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 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实施路径摘要:本文以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为切入点,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体化实施路径,具体而言,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遵循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和教学方式的一体化的实施要求,有利于促进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但由于存在教师缺乏衔接递进意识、缺少学段交流机会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实施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为此需要增强教师的衔递接进能力,为教师搭建能力提升的平台,此外还需构建完善的法治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一体化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依据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全部更换为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实现了小学与初中教材在内容上的并轨体现了九年一贯的教育精神。这为推进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教材研究环境。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构建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的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施要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导向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了
3、义务教育各阶段的法治教育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对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 .教育目标一体化:教育目标体现阶段性和梯度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明确提出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确立课程标准的主要参考依据。所以在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总目标。这一总体目标,从知法、守法、用法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提出了明确地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分阶段法治教育目标的制定起到方向性、指导性的作用。在法治教育总目标的
4、统领下,义务教育各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细化为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的目标。具体来说,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是“知道”“了解”,主要是让小学生通过感知身边的、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规则,知道法律尤其是宪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法律是如何规范公民和国家生活的,从而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大多是停留在思想上的感性认识。初中阶段法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是“了解”“认识”,它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确定的,这一阶段的法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探究思考,形成对宪法的权威、公民的权利义务以及国家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的系统全面的认识,从
5、而能够进一步的领会宪法精神。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开始由思想上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换。从小学阶段的“知道”“了解”到初中阶段的“了解”“认识”,反映的是思维上的认识由浅到深,能力上的提升由低到高,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体现教育目标的阶段性和梯度性。因此,小学和初中虽是两个不同的学段,但其教育目标是一体化的,是在教育总目标统筹安排下的层次递进。2 .教育内容一体化:教育内容体现层次性和系统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为本位。”通过下表我们可以总结出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以宪法为主线贯穿始终。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初中法治教育对应
6、内容单元课文我们的守护者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七下第四单元宪法是根本法八下第一单元我们是公民公民意味着什么八下第二单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们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有哪些八下第三单元人大代表为人民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八下第一单元第2课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受特殊保护七下第四单元第10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八上第二单元第5课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内容整体思路一致,单元主题趋同。从纵向进行比较,小学与初中的法治教育内容都是以现行宪法的逻辑顺序为依据展开的。两本法治教育专册(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与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对应宪法的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第三章国家机构。从教材中知识点的分
7、布可以看出,小学法治教育的内容为初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初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又有衔接的高度,构成了一个系统性整体。从横向进行比较,同一主题的内容不断深入,注意层层递进。针对小学和初中具体的法治教育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两个学段的内容不仅是相互衔接的,还是递进延展的。如“国家机构”这一主题,小学阶段放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共分为三个课时,其内容主要有身边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的职权,国家机关的产生,以“活动园”的方式呈现,从学生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机构,了解国家机构的职能及其运行,本课的教学重点不是要讲授规范严谨的法律知识,而是将法律规定生活化,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
8、事务的意识。初中阶段在衔接小学阶段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展开。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国家机构,本课共安排五个框题,每一框两课时,要10课时才能学完。这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认识到诸多政治现象背后的国家机关及其职权的行使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依据宪法设立的国家机关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让学生深刻体悟到国家机构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从小学到初中不断深入,层层递进。3 .教育方式一体化:教育方式体现生活性和实践性“实际上,如果教育方
9、式的一体化处理不好,教育内容的一体化的效力也难以最大化。”“教育方式的一体化,核心在于教育思路上的一致性。”网小学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出发,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以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为主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多样化生活情景中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思考和总结,解决法思路,其本质上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小学的法治教育内容中,教材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它是以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的逻辑顺序而展开的,具体是通过“活动园”“知识窗”“阅读角”等栏目来组织教学,其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法律与生活的“奇妙”关系。初中的法治教育内容每一课都首先以“运用你的经验”走
