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泰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泰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江苏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泰州实际,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泰州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
2、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市知识产权发展的行动指引。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泰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以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指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明显加强。市政府建立了分管领导牵头、13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制定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意见泰州市发明专利攻坚行动方案泰州
3、市发明专利“深耕”行动方案(20172020)关于推进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开展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认定,建成专利标准融合发展的先行地。全市获批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5家(全省第三),国家级试点园区4家(全省第三),省级示范园区4家,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全覆盖。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新增专利申请155805件、授权73030件,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1.32倍和1.83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4709件、授权5566件,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1.6倍和3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14件
4、,增长3.49倍。新增注册商标35000件,新获认定驰名商标6件,驰名商标总数达48件。知识产权运用成效逐步显现。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27家、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130家、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124家,新增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备案企业647家,新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4家,承担省、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企业超过IOO家。2017年,靖江市人民政府获得省人民政府“金风奖”表彰,“济川”“顶能”“华强”商标品牌获“金帆奖”表彰。2019年,“护佑”“兴达”“寿牌”“黄桥烧饼”等4件商标品牌成功入选“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品牌”。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扬子江药业集团以品牌
5、强度945分、品牌价值505.95亿元,继2016年、2019年后再次位列医药健康板块“双第一”O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中国(泰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先后设立3个分中心,5个工作站,先后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队。与“淘泰州网上商城”等网上技术交易平台,签订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合作协议书,出具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260件。累计发现并处理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涉嫌假冒专利案件2316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50件。连续14年发布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宣传和展示泰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和工作成效。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立“线
6、上线下”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新模式,线上完善“泰检易”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实现专利技术的交易共享、供需信息精确互联和精准匹配;线下持续开展发明专利“深耕”行动和三走进”服务活动,组织法律、技术、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和服务机构开展精准化服务。组建泰州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引进10余家国内、省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泰设立分支机构。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86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14家,取得专利代理资格的人员达53人。信息检索、分析评议、质押融资、金融保险、战略咨询、产业预警等新兴知识产权服务业稳步发展。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载体加快发展,2所高校(泰州学院、南京师
7、范大学泰州学院)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泰州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与泰州学院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5所中小学校(兴化中学、靖江市实验学校、靖江市滨江学校、泰兴市大庆路小学、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获批国家、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举办知识产权培训36场(次),累计培训653名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516名企业知识产权高管、662名专利代理信息分析实务人才。表1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三五”专项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类指标“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完成情况知识产权创造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21.14件累计PCT专利申请量500件656件有效注册商标
8、总量26000件59976件累计马德里商标注册量90件150件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总量1万家12783家地理标志总量14件14件知识产权管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区)5个5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4个4个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区)2个4个贯标企业数200家647家知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亿元3.8亿知识产权许可转让2200件510件产权运用数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80家86家专利代理人250人53人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员23000人3026人知识产权人才企业知识产权总监2300人366人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和版权管理人才23000人3211人(二)面临形势从国际来看,新一
9、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进入经济结构重大调整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知识产权已成为发达国家争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通过凭借知识产权的强势地位,以专利技术优势遏制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敲响警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促使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未来五年,复杂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持续深入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变革,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统筹推进各项多边合作,同时加强
10、内部自主创新,获取核心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我们“十四五”期间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从国内来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自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战略实施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知识产权强国产生深远影响。“十三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发展指数持续上升,知识产权环境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知识产权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知识产权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迈入了历史新台阶。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高度重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营商环境,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有力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11、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十三五”期间,我省本着“推动产业优化布局,形成整体发展优势”要求,高起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产业集群式发展,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知识产权建设极大地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优化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从泰州来看,经过建市20多年的持续奋斗,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H型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进一步推进,正处于奋力建设健康泰州、活力泰州、枢纽泰州、美丽泰州、幸福泰州的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
12、现代产业体系、对外贸易体系的深度融合,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制度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大部门协同力度,着力破解重点产业关键领域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偏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能偏低、知识产权优质服务及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机遇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开创知识产权发展新局面。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要求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13、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为主攻方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合作,实现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升华品质泰州建设,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对“五个泰州”建设的贡献度,着力构建立体式“严大快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为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提供有力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
