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数字X线摄影(DR)检查技术规范(一)数字X线摄影检查原则1、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以提高X线图像的清晰度。小焦点一般用于四肢、鼻骨、头颅的局部摄影;大焦点一般用于胸部、腹部、脊椎等较厚部位的摄影。2、源-像距离与物-像距离的选择摄影时尽量使肢体贴近探测器,并且与探测器平行。摄影部位与探测器不能贴近时,根据X线机负荷相应增加源-像距离,同样可收到放大率小、清晰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可运用几何学投影原理尽量避免影像变形。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通常中心线应垂直于探测器,并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与探测器成角时,中心线应垂直肢体和探测器夹角的分角面,利用斜射
2、线进行摄影。倾斜中心线的摄影体位,应使倾斜方向平行于滤线栅条,以避免栅条切割X线。4、滤线设备的应用按照摄片部位的大小和源-像距离选用合适的遮线器。体厚超过15.0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需加用滤线器,并按滤线器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5、X线管、肢体、探测器的固定X线管对准摄影部位后,固定各个旋钮,防止X线管移动。为避免肢体移动,在使肢体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后给予固定。受检者保持肢体不动。探测器应放置稳妥,体位摆好后迅速曝光。6、曝光条件的选择摄影前需要了解受检者的病史及临床诊断,根据摄影部位的密度和厚度等具体情况,选择较合适的曝光条件。婴幼儿及不合作的受检者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7、呼气与
3、吸气的应用(1)一般不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四肢)不需屏气曝光;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胸、腹部)需要屏气曝光。摄影前应训练受检者。(2)平静呼吸下屏气:摄影心脏、上臂、肩、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呼吸动作会使胸廓肌肉牵拉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摄影时可平静呼吸下屏气。(3)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摄影,这样可使肺内含气量加大,对比鲜明,同时膈肌下降,肺野及肋骨暴露于膈上较广泛。(4)深呼气后屏气:深吸气后再呼出屏气,可以增加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延长屏气时间,达到完全制动的目的。常用于腹部或膈下肋骨位置的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腹部体厚变薄,影像较为清晰。(5)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嘱受检者做慢而
4、浅的呼吸动作,目的是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运动而模糊,而需要摄影的部位则可以清楚显示,适用于胸骨斜位摄影。(6)平静呼吸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8、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一个邻近关节,并使正、侧位关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骨病摄影时,适当加大照射野,尽量包括病变所累积的范围。9、脊柱摄影利用棉垫等矫正物使受检者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并使X线与椎间隙平行,减少影像失真。当被检部位厚度相差悬殊时,利用X线管阳极效应或在体厚较薄的一侧放置楔形铝板进行补偿。10、照射野的校准尽量缩小照射野,照射面积不应超过探测器面积,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一般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可减少X线
5、辐射剂量。(二)数字X线摄影检查步骤1、阅读申请单认真核对受检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病史,明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部位采用常规位置摄影,特殊患者可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切线位、轴位等)。3、摄账前准备拍摄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平片时,必须清除肠道内容物。常用的方法有口服泻药法(如口服番泻叶或25%甘露醇)或清洁灌肠。4、衣着的处理摄影前除去衣物或身体上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任何异物(如发卡、纽扣、胸罩、饰物、膏药等)。5、肠道准备进行腹部盆腔和下部脊柱摄影时,应做好肠道清洁。6、训练呼吸动作拍摄胸部、头部、腹部等易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时,在摆位置前,做好
6、呼气、吸气和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受检者配合。7、摆位置、对中心线依摄片部位和检查目的摆好相应体位,尽量减少受检者的痛苦。中心线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8、辐射防护作好X线防护,特别是性腺的辐射防护。9、选择源-像距离按部位要求选择X线管与探测器的距离,胸部为150180.0cm,心脏为180200.0Cnb其他部位为90100.0cio10、选定摄影条件根据摄片部位的位置、体厚、生理和病理情况以及机器条件,选择焦点、电压、电流、时间和距离等摄影条件。11、曝光以上步骤完成后,再确认控制台各曝光条件无误,然后曝光。12、数字图像处理与传输对摄影部位的图像进行后处理,调节窗宽、窗位,使图像的密度和清晰
7、对比度符合临床要求,必要时对图像进行裁剪,以适合打印的要求。图像处理满意后,将图像传到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供医师判读。13、图像后处理根据临床要求,利用数字摄影后处理软件,对所摄图像进行处理,突出显示某些解剖结构。(1)协调处理:将影像的对比度和密度调整到尽可能理想的状态,突出显示有用的信息,抑制无用信息。(2)空间频率处理:图像平滑处理,即对高频分量进行衰减,消除图像噪声;图像锐化处理,即加强图像轮廓,使图像信息更易观察。(3)动态范围处理:也称组织均衡技术,提高微细强度差异的可观察性,降低较大差异的幅度。(三)常用X线摄影体位一、头颅后前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
