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研报告汇编(10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7917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调研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3年调研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23年调研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23年调研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23年调研报告汇编(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调研报告汇编(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调研报告汇编(10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关于我市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8关于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7街道“十四五”暨乡村振兴发展调研报告23区2023年一季度粮食生产形势调研报告33市2023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9市外贸企业出口情况调研报告44县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51县文化体育娱乐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5镇关于气象“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58关于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红率队开展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赴黄山区三口中心学校、歙县育鸿学校和新芽文化艺术中心、夥县碧

2、山小学“夥路童行”心灵驿站实地察看法治宣传教育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情况,听取区县未成年人检察(以下简称未检)工作情况汇报,并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座谈会,全面了解未检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强化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着力未检办案机制建设,实行“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工作模式,积极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责,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一)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最大限度挽救

3、涉罪未成年人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统筹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综合运用不批捕、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等法律手段,充分给予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2020年以来,全市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批准逮捕21人,不起诉59人,不捕率、不诉率分别为45.6%、56.2%,附条件不起诉24人。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打造观护基地、引入专业司法社工和志愿者进行教育矫治等方式,加强帮教工作。建有4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扶基地,屯溪区成立全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二)坚持强震慑,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全市检察机关针对性侵、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犯罪,坚决

4、依法从重从严打击。2020年以来,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8人,提起公诉121人。夥县院对6名侵害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均提出监禁刑量刑建议,其中建议适用从业禁止规定1人。强化法律监督,及时监督纠正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问题,黄山区院在办理一起诈骗案件时发现一起强奸未成年人犯罪线索,督促公安机关立案侦察,该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十佳侦查监督案件”。目前屯溪区已建成全市首个“一站式”办案中心。(三)坚持能动履职,主动融入“五大保护”全市检察机关不断深化检察长、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活动,推动微动漫、微电影、微网课等普法作品线上宣传,助力未成年人树牢法

5、治意识。以监督落实“一号检察建议”为牵引,督促学校完善校园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加强府检联动,主动与民政、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妇联等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针对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和监护人严重失职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发出“督促监护令”,近3年来共发出“督促监护令”64份,“家庭教育指导令”36份。针对检察履职中发现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落实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以及其他妨碍社会治理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共提出“检察建议”41份。(四)坚持不断创新,打造未检工作特色品牌全市检察机关以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为抓手,积极打造亮点工作

6、、精品典型案例和特色品牌,提升未检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夥县办理的“杨某强奸案”入选“全省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歙县在育鸿学校建立全市首个特色鲜明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全市检察系统已培育“新安春蕾”、“昱见未来”、“浦溪春苗”、“徽检护蕾”、“未爱新芽”、“夥路同行”等未检品牌。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市未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未成年人成长保护环境有待持续改善。检察机关与未成年人保护成员单位工作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2020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主要表现为强奸罪、寻衅滋事罪、盗窃罪,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猥亵儿童罪、强奸罪。导致问题发

7、生主要原因有:家庭监护不力、失管失教,家庭教育缺失;“一号检察建议”、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未落实到位;暴力、恐怖、迷信等网络视频、不良信息侵蚀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电竞酒店、剧本杀等新兴业态存在监管漏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女童防范自护教育以及女性未成年人轻信熟人和网络交友不慎导致侵害行为发生。二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存在不足。除屯溪区外,其他基层院从事未检干警多为兼职,人员配备不足,对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刑事司法活动全流程各环节监督很难到位。针对每个案件深层次分析不足,利用大数据及时发现违法犯罪隐患和预防还有欠缺。三是推动发挥社会支持体系作用不够。检察机关与职能部门信息共享还不够通畅,部

8、门力量参与未检工作程度还不高。部分区县“一站式办案”场所尚未建立,对未成年被害人综合司法救助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三、几点建议(一)提高政治站位,推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履职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义不容辞的重要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全市检察机关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深化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统筹发挥检察职能优势,注重结合办案推动解决未成年人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促进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二)依法履行职责,提升未成年人检察