14、高质量发展。把握稳中求进、以质为先总基调,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优化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机制,健全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高效益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机制,增强高品质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泰州知识产权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大胆革新、先行先试,充分释放全社会知识产权创新活力,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贡献泰州经验。坚持统筹协调。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既要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功能,又要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既要加强知识产权公正合理保护
15、,依法保护权利人利益,又要有效防范知识产权滥用;既要鼓励部分地区和行业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又要激励全社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知识产权领域更加协调、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开放融合。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强知识产权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对外贸易体系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推动知识产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贸易和科技治理体系建设,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有力服务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至-十四五”期末,泰州市知识产权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入
16、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区域创业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支柱产业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竞争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以上,知识产权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体系构建完成;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服务体系能够充分支撑和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需要;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取得重大进展,达到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持续提升。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PCT专利申请量累计达700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80000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累计达200件,地理标志总量达
17、20件,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80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利融合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全市专利转化为标准5000个以上,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达600家以上(其中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示范企业100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超过15亿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以“严大快同”全面保护为目标,知识产权全方位大保护体系初步构建完成。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优化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机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经费保障,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行政查处率超过90%,权利人满意度达80%以上,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率达80%以上
18、。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实现从职能分散向整体联动转变,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版权工作站达5家,贯标企业数量超过600家。知识产权服务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模式初步建立,“泰检易”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专利商标代理机构、知识产权法律事务所、专利运营机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100家以上,专利代理师超过80人。
19、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十四五”期末,培养企业知识产权总监、知识产权法务人才、知识产权工程师、版权管理人才等知识产权各类专业人才超过4000人,培育专利标准创新人才超过1500人。表2泰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分类指标目标知识产权创造发明专利拥有量12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5件累计PCT专利申请量700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80000件累计马德里商标注册量200件地理标志总量20件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80件分类指标目标知识产权运用累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215亿元专利转化为标准数量25000个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数量2600家知识权
20、利人满意度N80%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率N80%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贯标企业数600家版权工作站5个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00家专利代理师280人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24000人专利标准创新人才21500人三、重点任务(一)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助力品质泰州建设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与品质泰州建设融合为主线,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和保护效果,优化经济质态,提升城市品质,更高水平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1 .高起点完善知识产权强市制度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地方立法,研究制定泰州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制定和完善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意见及配
21、套政策,制定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计划等,构建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市指标体系,形成具有“泰州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市制度体系。构建和完善与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引导政策,将政策导向重点落在激励创造、促进转化运用、强化保护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知识产权与投资、贸易、科技、金融、文化等政策高度融合,放大政策激励效应,最大程度调动全社会参与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更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2 .高水平强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加快形成“外部联通、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外部联通体制机制,全力推进省市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
22、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与其它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席会商机制,充分发挥市级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作用。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纵向贯通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所辖市、区和园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下贯通,着力加强乡镇(街道)、园区等基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横向融通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管理职能整合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管理要素有机融入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保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高效运行。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指导职能,探索知识产权清单管理模式,完善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加快提升行政指导水平。3 .高标准推进国家
23、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泰州市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建设,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省人民政府支持中心升格为国家级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依托国家、省知识产权局的政策、资金、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重点围绕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大数据共享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和审查员实践基地等,深化合作共建。全面提升泰州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泰州全面融入常泰跨江联动发展、长三角一体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发展大局提供支撑。(二)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夯实创新发展根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全链条上,创造是源头。通过提高知识产权
24、创造质量,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夯实创新发展的根基。4 .培育高价值专利。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强化各类计划项目中的知识产权导向,把专利申请、授权量纳入计划项目立项、验收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奖励的重要条件,把拥有专利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硬指标,促进全市专利工作的开展;优化专利申请结构,突出质量导向,出台支持高价值专利、地理标志、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以及高知名度品牌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及研发机构引进,吸引一批国内外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我市设立研究中心、研究院、研究基地,开展高水平项目研究;坚持高水
