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2116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县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一)开发就业岗位1 .挖掘企业用人需求,聚焦和服务县域发展主战略,开展人才需求调查,深入挖掘更多技术类、管理类、创新类等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质量岗位,形成需求目录,征集紧缺人才岗位1000个以上。对县属国有企业对照“三定方案”排查摸底,厘清缺编岗位,安排一定数量面向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实施公开招聘。2 .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开发基层就业社保、医疗

2、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2023年公开招募10人以上。会同团县委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提供30个基层服务岗位。会同卫健部门实施城乡基层岗位募集发布计划,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3 .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2023年面向高校毕业生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0人以上,公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500人。会同教育、科技等部门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募集岗位790个。会同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实施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开发岗位50个。(县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教育

3、局、科技局、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团县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搭建招聘平台线上线下联动,灵活多变统筹安排招聘工作,打造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招聘、校园招聘“四位一体”招聘平台,提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成功率。以“线上”招聘为中心,依托招才引智云平台、91J0B、花乡E就业APP、人才网等,通过网络云招聘、直播带岗精准推送招聘信息,多频次、分行业、分岗位举办特色鲜明的“线上”招聘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灵活开展“线下”招聘,打造“招聘活动日”品牌,每月19日举办15条重点产业链主题招聘,精准开展“人才招引进校园”“链长进高校暨校园行”活动。年内举办各类招聘会80场

4、以上,引进高校毕业生3500人以上。(人社局、教育局、工信局、国资办、团县委、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一)提供精准指导深入相关院校,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服务系列活动,举办就业指导培训讲座,针对不同毕业生的性格特点和就业目标,精准开展岗位推介和创业培训等专项指导,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合理调整就业预期,积极求职,尽早就业。(教育局、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推动齐抓共管人社、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沟通协调,提早做好毕业生信息交接,提供不间断的就业服务。发改、财政、税务等部门要落实好金融优惠政策,工信、市监、卫健、民政等部门要鼓励本

5、系统企事业单位贯彻好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加强与高校对接,做好与企业联系,争取更多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走进企业实地,通过企业负责人讲解、开展座谈、参加职业能力测评等方式接受现场指导。(人社局、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税务局、工信局、市监局、卫健局、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提供职业指导推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持续跟进落实实名服务。通过与高校对接、乡镇排查等方式,精准掌握高校毕业生基本信息、求职应聘、就业登记、就业见习、就业帮扶、就业创业培训等信息,并录入全省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为每人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

6、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人社局、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简化求职手续1 .稳妥有序取消就业报到证,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备材料。明确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干部人事档案专审必备材料。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环节,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到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报到手续。对延迟离校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2 .积极稳妥转递档案,明确转递途径,到条管机关事业单位、卫健、教育就业的转递至就业单位,到定向招生就业的转递至定向单位,到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转递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到非公单位

7、就业的和暂未就业的转递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积极加强与高校管档部门的沟通联系,动态更新机构服务信息,及时出具档案转递相关凭证,及时接收符合转递规定的学生档案。结合校园招聘进高校宣传档案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布服务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3 .推进体检结果互认,指导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岗位实际,合理确定入职体检项目,不得违法违规开展乙肝、孕检等检测。对外科、内科、胸透X线片等基本健康体检项目,高校毕业生近6个月内已在合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的,用人单位应当认可其结果,原则上不得要求其重复体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县委组织部、教育局、公安局、人社局、卫健局、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提升就业创业能

8、力(一)加强技能培训1 .打造“技能”品牌。E发“技能”行动(2023-2024年)实施方案,聚焦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精准开展“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和定岗定向培训,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技能研修、新职业、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向培训对象积极推荐就业岗位,按照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年内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500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2 .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企业全面推动“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社部门引导技工院校深入企业,主动对接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年内与市宿淮职业培训

