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智力测验.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4470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智力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智力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智力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智力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智力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智力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智力测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十一章智力测验第一节智力测验的意义和种类一、什么是智力(一)智力的含义智力一词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甚至智商(IQ)的概念也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用词,但对什么是智力,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见解。有人统计出150多种智力的概念,但概括起来看,大致上可分为下列五种类型山:1 .认为智力是一种高级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从心理机能的角度来看智力的本质的,如英国的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等就持这种观点,推孟指出:“智力是在解决问题时运用语言和记号等抽象征象的思维能力。”他还说:“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和能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的高低成正比J2 .认为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智力的,德国心理学家

2、斯特恩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智力是个体对新的环境有意识地适应的一般能力,是对生活中的新课题和条件的一般的心理顺应力。个体适应新的环境的能力越强,其智力水平就越高。3 .认为智力就是学习的能力这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理解智力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哈佛大学的迪尔伯恩,他认为“智力就是容易并且迅速地学习事物变化力:这种观点可以作为第二种观点的子观点,因为适应环境于能力就包括了学习能力。4 .认为智力就是智力测验的结果这种观点把智力看成一种永远也不能直接测量的潜在能力.认为智力是“在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智力测验的分数”,也就是个人智力测验的得分来代表其智力。智力测验的鼻祖一一法国广比纳就持这种观点。5 .认为智力是

3、一个有机的能力的整体这种观点把智力视为完成多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代表人物有韦克斯勒等,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对付其环境的个人的综合的或整体的能力”,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家也认为“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的有机结合。智力的定义虽然多种多样,但有两点是共同的:首先,都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这就把智力归人了能力的范畴,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因此智力也是表现在人的各种活动之中的,也就只能在人的活动中去测量。其次,都认为智力是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

4、,换言之,智力是直接影响认识活动的效率,使认识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这样就把智力与能力的其他方面区分开来了。(二)智力的结构为了更清楚了解智力的本质,便于对智力进行测验,必须了解智力包括的心理因素,亦即智力的结构问题。由于对智力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不同的智力结构理论。1 .二因素论(TWofactorTheoryOfIntelligence)二因素论认为智力是由一般因素(GCnCraIfactor,简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SPCCiaIfactor,简称S因素)构成的,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和完成任何作业任务都需要这两种因素(即G十S)参加,但G因素是完成任何作业所必须的共同因素,S因素则因

5、作业不同而异,个人智力的高低主要决定于G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斯皮尔曼。2 .多因素论(MUltiPlefactorTheoryO(Intelligence)多因素论认为不存在一般因素贯穿于所有智力之中,在不同的智力活动中,即使有某些一般因素存在,也是高度特殊化了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早在1926年就指出了构成智力的多个因素:(1)抽象智力或有效地应用概念或符号的能力;(2)社会智力或与人相处的能力;(3)机械智力或处理具体事物或情境的能力。而且,他认为这种智力,还有层次(高度)、距离(广度)和敏捷(速度)三个维度,所以智力测验内容应包括智力的三个维度。3 .群因素论(PrimaryMe

6、ntalAbilities)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进一步发展了多因素的观点,他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构成能力的七种独立的基本因素:(1)空间因素;(2)数量因素;(3)知觉因素;(4)言语因素;(5)言语的流畅性因素;(6)记忆因素;(7)推理因素。他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就是由其中的一种因素为核心,由其他因素参加而组合成的。由于各人的核心因素及参加组合的因素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也不同。4 .智力结构论(StnICtUreOfIntelligenceTheory)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1967年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用内容、操作和成果三个变项构成的立体模型来描述智力结构,其

7、中内容是引起智力活动的各种刺激物,亦即智力测验所包括的各类题目;操作是指由各种刺激物引起的智力活动方式;成果是指智力活动的产物,即应用各种智力对各类问题处理的结果。每一种内容都可引起不同的操作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三个变项就可组成很多种单独的智力因素(他认为有150种之多)。有人认为,吉尔福特的理论将智力分解得支离破碎,无助于智力的理解,但从智力测验的角度来看,这种理论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5 .多维智力论(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嘉德纳(H.Gardner,1983)的多维智力理论受到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的影响。他强调人类的智慧至少应包