8、,两臂放于头部两旁,使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颌内收,听眦线与台面垂直,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含下颌骨的整个头部;(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垂直对准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正位影像,图像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2)矢状缝与鼻中隔位于图像正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顶骨及两侧颍骨的影像对称;(3)颜骨岩部上缘位于眼眶正中或内听道显示眶正中,内听道显示清晰,两侧无名线距颅板等距离;(4)颅骨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晰。二、头颅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部侧
9、转,被检侧贴近台面;(2)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下颌稍内收,听眶线与台边垂直;(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含下颌骨的整个头部;(4)源-像距离为100.0cm;(5)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侧位整体观影像,图像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2)图像上缘包括顶骨,前缘包括额骨、鼻骨,后缘包括枕外隆凸;(3)蝶鞍位于图像正中偏前,蝶鞍各缘呈单线的半月状阴影,无双边影;(4)前颅凹底线重叠为单线,两侧乳突外耳孔、下颌骨小头基本重叠。三、鼻骨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俯卧,头颅成标准侧位;(2)鼻根部下方2.0Cm处位于探测器
10、中心;(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鼻骨;(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鼻根下方2.0C1.n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全部鼻骨;(2)鼻骨呈侧位显示;(3)整个鼻骨清晰显示。四、第1、2颈椎张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面;(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第1、2颈椎上下缘;(4)源-像距离为100.0cm;(5)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第1、2颈椎于上、下齿列之间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
11、2)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显示;(3)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五、颈椎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站立,颈背部贴近摄影架探测器,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摄影架探测器;(2)头稍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探测器;(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颈椎的上、下缘;(4)源-像距离为100.0cm;(5)向头侧倾斜10。15,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入探测器。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图像正中;(2)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对称显示,颈椎骨质、间隙与钩突关节显示清晰;(3)第1
12、肋骨及颈旁软组织包括在图像内,气管投影于椎体正中,其边界易于辨认;(4)下颌骨显示于第2、3颈椎间隙高度。六、颈椎侧位(1)受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外耳孔与肩峰连线位于探测器中心;(2)头部后仰,下颌前伸,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3)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向下牵引;(4)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5)源-像距离为100.0cm;(6)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全部颈椎侧位影像,第17颈椎显示于图像正中;(2)各椎体前后缘均无双缘现象;(
13、3)椎体骨质、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4)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5)气管、颈部软组织层次清楚。七、颈椎斜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取站立位,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探测器成45。50,下颌稍前伸,上肢尽量下垂;(2)颈椎长轴置于探测器长轴中线;(3)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左、右标记应注明清楚;(4)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颈椎;(5)源-像距离为100.0cm;(6)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颈椎斜位影像,第17颈椎显示于图像正中;(2)近检测器侧椎间孔、椎弓根体显示清晰,椎间孔显示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
14、位于椎体正中;(3)椎体骨质、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八、颈椎过伸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立于探测器前,双手自然下垂,头尽量后仰,颈椎前后缘位于探测器中间;(2)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超出枕外隆凸,下缘包括第2胸椎;(3)源-像距离为100.0cm;(4)中心线对准第4颈椎射入。2.标准影像显示:(1)第17颈椎显示于图像正中;(2)下颌角不与椎体重叠,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边缘锐利;(3)气管、颈部软组织与椎体层次可辨认,椎体骨小梁清晰显不O九、颈椎过屈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立于摄影架探测器前;(2)双手自然下垂,头尽量俯屈,颈椎前后缘包括在探测器