9、工作质效全市检察机关要立足自身职能定位,扎实开展实践探索,最大限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要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继续做好法律援助、社会调查、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场等方面工作,稳步推进附条件不起诉、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二要积极探索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内容和方式多元化,积极整合相关力量推进支持社区、企业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开展帮扶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三要聚焦网络、电竞酒店及剧本杀等新业态中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重点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我管”促“都管”,补齐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短板。四要持续坚持“零容忍”态度,加大对强奸、猥亵儿童等犯罪打击力度。(三)加强多方联动,

10、推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全市检察机关要依法能动履职,以司法保护助推“五大保护”融通发力,以点带面、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形成长效机制。一要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机制建设。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发挥司法保护牵头引领作用,联合法院、公安、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未成年人保护中重大疑难问题,实现工作有效衔接、精准用力。二要着力促推司法保护融入家庭保护和家庭教育。要持续强化监护监督,通过制发督促监护令、撤销监护权等途径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失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要深入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安徽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

11、212025年),建立协作配合工作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统筹发挥社区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等作用,共同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三要推动全面实施强制报告制度。针对涉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发现难、侦查难、隐案率高的问题,做到“每案必查”,以反向审视推动正向履职;要加强宣传,促使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学校、医疗机构、宾馆等单位在发现未成年人存在性侵危险时实行强制报告。四要监督落实入职查询制度。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形成入职查询、入职后定期查询工作机制,并采取严厉的从业禁止手段。(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水平落实未成年人“两法”要求,持续推进未检专业化办

12、案队伍建设。一要提升综合素能。通过引进专业人才、轮岗锻炼以及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锻造一批适应综合司法保护需要、精通未成年人“四大检察”业务的复合型未成年人检察人才。二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联合公安机关加大投入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集未成年被害人询问、取证、救助于一体的“一站式”办案区。三要强化大数据运用。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等问题的分析研判,推进与公安、法院、卫生健康、民政、教育等单位的信息共享,以“数据赋能”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水平。关于我市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城市建设工作、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2

13、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3月28-29日,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就我市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听取了市住建局有关情况汇报,召开了资规局、住建局、城管局、发改委、财政局、文明办、征收中心、潜润集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并赴庐江、怀宁县考察学习,交流城市建设和管理有关经验和做法。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市城市建设工作成效、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以及庐江、怀宁县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亮点和成效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优生态、显韵味,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焕然

14、一新,城市建设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一)城市框架得到拓展。相继建成南外环、北外环、高铁快速通道,全面贯通城南书香西路、城北皖国东路、莲花路等城市主干路网。2022年,随着城南书香北路、城北团结路、老城区西凤路顺利通车,城市大外环和城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平方公里,形成城南、城北、高铁、河西四大片区联动开发、齐头并进的新城拓展格局。(二)老城更新稳步推进。一是推进老城道路拓改,相继改造潜阳路、滨河路、拓宽桃园路,完成舒州大道整治,实施南岳路、皖山路改造,持续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大大缓解了老城区道路通行压力,方便了市民出行。二是实施棚户区

15、改造。2017年-2022年,我市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6088套,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推进小区整治提升。2016年以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2个。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实施“四整治,两补齐”非机动车棚以及生态停车位建设,在全市82个小区拟增加生态停车位410个、划线停车位1996个、消防网格施划14750平方米,建设充电桩棚160组,工程预计于2023年5月份完工。四是作优物业服务质量。持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城区163个住宅小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分类覆盖,其中84个小区通过市场化引进物业企业实现了专业化物业管理,79个小区由社区进行托管。2022年,我市大力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成立物业

16、行业党委,优化小区物业服务考核评分及收费机制,加大物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物业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城市生态显著优化。一是实施“去污”工程。实施主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完成姚冲路、皖国路区域污水截流和排污管道工程建设,建成运营高铁新区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启动城区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治理干沟、老幸福河等黑臭水体。二是实施“增绿”工程。先后建成潜水绿道银滩生态环廊、二乔公园二期等高品质生态公园,整治提升城市东门入口环境,城市绿地总量不断提升,我市荣膺“安徽省园林城市”。三是实施“活水”工程。系统实施城区水环境治理,引活水入城,2022年,雪

