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永定区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永定区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市XX区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前言5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6(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总体目标8二、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9(一)妇女与健康9主要目标:9策略措施:10(二)妇女与教育15主要目标:15策略措施:16(三)妇女与经济20主要目标:20策略措施:21(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27主要目标:27策略措施:28(五)妇女与社会保障32主要目标:32策略措施:33(六)妇女与家庭建设37主要目标:37策略措施:38(七)妇女与环境42主要目标:42策略措施:43(八)妇女与法律47主要目标:47策略措施:48三、组织实施53四、监测评估56追
2、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XX篇章的重要力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先后制定实施了三个周期的XX区妇女发展纲要,为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统筹推进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妇女事业,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妇儿工委)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工作机制,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
3、女的特殊利益,支持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贡献率明显提升,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途径更加多元,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妇女事业和男女平等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建成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被全国妇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命名“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全市首个尝试孕产妇自主选择服务医疗机构,遵循“谁操作,谁录入,谁受补”原则;司法保护持续提升,建立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及受家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成立“反家庭暴力投诉中心”;XX区获评全国巾
4、帼文明岗一个,获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一名,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进入新时代,我区妇女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妇女发展仍有差距,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妇女民生保障力度还需加大。妇女在健康、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平等权利的保障仍面临现实困难,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未来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我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将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更高水平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必须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
5、并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科学规划新时代妇女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汇聚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巾帼力量。依据宪法和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福建省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XX市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区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实际,制定本纲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6、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XX、XX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推动性别平等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发展阶段新XX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保障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二)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妇女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妇女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委工作
7、要求以及市委、区委工作安排,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妇女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 .坚持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将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专项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同部署、同落实,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妇女。3 .坚持男女两性平等发展。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营造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发展环境,缩小男女两性发展差距。4 .坚持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发展利益,有效解决制约妇女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群体
8、之间妇女的均衡发展,协调推进妇女在各领域的全面发展。5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在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妇女的重要作用,促进妇女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踊跃参与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共享新时代新XX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总体目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创新完善。妇女平等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素质能力持续提高。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经济地位稳步提升。妇女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参与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妇女平等享有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
9、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支持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广泛弘扬。男女平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环境更为优化。法治体系更加健全,妇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闽台妇女各领域融合持续深化,在永女台胞同等待遇有效落实。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相适应,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妇女更好地担当新时代的光荣使命,更好地书写新征程的美丽答卷。二、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妇女与健康主要目标:1 .妇女全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提高。2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10、10/10万以下,城乡、区域差异进一步缩小。3 .妇女的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意识明显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70%以上,乳腺癌人群筛查率逐步提高。4 .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知识全面普及,促进健康孕育,减少非意愿妊娠。5 .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2%以下。6 .妇女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妇女焦虑障碍、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7 .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妇女健康素养水平。8 .改善妇女营养状况。预防和减少孕产妇贫血。9 .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以上。妇女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比例达到93%以上。10 .健全妇幼健
