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0415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东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东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东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东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XXX市在高起点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聚力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落实制造强市战略的关键阶段,是深化改革创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明确未来五年XXX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根据山东省十四五”制造强省建设规划XXX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X

2、XX市全域。第一章基础形势“十三五”期间,XXX市围绕全省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牢牢把握新时代XXX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改革攻坚”,聚力打造具有XXX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5+2+2”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一)发展环境1.规模总量稳居全省前列。2020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615.8亿元,较2016年增长31.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4.2%,比全国高23.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居全省第6位。2 .产

3、业主体地位明显提升。工业企业发展迈入新的阶段。2020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23家,过十亿元企业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58家。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中国制造业500强15家,上榜企业数量均居全省首位。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成效凸显。实施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的125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8%和98.7%。“十三五”期间,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和省“瞪羚”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3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持续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推动出清了

4、一批炼油、化工等领域的低效落后产能,截至2020年末,累计淘汰落后炼油产能3630万吨/年,关闭退出低效化工企业329家,淘汰斜交胎产能235.7万条。工业加速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455.31亿元。石化、有色金属、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等产业纳入省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XXX港经济开发区跃升全国化工园区第七位。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200万吨/年PX项目(一期)投产,向上整合炼化一体化项目、向下推进PTA等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20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工产业、高端装备产业

5、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7.0%、12.1%和9.4%。“十三五”期间,创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1个、绿色工厂3个、4个绿色设计产品系列。4 .创新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培育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7家,省级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8家。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应用,800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新增75个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山东省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霍尼韦尔UOP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建设加快推进。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4.2%,高技术制造

6、业增加值增长47.1%o5 .集群集聚发展进一步增强。“十三五”以来,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0个省级开发区(园区)以及25个化工重点监控点的工业产值占全市85%以上。石化产业“一区、一片、多点”发展布局更加清晰,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入选省“雁阵形”产业集群。中部形成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制造业创新和研发的产业创新、研发核心区。北部形成高端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端产业集聚区。南部形成以橡胶轮胎、生态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造纸等为核心的传统产业集聚区。6 .数字赋能效果显著。2020年,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3%、25.57%o两化融合发展指数、SCM普及率、

7、ERP普及率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XXX港开发区创建为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2家省级化工园区建成智安园区。培育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企业2家、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7家、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46个,创建市级数字车间、智能工厂54个,打造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创新一批远程医疗、智能试飞、智慧文旅等5G应用场景。“十四五”期间XXX市仍具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链较短、竞争力不足。XXX市除石化、轮胎等主导产业集聚度较高以外,其他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集

8、聚度低、对外依存度高、延伸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出现终端和高端产品少、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产品缺乏、风险防控能力弱等局面。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石化、有色金属等产业比重大,且是实现“双碳”目标中严格控制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转型升级涉及多环节、多领域,转型压力大。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较低,处于全省下游。研发经费出现下滑趋势,高新技术项目储备少,技术成果转化脱节,成效低。缺少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载体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四是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动能刚刚起势,尚未成为XXX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四新”经

9、济发展还不够快,支撑性、引领性和大块头项目不够多。(二)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随着“一带一路”、RCEP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等合作的深入实施,全球化可能放缓但不会停滞。我国社会大局稳定、制度优势显著、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复苏态势强劲,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牢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我省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期

10、”。我省产业基础雄厚,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经济质量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山东提出九个“强省”突破目标,其中制造、数字、新能源新材料“强省”都明确指向工信的主责主业,为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发展的“黄金期”。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XXX市作为黄河入海口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近年来,XXX市聚焦“5+2+2”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全产业链整体跃升,为XXX市打通“双循环”发展经脉、打造黄河流域开放发展桥头堡提供了坚实的新动能

11、基础力量。同时XXX作为重化工比重高的城市,也面临着“双碳”战略下的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挑战。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做优存量,做强增量。第二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强省战略总体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优良产业生态,统筹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智能

