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2901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市属国有企业及其所属各级国有独(全)资、控股和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以下统称企业)。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以下简称“责任追究”)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违反规定,未履行或

2、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经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的工作。前款所称规定,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省市地方性法规、国资监管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等。前款所称未履行职责,是指未在规定期限内或正当合理期限内行使职权、承担责任,一般包括不作为、拒绝履行职责、拖延履行职责等;未正确履行职责,是指未按规定以及岗位职责要求,不适当或不完全行使职权、承担责任,一般包括未按程序行使职权、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第四条责任追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问责。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按照政策规定、国资监管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等,对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

3、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二)客观公正定责。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既考虑量的标准也考虑质的不同,恰当公正地处理相关责任人。(S)分级分层追责。市国资委和市属国有企业原则上按照国有资本出资关系、实际监管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界定责任追究工作职责,分级组织开展责任追究工作,分别对企业不

4、同层级经营管理有关人员进行追究处理。(四)保护担当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推动发展、改革创新、维护稳定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未谋取私利,及时纠错改正的,可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容错,保护干事创业积极性。(五)惩教纠建并举。在对违规经营投资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的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总结和通报力度,加强警示教育,发挥震慑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经营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第五条在责任追究工作过程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的问题和线索,应当移送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涉嫌犯罪的,向相关国家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转报。第二章责任追

5、究范围第六条集团管控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违反规定程序或超越权限决定、批准和组织实施重大经营投资事项,或决定、批准和组织实施的重大经营投资事项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二)对国家、省市有关集团管控的规定未执行或执行不力,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三)对集团系统重大风险隐患、内控缺陷等问题失察,或虽发现但未及时报告、处理,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四)所属企业发生重大资产损失,造成企业资不抵债、关闭破产、拖欠巨额债务、群体性上访事件等严重不良后果,或3年内发生2次以上重大资产损失。(五)对国家和省市有关监管机构就企业经营投资有关重大问题提出的整

6、改工作要求,拒绝整改、拖延整改、虚假整改等。第七条风险管理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未按规定履行内控、合规及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职责,导致内控、合规及风险管理制度缺失,内控流程存在重大缺陷。(二)内控、合规及风险管理制度未执行或执行不力,对经营投资重大风险未能及时分析、识别、评估、预警、应对和报告。(三)未按规定对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等进行法律审核。(四)未执行国资监管有关规定,过度负债危及企业持续经营,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五)瞒报、漏报、谎报或迟报重大风险及风险损失事件,指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企业账实严重不符。第八条购销管理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未按规定订立合同,未履行或未正确履

7、行职责致使合同标的价格明显不公允。(二)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合同,或无正当理由放弃应得合同权益。(三)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或“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四)违规开展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业务。(五)违规提供赊销信用、资质、担保(含抵押、质押等)或预付款项,利用业务预付或物资交易等方式变相融资或投资。(六)未按规定进行采购或未执行采购结果。(七)未按规定对应收款项及时追索或采取有效保全措施。(A)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第九条工程承包建设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未按规定对合同标的进行调查论证或风险分析。(二)未经授权和超越授权投标,无合理理由以低于成本价中标。(三)未按规定对合同约定进行严格

8、审查,造成重大疏漏。(四)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擅自签订或变更合同。(五)违反合同约定超计价、超进度付款。(六)工程组织管理混乱,致使工程质量不达标或不能按期交付,成本严重超支。(七)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未按规定招标或规避招标,违规分包。第十条资金管理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违反决策和审批程序或超越权限筹集和使用资金。(二)未按规定决策企业资金存放事项,违规选择资金存放银行,违规以个人名义留存资金、收支结算、开立银行账户。(三)违规集资、发行股票(债券)、捐赠、委托理财、拆借资金或开立信用证、办理银行票据等;(四)设立“小金库二(五)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六)超发、滥发职工