15、中间;(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超出枕外隆凸,下缘包括第2胸椎;(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第4颈椎射入。2.标准影像显示:(1)第17颈椎序列以正常生理曲度显示于图像正中,下颌角不与椎体重叠;(2)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边缘锐利,气管、颈部软组织与椎体层次可辨认;(3)椎体骨小梁清晰显示。十、胸椎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放于身旁,头稍后仰;(2)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探测器中心线重合,下肢屈懿、屈膝双足平踏床面;(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
16、点射入。2.标准影像显示:(1)上部胸椎及第7颈椎或下部胸椎及第1腰椎,在图像正中显示;(2)棘突序列位于椎体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各椎体椎间隙和椎体骨纹理显示清晰。十一、腌椎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脊柱长轴与床面长轴平行;(2)两臂上举屈曲,头枕于近床面侧的上臂上,双侧髅和膝屈曲以支撑身体;(3)身体正中冠状面垂直于床面,脊柱置于探测器中心;(4)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5)源-像距离为100.0cm;(6)中心线对准第6或第7胸椎垂直射入。2.标准影像显示:(1)第312胸椎呈侧位显示于影像正中,略有后突弯曲,不与肱骨重叠;(2)
17、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晰明确;(3)肺野部分密度均匀与椎体对比调和,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易于分辨,骨纹理清晰显示。十二、腰椎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抱头,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两侧髓部和膝部弯曲,使腰部贴近台面,以矫正腰椎生理弯曲度,减少失真;(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第1能推;(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脐上3.0cm处,垂直第3腰椎射入探测器。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第11胸椎至第2舐椎全部椎骨及两侧腰大肌;(2)椎体序列显示于图像正中,两侧横突、椎弓
18、根对称显示;(3)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晰可见。十三、腰椎侧位(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自然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腰部用棉垫垫平,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舐椎;(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与探测器垂直。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第11胸椎至第2能椎椎骨;(2)腰椎椎体(尤其是第3腰椎)各缘无双边现象;(3)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4)椎弓根、椎间孔和邻近软组织可见;(5)椎间关节、腰舐关节及棘突可见。十四、腰椎斜位1.摄影要点:(1
19、)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面侧髅部及膝部弯曲,对侧下肢伸直;(2)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约成45。,腰椎长轴对准台面中线;(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胸椎,下缘包括上部瓶椎;(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与探测器垂直;(6)常规拍摄左、右两侧后斜位,便于两侧对比观察。2.标准影像显示:(1)第15腰椎及腰飘关节呈斜位,于图像正中显示;(2)各椎弓根投影于椎体正中或前1/3处,检测椎间关节间隙呈切线状的单边显示,投影于椎体后1/3处;(3)椎间隙显示良好,第3腰椎上、下面的两侧缘应重合为一致密线状影;(4)与椎体相重叠的椎弓部结构,应显示清晰分明。十五、腰椎过伸
20、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后背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与检查床平行;(2)两臂上举,头颈后仰,腰胯后撅,双侧骸、膝并拢屈曲以支撑身体,脊柱长轴置于床面中线;(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舐椎;(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垂直通过第3腰椎射入探测器。2.标准影像显示:(1)第11胸椎至第5腰椎及腰舐关节清晰显示;(2)椎体呈“四方形”影,无双边影;(3)腰椎棘突显不;(4)椎体链向人体背部成反弓形状。十六、腰椎过屈侧位1.摄影要点S(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后背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与检查床平行;(2)双侧骸、膝
21、并拢向胸口屈曲,头颈下俯,两臂抱膝,脊柱长轴对准床面的中心线;(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舐椎;(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垂直通过第3腰椎射入探测器。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第11胸椎至第5腰椎及腰舐关节;(2)椎体呈“四方形”影,无双边影;(3)腰椎棘突显不。十七、箴椎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双下肢伸直,两足趾并拢;(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尾椎;(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对准耻骨联合上缘3.0Cm处射入探测器。2.