8、括以下7种不同的智力:(1)言语智力;(2)数理逻辑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体能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嘉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只是测试了言语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忽视了其它的智力。在嘉德纳的观念中,上述7种智力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同等重要的,并无主次之分。他还指出,由于时代的不同和文化上的差异,这7种智力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是常有转移的。6 .三重智力理论(TriarChiCTheoryOfHumanIntelligence)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inberg,1985)的三重智力理论在当今有较大的影响。这一理论从主体的内部世界、现

9、实的外部世界以及联系内外经验世界这三个角度着手来分析智力,并与之对应提出了三类不同的智力:成分智力、情境智力和经验智力。成分智力是对智力活动内部机制的刻画,系指人类的智力基于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有效处理,换言之,即指个体施用语言或动作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于思考、计划、判断、执行等心智活动中的能力。成分智力基于三种成分的配合:(1)元成分,指个人支配、调节、监督运用知识和选择策略的能力;(2)知识获得成分,指经由学习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操作成分,指经由实际操作而表现出来的能力。斯腾伯格强调元成分的地位,认为它是作为策略构造机制而发挥作用,它支配知识获得成分和操作成分,构成了智力的主要基础

10、。情境智力系指个体与环境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改变环境适应自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以达到生活目的的实用性智力。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能力:(1)适应环境的能力;(2)改变环境的能力;(3)选择能力。经验智力系指个体善于运用经验,形成新观念,对新事物处理时能迅速进入情况,且能表现高度工作效率的能力。经验智力包括处理新异性的能力和自动化信息加工能力两种。这两种能力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面对着不同新异程度的任务和情境,经验智力决定着整个智力活动调动何种水平的经验来应付挑战。斯腾伯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智力构成画面,这个画面比起传统的智力概念显然要丰满、立体得多,它强调了适应环境与改造经验亦是人类

11、智力的表现。但根据斯腾伯格对智力的理解,如何进行智力测验,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二、什么是智力测验(一)智力测验的含义智力测验是对人的智力的一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它以一组标准刺激物引起被试的反应,根据这些客观反应来度量被试的智力高低。这组标准刺激物称为量表,量表是按年龄阶段或问题难易程度编制的,测验时把量表呈示给被试,要求被试用动作、语言或文字解答作出反应,然后按照事先规定的评分标准,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评分,再转化所得分数,并与常模比较,以确定其智力的水平。智力测验有助于诊断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提高学习效果以及选拔人才都有重要的作用。(二)智力测验的简史;智力测验的先驱

12、者要算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和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高尔顿曾制作长度视觉辨别杆等简单测验仪器,并首先使用等第评定量表和问卷法作为测验的辅助工具。卡特尔于1890年在英国心理杂志上发表论文理测验与测量,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之后,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发表了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以下简称比一西量表),初步确定了客观地判断普通儿童和弱智儿童的方法,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纳被称为智力测验的鼻祖。比一西量表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的修订变得更加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另一位美籍罗马尼亚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也对智力测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针对比一西量表主要用于判断弱智儿童的局限性,编制

13、出了少年儿童以及16岁以上成人的智力测验量表。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了选拔士兵,编制出了美国陆军团体智力测验量表,使智力测验的应用更加普遍。我国早在古代就有了智力测验的萌芽,比如,在我国民间流传上千年的“七巧板”,就能有效地测量发散性思维能力、知觉组织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又如“猜谜语”、解“九联环”等,都多少包含了一些智力测验的因素。但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总结,以致未能形成智力测验的知识体系。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智力测验开始传人我国,当时一些心理学家修订了几种著名的智力测验量表。新中国建立后,智力测验曾一度处于停顿状态,直到80年代初期才恢复这项工作,现已修订了数套智力测验的量表