11、康服务体系,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妇女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策略措施:1.完善保障妇女健康的制度机制。全面推进健康XX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实施“健康XX2030”行动规划。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行业监管、科技支撑的妇女健康保障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统筹改革监管体制,保障妇女获得高质量、有效率、可负担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多渠道支持妇女健康事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关注妇女的特殊需求,保障妇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生育友好城市建设,健全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
12、区医院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公平可及的优质妇幼健康服务,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区设置一所独立的、政府举办、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实施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基本设备装备提升工程,保障妇女儿童享有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复合型妇幼健康人才和产科、助产等岗位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使用。3 .建立完善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针对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群体的健康需求,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坚持保健与临床结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妇幼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为妇女提供宣传教育、咨询指导、胎教指导、筛
13、查评估、综合干预和应急救治等全方位卫生健康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加强监管,促进妇幼健康新业态规范发展。4 .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提倡科学备孕和适龄怀孕,保持适宜生育间隔,合理控制剖宫产率。完善医疗机构产科质量规范化管理体系。提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0%左右。力争每一位孕产妇享受公平、可及和规范的保健服务和系统管理。为低收入孕产妇住院分娩和危重孕产妇救治提供必要救助。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有效运行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推广应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关键技术,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
14、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孕产妇的重点保护。5 .完善宫颈癌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提高妇女的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意识和能力,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加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宣传,全面推进适龄女童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筛查和服务能力,提高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加强全过程质量监测评估管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促进70%的妇女在35岁-45岁接受高效宫颈癌筛查,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定期进行女职工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提高人群筛查率。加强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技术创新应用,提高筛查和服务能力,加强监测评估。强
15、化筛查和后续诊治服务的衔接,促进早诊早治,宫颈癌患者治疗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困难患者的救助。6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加强普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妇女常见疾病的防控知识。在学校教育不同阶段以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实用的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掌握生殖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男女两性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意识,倡导共担避孕责任。将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自主选择权。落实基本避孕服务项目,加强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预防非意愿妊娠。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婚前孕前保健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加强
16、对女性健康安全用品产品的质量保障。规范不孕不育症诊疗服务。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加大生殖健康咨询师、护理员、科普宣传员等技能型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力度。7 .加强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防治。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与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妇女感染者的医疗服务,提高随访率。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98%以上,艾滋病和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率达到95%以上。为孕产妇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咨询、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服务。8 .促进妇女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传,根据妇女需要开展心理咨询、评估和指
17、导,促进妇女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预防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重点关注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强化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在妇女保健和疾病中的应用。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和社会工作人员培养力度,促进医疗机构、心理健康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规范服务。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2025年之前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为有需要的妇女提供心理康复服务。9 .提升妇女健康素养。健全区专业健康教育体系,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媒体协同的健康教育网络。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加大妇女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建立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持续深入开展健康科普宣
18、传教育,规范发布妇女健康信息,引导妇女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学习健康知识,掌握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等知识和技能。提高妇女参与传染病防控、应急避险的意识和能力。面向妇女开展控制烟草危害、拒绝酗酒、远离毒品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积极投身爱国卫生运动,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10 .提高妇女营养水平。持续开展营养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提高妇女对营养标签的知晓率,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促进妇女学习掌握营养知识,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预防控制营养不良和肥胖。面向不同年龄阶段妇女群体开发营养健康宣传信息和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结合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19、加强家庭和高危妇女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开展孕产妇营养监测和定期评估,预防和减少孕产妇缺铁性贫血。预防控制老年妇女低体重和贫血。11.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行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和覆盖延伸,推进基本建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到2030年人均运动场所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鼓励各地打造具有XX山水特色、人文优势、民族特色、区域优势和行业特色的妇女健身活动品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和工作保障。引导妇女有效利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入各类健身组织。提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鼓励支持工会组织、社区开展妇
20、女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妇女体育活动意识,培养运动习惯。12 .强化妇女健康服务科技支撑。推进“互联网+妇幼健康”,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在妇女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实施妇女人群健康管理和健康风险预警。推进妇幼智慧医疗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妇女健康领域专科医联体建设中的应用。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作,促进分级诊疗和上下联动。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强化预防、治疗、康复的精细服务。促进妇女身心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一)妇女与教育主要目标: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妇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领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