12、制造步伐,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新材料强市、“数字山东”领先城市。(二)主要原则目标导向,效率优先。统筹考虑全市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导向。推进能源高效利用,提高单位能源资源产出效率,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安全领航,集群强链。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构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构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以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增强规模集聚效应,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控制能力,筑牢产业安全屏障。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效联动

13、,将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改善政府调控和管理服务,加大资金、价格、金融等政策支持和信用约束力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工业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高端化、智慧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新兴产业发展提速,降废减碳、节能降耗能力大幅提升,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生态进一步优化,集群集聚发展成效显著,新动能成为引领发展主引擎,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质量效益

14、全面提高。“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力争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技术改造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平均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亩产效益”指标明显提高。制造业利润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0家左右。两化融合更加深入。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5%,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达到72%,产业智能化水平进入全省前列,部分企业达到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重点推进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新材料等产业人工智能发展,持续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更加完善,技术创新体

15、系更加健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企业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端大型成套产品研发,培育打造一批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凸显。坚持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方向,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力争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打造3-5个5G场景应用亮点和10个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平台。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节能节水减排降碳步伐加快,工业领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量、用水量明显下降,碳汇能力稳步提升,基本形成技术先进适用、

16、能源梯度循环、资源接续保护、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绿色发展体系。表1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指标类别主要指标2020年完成2025年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工业经济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23预期性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2持平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7203.726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亿元)57.923预期性产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4.2150预期性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771.8预期性智能绿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72预期性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5675预期性新增省级及

17、以上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数量(家)15预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8.79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5.74*约束性企业培育市级及以上数字工厂(车间)累计数量(家)25100预期性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累计数量(家)88200预期性注:带*数据5年累计数。第三章空间布局坚持产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布局差异化,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统筹全市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开发区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资源向优势区域和重点产业集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构建“一核引领、两翼突破、三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18、一)一核引领一核,以中心城区的X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主体。发挥产业基础良好、创新资源集聚、基础设施完善等综合优势,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强新经济业态培育,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功能的多维融合,打造引领全市工业转型、辐射周边的高质量发展核心。XXX经济技术开发区,聚力培育壮大新材料、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三大主导产业,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市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X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聚力做大做强石油装备与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

19、业,建设高端石油装备产业基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及功能性食品开发等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盐碱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争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示范基地。(二)两翼突破两翼,即打造南部以广饶为中心的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北部以XXX港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能源石化绿色转型示范区。南部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以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突出绿色转型发展,重点改造提升橡胶轮胎、生态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造纸,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广饶经济开发区,聚力做大做强橡胶轮胎、石

20、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橡胶轮胎和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大王经济开发区,聚力做大做强绿色造纸、橡胶轮胎、绿色基础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国内知名的轮胎生产基地、绿色造纸基地、基础化工生产基地。北部能源石化绿色转型示范区。发挥石化产业、港口资源优势,以XXX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以炼化一体化为核心,突出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定位,加快炼化产能整合,完善油气资源开发、加工、装备制造、研发、后续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高端石化、临港物流、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打造鲁北地区石化产业战略转型基地。(三)三区支撑立足各区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注重互动融合

21、、协同协作,明确各区县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形成各区县竞相赶超、奋力争先的发展态势。垦利区。以垦利经济开发区、胜坨化工产业园为核心,聚力做大做强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谋划发展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医药制剂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打造XXX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河口区。以河口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聚焦发力新能源装备与技术、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推进新能源装备与技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河口区科技创新产业园“三园”协同发展,打造全市重要的综合科创平台、人才培育引进基地。利津县。以利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聚力做大做强有机化工和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22、加快培育都市轻工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打造全省知名的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技术创新基地。第四章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坚持制造业强市不动摇,存量做优与增量做强相结合,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经济业态持续涌现”,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坚决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坚持“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的原则,建立常态化、动态化淘汰落后产能机制,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严控新增落后动能。支持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指标交易、股权合作等