9、薪酬福利。(七)因财务内控缺失或未按照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发生资金挪用、侵占、盗取、欺诈等。第十一条转让产权、上市公司股权、资产,增资等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或超越授权范围转让、增资。(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违反相关规定。(三)隐匿应当纳入审计、评估范围的资产,组织提供和披露虚假信息,授意、指使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鉴证结果及法律意见书等。(四)未按规定执行回避制度。(五)违反相关规定和公开公平交易原则,低价转让企业产权、上市公司股权、资产等;(六)未按规定进场交易。(七)未按规定收取国有资产转让价款。第十二条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

10、)未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风险分析,存在重大疏漏。(二)项目概算未按规定进行审查,严重偏离实际。(三)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擅自投资。(四)购建项目未按规定招标,干预、规避或操纵招标。(五)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未按规定及时调整投资方案并采取止损措施。(六)擅自变更工程设计、建设内容和追加投资等。(七)项目管理混乱,致使建设严重拖期、质量不达标、成本明显高于同类项目。(A)违反规定开展列入负面清单的投资项目。第十三条投资并购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决策未充分考虑重大风险因素,未制定风险防范预案。(二)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或未进行风险

11、分析、法律审核等,存在重大疏漏。(三)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或估值违反相关规定,或投资并购过程中授意、指使中介机构或有关单位出具虚假报告。(四)违规以各种形式为其他合资合作方提供垫资,或通过高溢价并购等手段向关联方输送利益。(五)投资合同、协议及标的企业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中存在有损国有权益的条款,或投资并购后未按有关工作方案开展整合进行有效管控,致使对标的企业管理失控。(六)违反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并购价款。(七)投资并购后未行使相应股东权利,发生重大变化未及时采取止损措施。(A)违反规定开展列入负面清单的投资并购项目。第十四条改组改制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二)未按规

12、定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故意转移、隐匿国有资产或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授意、指使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等鉴证结果。(四)将国有资产以明显不公允低价折股、出售或无偿分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五)未按规定收取国有资产转让价款,或采取有效保全措施。(六)在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股改上市、重组整合、破产重整或清算等过程中,变相套取、私分国有资产。(七)改组改制制订的公司章程中存在有损国有权益的条款。第十五条资产租赁管理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未履行规定的租赁决策、备案程序。(二)资产出租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租,“化整为零”或以其他方式规

13、避公开招租。(S)以明显不合理低价出租。(四)未按规定签订和管理租赁合同。(五)未履行管理职责,导致租金收缴不及时、资产被承租人擅自转租、资产被破坏等情形。第十六条境外经营投资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一)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境外投资管理相关制度,导致境外投资管控缺失。(二)违反规定开展列入负面清单的境外投资项目。(三)未按规定进行风险评估,未采取有效风险防控措施对外投资或承揽境外项目。(四)违反规定采取不当经营行为,以及不顾成本和代价进行恶性竞争。第十七条其他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责任追究情形。第三章资产损失认定第十八条违规经营投资造成的资产损失包括直接

14、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与相关人员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损失金额及影响;间接损失是由相关人员行为引发或导致的,除直接损失外、能够确认计量的其他损失金额及影响。第十九条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资产损失分为一般资产损失、较大资产损失和重大资产损失。涉及违纪违法和犯罪行为查处的损失标准,遵照党内相关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一)资产损失500万元以下或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为一般资产损失。(二)资产损失在500万元以上IOOO万元以下或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为较大资产损失。(三)资产损失在IOOO万元以上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为重大资产损失。本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第二十条

15、资产损失虽未达到重大损失标准,但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造成特别重大影响,导致或即将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的,按重大资产损失认定。第二十一条企业在委托贷款、对外担保、股东借款、预付款采购、信用赊销等对外资金信用输出中,没有建立和实施恰当的风险控制审查机制或者恶意规避风险控制审查导致资产损失的,无论金额大小,均应当认定为重大资产损失。第二十二条企业资产损失的金额及影响根据以下证据进行综合研判认定:(一)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相关行政部门、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书面文件;(二)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者意见书;(三)企