9、学校等合作开展学徒培训195人。3 .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需要学历学位证书作为报考条件的,允许先参加考试评定,通过考试评定的,待取得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后再发放相应职业资格证书。4 .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围绕我县15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百万岗位练兵、百场技能竞赛、百万技能人才”活动,人社部门牵头,协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共同举办花木园艺、电子元器件、动力电池、纺织服装等竞赛10场以上。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提升技能水平。(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扩大就业见习规模1

10、 .实施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遴选吸纳青年人才多、待遇保障好、管培措施全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重点产业链企业纳入就业见习基地范围,遴选见习基地22家。建立动态考核机制,组织优秀示范基地评选。依托省人社一体化系统,集成就业见习服务项目,提升就业见习效率。2 .搭建见习供需对接平台。举办就业见习网络供需洽谈会,线下就业见习专场招聘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精准对接。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见习人员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提高见习保障水平。3 .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广泛开展各级政务实习、企业实习、公益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会同县委组织部、团县委等部门开展籍学子看花乡、大学生暑期

11、见习活动,提供4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见习岗位158个,吸引更多大学生留沐发展、返乡就业创业,不断提高籍毕业生“回沐率”。(人社局、县委组织部、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财政局、商务局、国资办、团县委、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鼓励灵活就业着力发展壮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就业新空间。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完善灵活就业服务,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不断提高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和保障水平。(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

12、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支持自主创业完善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延续落实创业补贴、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稳岗返还、税费减免等政策。加强返乡创业园、省市级创业基地等载体建设,新增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个。认真做好县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推荐、帮办服务工作,积极筹划“创赢”创业培训讲师大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市级赛、中国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等参赛组织工作,评选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2个,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大学生创业。(发改局、县委组织部、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人行支行、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就业帮扶(一)精准开展困难帮扶把有劳动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

13、、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每人至少提供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及时兑现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人行支行、团县委、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青年就业帮扶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建立失业青年实名制台账,准确掌握青年失业人员最新就业意愿,制定就业创业服务清单,对青年失业群体进行“一户一档”跟踪服务,组织失业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失业青年专场选岗招聘会,并跟踪帮扶,进一步提供就业援助,引导他们就业创业。全年开展青年创业人才培训3场,

14、培训100O人次。年内建设2个“宿青驿站”,为来沐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及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求职青年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同步提供人才政策宣传、就业岗位推介、创业就业指导等服务。(人社局、团县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开展专项攻坚行动7月起,全面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专项行动,畅通线上线下登记渠道,依托2023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等入口,2023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可登记个人情况、求职意向和就业服务需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及时与登记毕业生进行联系,根据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等跟踪服务,帮助尽快实现就业。(人社局、团县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

15、规范市场秩序(一)规范企业用工督促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及处理方式,维护高校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对存在就业歧视、欺诈等问题的用人单位,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人社局、总工会、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用工政策宣传开展2023年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大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就业歧视,市监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对“黑职介”依法打击、依据广告法对虚假招聘、售卖简历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查处,坚决治理付费实习、滥用试用期、拖欠试用期工资等违规行为。(人社局、市监局、公安局、妇联等按职责分

16、工负责)(三)加强信用管理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行“A、B、C”三级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标准,开展企业用工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与信用等级相结合,实施“红黑名单”公示制度,实行联合激励和惩戒,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用建设,促进用人单位诚信自律,打造良好就业环境。(人社局、总工会、工信局、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大支持力度(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点,立足职责,密切配合,同向发力,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具体举措,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资金,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人员保障,确保工作任务和政策服务落实。健全

17、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作,增强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落实就业政策1 .鼓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最长1年的全额社保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并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2 .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已在企业稳定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按实际录用人数500元/人标准,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18、,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3 .建立中小微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和申报兜底机制,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岗位)设置,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4 .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6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5 .对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或职业技能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合格等证书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和生活费(含交通费)补贴。6 .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已领取营业执照、完成法定注册登记手续、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并带动其他劳动者就业的,给予企业最高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可申请富民创业贷款最高额度为50万元,按期还本付息的,可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补助,按照规定给予税费减免等政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做好宣传引导深入高校开展就业政策服务专项宣传,及时提供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创业先进个人”等典型宣传活动。做好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