23、方式兼并重组,引导产业转型转产、梯度转移。聚焦炼化、轮胎、化工等行业,依据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等标准,完成落后产能市场出清任务。石油化工:关停退出参与裕龙岛炼化一体化整合的地炼企业产能。推动山东富宇化工有限公司、广饶科力达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有限公司一、二次炼油产能转移退出。橡胶轮胎:年产120万条以下的全钢子午胎(工程轮胎、航空轮胎、宽断面无内胎除外)、年产500万条以下的半钢子午胎(缺气保用轮胎、赛车胎高端产品、超低断面轮胎除外)企业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可以进行减量置换。淘汰不能实现密闭式自动投料的炼胶机、不能实现充氮工艺的子午胎行业硫化设备。(二)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24、1 .高端石化立足石化产业、港口资源优势,以炼化一体化为核心,按照“一区、一片、多点“发展布局,有序推动炼化产能整合转移,扩大提升炼油化工规模和水平,延伸中下游产业链条。推动炼化产能优化整合。按照“优化重组、减量整合、上大压小、炼化一体”原则,打造以XXX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依托临港化工产业园,整合上游炼化产能,做大高端石化产业龙头,提升炼化水平。支持优势石化企业围绕产能整合和链条延伸,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及化工领域知名高校院所合作,重点推进山东化工原料基地、PX上下游配套、有机化工新材料基地、C3特色产业链等项目建设,

25、努力打造万亿级绿色循环石化产业集群。延伸高端石化产业链条。以大型炼化企业为龙头,以下游产业应用、新材料国产化替代为重点,聚焦芳煌、烯煌两条产业链条,延伸中下游石化产业链条,提升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占比。开展特种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生物基可降解高性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关键工艺和技术攻关,建设国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推进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延伸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氯碱化工,探索新型油盐结合特色化工产业体系。强化石化产业科技创新。加快石油大学高等研究院、XXX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打造以

26、石油石化为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深化与国内外化工领军企业、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建设创新型化工产业孵化中心,推进新型石化工艺技术攻关、高端新材料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支持山东大学利华益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建设。实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行动,强化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提高化工园区的安全水平、环保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石化服务业。依托石化龙头企业,打造集物料采购、仓储、商品展示、销售、金融服务、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支撑能源石化和石油装备等综合性物流交易服务业发展。搭建能源石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培育研发、

27、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石化科技服务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创新,拓展供应链管理、石化工程咨询、国际工程技术服务、服务外包等石化新兴服务业。高水平举办黄河三角洲油品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会展经济。专栏1高端石化产业规划项目(1)山东化工原料基地项目;(2)30万吨/年高性能苯乙烯聚合物项目;(3)20万吨/年聚苯乙烯项目;(4)40万吨/年高性能ABS一体化项目;(5)丙烷脱氢及高性能聚丙烯项目;(6)10万吨/年高纯碳酸二甲酯项目;(7)丙烷脱氢及环氧丙烷项目;(8)10万吨/年高性能塑料弹性体;(9)特种环氧树脂及中间体项目;(10)3万吨/年工程塑料特种新材料项

28、目;(11)特种环氧树脂及高端添加剂一体化项目;(12)9500吨/年特种环氧树脂项目;(13)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4)年产36万吨聚苯乙烯项目;(15)2万吨/年橡胶高性能助剂装置及配套项目;(16)20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二期);(17)250万吨/年PTA项目;(18)新材料产业园项目;(19)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聚合单体氯代苯酊和联苯四酸二酊项目;(20)聚酯多元醇和7.5万吨/年聚氨酯系列产品项目;(21)40万吨/年ABS项目;(22)年产16万吨高性能树脂及甲醛项目;(23)年产2万吨叔胺和2万吨季胺盐项目等。2 .橡胶轮胎突出产能整合、智能提升、绿色改造、品牌建设,深化与国

