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育.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819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育.ppt(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听录音 感知课文,(点击图片播放),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背景,丁肇()中 不知所措()彷

2、()徨(),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彷徨:,zho,cu,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急。,pn,hun,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检查预习,1、注音:,2、释词:,研讨课文,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验,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原因是:传统

3、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三、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实验的方法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四、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2.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五、格物

4、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六、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3-1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1-2),小结,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引 论(提出论点),本 论(阐明道理)

5、,结 论(解决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古代并未重视格物致知,现代格物致知的重要性,论证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贡献人类社会培养实验精神,板书设计,拓展延伸,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示例: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见了,只见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伽利略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格言名句,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