25、平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境外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加大研发和专利申请力度,大幅提升我市企业专利质量、数量。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合作,组建省、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大力引进先进专利技术,坚持高起点引进,充分利用全球专利信息资源,引进主导、优势产业先进专利技术;坚持高位嫁接,鼓励引导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吸收先进专利技术,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5 .培育高知名度商标。立足商标工作在知识产权
26、战略中的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围绕品质泰州建设要求,找准商标工作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全面实施“泰有品”品牌建设工程。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坚持“文化+生态”“质量+标准”“互联网平台+创意营销”的工作模式,立足资源禀赋,实施精准培育,推动地理标志提档升级;实施涉农“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力度,力争实现每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精品农业发达乡村至少拥有1件自主商标;联合相关部门对老字号、非遗传承进行梳理,鼓励和指导行业协会积极挖掘地方历史名品资源,申请注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力争实现地理标志各市(区)全覆盖。专栏1:“泰有品”品牌
27、建设工程“泰有品”是参照国际惯例,以标准为引领,以认证为手段,对符合高标准、高品质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第三方认证,从而形成一批自主创新、品质高端、服务优质、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品牌群体。实施先进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工程,建立商标品牌指导站,精准对接、分类指导,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高端品牌。实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商标清零工程,引导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升商标注册、运用、保护能力,打造自主创新品牌。实施“走出去”工程,支持出口型企业围绕目标市场,通过商标国际注册开展品牌海外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实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加大地理标志
28、品牌培育和运用,推动形成具有泰州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集群。到2025年,全市驰名商标达50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注册商标拥有率达90%以上,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达200件,地理标志商标达20件。6 .培育高影响力版权。推动核心版权产业发展,鼓励文化艺术作品创新,促进文化与技术相结合,提升高影响力版权创造能力。以开发高影响力版权创意产品为重点,加强泰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泰州市文化复兴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提升版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优秀版权作品创作扶持力度,提升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传媒、影视广播、文化娱乐、表演艺术、广告设计、工艺美术等创意作品的产出质量,在出版、影视、文化创
29、意等领域打造一批高影响力版权。鼓励开展校企合作,支持高校师生承担版权开发项目,完善高校师生版权成果价值实现机制,激发师生版权创造力。(三)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支撑经济提质增效加强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发展部署,坚持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群培育作为知识产权引领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建设,坚持把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引领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7 .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创新平台,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牵引,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主导、股权合作、成果分享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和新模式,力争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数字信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重大
30、科技项目,在优势制造业领域培育12个长三角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支持重点园区、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岸孵化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流创新园区,巩固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创新主阵地地位,提升中科院大化所(泰州)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复旦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等运营质态,适时组建江苏(中国医药城)生物医药研究院,支持泰兴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江苏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与国际顶尖机构、知名大院大所合作共建一批高端创新载体,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融合互动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分类指导,集成创新资源,培育专利密集
31、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产业群,以医药、化工、装备等支柱产业为重点,构建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卓越产业链,探索应用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实现各类创新资源聚合裂变,不断扩大“泰州制造”知名度。8 .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引导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信息利用、利益分配与奖励等工作规范与制度。建立企业关键技术、相关产品的专利文献和商标信息库、知识产权管理数据库、主要竞争对手产品、专利(技术)、商标、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研究和实施提供有效服务。聚
32、焦重点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围绕支柱产业、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引导头部企业强化核心技术研发,鼓励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承担国家和省计划项目,取得一批前沿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引导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动企业主动介入国际分工、在境外申请注册知识产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促进企业依靠知识产权“走出去”。鼓励中小企业与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合作,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支持品牌企业通过优化组合、联合经营等途径,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品牌做大做优做强,加快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遴选活动,以“贯标”达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承担企业为重点,遴选
33、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创新能力强、管理基础好、发展潜质优的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将企业“贯标”情况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市后备企业遴选、“双软”认定(软件产品登记和软件企业认定)、驰名商标认定推荐的重要条件。专栏2:知识产权强企工程依托泰州市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建设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站,指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信息、专利商标等综合保护和运用水平,分级分类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持续引导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重点群体贯标覆盖率。推广实施专利导航指南国家标准,推动专利导航全面融入企业创新决策全过程,引导
34、企业有效配置创新资源。鼓励企业面向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和RCEP国家,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动专利技术标准化,形成一批标准必要专利。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贯标覆盖率达80%以上,PCT专利申请量达700件,认定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超过200家。9 .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和金融服务。提升“双创”载体质量,以强化创新活力、创新成效目标导向,推动众创空间向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优势细分领域建立特色化众创空间;引导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35、提升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能力,加快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实施;推进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促进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提质增效。到2025年,力争建成10个国家级、30个省级孵化器,5个国家级、40个省级众创空间。实施企业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中高端人才“四个覆盖”专项计划,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和转型升级能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5%,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全覆盖、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全覆盖。(四)推动专利标准融合创新,赋能产业链现代化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循序渐进、
36、分类施策,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标准国际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10 .构建专利标准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建立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工作体系,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合作、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工作体系,搭建“市、市(区)、园区(乡镇、街道)”三级工作网络,将标准融入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促进专利与标准同频共振。建立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政策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才相结合的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政策体系,紧贴企业需求,强化政策集成,在集聚生产要素、集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