2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全部箴椎及腰#K关节,舐中崎位于图像正中;(2)能椎孔及舐骼关节左右对称;(3)耻骨联合部不与舐椎重叠;(4)无肠内容物与舐椎重叠,舐椎骨纹理清晰可见。十八、尾椎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双下肢伸直,两足趾并拢;(3)照射野和探测器缘包括骼骨崎、下缘超出耻骨联合;(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0,对准两侧器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全部尾椎,并在图像正中显示;(2)耻骨联合部不与尾椎重叠;(3)无肠内容物与尾椎重叠,骨纹理清晰可见。十九、
23、尾椎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舐尾部后平面垂直于台面,腰部垫以棉垫使舱、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并置于探测器范围内;(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椎;(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骼后下棘前方8.0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舐尾椎及腰舐关节位于图像正中,边界明确,其椎体各节易于分辨;(2)舐椎两侧无名线重叠为单一致密线;(3)腰舐关节及舐尾关节间隙清晰可见。二十、舐骸关节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双下肢伸直,
24、或双髅和双膝稍弯曲并用棉垫稍垫高,使腰椎摆放平;(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超出骼骨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5,对准两骼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两侧能骼关节的正位影像位于图像正中显示;(2)舐骼关节间隙清晰可见。二十一、舐骸关节前后斜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体冠状面与台面成20。25;(2)将被检侧的骼前上棘内侧2.5Cn1.处的纵切面对准台面中线,两骼前上棘连线平面置于探测器上下的中线;(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骼骨崎,下缘包括耻骨;(4)源-像距离为100
25、.0cm;(5)中心线对准被检侧骼前上棘内侧2.5CiT1.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骸骨上缘、被检测整个舐骼关节均包括在影像内;(2)被检测舐器呈切线位显示,结构清晰,飘骨、骼骨等骨纹理可见。二十二、骨盆前后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旋(1015),两足趾并拢,两侧骼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相等;(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骼骨崎,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0cm;(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两骼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0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
26、)图像包括全部骨盆诸骨及股骨近端1/4,且左右对称,盆腔位于图像正中显示;(2)耻骨不与舐椎重叠,两侧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3)两侧骸骨翼与其他诸骨纹理清晰可见。二十三、肩关节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胛骨喙突置于台面中线上;(2)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向上,对侧躯干稍垫高,使被检侧肩部贴近台面;(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喙突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肩关节诸骨,其关节位于图像正中或稍偏外显示;(2)肩关节盂前后重合,呈切线位显示,不与肱骨头重叠,关
27、节间隙显示清晰;(3)肱骨小结位于肱骨头外1/3处;(4)肱骨头、肩峰及锁骨纹理显示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辨。二十四、肩关节穿胸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贴近摄影架面板;(2)被检侧上肢及肩部尽量下垂,掌心向前,对侧上肢高举抱头,被检侧肱骨外科颈对准探测器中心;(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下缘包括肱骨上中段;(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对侧腋下,经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为肱骨近端侧位像,投影于胸骨与胸椎之间,有肺纹理与肋骨影像相重叠;(2)图像包括肩部和肱骨中上端,显示被检侧肩关
28、节骨质、关节面及周围软组织,肱骨长轴平行于检测器长轴;(3)显示受检侧肱骨上端和肩关节的轴位影像,骨小梁、周围软组织清晰显示。二十五、肱骨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手臂伸直稍外展,掌心向上,对侧肩部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探测器;(2)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3)源-像距离为1000cm;(4)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肱骨正位影像;(2)长轴与图像平行,至少包括一个邻近关节,软组织影像显不良好。二十六、肱骨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贴近探测器;(2)被
29、检侧上臂与躯干稍分开,肘关节弯曲成90,成侧位姿势置于胸前,肱骨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一致;(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肱骨侧位影像;(2)长轴与图像长边平行,至少包括一个邻近关节,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二十七、肘关节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面向摄影台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尺骨鹰嘴突置于探测器中心;(2)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肱骨下段,下缘包括尺棱骨上段;(3)源-像距离为100.0cm;(4)中心线对准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
30、显示:(1)图像包括肱骨远端及尺槎骨近端,其关节间隙显示在图像正中;(2)肘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明确锐利;(3)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髀正中稍偏尺侧;(4)肘关节诸骨纹理和周围软组织清楚可见。二十八、肘关节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面向摄影台侧坐,曲肘成90120,肘关节内侧贴近摄影台面;(2)手掌面对受检者,拇指在上,尺侧朝下,成侧位姿势,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肱骨下段,下缘包括尺楮骨上段;(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肱骨远端与尺楮骨近端成90120。;(2)尺骨与肱骨的关节间隙显
