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水资源条例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促进污水多维度资源化利用,实现节水开源减排。适时制修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制订地方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标准,分区分类提出差别化的污染物排放要求和管控措施;支持鼓励相关单位和组织主导或参与我省污水资源化利用分级分质

15、标准、评价标准和监管标准,以及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装备、工程、运行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司法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构建政策体系。依据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典型地区再生水配置试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等各项实施方案,细化制定污水资源化利用若干政策。落实“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与收集管网、资源化利用设施、支持低成本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制定鼓励非常规水利用的考核激励政策,充分运用大数据、

16、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以数字化强化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监管,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建立节水用水统计制度,强化用水定额的管理和运用,完善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健全价格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制度,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取用污水处理再生水免征水资源税,逐步建立稳定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对于提供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河湖湿地生态用水、景观环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

17、务的方式推动污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及高效低碳运营。(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税务总局、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落实财金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申请国家、省各项支持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鼓励各地将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项目建设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依法合规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

18、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项目收益权和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落实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税务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强化科技支撑。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联合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在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重点突破污泥资源化、污水有价物质回收及综合利用共性和关键技术装备。重点推进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氮磷脱除与资源化利用、重金属废水处理、城市污水新兴微量毒害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控制、再生水生产超纯水等核心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争取纳入国家鼓励的工业

19、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技术领域骨干企业、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联合设立人才培养项目,将污水资源化领域专业人才纳入四川省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保障措施(十八)加强组织协调。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要求,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各市(州)人民政府是当地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科学编制本地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加强综合协调,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

20、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九)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缺水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确保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将再生水纳入城市供水体系,健全再生水水质监测、预警、信息公开机制,严格监督实施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的要求,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自备水源管

21、理,限期依法关闭未经批准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结合取水工程核查工作,严厉打击无证取水行为。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推行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健全污水资源化水质全过程监测体系,结合岷江、沱江、长江干流等重点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平台,确保污水资源化安全利用。(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举办全民知识竞赛,提高公众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消除公众顾虑,增强使用意愿。加强科普教育,探索将“环境教育”加入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中学)必学必考课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推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生态环境厅、文化和旅游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