37、源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更具指导性、精准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扶持涉及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型企业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等项目。建立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应用体系,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等指标作为科研项目立项和验收、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品牌保护认定、“两业”“两化”融合评估、研发人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形成推动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的鲜明导向。11 .发展“专利+标准”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夯实“专利+标准”工作基础,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引导企业整合专利和标准化工作职能,做到领导、机构
38、、人员、经费“四落实、四统一”,实现专利和标准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鼓励企业加强专利信息利用,建立知识产权、标准化人员全程参与创新活动的机制,逐步实现科技创新、专利创造、标准研制“三同步”,为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建设“专利+标准”试点示范企业。以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两业”“两化”融合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展专利竞争态势分析,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互动支撑,引导企业加强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推动企业将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先进技术方案、关键结构特征和技术实现方法转化为标准的核心技术要素,不断
39、提升标准的先进性,积极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内标准。建立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评价机制,开展专利标准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建设,认定一批高水平技术研发、高效益转化运用、高起点产业引领的专利标准融合创业企业和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示范企业。打造“专利+标准”先进产业集群,以医药、化工、装备等支柱产业和各市(区)重点产业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等,推行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产业集群试点,建立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应用管理平台,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将专利信息与产业现状、发展趋势、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等信息深度融合,引导集群内专利权人达成专利许可协议,推动集群
40、关键共性技术专利转化为团体标准、联盟标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12 .强化专利标准深度融合创新服务支撑。培养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人才,建立多层次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纳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和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序列;鼓励驻泰高校设立专利标准融合创新课程,培养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人才;举办专利与标准化系列专题讲座,加大企业、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的专利、标准化知识普及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人才队伍;支持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人才参加行业性、区域性、国际性交流。培育引进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服务机构,鼓励、引导专利和标准化服务机构,引进高素质、高端化专利标准融合创
41、新专业人才,帮助企业开展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服务;吸引高水平服务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社会化服务机构;支持泰州市知识产权服务联盟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加强服务执业培训1.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机构经营行为。鼓励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研究,定期发布公开课题,鼓励高校、政策研究机构、标准化技术机构等开展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研讨;针对不同成果类型、不同的标准种类,总结提炼、固化推广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的效率。专栏3:专利标准融合创新试点工程大力实施泰州市标准化条例,强化标准引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我市标准国际
42、化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升制造业等核心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和完善开放创新、集聚融合、互动协作、资源共享的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模式和机制。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意识显著提高,产生一批高价值专利和高知名度品牌,涌现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标准”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专利转化为标准5000个以上,认定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600家以上(其中专利标准融合创新示范企业100家)、知识产权贯标备案企业1300家以上,培养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人才1500名以上。(五)强化知识产权全面保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创新举措
43、保护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着力构建知识产权“严大快同”全面保护体系,加强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协同保护、源头保护等全面从严保护机制,为泰州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13 .完善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制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综合运用行为保全、惩罚性赔偿、强制措施等保护手段与措施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的再发生,对严重、恶意侵害知识产权和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以“双随机、一公
44、开”监管为基本手段,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并将相关主体纳入重点监督,建立完善重点监督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及时归集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行政裁决、行政处罚和抽查检查信息,按照失信等级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完善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针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与制药、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领域发展状况,研究加强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保护规则。研究制定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保护办法,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14 .健全知识产权立体化保护网络。强化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保护力量。打造知识产权案件侦查、检察、审判专业化办案
45、团队、建立相对稳定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业化队伍和组建技术调查官、侵权鉴定专家团队;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加强公安机关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联动,建立行刑案件查办衔接机制;推进执法装备和手段现代化、智能化,实现“智慧监管”。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版权纠纷调解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更好发挥纠纷化解功能;推进泰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规则;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共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示范机构,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开展知识产权相
46、关业务,指导行业协会商会牵头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鼓励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鼓励保险机构推出知识产权相关保险业务,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制度。加大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领域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强化检察机关监督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监督问责。15 .加强知识产权快保护载体建设。申报设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案件快速受理和科学分流机制,为重点产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站式”纠纷解决方案。编制知识产权维权指引,加大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培训力度,指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防范。推广知识产权海关
47、保护企业联系点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服务。开展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政企合作,建立执法协作调度机制,快速处理线上举报投诉案件。专栏4:中国(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工程设立中国(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保护中心聚焦医药、化工和装备等支柱产业,以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为核心,全面提高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效率和水平,为产业内企业在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以及协同保护、专利预警与导航等方面提供全面服务,最终形成“高效的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区域和产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试验田”“产业集聚和创新集聚的双引擎”和“产业专利导航和运营的示范基地”。
48、16 .塑造知识产权同保护优越环境。加强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团体等信息交流。组织召开知识产权保护要情通报会,及时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重大事项和进展,增信释疑,积极回应国内外权利人关切,让国内外、大中小企业享受“一视同仁”的依法平等保护,切实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六)提升知识产权支撑能力,保障创新创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人才培育和文化建设,提升知识产权支撑能力,厚植知识产权发展优势,为泰州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17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质押融资平台、保险业务平台、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平台、法律维权服务平台等五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对整个知识产权服务链的全覆盖;聚焦泰州战略性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搭建产业专利数据库、专家库、集群管理工作平台,开展高质量的产业专利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