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行动计划(2021-2023).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9375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行动计划(2021-20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XX市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行动计划(2021-20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XX市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行动计划(2021-20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XX市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行动计划(2021-20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XX市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行动计划(2021-20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行动计划(2021-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行动计划(2021-202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计划。一、主要目标围绕全市“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和20条重点产业链,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实施“龙头带动、百企智造、千企上云、万企联网”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努力提高企业互联网化水平和制造智能化水平,塑造宿迁工业竞争新优势。力争到2023年,全市企业两化融合发

2、展水平指数达到62,工业互联网在产业链头部企业的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普遍应用,创新示范应用不断涌现,数字化智能化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规上企业星级“上云”率、两化融合贯标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大幅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实施龙头带动工程,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连接融合起来,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实现企业信息系统集成。1 .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探索一行业一平台培育,重点推动晶硅光伏、膜材料、纺织服装、智能家电、高端家居、半固态成形制造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平台带动产业链资源有效协同

3、,深化产业链供需对接。至2023年,力争创建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2 .推进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鼓励引导产业链重点企业应用全国跨行业、跨领域和特色行业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平台实现制造系统优化和生产模式创新,主动融入产业链体系,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C2M数字工厂,树立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灯塔”。至2023年,培育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超过30家。3 .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推广应用,引导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连节点、用标识”,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扩大标识注册规模、标识解析量和创新应用深度。至2023年,力争接入企

4、业超过100户,标识注册量2亿以上。4 .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基础通信企业、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展深度合作,推动5G应用从外围视频监控、巡检安防、物流配送等辅助环节向设计研发、加工装配、生产控制、质量检测、安全生产等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推动典型场景应用,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遴选“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的优秀案例,打造可复制的样板工程和典型场景,努力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至2023年,力争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30个以上。(二)实施百企智造工程,推动产业链头部企业示范引领数据驱动、智造赋

5、能的新路径。以诊断服务为引领,以推动两化融合贯标和数字化改造项目为抓手,推进产业链数百家头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努力打造细分行业的数字化应用示范企业。5 .开展智能化数字化咨询诊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聚焦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五星级上云等创新方向,每年对100户产业链头部企业进行咨询诊断,帮助企业打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6 .实施智能化数字化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企业采用智能装备、先进工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数字化改造,每年推动实施100个以上智能化、数字化重点项目,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

6、模式。7 .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电装备等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推广应用自动裁剪、智能吊挂、自动灌装、智能仓储、自动焊接涂装装配等智能装备,开展车间智能化改造,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加快建设一批智能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智能车间。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综合运用设计生产、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智能装备、软件和控制系统,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工厂,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方向。至2023年,力争推广应用先进机器人3000台以上,建成市级以上智能车

7、间300个以上、智能工厂3户以上。8 .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每年组织200户以上企业登录“两化融合服务平台”、“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线上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组织咨询机构与重点企业“结对子”,开展贯标宣贯培训等活动,推动企业实施本质贯标。至2023年,力争新增通过贯标企业100户以上,规上企业贯标覆盖率超过10%。(三)实施千企上云工程,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普及应用。以规上企业为重点,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入参与产业链分工合作,实现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库存等业务的在线协同。力争至2023年,全市新创成星级“上

8、云”企业1000户以上,规上企业星级“上云”覆盖率超过50%o9 .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通过嵌入传感器、控制器等数字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装备,推进企业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云化,加快数控技术应用推广和数控设备联网集成,实现设备“上云”和创新应用。深化互联网“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连能力改造,支撑多元工业数据采集,积极构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框架体系。10 .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以规上企业为重点,分县区、分行业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活动,推动服务机构与规上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上云”意识,引导企业实施数字

9、化改造,实现深度“上云”。11 .提升企业“上云”实效。有效整合工信部门、工业企业、服务机构三方力量,深入企业一线,呼应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上云产品和数字化改造方案,通过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体现上云价值。(四)实施万企联网工程,夯实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支撑体系。推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加快接入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依托平台线上采购、仓储集拼、分销流通、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主动融入产业链体系。12 .推进“企企通”工程。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接入100M以上互联网专线,支持企业运用5G、1PV6、工业无线等技术和信息工业设备升级内网,推动信息技术(1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加快推进5

10、G网络建设,落实宿迁市5G网络空间布局规划(2020-2025),注重提高工业集中区、化工园区等区域的5G网络覆盖密度,积极引导新建企业优先采用5G网络。力争至2023年,5G网络实现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覆盖,高品质宽带实现大中型企业全覆盖。13 .推进企业管理数字化。聚焦规上企业,推进企业应用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人、财、物、事等企业资源管理功能,科学配置资源,优化运行模式,改善业务流程,提高决策效率。推动中小企业对接应用双跨类、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主动融入产业链供应体系,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互动创新、协同制造、融合发展的能力,形成数据驱动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

11、14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进一步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新兴技术与平台集成应用,实现与行业知识、工业模型等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探索并培育新技术在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安全可信等细分场景的融合应用。三、保障措施(一)加强工作组织协调。全力推动相关支持政策和重点工作措施落地落实落细,努力形成全市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将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情况列入高质量考核体系,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二)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引导企业推行首席信息官(Cn)制度,设立专门信息化部门

12、、配备专业信息化人才,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建立企业首席信息官(Cn)联盟,组织开展论坛沙龙、政策宣贯、研习交流、走访游学等活动,努力培育我市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应用人才队伍。(三)引进培育专业机构。深化与京东科技、阿里、腾讯等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战略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联合开展咨询诊断、解决方案攻关,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项目。分产业链、分区域组织现场观摩、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等活动,搭建企业与专业机构之间对接交流平台。加大本地专业服务机构培育力度,支持其业务拓展、促进发展壮大。(四)强化工控系统安全。鼓励和支持劳动力密集、安全风险高、作业环境恶劣的行业,在

13、工业机器人应用、关键工序自动化、信息系统融合等领域,深入实施“机器换人”,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定期举办企业信息安全知识专题培训,依托测评中心、专业机构力量,对重点企业、关键系统组织开展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专项检查和评估,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整改提高,确保重要工控系统安全。(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宣传引导,挖掘一批转型效果好、示范性强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先进典型,采取编制印发案例集、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广大企业更新发展理念、激发内生动力。组织产业链龙头企业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软博会等活动,积极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六)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强化“5321”工程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标识解析节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重点创新方向支持力度。建立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库,对入库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管控体系、关键工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