29、内外大企业集团合资合作,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聚,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打响高端轮胎品牌,建设全国一流的高端橡胶产业基地。加快产业整合重组。依托行业骨干企业,推进橡胶轮胎产能整合,鼓励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指标交易、股权合作方式开展兼并重组,打造3-5家进入全球轮胎行业前列的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橡胶材料和配套企业。引进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通过承担债务、出资购买、授权经营、控股等方式参与我市橡胶轮胎产业重组。实行全球范围上门招商,引进世界一流轮胎企业的技术团队和管理人员,提升本土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实施智能提升行动。实施橡胶轮胎产业“机器换人”行动,加快成型、硫化、检测、入库等关键生产

30、环节及原料配比、搬运、包装、仓储等环节的自动化改造。推进轮胎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全自动柔性轮胎成型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轮胎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和追溯。发挥智能工厂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橡链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提升,开展橡胶轮胎智能制造示范试点,支持优势企业数字化车间改造,建设基于工业4.0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打造面向用户的“互联网+轮胎”电商平台。加快绿色改造步伐。推进橡胶轮胎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谋划建设公共密炼中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橡胶轮胎企业参与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产业链认定,树立一批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加快突破

31、绿色制造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载重子午线轮胎和航空用高端轮胎,积极发展高耐磨、抗湿滑、节能环保及功能性橡胶产品,开发绿色轮胎、雪地轮胎、安全轮胎、智能轮胎等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安全、节能、智能、环保型新产品,推广应用先进的废旧轮胎再生利用技术和装备。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共同打响“高端轮胎XXX智造”品牌。推进橡胶轮胎品牌价值提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级品牌价值评价,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品牌成长速度,提高自主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专栏2橡胶轮胎产业规划项目(1)轮胎制造全生命

32、周期价值管理提质升级改造项目;(2)全钢子午胎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3)高性能低断面扁平化半钢子午胎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4)年产1500万套高性能半钢子午胎升级改造项目;(5)橡胶高性能助剂装置及配套项目;(6)钢帘线智能化设备升级改造项目;(7)年产5万吨钢帘线二期项目;(8)15万吨精密线材智能制造项目;(9)10万吨胎圈钢丝智能制造项目等。3 .石油装备聚焦“转型升级、高端发展”两大任务,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突出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推动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由陆地向海洋延伸转型,打造高端智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优化石油装备产业布局。打造以XXX经济开发区、XXX高新区

33、为核心,垦利开发区、河口开发区为支撑的石油装备产业布局。XXX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采油装备、研发创新平台、油田专用设备,建设国际化高端石油装备产业集聚区。XXX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端钻采装备、石油装备交易会展,建设石油装备产业核心功能区。垦利开发区重点布局中小型石油机械装备、配套设备,建设石油辅助配套装备加工区。河口开发区重点布局钻具及配件工具和新型油管、采油泵等,建设特色石油装备加工区。推进石油装备产品升级。依托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组建石油装备技术研究院,打造石油装备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石油装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家级石油装备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巩固

34、提高现有油气装备技术水平基础上,加快向陆地石油装备、海洋石油装备、非常规油气装备发力,力口强深层陆地石油装备、深海远洋石油装备、页岩气和煤层气高效回收设备、地热高效开采设备、大型作业设备、高端智能化井下工具、油气开发配套产品及节能减排装备等产品研发,培育石油装备产业新增长点。延伸“制造+服务+品牌”价值链。支持优势石油装备企业加快拓展装备工程技术、工程建设、项目咨询、综合集成等高端服务领域,实现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商和整体解决方案商转型。依托瑞基跨境电商等平台,建设“互联网+石油装备”综合电商服务平台,打造全球性石油装备产业020服务体系。办好中国(XXX)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积极发展石

35、油装备交易、会展、商务、培训I、认证、技术信息服务,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装备行业市场和展示平台。专栏3石油装备产业规划项目(1)石油钻(修)井作业智能装备智造中心项目;(2)年产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项目;(3)石油装备深加工项目;(4)海洋石油钻井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产业化项目;(5)自动化智能修井机(车)项目;(6)精密制造智能化项目;(7)石油采修一体化装备绿色高效智能化改造项目;(8)石油钻采井下工具设计、研发与组装项目;(9)海上油水井智能安全控制装备及技术研究项目;(10)智能永磁动力单元研发制造项目;(11)连续油管作业装备制造项目等。4 .有色金属合理规划铜产业发展,着力控制