31、示明确、锐利;(3)肱骨外牌重叠,呈圆形投影;(4)肘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分明。二十九、前臂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面向摄影台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背面贴近摄影台面,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2)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3)源-像距离为100.0cm;(4)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尺、槎骨正位影像;(2)腕关节和(或)肘关节呈正位像显示;(3)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三十、前臂侧位1 .摄影要点:(1)受检者面向摄影台就坐,曲肘约成90。;(2)前臂呈侧位,尺侧贴近摄影床面,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2、。2 .标准影像显示:(1)影像显示尺骨、槎骨、腕关节和(或)肘关节侧位影像;(2)布局合理,图像包括腕关节和(或)肘关节,至少应包括一个关节,尺槎骨呈侧位影像;(3)清晰显示骨小梁和周围软组织。三十一、腕关节后前位1 .摄影要点:(1)受检者坐位,腕关节成后前位,肘部弯曲约成90;(2)手半握拳,腕部掌面贴近台面,腕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尺槎骨远端及掌骨近端;(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梯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 .标准影像显示:(1)腕关节诸骨位于图像正中,呈正位显示,图像包括尺梯骨远端及掌骨近端;(2)掌腕关节及楼腕关节间
33、隙显示清晰;(3)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三十二、腕关节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约成90;(2)手指和前臂侧放,将第5掌骨和前臂尺侧贴近摄影台面,尺骨茎突置于探测器中心;(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尺楮骨远端及掌骨近端;(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梭骨茎突,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3 .标准影像显示:(1)腕关节呈侧位显示,位于图像正中;(2)尺槎骨远端重叠良好;(3)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三十三、腕关节外展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面向摄影台就坐,自然屈肘,掌心向下;(2)腕部平放于与检查床呈20的板上(或用沙袋垫高20。),手掌尽
34、量向尺侧偏移;(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尺槎骨远端及掌骨近端;(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尺骨和横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4 .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为舟骨长轴展开影像,与其他骨的邻接面清晰可见;(2)影像包括掌骨与尺槎骨远端,舟骨标准正位显示;(3)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清楚显示。三十四、手掌后前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2)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向下贴近摄影台面,第3掌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手掌;(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全部掌
35、指骨及腕关节包括在图像内,第3掌指关节位于图像正中;(2)5个指骨以适当的间隔呈分离状显示;(3)第25掌指骨呈正位,拇指呈斜位投影;(4)掌骨至指骨远端,骨纹理清晰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三十五、手掌下斜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曲肘约90;(2)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摄影台面,手指内旋,使掌心面与探测器约成45。;(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手掌;(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第5掌骨头,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全部掌指骨及腕关节包括在图像内,手部各骨的斜位像第13掌骨分开,第4、5掌骨近端略微重叠,呈斜位投影,第3掌
36、指关节位于图像正中;(2)全部掌指骨骨纹理清晰可见,软组织层次显示良好;(3)大多角骨与第1掌指关节间隙明确。三十六、拇指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坐于摄影台一端,手背内旋使掌心向上,拇指背侧贴近摄影台面;(2)受检者用健侧手抓住其余四指并背曲;(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拇指;(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拇指呈正位显示;(2)拇指骨及第1掌骨位于图像中央,显示被检侧拇指骨骨质及软组织影像;(3)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清楚显示。三十七、拇指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坐于摄影台一端,肘部弯曲,约成90。,
37、拇指外侧缘贴近探测器,使拇指背面与摄影台面垂直;(2)其余手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拇指;(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拇指呈侧位显示;(2)拇指骨及第1掌骨位于图像中央,显示被检侧拇指骨骨质及软组织影像;(3)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清楚显示。三十八、酸关节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股关节置于台面中线;(2)下肢伸直,双足跟分开,两侧足趾内旋接触,股骨头放于探测器中心,股骨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骸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4)源
38、-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股骨头(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线下方2.5Cn1.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酸关节、骰骨近端1/3、同侧耻坐骨及部分骼骨翼;(2)股骨头大体位于图像正中,或位于图像上1/3正中,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股骨颈显示充分;(3)股骨颈及闭孔无投影变形,申通线光滑锐利,曲度正常;(4)酸关节诸骨纹理清晰锐利,坐骨棘明显显示,周围软组织也可辨认。三十九、股骨前后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稍内旋,使两足趾内旋接触;(2)股骨长轴与探测器中线一致;(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貌关节,下
39、缘包括膝关节;(4)源-像距离为100.Ocm;(5)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股骨呈正位显示于图像中央,股骨头、颈、体,黑部骨质,歌及膝关节,股部软组织形态层次均显示清晰;(2)股骨完整显示,并包括邻近一个关节;(3)清晰显示股骨骨质、骨小梁和周围软组织。四十、股骨侧位1 .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贴近台面;(2)被检侧下肢伸直,膝关节稍弯曲,探测器置于股骨外侧缘的下方,股骨长轴与探测器长轴一致;(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髓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 .标