21、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2 .教育工作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各级学校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男女平等意识明显增强。3 .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4 .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以上。5 .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6 .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水平逐步提高。7 .大力培养女性科技人才,科技人才中女性比例不断提升。男女两性科学素质水平差距不断缩小。8 .促进女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女性接受终身教育水平不断提高。9 .女性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劳动年龄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10 .老年妇
22、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妇女比例不断提升。策略措施:1.面向妇女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促进妇女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厚植爱国情怀,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XX篇章贡献巾帼力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及管理全过程和校园生活各方面,融入学校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各类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
23、防教育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 .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体现在教育工作全过程。增强教育工作者自觉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到教育政策和规划制定、修订、执行和评估中,落实到各级各类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学校管理中。加强对教材编制、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的性别平等评估。在各级各类师资培训中加入性别平等内容。3 .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推动因地制宜开发性别平等课程,加强专题师资培训。促进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内容、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4 .保障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坚持学前
24、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新增资源重点向人口聚集地区、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鼓励举办特殊教育幼儿园(班),确保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体女童、孤儿、残疾女童、随迁女童和农村留守女童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5 .保障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女童平等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健全精准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法定监护人依法保障女童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农村地区女童、留守女童、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以及残疾女童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支持学业困难女童完成义务教育,提高女童义务教育巩固率。6 .提高女性接受普通
25、高中教育的比例。保障女性特别是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女性平等接受高中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女性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高女性自主选择能力,破除性别因素对女性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7 .促进女性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固本强基,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加大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专业设置,提供多种学习方式,支持女性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女性人才和能工巧匠。鼓励职业院校面向高校女毕业生、女农民工、去产能分流女职工等重点人群开
26、展就业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妇女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8 .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严格控制招生过程中的特殊专业范围,强化监管,建立约谈、处罚机制。消除学科性别刻板观念对女学生专业选择的不利影响。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学生中的比例。支持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加强对基础学科拔尖女生的培养。9 .大力提高女性科学素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大面向女性的科学知识教育、传播与普及力度。开展女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发挥优秀女科技人才的榜样引领作用。引导中小学女生参
27、加各类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培养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活动。深入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支持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素质和能力。10 .大力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多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批女性学科带头人和女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妇女参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执行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的政策。关注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女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引导高中阶段女生养成科学兴趣和钻研精神,支持有意愿的女生报考理工类院校。加大女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鼓
28、励女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女性从事科学和技术相关工作,增加女性科技人才参与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会。推动各类别人才性别结构均衡。11.为女性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健全渠道更加畅通、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利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满足女性多样化学习需求,关注因生育中断学业和职业女性的发展需求。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为女性提供便捷的社区和在线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女性开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开发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扩大公共数字化教育资源库覆盖面,为女性提供便捷的在线教育资源。为进城务工女性、女性新市民、待业女
29、性等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12 .持续巩固女性青壮年扫盲成果,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完善扫盲工作机制,杜绝产生女性青壮年新文盲。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普通话培训及各类职业培训向农村地区妇女和残疾妇女等群体倾斜。深化扫盲后的继续教育。提高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13 .完善老年妇女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各级老年教育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老年教育资源,建立“区乡村”三级老年妇女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开展养教结合模式。落实政府发展社区教育的责任,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发展多样化社区教育模式,优化课程内容与形式,满足老年女性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14 .加强女性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基础
