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4367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大学金融学(数据分析与金融决策)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金融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大数据核心技术解决行业应用问题的能力,熟悉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信息管理、金融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培养规格()知识结构1、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法规,掌握金融、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政策、方针和法规。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把握国内外经济金融动态。4、具备一定的人文

2、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二)能力结构1、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3、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4、具备运用大数据核心技术解决行业应用问题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6、具备处理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7、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素质结构1、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2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3、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4、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和军事基本素养,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三、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四、核心课程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公司金融、统计学、大数据概论、大数据应用开发语言、1.1nUX操作系统、HadOOP大数据技术、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导入与预处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等。五、修业年限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

4、为4年。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和本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可延长4年毕业。六、教学基本结构和学分分配(一)毕业学分标准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65学分。(二)教学基本结构1、通识课程平台共计53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33学分。通识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公共素质板块,具体包括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科学精神与科技进步、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身心发展与生命关怀、职业指导与创新创业六个板块,共计20学分,且应修满每个板块要求的最低学分。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必修课共计27学分。3、专业课程平台共计56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42学分;专业方向课为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为14学分。专业选修课

5、设置并突出“金融大数据”专业特色,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搜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满足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4、实践课程平台共计34学分,其中实践必修课30学分,实践选修课应修最低学分4学分。主要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板块,其中,基础实践包括军训与军事理论和学校特色教育教学工程(第二课堂)等,专业实践主要包括本专业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综合实践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5、第二课堂学分共计5学分。在校期间至少应累计获得5个第二课堂学分也称创新实践学分,主要是指第一课堂以外的专业技能、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

6、,旨在通过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认定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办法按照XX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考核实施办法执行。(三)课程体系框架和学分分配(见下表)课程体系框架及比例分配艮程类别学时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通识课程必修课6723432、73%选修课32020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4642515、15%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6083630、3%专业选修课22414实践课程实践必修课560322182%实践选修课644必修课(合计)230412776、97%选修课(合计)6083823、03%毕业最低总学时2912毕业最低总学分165实践教学学分分配及比

7、例通识课程实践教学学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学分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学分实践学分合计占总学分的比例1015366136、97%学科课和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学分二(学科基础课实践学时+专业必修课实践学时.+专业选修课实践学时)/16七、学位授予按要求完成学业,达到毕业学分要求,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学位课程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学科基础课01002002微观经济学4832必修课01002003宏观经济学4833必修课90001800大数据概论4832必修课900018601.1nux操作系统4832必修课专业课03001029金融学4833

8、必修课03002002商业银行经营学4834必修课03003001金融市场学4834必修课03004001国际金融学4835必修课90001801大数据应用开发语言(Python)6442必修课注:XX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规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要求学位课程平均绩点达到2.O以上。八、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序号专业技能证书主考部门1注册金融分析师(CFA)CFA协会2注册数据分析师(CDA)CDA数据分析师协会3银行从业资格证中国银行业协会4证券从业资格证中国证券业协会九、专业培养特色金融学专业在学生培养机制方面有如下特色:(一)主动适应金融市场变化,强化“金融大数据”人才培养。随着大数据的不断

9、发展,金融行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专业主动适应金融市场变化规律,设置并强化“智能分析与金融决策”培养方向,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以及更强的沟通和创新能力,满足“金融大数据”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二)深化产教融合,对接行业标准。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将行业标准引入人才培养体系,是满足企业对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迫切需要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本专业主动与中科曙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化合作,打破校企之间的壁垒和边界,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创业,从入口到出口,全方位全过

10、程开展互动。(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设置体现系统性、结构性和创新性,特别注重金融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全体教师将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融入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情况金融学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新创业教

11、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设计,构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训练+创业实战”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理论、实践、实战”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夯实以“第二课堂”形式呈现的“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全方位系统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完整,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和谐统一。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结构性设计,按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专题课程+隐性课程+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结构进行设计,基础知识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知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业能力形成融入创业实战和“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和谐统一。(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突出专业特点。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避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两张皮”,课程设置在确保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突出金融专业特点,加强调金融类业务和大数据分析的模拟训练,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特色。XX大学财经学院经济管理系20XX年X月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