40、准影像显示:(1)影像显示股骨头、颈、体,歌部、膑骨和膝关节骨质侧位像,髅关节侧位稍斜,膝部的内、外既不全部重叠,软组织阴影层次清晰;(2)股骨完整显示于图像正中,并包括邻近一个关节;(3)清晰显示股骨骨质、关节面、周围软组织影像和骨小梁。四十一、膝关节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嵌骨下缘对准探测器中心;(2)小腿长轴与探测器长轴一致;(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股骨下端,下缘包括胫腓骨上端;(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骰骨下缘,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3 .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股骨两踝、胫骨两踝及腓骨小头,其关节面位于图像正中;(2
41、)腓骨小头与胫骨仅有少量重叠;(3)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4)膝关节完整显示于图像正中,与图像长轴平行排列。四十二、膝关节侧位1.摄影要点S(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贴近台面,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5;(2)骰骨下缘置于探测器中心,骸骨面与探测器垂直;(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股骨下端,下缘包括胫腓骨上端;(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胫骨上端,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4 .标准影像显示:(1)膝关节间隙位于图像正中,股骨内外踝重叠良好;(2)骸骨呈侧位显示,其与骰骨间隙分离明确,关节面边界锐利,无双边;(3)股骨与胫骨平台重叠极
42、小;(4)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可以辨认。四十三、胫腓骨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稍内旋,小腿长轴与探测器长轴一致;(2)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3)源-像距离为100.0cm;(4)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小腿正位影像,胫骨在内、腓骨在外,平行排列,上下胫腓关节皆有重叠,软组织阴影层次清晰;(2)胫腓骨完整显示于图像正中,与探测器板长轴平行排列,并包括邻近一个关节;(3)周围软组织和骨小梁清晰显示。四十四、胫腓骨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贴近台
43、面;(2)被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小腿外缘贴近摄影台面,小腿长轴与探测器长轴一致;(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小腿侧位影像,胫骨在前、腓骨在后,平行排列,上胫腓关节重叠较少,可以看到关节面,下胫腓关节重叠较多,关节面隐蔽,膝关节、踝关节呈侧面影像,软组织层次清楚;(2)胫腓骨完整显示于图像正中,与探测器长轴平行排列,并包括邻近一个关节;(3)周围软组织和骨小梁清晰显示。四十五、踝关节前后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将踝关节置于探测
44、器中心;(2)小腿长轴与探测器中线平行,足稍内旋,足尖下倾;(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整个踝关节;(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1.0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踝关节位于影像下1/3中央,关节面呈切线位,其间隙清晰可见;(2)胫腓联合间隙不超过05cm;(3)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锐利,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四十六、踝关节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贴近台面;(2)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贴近摄影台面,足跟摆平,使踝关节成侧位;(3)小腿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将内踝上方1.0Cin处置于探测器中心;(4)照射
45、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整个踝关节;(5)源-像距离为100.0cm;(6)中心线对准内踝上方1.o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距骨滑车面内外缘重合良好;(2)腓骨小头重叠于胫骨正中偏后,踝关节位于影像下1/3正中显示;(3)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锐利,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四十七、足前后正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部贴近摄影台面;(2)第3跖骨基底部放于探测器中心,探测器与足部长轴一致;(3)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或向足跟侧倾斜15。),垂直射入
46、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蹦骨、趾骨及跑骨,第3蹦骨基底部位于图像正中;(2)跑骨到趾骨远端密度适当,骨纹理清晰可见;(3)舟距关节与骰跟间隙清晰可见。四十八、足内斜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足底部贴近摄影台面;(2)第3跖骨基底部放于探测器中心,将躯干和被检侧下肢向内倾斜,使足底与摄影台面成30050;(3)照射野和探测器前缘包括足趾,后缘包括足跟;(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全足诸骨呈斜位,第3、4蹴骨基底部位于图像正中;(2)第1、2跪骨部分重叠,其余
47、均单独显示;(3)距跟关节、楔舟关节及第3、4附跚关节间隙显示明确;(4)全足诸骨密度基本均匀,骨纹理清晰。四十九、跟骨侧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外侧缘贴近摄影台面,膝部弯曲;(2)被检侧足部外侧贴近摄影台面,足底平面垂直摄影台面,跟骨置于探测器中心;(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跟骨;(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图像包括踝关节及部分距骨,跟骨位于图像正中,呈侧位显示;(2)距骨下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其关节间隙清晰可见;(3)跟骨纹理显示清晰。五十、跟骨轴位1.摄影要点:(1)受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2)小腿长轴与摄影台面长轴一致,踝部极度背屈,踝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3)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整个跟骨;(4)源-像距离为100.0cm;(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45,射线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对准跟距关节射入探测器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1)跟骨轴位影像,跟骨体和跟骨各突出均显示清晰;(2)全跟骨显示于图像正中,显示被检侧跟骨的骨质、关节面及周围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