30、和性别平等意识的专业人才。加大对妇女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各级各类研究项目中妇女或性别研究相关选题的立项比例。15 .构建平等尊重和安全友善的校园环境。促进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睦的师生、同学关系,鼓励学校设置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性侵、防性骚扰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建立完善预防性侵未成年人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管理、预防排查、投诉受理和调查处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履行查询法定义务,对不符合条件的教职人员进行处置。(三)妇女与经济主要目标:1.鼓励支持妇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得到保障。2 .促进平等就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就
31、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保持在43%左右。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3 .优化妇女就业结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36%左右。4 .促进女性人才发展。每年新增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35%,促进女性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水平。5 .保障妇女获得公平的劳动报酬,男女收入差距明显缩小。6 .保障女性劳动者劳动安全和健康。女职工职业病发病率明显降低。7 .保障农村妇女平等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益,平等享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征用安置补偿权益。8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低收入妇女群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9 .妇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策略措施:1
32、.加大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保障力度。完善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参与经济建设、享有经济发展成果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措施。创新制度机制,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劳动报酬、职业健康与安全、职业退出、财产收益等方面的权益,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为妇女充分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 .加大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工作力度。全面落实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法规政策,创造性别平等的就业机制和市场环境。对招聘、录用、晋升、解聘等环节涉嫌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进行联合约谈,依法惩处。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就业性别歧视自查自纠。发挥劳动保障法律监督作用,对涉
33、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提出纠正意见,或者向相关行政部门提出处理建议。依法受理涉及就业性别歧视的诉讼。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协调监督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招录(聘)和职工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发挥男女平等的示范引领作用。3 .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创新创业巾帼行动,促进妇女就业的人岗对接。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新业态吸纳妇女就业的功能,支持妇女参与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大帮扶力度,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妇女实现就业。扶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妇女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投身科技创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34、鼓励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支持有意愿的妇女下乡创业。创新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妇女创业融资渠道。建立“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和管理全程信息化。4 .激发妇女创新创造活力。聚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引导妇女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经济等新经济领域建设,促进妇女在更广领域就业创业。培育和提升妇女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妇女发展的良性互动。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妇女实现共同富裕。5 .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健全涵盖校内外各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拓宽
35、女大学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鼓励女大学生到基层、中小微企业或新经济领域就业。推广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开展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女大学生创业。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女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鼓励支持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6 .改善妇女就业结构。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妇女职业技能水平,大力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女性劳动者。不断提高妇女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消除职业性别隔离,提高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扩大农村妇女转移就业规模,缩小男女转移就业差距。完善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人才评价体系和选拔机制,保障妇女晋升权利,促进就业结构优化。
36、7 .加强女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强化制度保障,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参与科技决策咨询、拓展科研学术网络、提升国内国际学术影响力和活跃度。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培养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激励女性科技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立足岗位锐意创新。加强对女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专业知识、科研管理、创新创业等的培训。加强典型宣传,发挥榜样引领作用。8 .缩小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全面落实男女同工同酬,保障收入公平。促进女性对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女性职业竞争力。督促用人单位制定实施男女平等的人力资源制度,畅
37、通女性职业发展和职务职级晋升通道,促进单位管理人员的性别结构趋于均衡。探索开展薪酬调查,加强收入的分性别统计,动态掌握男女两性收入状况。9 .改善女性劳动者劳动安全状况。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和健康宣传教育,加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宣传执行力度,提高用人单位和女性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将女职工劳动保护纳入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范围,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以及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监督。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女职工经期、孕期、哺乳期的特殊保护,落实哺乳时间和产假制度。督促用人单位加强职业防护和职业健康监督保护,保障女职工在工作中免受有毒有害物质和危险生产工艺的危害。依法组织女职工进行职业
38、健康检查,开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工作。10 .保障女职工劳动权益。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依法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推动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加强劳动保障法律监督。指导用人单位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执法措施。加强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加大对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行为的失信惩戒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设立女职工维权仲裁庭,依法处理女职工劳动争议案件。11.为女性生育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禁止用人单位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恶意调岗、予以辞退、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推动落实生育奖励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定期开展女职工生育权益保障专项督查。为女性生育