16、业内部证明材料,包括会计记录、内部证明材料或者内部鉴定意见书等;(四)可以认定资产损失的其他证明材料。第二十三条资产损失金额应当依据有关会计账簿记录,按照会计核算确认的损失分类分项进行认定,未在会计账簿记录或者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差较大的资产,应当委托或聘请专业机构按照市价、重置价值等公允价值认定损失金额。第二十四条相关经营投资虽尚未形成事实损失,经中介机构评估在可预见未来将发生的损失,可以认定为或有资产损失。第四章经营投资责任认定第二十五条经营投资责任根据工作职责划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一)直接责任是指相关人员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

17、失或其他不良后果起决定性直接作用时应当承担的责任。(二)主管责任是指相关人员在其直接主管(分管)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失或不良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三)领导责任是指主要负责人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失或不良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第二十六条企业负责人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承担直接责任:(一)本人或与他人共同违反法律法规、国资监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他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国资监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三)未经规定程序或超越权限,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四)主持

18、相关会议讨论或以其他方式研究时,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五)将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应作为第一责任人(总负责)的事项、签订的有关目标责任事项或应当履行的其他重要职责,授权(委托)其他领导干部决策且决策不当或决策失误。(六)其他失职、渎职和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第二十七条市属国有企业所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上一级企业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包括:(一)发生重大资产损失且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二)多次发生较大、重大资产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第二十八条市属国有企业所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除上一级企业有关人员外,更高层级企业有关人员也应

19、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包括:(一)发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造成资产损失金额巨大且危及企业生存发展。(二)在一定时期内多家所属企业连续集中发生重大资产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第二十九条企业未建立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造成国有企业重大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企业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第三十条企业以集体决策形式作出违规经营投资的决策或实施其他违规经营投资的行为,造成资产损失或不良后果的,应承担集体责任,有关人员也应当按照工作职责承担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等相应责任。第五章责任追究处理第三十一条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方式包括组织处理、扣减薪酬、禁入

20、限制、党纪政务处分、移送国家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一)组织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等。(二)扣减薪酬。包括扣减和追索绩效年薪、年金或任期激励收入,追回奖励(含股权、奖金、实物等),终止或收回中长期激励收益,取消参加中长期激励资格等。(三)禁入限制。五年直至终身不得聘用或担任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四)党纪政务处分。由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五)移送国家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移送相应的国家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查处。第三十二条企业发生违规经营投资资产损失,经

21、过查证核实和责任认定后,除依据有关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外,应当按以下方式处理:(一)发生一般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等处理,可以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年度50%以下的绩效年薪(奖金)。对领导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等处理,可以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年度30%以下的绩效年薪(奖金)。(二)发生较大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降职等处理,同时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年度50%-Io0%的绩效年薪(奖金)、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50%TO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年薪(奖金

22、),终止尚未行使的其他中长期激励权益,上缴责任认定年度及前一年度的全部中长期激励收益,五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对领导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等处理,同时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年度30%-70%的绩效年薪(奖金)、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30%-7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年薪(奖金),终止尚未行使的中长期激励权益,三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三)发生重大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禁入限制等处理,同时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年度100%的绩效年薪(奖金)、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IO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

23、绩效年薪(奖金),终止尚未行使的中长期激励权益,上缴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的全部中长期激励收益,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对领导责任人给予调离工作岗位、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禁入限制等处理,同时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年度70%-100%的绩效年薪(奖金)、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70%T0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年薪(奖金),终止尚未行使的中长期激励权益,上缴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的全部中长期激励收益,五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第三十三条市属国有企业所属企业发生资产损失,上一级企业有关人员负有责任应当追责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

24、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禁入限制等处理,同时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年度30%T00%的绩效年薪(奖金)、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30%T00%的任期激励收入并延期支付绩效年薪(奖金),终止尚未行使的其他中长期激励权益,上缴责任认定年度(含)前三年的全部中长期激励收益,三至五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第三十四条对承担集体责任的市属国有企业有关经营决策机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等处理;对造成资产损失金额巨大且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或造成其他特别严重不良后果的,按照规定程序予以改组。第三十五条责任认定年度是指责任追究处理年度。有关责任人在责任追究处理年度无任职或任职不满