36、现有铜冶炼规模,通过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对外合作、主动退出等方式,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向铜合金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发展。提升冶炼技术水平。严格控制新增铜冶炼产能,倒逼企业提高冶炼技术水平。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引导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加快技术进步,推广“两步炼铜”工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引导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冶炼过程的节能安全环保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减员增效。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开展行业内上下游及跨行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构建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延伸发展高端材料。推进铜产业向新基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围绕输配电

37、产业链,重点发展高压交直流电缆、水下特种探测电缆、海底电缆、海工电缆、高铁接触线等产品。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开发和生产高精电解铜箔、高性能压延铜箔、高强高导引线框架铜、高密度集成电路框架带等铜加工产品。围绕新能源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风电风机、电力储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打造特色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铜基新材料研制和产业化,拓展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废杂铜回收体系建设、稀贵元素提取和铜元素的高效回收,扩大国内废旧资源利用量,推动产业原料多元化发展。优化“冶炼循环6+1”模式,高效回收铜、金、银、铅、锌、钠、碗等元素,提高尾渣、烟气、余热、水资

38、源等循环利用水平。完善国际物流临港综合服务区等设施功能,建成具有粗铜、铜精矿等原料进口和阴极铜等产品出口功能的国际化物流基地。专栏4有色金属产业规划项目(1)两步炼铜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2)5G电子电路高性能电解铜箔技改项目;(3)精密铜直管智能化生产技术改造项目;(4)年产3万吨高端电机电磁线项目;(5)220kV海底电缆技改项目;(6)年产500吨轨道交通高性能电磁线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7)2万吨高速铁路用新型铜及铜合金高性能线材5G商用化智能化技改项目;(8)年产2400吨高端制造用锡磷青铜带技改项目;(9)年产1万吨高精度电子黄铜带生产线技改项目;(10)5万吨微电子电磁线及特种

39、线缆技改等项目。5 .特色产业聚焦盐化工、造纸、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推动产业走上创新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盐化工。充分利用盐卤资源,立足现有氯碱产能,以“耗氯、提氢”两条产业链为重点,推进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发展氯碱下游高端绿色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绿氢等产业,打造高端绿色盐化工产业基地。推广“海上风电一海水淡化一制盐及盐化工”综合利用技术,打造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造纸。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造纸技术和

40、设备创新,推广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打造生态型造纸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新一代制浆技术装备的开发力度,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广应用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加快构建多元化原料供给体系。加速新产品研发,增加纸及纸制品的功能和品种,重点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轻量化、功能性、环保型纸及纸板产品,促进本色及高档生活用纸和低白度或轻型印刷书写纸的发展,形成高、精、特、差异化的纸及纸板产品结构。纺织。开展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行业先进技术结合应用,推动纺织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为发力点,加强创新研发

41、,开拓功能性差别化新型纤维、生物质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纺纱织造和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家纺生产基地和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重点推动刹车片/盘、轮毂优势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链建设,提高优势零部件产业系统化开发、智能化制造、协同化供货能力。依托XXX市油田区域优势,推动XXX市现有专用车产业与石油装备产业在研发、制造、服务及国内外贸易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提升专用车开发、制造等核心竞争力。布局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兴产业,拓展上下游零部件产业链,形成整车带动引领,零部件配套齐全、绿色智能的汽车产业体系。农副产品加工。围绕小麦、水稻、果蔬、大闸蟹、对虾酸枣、乳业等农产品

42、加工需求,合理布局原料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生产与加工、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推广精深加工技术和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装备,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 .新材料坚持创新、高端、集群发展方向,围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功能陶瓷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推动不同基础材料产业链之间协作配套、耦合发展,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化工新材料。依托炼化产业优势,发挥行业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完善炼油、乙