17、湖项目建成开放,雪湖、南湖、学湖实现“三湖贯通”,完成潜水滨河(野寨段)及梅河生态景观生态修复,初步形成以雪湖、二乔公园、太平塔公园为重点,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绿道、水系为绿色纽带的生态格局。(四)城市韵味日益浓厚。出台了潜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成了二乔公园,公布了第一批13处历史建筑,天宁寨龙井巷街区获批安徽历史文化街区。2022年,我市成立高规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出台潜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三年计划行动方案,名城保护利用工作正式走上了“快车道”。承载潜山人民60年梦想的雪湖项目顺利开园,目前,文峰塔、舒王阁建设正有力推进,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程前

18、期工作扎实开展,城市历史文化韵味日益浓厚。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看到我市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本次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加以重视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统筹有不足。一是城市建设全盘统筹不到位。目前风景区、开发区、度假区均有自身的建设管理机构,现有“规建管”联席会议机制未充分发挥实际作用,尚未建立城建项目全市“一盘棋”统一谋划、建设和管理机制。二是规划编制进度滞后。受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出台,城市更新等专项规划不健全等因素影响,部分城建项目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相对粗放,前期调研不充分,设计不精细,施工不规范,存在无序变更,一些区域存在重复建设,一些拆迁腾出的空

19、间却长期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是部门联动不紧密。住建、城管等部门在城市内河治理、小区管理,市政设施维护方面职责边界不清,造成在开展城市设施建管养、小区管理等方面工作时联动机制不畅,尤其是“联勤执法进小区”落实不到位,小区违规装修等信访问题突出。晴川路等一些重点工程征迁工作滞后,明显影响了项目推进,不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四是专业技术力量不足。我市懂规划、会建设、善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推进,特别是规划、园林绿化等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因技术力量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建设品质不高。(二)功能品质有短板。一是核心路网承载力不足,在上下班、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段,城区潜阳

20、路、桃园路、梅苑路等道路通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雨污分流不彻底。老城区南岳路、皖国路、皖山路等主次干道地下管网仍然处于雨污合流状态,道路周边商铺、居民小区产生的污水无法完全收集处理。三是整体建设品质不高。除雪湖项目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作在城区缺乏其他明显的可视性成果,对标历史文化名城定位,主城区尚未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效益可观、运营成熟的品牌性支柱性文旅业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外立面、强弱电线路整治不到位,充电桩、文体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且很多小区改造后缺乏管养长效机制,改造效果难以长期维持。(三)城市安全有隐患。一是危房整治不彻底。前期我市开展了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系统解决了一

21、批城市危险房屋安全隐患。但从整体上看,部分点状城市危险房屋尚有存量,且在此类房屋处置方面,目前缺乏操作性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治理工作推进困难,安全隐患依然突出。二是水环境治理有待深入。经开区外环路等区域排涝设施还不完善,北门河等城区水系仍存在水体黑臭、淤积情况,不利于汛期防控调蓄工作,对人居环境也造成了不利影响。三是城市运行保障水平不够高。对城市道路、桥梁、管网、通信等城市设施智慧化、智能化改造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管”、“城市生命线”等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建设不完善。三、几点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抓好保障,完善建管体系。一是

22、机制先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是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专门的领导和管理机构在城市层面进行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建议市级层面做好规建管、资规专委会、城管委、土地征收联席会议等会议机制统筹,推动建立“大城建”、“大城管”机制,统筹谋划城市建设项目和资金筹措,确保城市建设管理“一盘棋”。二是规划引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当务之急要补齐短板,下功夫编制好城市建设规划及修建性详规,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项目库,提升城市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计划性。要严格依法执行规划,立足长远,增强战略耐性,处理好新与旧、快与慢、整体推进与重