25、全年的,按照最近一个完整任职年度执行;若无完整任职年度的,参照处理前实际任职月度执行。相关责任人在责任认定年度已不在本企业领取绩效年薪(奖金)的,按离职前一年度全部绩效年薪(奖金)及前三年任期激励收入总和计算,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追索扣回其薪酬。第三十六条对同一事件、同一责任人的薪酬扣减和追索,按照党纪处分、政务处分、责任追究等扣减薪酬处理的最高标准执行,但不合并使用。第三十七条相关责任人受到诫勉处理的,6个月内不得提拔、重用;受到调离工作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处理的,1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2年内不得提拔;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1年内不录用或安排职务,2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级的

26、职务;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第三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责任人从重或加重处理:(一)资产损失频繁发生、金额巨大、后果严重的。(二)屡禁不止、顶风违规、影响恶劣的。(三)强迫、唆使他人违规造成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四)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放任不管导致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扩大的。(五)瞒报或谎报资产损失的。(六)拒不配合或干扰、抵制责任追究工作的。(七)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的。第三十九条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所出现的失误,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的,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容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对

27、违规经营投资相关责任人从轻或减轻处理:(一)情节轻微的。(二)党委政府方针政策、党章党规党纪、法律法规规章和国资监管政策规定等没有明确限制或禁止的。(三)处置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个人或少数人决策,事后及时履行报告程序并得到追认,且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挽回资产损失并消除不良影响的。(五)主动反映资产损失情况,积极配合责任追究工作的,或主动检举其他造成资产损失相关人员,查证属实的。(六)其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的。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对违规经营投资相关责任人免除处理或免除责任:(一)对于违规经营投资有关责任人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或诫勉处

28、理,但是具有上一条规定的7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免除处理。(二)企业有关人员根据职责分工,在作出违规经营投资决策或实施违规经营投资行为之前提出异议而未被采纳,且该异议与避免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可以免除或者部分免除其责任。(三)企业以集体决策形式作出违规经营投资的决策或实施其他违规经营投资的行为,参与决策的人员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可免除其责任。(四)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或履行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为目标,决策程序规范到位,且个人没有谋取私利的。第四十一条经营投资责任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已调任、离职或退休的

29、,仍应当按照本办法给予相应处理。第四十二条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违规经营投资未造成资产损失,但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经过查证核实和责任认定后,对相关责任人参照本办法予以处理。第四十三条对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企业董事、监事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办法等对其进行相应处理。第六章责任追究工作职责第四十四条市国资委、市属国企原则上按照国有资本出资关系、实际监管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开展责任追究工作。第四十五条市国资委在责任追究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一)研究制定市属国有企业责任追究有关制度,指导、监督和检查企业责任追究相关工作;(

30、二)组织开展涉及市属国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工作;(三)组织开展市属国企发生的重大资产损失,或多次发生的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较大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工作;(四)认为有必要直接组织开展的企业责任追究工作。(五)对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核查。(六)督促企业对须整改的问题落实有关整改工作要求。(七)其他有关责任追究工作。第四十六条市属国企在责任追究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一)研究制定本企业责任追究有关制度,指导、监督和检查所属企业责任追究工作;(二)组织开展市国资委查处范围以外的本企业及所属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三)按照市国资委要求组织开展有关责任追究工作(四)配合市国资委开展有关责任追究工作。(五)

31、其他有关责任追究工作。第四十七条市属国企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工作报告制度,对违规经营投资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资产损失以上的问题和线索,及时向市国资委书面报告,并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责任追究工作开展情况。第四十八条市纪委监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及我市各级公安等执法机关协同做好企业经营投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第四十九条市属国企未按规定和有关工作职责要求组织开展责任追究工作的,市国资委依据相关规定,对有关市属国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第五十条市国资委和市属国企经办责任追究事项的工作人员,与有关事项或者相关责任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实行回避。对违反工作程序、泄露工作秘密、徇私舞弊,以及协助相关责任人逃避责任,或者