14、,进步是相当快的。(三)智力测验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智力测验分为不同的种类。下面介绍三种分类:1.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2,文字式测验和非文字式测验3.一般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智力量表一、斯一比智力量表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一比量表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智力量表之一。推孟曾对比一西量表作过三次修订,第一次是在1916年,第二次是在1937年,第三次是在1960年。斯比量表中每个年龄组有6个项目,每通过一项得分两个月。例如6岁儿童量表的项目是:(1)词汇:在45个词中正确解释其中6个;(2)区别:说出两个物体的共同点;(3)图片补缺:指明图片缺少哪一部分;(4)数

15、概念:从一堆积木中取需要的块数;(5)相对应的类比:如“鸟飞,鱼Q(6)走迷津。斯一比量表的材料包括一盒标准玩具(用于测量幼儿)、两册图画卡片、一册测验指导手册、一个反应记录本。当测验时间不宽裕时,可在各年龄组的测题中挑选测验记分册上标有星号的四个测题,作为简单量表。它与全量表相比,信度系数几乎相同,仅平均的智商稍为低一点。施测要严格按测验指南进行。先用比被试者实际年龄略低的年龄组的试题施测,若任何一项通不过,就使用更低的年龄组(基础年龄)的题目测验,直到使用项一B都失败的年龄(上限年龄)为止。最后根据被试者的实龄和测验总分,从测验指南中查出智商,与常模对照,评价被试者的智力水平。二、韦克斯勒

16、智力量表韦克斯勒为了全面分析智力,根据其智力理论编制了适用于幼儿、儿童和成人的几种量表。韦氏量表包括语言和操作两部分。语言部分由常识、理解、算术、类似、词汇、数字广度等6个分测验组成;操作部分由数字符号、图象完成、积木设计、图象排列、拼图、迷津等6个分测验组成。具体介绍见书。三、中国比纳测验量表我国心理学家陆志韦于1924年发表了他修订的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这套智力测验是根据美国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修订的,只适用江浙等南方一带。为了扩大其适用范围,1936年,陆氏和吴天敏一道主持了此量表的第二次修订。1981年,吴天敏又主持了对此量表的第三次修订。具体内容兄书。第三节智力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表示智

17、力水平的方法智力测验结果的解释经历了一个由粗糙到精确的过程。比纳在他的1905年比一西量表中以通过测验项目的多少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在1908年的比一西量表中,他又把测验项目依难度大小归人相当的年龄组,编成年龄量表,以智力年龄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但是,智力年龄只能表示绝对的智力水平,而不能表示比较的或相对的智力水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心理学家斯腾于1913年提出了心智商数的概念;推孟将心智商数乘以100,提出了智商的概念,也称为比率智商。式中,实龄的计算也有一些规定。例如,斯一比测验在计算智商时就有一些特殊规定,1916年的斯一比测验计算智商的方法是:凡实龄在16岁以下者,用实龄作除数;凡

18、实龄在16岁以上者,一律以16作除数。1937年斯一比测验计算智商的方法,又有改进:即在计算智商时,13岁以下用实龄作除数,16岁以上一律用15岁作除数,年龄在1316之间者,以13加上超过13岁的月数的2/3为除数。例如14岁儿童以13岁8个月为除数。推孟的这一规定是根据随着年龄增长智力发展减慢的理论而提出的。比率智商仍存在很多问题。它虽然可以描述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也可以根据贝的多少区别两个人的智力水平,但它不能说明一个人在团体中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例如,某人的IQ等于100,该团体的智商分布是70100,那么此人在该团体中的智力水平最高;若该团体的智商分布是80120,那么此人的智力水平

19、在该团体中就只能算中等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智力分布的标准差变大了,即使两人的贝相同,但只要实龄不一样,则两人在所属团体中的位置或相对智力水平也就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其计算公式如下:韦氏量表离差智商(DIQ)=15Z+100斯一比量表离差智商智Q)二16Z100式中,Z即智力测验的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以同组全部分数的平均数为参照点,以同组全部分数的标准差为单位计算出来的。因为标准分数的单位相同,又都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所以,只要把一个人智力测验的分数化为标准分数,就可以确定这个人在该团体中的地位或智力的相对水平了。如果采用已有的智力量表对被试进行智力测验,

