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精神医学讲义10应激相关障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精神医学讲义10应激相关障碍.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白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了解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处理。熟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教学要求:1、了解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2、熟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刺激与反应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做出反应的能力。理化刺激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反应,语言刺激同样可以引起生理和心理反应。应激(StreSS)一词由SeIye提出,在物理学一有压力与应力的相反理解,在生物学上有刺激与反应的相反理解
2、,由于极易混淆,后来他另创新词应激源以别于StreSS意为刺激,而StreSS意为反应。Selye当时定义应激源的本意是指能足以引起体内稳态(homeostasis)变化的较强烈的刺激。动物在应激状态下的行为有多种表现,常见的有:战斗与逃跑保守与退缩出现转换动作、刻板动作及一些古怪动作二、应激过程与中介机制面临应激源,处于应激状态中的有机体,在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免疫过程的变化。SeIye对应激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应激应分为良性应激或不良(痛苦)应激,前者能给人振奋,增强动力,带来益处。事实上,适度的应激对维持个体的心身平衡是有益的。SeIye认为,有害刺激作用于机体后,无
3、论刺激性质如何,机体均会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是形成心理应激的源头,大脑调控应激反应,而大脑同时也是应激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另一方面,应激状态时产生的情绪变化反过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引起愤怒、恐惧与焦虑抑郁的场合,此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并非必要的条件。情绪可导致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肝糖原转换为前萄糖而使血糖升高,胃肠功能紊乱、头痛、腰背痛、唾液分泌减少,呼吸加深、尿频等现象。(二)神经内分泌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务管紧
4、张素、催产素等分泌增加,引起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进而造成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免疫系统实验研究已证实,应激对免疫功能确有影响,小鼠在实验性应激状态下,对囊状口腔病毒的敏感性增高,对急性过敏性反应的易患性增高,说明其免疫功能下降。三、心理应激(一)常见的心理应激源1、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包括求偶挫或失恋,与配偶性格不合,配偶长期在外或异地工作,自己或配偶有外遇被发现,配偶患病感情破裂而离婚,配偶死亡等。家庭内部矛盾还有两代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台子女淘气,学习成绩与表现差,考试与升学失败等。2、学校与职业场所的问题3、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个人特殊遭遇:如战争、洪水、地
5、震等。(二)需要挫与动机冲突人类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生理或(物质)需要与心理(精神)需要,人类生活与精神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使其渤足方式日益提高,生理或(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上引起精神紧张、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H)心理应激源的认知与评估决定全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因素除刺激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强度、个体的身体功能状况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理解,而这种认知则受个体的性格特征、价值观、个性特征、信知条件、既往经历、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四)心理应激状态的主要表现1、意识状态2、注意力3、思维4、情感活动5、行为动作6、自主神经功能症状7、烟、酒、镇静剂的用量增加第
6、二节应激相关障碍心理应激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疾病。一般认为,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临床表现与病程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社会文化特点,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信念及当时的躯体功能状况等。一、急性心因性反应临床表现病人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多种症状。有意识障碍者可见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和现实解体,偶见冲动行为,事后部分遗忘。部分病人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1、有
7、一个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作诱因2、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有时间上的紧密联系3、症状特点4、病程般在一周以内且缓解良好鉴别诊断1、短暂性精神障碍发作2、瘠症二、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此病又叫应激障碍(PTSD)O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暴露于这种精神创伤性情境的时间,接触或接近生命威胁情境的密切程度,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心理素质等是影响病程迁延的因素。此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或半年内出现,大多数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临床表现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2、持续性
8、的警觉3、持续回避诊断PTSD在早期有诊断为急性应激性障碍,因两者症状有许多重叠之处,最大的差异是PTSD意识障碍。对近期内曾遭受过重大创伤的个体,其临床表现又符合以上所述的疾病特征者,应考虑PTSD的诊断。鉴别诊断1、慢性焦虑症三、适应障碍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是指在可以辩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这种障碍的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不超过6个月),随应激事件的消除和应付能力的改善而恢匆。病因与发病机制此病的发生是由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个体素质
9、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表现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出现一些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以抑郁心境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肋感,可伴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其程度常较重性抑郁为轻,迟滞现象不明显,有激越性抑郁的特点,以焦虑为主症者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可有心慌、呼吸短促等。诊断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精神障碍始于事件后3个月内。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病人的人格特征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3、以情绪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有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4、精神障碍妨碍了社会功能,且病情至少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10、鉴别诊断1、人格障碍:重要的是病史,如症状表现仅为原有人格障碍表现的加重,则没必要下两个诊断,如应激事件导致了新的症状的产生,右下两个诊断。2、PTSD:一般引起PTSD的应激常很强烈,差不多对所有的人都会引起痛苦体验和症状,且症状表现相对固定,常反复回忆或重现创伤体验而有别于适应性障碍。第三节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治疗目的运用各种方法处理症状,增强病人的应付技能。由于不同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有差异,因此,很难确定一个固定的治疗模式一、心理治疗原则: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性质进行适当的解释。然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二、药物治疗虽然是对症治疗,但对改善病人的,缓解不适症状常常有效。如病人表现为失眠、惊慌等焦虑症状群者可用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哇仑等。抗抑郁药物:三环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百优解、赛乐特等)对表现运动兴奋、吵闹、行为紊乱者可酌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等。小节本章节主要讲述了:1应激、应激源的概念2应激的中介机制3急性应激障碍4创伤后应激障碍5适应障碍思考题1举出十种常见的应激源。2试述PTSD的临床表现。3应激的中介机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