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5073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强化畜牧业市场调控实施方案养殖用地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成为制约广西畜牧业发展的突出因素。饲草料用地短缺,优质豆科饲草料供应不足。广西处于珠江流域上游,是维系珠江下游特别是粤港澳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凸显。种养主体分离,种养循环还有梗阻,稳定成熟的种养结合机制尚未形成。一、不断提升畜禽产品加工行业整体水平统筹推进屠宰加工、乳肉产品精深加工协调发展,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构建完整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屠宰加工产能布局。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推动畜禽屠宰产能向养殖集中区域转移,屠宰产业布局与养殖产业布局相适应,打造屠宰加工、冷链

2、配送的产业集群,形成养殖与屠宰、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格局。支持养殖企业建设集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供应链,鼓励大型养殖企业与标准化、现代化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合作,建立一体化供应链。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严格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置审查,建立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撤停并转。推进牛羊、家禽屠宰企业建设。持续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畜禽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屠宰环节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屠宰环节全过程监管,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构建肉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压实屠宰企业肉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实施品牌战略。立足广西畜禽产业优

3、势、生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广西优质肉”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品控,推进“广西优质肉”供应链建设。支持屠宰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发展特色畜禽产品加工,提升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优质原材料,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城乡居民不同消费层次需求。鼓励乳品企业通过自建、收购、参股、托管等方式,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促进加工与奶源基地相匹配。引导乳品企业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统筹发展液态乳制品和奶酪等干乳制品。二、保障养殖投入品稳定供应做强做优饲料工业。推广饲料精准配制技术和玉米豆粕高效替代技术,引导饲料配方多元化,推动精准配料、精准用料,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加快生

4、物饲料、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等研发应用,提升饲料产品品质和利用效率。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改善监督执法条件,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和饲料企业日常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行为。鼓励饲料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增加青贮玉米、甜高粱种植,提高紧缺饲草自给率,大力开发利用新饲草资源,推动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加大优良饲草品种选育推广力度,支持饲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饲草种子制种繁种能力。强化饲草生产加工利用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推广和服务指导,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提升饲草标准化高效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加快种养一体化发展,

5、重点鼓励种养结合的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户和合作社发展,积极培育专业饲草收储、生产、加工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饲草料加工、流通、配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饲草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优质饲草标准化、商品化生产基地。优化兽药产业和产品结构。严格执行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推动兽药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产技术结构,重点发展悬浮培养、浓缩纯化、基因工程等疫苗生产研制技术,大力培育兽用生物制品工程中心,提高兽用生物技术水平。加快中兽药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广西优势中药材,加强中兽药饲料添加剂研发,开发替代抗生素产品。支持发展兽用原料药及制剂、安全高效的多价多联疫苗、新型标记疫苗及兽医诊断制品。推进兽用抗菌药减

6、量使用。建立实施科学合理用药管理制度,规范做好养殖用药档案记录管理,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坚决杜绝使用违禁药物,积极探索使用兽用抗菌药替代品。三、扎实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为核心,充分发挥种养结合优势,保障养殖环境清洁,提高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畅通种养结合路径。推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试点,畅通农业内部资源循环。推行液体粪肥机械化施用,培育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养殖场户付费处理,种植户付费用肥,密切种养双方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提炼沼液肥、堆汹肥、商品肥施用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经济实用的施肥

7、机械,提高粪肥还田效率。统筹考虑种养用地配套问题,降低粪肥深度加工、长途运输成本。建立各环节全链条管理体系。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探索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分类管理,确保粪污处理达到无害化要求,满足肥料化利用的基本条件。推动建立符合广西实际的粪污养分平衡管理制度,指导养殖场(户)建立粪污处理和利用台账,种植户建立粪肥施用台账,健全覆盖各环节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科学指导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风险监测,系统评估粪肥和耕地质量。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健全无害化处理体系,以集中处理为重点,统筹推进病死猪牛羊禽等无害化处理。优化

8、无害化处理点布局,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严防乱扔乱抛。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试点,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健全保险联动机制。四、强化市场调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市场动态跟踪监测。紧盯能繁母猪存栏和规模场数量加强监测预警,围绕生猪产能优化调控手段,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将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奶水牛、优质黄羽肉鸡和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猪、肉牛肉羊生产基地。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

9、提升,基本实现现代化。产品保障目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猪肉和禽肉自给率达到Io0%以上并适当外调,牛羊肉和禽蛋自给率基本达到100%,奶类自给率达到50%以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特色差异化产品供给持续增加。产业安全目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大幅提高,兽医社会化服务持续推进,饲料、兽药监管能力持续增强,为维护产业安全提供可靠支撑。绿色发展目标。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匹配度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循环发展新方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现代养殖体系基本建立,畜禽种业发

10、展水平全面提升,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8%。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发展,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以上。现代加工流通体系加快构建,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生产经营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30%左右。六、发展机遇一是战略地位凸显。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直接关系老百姓菜篮子”,关系农民增收致富,也是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历史性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推进产业兴旺关键是找好发展着力点,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产业兴旺的路子。发展畜

11、牧业是破解广西人多地少发展瓶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广西是全国生猪调出省区,是全国肉鸡蛋鸡和水禽养殖优势区,肩负着全国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任。二是市场需求空间大。从全国情况看,我国正朝向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稳步前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加速升级阶段,肉蛋奶等动物蛋白摄入量显著增加,对乳品、牛羊肉的需求快速增长。从广西情况看,广西人均牛肉、羊肉、蛋类和奶类消费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人均消费量分别只有全国的83%、42%.59%和43虬从广西城乡消费情况看,农村居民牛肉、羊肉和奶类人均消费量分别只有城镇居民的30%、38%和28%。同时,广西毗邻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拓展空间大。三

12、是内生动力持续释放。“十三五”时期,牧原股份、新希望六和集团等国内大型养殖企业,看好广西畜牧业发展优势,大批投资项目落地投产。区内的扬翔股份、桂垦集团、金陵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社会资本看好广西畜牧业发展前景,持续加大投资,进一步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日趋凸显。四是政策支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奶业振兴打造南方奶业强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相关部门在投资、金融、用地及环保等方面先后制定实施多项政策措施,畜牧业发展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