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味道》读后感(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仰的味道》读后感(二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信仰的味道读后感(二篇)篇一书中写道: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有人说:信仰是一对翅膀,小鸟拥有了它,便可展翅高飞。而我要说:为
2、了心中梦想而努力,再苦再累,心里也觉得是甜的,这就是我品味出的一丝信仰的味道。“信仰是什么味道?”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茫茫雪山草地之中,红军战士为信仰爬雪山过草地;青藏高原之上,孔繁森为信仰不惧高原上的风霜雨雪;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为信仰抛洒汗水。面对困难和责任,无数共产党员还是甘于去品尝这或苦涩、或辛辣的滋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甘于投身于艰苦的奉献与奋斗之中,正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正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所描写的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声:“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吃点苦又算什么哩!”诚然,为了信仰我们
3、甘于去品尝这苦涩。但是,正如品茶的回甘一般,信仰的坚守之后,却是分外的香醇甘甜。正是这种信仰的味道,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助力“两弹一星”腾空而起、“一带一路”横贯欧亚,正是这种为信仰拼搏后的收获,支撑着中华儿女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我们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品尝之中,更加坚定了对于共产主义信仰的认同。我们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相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我们期待着去
4、品尝这沁人心脾的甘甜,也愿意为之付出全部的智识与精力。当下的青年一代,常常被认为是在蜜罐里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是不是还愿意努力奋斗?这一代人是否愿意去品尝信仰的苦涩味道?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表现足以回答这些质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青年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们青年一代,虽未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却因此而更加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之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善于从党的历史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增长才
5、智,并能够奋不顾身地积极投身于实践之中。成长于“蜜罐”中的我们,一样甘于去品尝信仰的苦涩滋味。我们常常会听到身边的老党员、老同志讲:“现在的生活已经够好了,我们非常高兴。”对于他们而言,如今的生活是比糖果还要甜,但他们仍然坚守信仰,继续着发光发热的人生。我们则更要坚守信仰,让生活的滋味变得更甜。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接续奋斗中,共产主义的甘甜理想终会实现,这就是信仰的味道。篇二书中写道: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
6、,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仅有13名代表50多名党员,如今已逐步发展壮大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曾被无数专家学者形象地比喻为“史上最牛的创业团队”。党的百年奋斗靠的是信仰,为的是理想。越是经常重温党史,越是能品味到“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味道如白茶的甘甜,沁人心脾。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亡
7、,各个阶级和政治力量先后提出各种救亡图存主张,1912年前后几年间,更是前后涌现出几百个政党,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结果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均已失败告终。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刚传到中国,如饥似渴的革命者仿佛攥到了救命稻草,陈望道更是在奋笔疾书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将墨汁当成红糖吃掉却浑然不知,甚至觉得墨汁比红糖还甜,而这份甘甜,被后人称为“信仰的味道”。为保护共产党宣言首译本免被搜捕,刘集村的党员刘良才、刘考文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刘世厚更是以近半个世纪的坚守,在新中国成立后,将书籍修缮缝补后献给了文物部门,这不仅证明了信仰的味道无比甘甜,更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力量的无比强大!信仰的味道如陈皮
8、的苦涩,发人深省。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前便已是名师教授和社会贤达,但是他们没有选择“学而优则仕”,而是毅然决然投身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即便李大钊被捕入狱后,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仍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在从容就义时,他没有为家属留下任何遗言,而是高呼“为主义而牺牲”,毅然延颈就环。像李大钊这样有坚定信仰的人不在少数,据统计,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仅在1937年4月至8月期间,前往“圣地”延安的爱国青年高达2300余人,出自官宦及家庭富裕的人数更是超过了三分之一,其中就包括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袁世凯的外孙张象耆等。曾访问延安的美国学者表示,“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
9、斗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他们的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装备缺枪少弹,但他们有为目标奋斗的精神”。信仰,是支撑人民不畏艰难的支柱。信仰的味道如海风的腥涩,记忆犹新。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色根据地相继沦陷,红军被迫开始了历时2年、纵横11个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寸山河一寸血,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还是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万里征程,从30万人到3万人,成千上万的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会宁会师。张学良在晚年回忆“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时说,“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
10、。从1921年至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这28年的革命历程中,无数革命烈士伟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有370万人,这在世界政党史上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最终被历史和人民选择为执政党。信仰,是激励人民不断前进的动力。信仰的味道如眼泪的苦咸,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祖国一穷二白的现状,以邓稼先、钱学森、赵忠尧为代表的中国学子,克服重重阻力,不畏艰难毅然回国。国外技术封锁和苏联专家的撤走,使中国核武器的研究一度陷入停滞,“两弹元勋”邓稼先坚定信仰、扛起担子,带着28位平均年龄仅有23岁刚毕业的大学生,克服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和重重的技术难关,用算盘计算着数学方程式,最终在1964年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七天七夜不下“火线”,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理想信念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摘掉我国贫油国的帽子,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信仰,是鼓励人民艰苦创业的源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但信仰却始终不变。正是因为有无数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承诺与坚守,信仰才不再只是文字和声音,不再只是少数人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榜样和目标。经常重温党史,方能品味信仰的味道,感受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