32、收受相关责任人财物的,依纪依规给予相应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第七章责任追究工作程序第五十一条开展企业责任追究工作一般按照受理、初步核实、分类处置、核查、处理和整改等程序进行。第五十二条市国资委、市属国企对受理的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问题和线索进行必要的初步核实。初步核实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资产损失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情况;(二)违规违纪违法的情况;(S)是否属于责任追究范围;(四)有关方面的处理建议和要求等。初步核实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确有需要的可以适当延长。第五十三条根据初步核实情况,对确有违规违纪违法事实的,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分类处置:(一)属于

33、市国资委责任追究职责范围的,由市国资委组织实施核查工作;(二)属于企业责任追究职责范围的,由市属国企组织实施核查工作;(三)涉及市管领导干部的违规经营投资问题和线索,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按要求开展有关核查工作;(四)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移送有关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五)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责任追究职责范围的,移送有关部门;(六)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的问题和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七)涉嫌犯罪的问题和线索,移送司法机关。第五十四条初步核实发现涉嫌违纪违法或者犯罪情形的,应当中止责任追究程序,按照规定向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移送相关案宗材料。在纪检监察

34、机关或者司法机关处理结果确定后10个工作日内,恢复本办法规定的责任追究程序。第五十五条市国资委、市属国企对违规经营投资事项及时组织开展核查工作,核实责任追究情形,确定资产损失程度,查清资产损失原因,认定相关人员责任,结合企业减少或挽回资产损失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启动责任追究工作。第五十六条核查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与被核查事项有关的人员谈话,形成核查谈话记录,并要求有关人员作出书面说明;(二)查阅、复制被核查企业的有关文件、会议纪要(记录)、资料和账簿、原始凭证等相关材料;(三)实地核查企业实物资产等;(四)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有关问题进行审计、评估或鉴证等;(五)在重大违规经营投

35、资事项核查工作中,对确有工作需要的,可提请纪检监察机关提供必要支持。(六)其他必要的措施。第五十七条在核查期间,未经批准,较大资产损失以上涉及的人员不得交流、出境、辞职或者办理退休手续;未支付或兑现的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中长期激励收益等均应暂停支付或兑现;可视情况对有可能影响核查工作顺利开展的相关人员采取停职、调离工作岗位、免职等措施。第五十八条核查工作一般应于3个月内完成,确有需要的可以适当延长。第五十九条核查工作结束后,一般应当听取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关于核查工作结果的意见,形成资产损失情况核查和责任认定报告。第六十条根据核查工作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处理,形成处

36、理决定,送达有关企业及被处理人,并对有关企业提出整改要求。已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的,可根据生效的党纪政务处分决定或司法机关的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对其违规经营投资责任作出认定并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处理。第六十一条被处理人对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处理决定送达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诉,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市国资委作出处理决定的,被处理人向市国资委申诉;市属国企作出处理决定的,被处理人可向作出该处理决定的单位或向市国资委申诉。第六十二条复核应当自受理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作出维持、撤销或变更原处理决定的复核决定,并以适

37、当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企业。第六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整改要求,认真总结吸取教训I,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并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市国资委报送整改报告及相关材料。第六十四条市国资委、市属国企应当结合具体案例的调查处理,在适当范围通报及公开调查处理情况。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信息公开规定,逐步向社会公开违规经营投资核查处理情况和有关整改情况等,接受社会监督。第六十五条市国资委、市属国企应当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责任追究工作,推进相关数据信息的报送、归集、共享和综合利用,逐步建立违规经营投资损失和责任追究工作信息报送系统、企业禁入限制人员信息查询系统等,加大信息化手段在发现问题线索、专项核查、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运用力度。第八章附则第六十六条市属国企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化责任追究的范围、资产损失程度划分标准等,研究制定责任追究相关制度规定,报市国资委备案。第六十七条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责任追究相关制度。国有参股企业责任追究工作,可参照本办法向企业股东(大)会提请开展责任追究工作。第六十八条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第六十九条本办法自2022年月日起施行。温州市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试行办法(温政办(2013)202号)同时废止。-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