20、量表中已附有有关智商计算的换算表,不用计算就可查出被试的智商的大小:智商是表示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数量化指标。一般认为.凡是智商在90110之间者,其智力属于中等水平;智商在130以上者,其智力为优秀;智商在70以下者,则为愚笨。当然,智商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智愚只是程度上的差别,不是种、类的不同,我们也不能把智力等同于智商。二、与智商相关的一些因素与智商有关的因素,除了被试具有的智力水平外,还有些客观因素。一般而言,影响智商的因素有:种族、遗传、环境、性别、学习成绩以及被试在测试时的动机、情绪和被试的人格特征等。1 .遗传与环境2 .种族3 .性别4 .学习成绩5 .参加测试的动机、情绪

21、和努力程度6 .被试的人格特征四、对智力测验与智商的争议及理解虽然智力测验早已风行全世界,智商也被视为反映智力水平的标志,但对之持怀疑态度者仍不乏其人,对智力测验一直存在争议。(-)智力能否测量?智商能否反映智力水平的高低(二)如何看待智力测验第四节情绪智力及其内涵1995年10月,美国纽约时代科学记者戈尔曼(nGOIenlan)出版了情绪智力一一划时代的心智革命一书,把心理学界近10年来关于情绪对认识能力的影响以及情绪智力理论以相当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那么,“情绪智力”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沙洛维和梅耶在1990年把情绪智力描述为一种由3种能力组成的结构:(1)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22、2)有效地调节情绪的能力;(3)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行为过程的能力。此后,梅耶和沙洛维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在1993年把“情绪智力”定义为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重新界定了其应包含的能力内容:(1)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2)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3)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这样的界定虽然比1990年的表述更加清晰和准确,但基本涵义变化不大。戈尔曼在其著作中对情绪智力的界定却与沙洛维和梅耶有所不同,他强调情绪智力应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23、。后来,梅耶和沙洛维又对先前的定义作进一步的修订和补充。据梅耶与沙洛维的说明,1990年对情绪智力的认识主要针对情绪的知觉与调节能力两方面,而忽视了对情绪进行思考的能力。修订后的情绪智力包括4个方面内容,这4个方面能力在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有一定的先后和级别高低的区分:i级能力最基本和最先发展,iv级能力比较成熟而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这4个方面能力是:(i)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ii)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iii)理解与分析情绪,习得情绪知识的能力;(iv)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情绪与智力的发展。情绪智力作为新近提出的学术概念,对传统的智力概念的内涵作了较大拓展,从某种意义上或许可

24、以说,它是对传统智力概念的革命性建构。对所谓“革命性”,可能要这样看:传统的智力概念代表着认识、理解和评价人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片面方式,把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视作其所有方面,几乎在理念上和在某种程度的事实上完成了对人的分解,乃至肢解,其表现是智力测验的滥用和对这种滥用的迷信。但目前对情绪智力的极少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1996年年会暨市场经济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中认为是一一种“智力”尚为时过早。再说,在心理学研究中,区别一种智力的逻辑是:(1)定义;(2)发展测量手段;(3)证明部分或完全独立于已知的智力;(4)示范能预言现实世界的部分标准。但目前还投有支持情绪智力的证据。因为决定情绪智力是否是一种真正的智力;或是否是与一般智力无关的多重技能,或是处于两者之间的某种技巧,取决于对它的测量和评定。梅耶和沙洛维检阅了大量的心理学文献,发现只有极少的研究指出他们在情绪智力定义中包括的部分能力是互相相关的,且部分独立于一般的智力。他们指出;进一步任务的发展将是缓慢的,因为需要克服严重理论与经验的争论,其中最急迫的是“对于情绪智力的测验项目;怎样才能找到答案”?第十二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