43、烯、丙烯、芳煌一体化产业链,重点发展聚氨酯、PMMA,聚碳酸酯、高吸水性树脂等产品,打造化工原料产业基地。培育发展高端聚烯晚、聚氨酯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等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探索发展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电池、印制电路板等领域配套的电子化学产品,形成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品为特色的高端化、规模化产业集群。高端功能陶瓷材料。围绕国内外产品需求,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培育壮大电子级材料、催化齐!1、骨科/齿科材料、手机背板、陶瓷喷墨打印材料、微晶陶瓷材料等先进陶瓷产业链延伸项目,实现技术产业化,打造国内知名的陶瓷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区。稀土催化材料。依托稀土催

44、化材料产业园、稀土催化研究院,重点解决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加强汽车尾气催化材料等核心技术研发,构建“稀土催化技术研发一基础材料生产一终端产品制造及应用一战略性资源循环利用”的稀土汽车催化全产业链。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依托行业骨干企业,结合招商引资,形成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芳纶纤维、氧化铝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端材料为基础的复合材料产业为主的产业基地。全力突破复合材料及应用端,迅速形成国内一流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锂电池新材料。依托行业龙头,打造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链,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

45、业园,建设国内完整、先进的锂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培育百亿级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其他新材料。做深光学薄膜产业,做强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培育壮大水处理膜产业,培育发展石墨烯材料产业。专栏5新材料产业规划项目(1)三元催化衬垫项目;(2)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3)年产2万吨陶瓷喷墨打印墨水改扩建项目;(4)年产15000吨车规级M1.CC用电子陶瓷材料产业化项目;(5)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6)1200万升/年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技术产业化建设项目;(7)年产5000万升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产业化项目;(8)功能高分子材料系列项目;(9)33万吨/年高分子新材料项目;

46、(10)高端稀土改性氧化铝及车用脱硝分子筛项目;(11)年产5万吨陶瓷墨水项目;(12)芳飒纶项目;(13)新材料中间体项目;(14)年产2000吨聚酰亚胺薄膜项目;(15)新能源高性能电子铜箔项目;(16)7000吨/年特种工程塑料项目;(17)30万吨/年电解液项目;(18)10万吨/年液态锂盐项目等。2 .生物医药坚持大健康发展理念,发挥精细化工、传统医药产业优势,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医药化工,抢占生物技术药,做大做强高端化药、海洋药物、现代中药,培育发展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产业,构建现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体系O医药化工。引进发展生物化工和以原辅料为主的精细化工,积极开发靶向药、缓释

47、药、纳米药物等新型化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海洋创新药物。推广化学原料药绿色制备和清洁生产,推进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高原料药和制剂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由原料药出口向终端产品出口转变。生物制药。发展基因工程药、新型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加快疫苗、透明质酸等生物技术药的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推进疫苗类、医用级玻尿酸等重大产业化项目投产。拓展特色原料药及制剂、生命健康类食品添加剂生产领域,发展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特色原料药生产,延伸发展生物食品和医养健康服务等关联行业。现代中药。重点开发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保健饮品、药酒、药妆等健康产品,推动产品向系列化、高端化发展。

48、积极开展中药剂型的改造和二次创新,推进中药提取物、原料药中间体、中药饮片等研发和生产,加快治疗心脑血管、肿瘤、肝炎、骨质疏松、血液病、肾病、胃消化等疾病的中成药开发。加快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融合,推广生物酶仿生提取、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新工艺在中成药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医疗器械与装备。大力引进高端医用材料领域企业,发展药物载体和医用修复领域的高端医用材料和即时检测、可穿戴健康信息终端类的医用检查检验设备。培育发展血管支架、骨内固定件、人工关节等高端植/介入修复材料。以智能制造为切入口,培育引进即时检测、可穿戴健康信息终端生产企业,发展数字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智能健康产品。专栏6生物医药产业规划项目(1)医药制剂园一期项目;(2)创新原料药共享平台;(3)年产500吨抗感染类&精神类及抗癌类原料药项目;(4)年产80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5)培南类高端医药中间体项目;(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