39、后回归岗位或再就业提供培训等支持。推动用人单位根据女职工需要建立女职工哺乳室、孕妇休息室等设施。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托管服务。12 .保障农村妇女平等享有各项经济权益。在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依法保障农村妇女权益。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保障农村妇女权益,确保应登尽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完善包括征地补偿安置在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内部分配机制,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股权量化、权益流转和继承等各环节,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家庭成员平等享有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收益权。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女农民的经济权益。畅通
40、经济权益受侵害农村妇女的维权渠道。13 .支持脱贫妇女稳定增加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相对落后区域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入发掘脱贫地区特色资源,引导脱贫妇女参与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扶持发展适合城乡低收入妇女自主发展的乡村旅游、茶产业、农村电商、家庭农场、手工编织等特色产业项目。防止妇女因病因灾因疫致贫返贫。通过致富带头人培育、帮扶车间建设和以工代赈等方式,支持农村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14 .支持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支持妇女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
41、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发挥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等平台作用,鼓励支持妇女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服务,加强高素质女农民培育,提高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女农民争做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新型农业经营管理能手。完善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等制度,提高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素质和能力。15 .建立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家庭、个体等多方联动、协同应对,为用人单位建立家庭友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妇女平衡工作与家庭。积极落实新修订的有关休假和工作时间的政策规定。鼓励用人单位制定相关措施,依法协商确定
42、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鼓励用人单位为孕期、哺乳期女职工居家远程办公、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提供便利。16 .落实在永女台胞享有经济参与的同等待遇。深化闽台经济领域融合。持续推进台湾职业技能资格采认,优化服务支持体系。落实在永女台胞同等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同等享受引进人才支持政策、同等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主要目标:1.保障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提升参与水平。2 .中国共产党女党员保持合理比例。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员代表大会中女党员代表比例一般不低于本地区党员总数中女性比例。3 .各级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43、,各级政协委员和常委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4 .区政府部门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比例逐步提高,担任正职的女干部占同级正职干部的比例逐步提高。5 .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比例逐步提高,担任正职的女干部占同级正职干部的比例逐步提高。6 .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7 .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8 .村党组织成员、村党组织书记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9 .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保持
44、在50%左右,社区居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10 .鼓励支持女性参加社会组织、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11.鼓励妇女参与社会政策制定以及相关立法工作,确保女性在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决策权。策略措施:1.加大对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妇女参与地方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破除制约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障碍,促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水平与妇女地位作用相适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意识,把推动妇女参政纳入重要议程,提出目标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党政工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女性比例;积极引导更多
45、的女性参与社会组织。2 .提高妇女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女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培训。加大基层妇女骨干培训力度,提高妇女在自治、法治、德治中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组织,推进城乡社区妇女议事会实现全覆盖并有效运行,推动村妇联主席进入村民委员会班子,发挥妇女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探索打造妇女网上议事平台,提高妇女运用新媒体技术表达意见和作出决策的能力,引导妇女积极、有序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和基层民主协商。3 .重视发展中国共产党女党员。面向妇女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党的妇女群众基础,培养对党的感情,深化对党的认识,引导拥护党的
46、主张,激发妇女入党的政治意愿。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注重从各行各业青年女性中发展党员。在党代表候选人酝酿过程中,充分关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优秀妇女,确保党员代表大会中女党员代表保持合理比例。4 .提高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落实人大代表选举规则和程序,在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候选人推荐、选举等环节,保障妇女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重视从基层、生产一线推荐人大代表女性候选人,候选人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提名推荐、协商确定政协委员建议名单时,保障提名一定比例的妇女。充分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男女平等事业中的
47、积极作用。5 .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女干部,促进女干部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优化女干部成长路径,注重日常培养和战略培养,为女干部参加教育培训、交流任职、挂职锻炼创造条件和机会。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女干部,注重选拔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领导职务。注重保持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中女干部的合理比例,抓好年轻女干部的实践锻炼,促其早培养、早成才。落实女干部选拔配备的目标任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应配尽配。保障妇女在干部录用、选拔、任(聘)用、晋升、退休各环节不
48、因性别受到歧视。6 .推动妇女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决策管理。培养选拔优秀女性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决策管理层。重视在卫生、教育、文化等女性集中的行业提高决策管理层中的女性比例。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本单位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促进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中的女职工代表比例与事业单位女职工比例相适应。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确保妇女在岗位晋升、职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7 .推动妇女广泛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将女干部选拔配备纳入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在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采用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推荐等方式,促进优秀妇女进入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职工代表比例与企业女职工比例相适应,支持女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企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涉及女职工权益的事项,听取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意见,依法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8 .推动妇女有序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注重从致富女能手、经商务工女性、乡村女教师女医生、女社会工作者、女退休干部职工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社区)干部。在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通过提名确定女性候选人、女性委员专职专选、女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