10、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引入教学内容,然后再以“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思考生活,最后用“拓展空间”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在生活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回归生活,学以致用。这体现了走进生活一思考生活一回归生活的建构路径。由此可见,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教材结构,它们的建构路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体现了生活性和实践性。”教材除了可以为教学提供有效、丰富的材料之外,还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暗示教学方法,指引教学过程。”在教育方式一体化的统领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性。二、推动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施要求已经提出,要想贯彻落实
11、这些要求我们还面临诸多现实存在的问题。如教师衔接递进能力不强、缺少学段交流机会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为此需要增强教师的衔递接进能力,为教师搭建能力提升的平台,此外还需构建完善的法治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1 .增强衔接递进能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教师的衔接递进意识。教师视野必须要广,对小学与初中法治教育内容要有全局了解,对相邻的学段内容有所熟悉,对自己承担的内容则要精深的,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教学任务,这样在进行一体化的教学时才能够得心
12、应手。教师要准确把握各学段的学习侧重点,做到教学有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小学和初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中,均涉及“维护宪法权威”这一主题,小学阶段侧重点在习惯养成教育,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维护宪法权威,引导学生初步养成法治行为习惯。而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党的领导及其与宪法的关系、宪法的原则,帮助学生懂得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宪法设置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帮助学生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认同宪法价值,理解宪法
13、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衔接递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尝试,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钻研教材,教师要把相邻学段的法治教育内容熟记于心,找到教学的衔接点。二是要关注学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之前,应该先调查掌握学生之前学习法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情况。三是要选好教法,教师的教法要根据学生先前法治教育的学习路径和方法确定,让学生连贯地、循序渐进地学习法治教育内容,掌握法治方法,提升法治思维。四是要及时反思,及时反思课上在对教材内容衔接递进处理上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进一步的调整。2 .搭建能力提升平台搭建能力提升平台是提高教师衔接递进能力,
14、进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当前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脑海中其实是有法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和意识的,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由于缺少不同学段间的交流平台,一体化建设的信息和经验严重不足,导致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效果不理想。教育部门及各学校都应积极推进学段间交流平台的构建,以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能力。学段间交流平台的建构,可以采用手拉手集体备课的方式,不同学段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不仅可以找到不同学段的教学侧重点,还可以相互了解教学内容。如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就向同学们介绍了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关系。那么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对于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关系就不
15、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了,而要把侧重点放在其他重要的知识点上。还可以举行校际之间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义务教育各学段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探索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施路径。例如,可以开展“不同学段同一主题”的对比课例研究,不同学段的老师同上同一主题的一节课,如宪法是根本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对比中体会小学和初中法治教育内容一体化的衔接不能流于形式,要明确各自定位,到位不越位。此外,相关技术部门还要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关于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网站,专门收录全国各地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相关资料,例如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视频以及专家的讲座视频等,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3 .构建完
16、善的评价体系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教师进行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保障。由于法治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法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评价标准,小学和初中各阶段的评价标准各成体系,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一套法治教育一体化的专门评价体系。在当前大中小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构建一套完善的法治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也是形势所趋。首先,做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法治教育的一体化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它的评价指标不应只是学生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应该将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的养成纳入评价体系当中,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其次,要做到教学评价的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综合法治素养的整体
17、提高,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各学段法治教育内容的梯度性及螺旋式上升方面的显性教育效果,而且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等方面时所产生的隐性教育效果和动态发展。教学评价的立足点要高,格局要大,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成绩,而是要着眼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法治教育一体化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法治知识、发展法治能力的自觉性的提高,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能只让那些不熟悉法治教育的学校领导去参与评价,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应该让处于教学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和法治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到评价当中去,要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小学
18、和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中最为关键且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法治教育一体化对于孩子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它用一体化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的未来公民。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一体化的贯彻落实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除了义务教育各学段的教师要通力合作之外,还需要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力量,增强法治教育一体化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9T9(001).2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市教委.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教政法201613号3 金利.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建议J.4 高德胜.德育如何实现“大中小”一体化N.中国教育报,2019-04-10(09).5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N.人民日报,2019-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