23、点突破的关系。三是人才引育,提供充足的队伍保障。通过公开遴选等方式,选拔有规建管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城市建设发展队伍,加大本土城建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为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支持建设单位聘请“名家大师”、高水平设计团队参与大型建筑设计和咨询,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二)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一是聚力打造名城品牌产业。立足皖西南山水花园历史文化名城定位,注重统筹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山、水、城融合发展。加大资金、土地和技术等方面要素倾斜保障,围绕做好雪湖项目后半篇文章,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历史城区更新改造,建成文峰塔、舒王阁。依托国有企业、行业协

24、会等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大历史街区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国有资产,以打造1.8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和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系统规划、系统保护、系统利用、系统发展,串珠成链,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网络,打造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龙头产业,大力发展“夜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小区功能。开展小区建管提质行动,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加快补齐各类生活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按需整治小区楼栋外立面,会商研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强弱电线路规整、入地等项目。三是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范达标完善城南、城北路网,建设老城区晴川路、乔公路

25、,提高城区道路网密度。对桃园路、梅苑路等老城区道路实施规范化改造,完善道路慢行系统,合理利用拆迁腾留空间,完善便民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对一些棚改项目,要专班跟踪推进,加大力度解决钉子户,尽快形成净地,发挥效益。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树市花推进,见缝插绿,建好口袋公园、街头游园,着力提高城市绿地率。四是强化城市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建设监管。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借鉴沪苏浙等地先进经验,切实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做足项目建设“绣花功夫”,在市政道路建设、景观绿化设置、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实施前,开展细致调研,广泛深入征求群众意见,精准科学设计,避免后期无序变更造成

26、浪费,避免因缺乏统筹导致反复开挖,形成“马路拉链”。坚持高质量按图规范施工,严格项目验收,争创精品优质工程。(三)补齐短板,切实保障城市安全。一是用好“城市体检”成果,及时发现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危险房屋、黑臭水体等方面“伤疤”,开展针对性治理。探索将城市房屋整治纳入棚改、旧改实施范畴,推动出台专门政策,引导市民通过自愿腾退、政府收储等方式处置危险房屋,尽快消除城市危险房屋安全隐患,高度重视解决机关办公用房安全问题。二是加大城市排水治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城市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和截污纳管,改扩建城区污水处理厂,加大城市污水收集率。实施经开区排水防涝项目,分步治理北门河、金家河、幸福河等城区水系

27、,实施潜水左岸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皖水、潜水和城区内河生态廊道,做活城市水系,建设海绵城市。三是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加大“智慧城管”等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整合力度,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全市统一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推行城市安全系统性举措,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强化城市设施运行日常监测,建立和完善综合安全防范体系,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探索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试点,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四)创新机制,加强城市治理。一要健全治理体制。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28、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合理划分城市管理事权,明确管理范围、权利清单和责任主体,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要推进综合执法。由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对目前存在争议的几方面职责进行研究会商,厘清职责边界,优化城市设施建管养、小区管理等方面工作衔接,共同推动“联勤执法进小区”真正落地。做好征迁等要素保障,合理投入资金,保证项目有力有序推进。三要创新治理方式。要加快城市管理方式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从单项整治向综合治理转变。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做好“皖美红色物业”大文章。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行业党委协同、行业部门联动”

29、的物业服务优化提升机制,引进大型优质物业服务企业,比学超越,做实做优包括已改造后老旧小区在内的小区物业管理,带动物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创新物业考核办法,优胜劣汰,打造“品牌物业”,切实提升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2023年5月关于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歙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3月份成立调研组,就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近年来我县实施完成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目前正在实施的富资水许村至丰口河段治理工程现场,参观学习了黄山区浦溪河治理的先进经验,并组织召开了部分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30、充分收集多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治理进展及谋划情况根据2012年全国水利普查资料,我县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7条,分别为昌源河70公里、富资水47公里、街源河41公里、练江23公里、武强溪(营川河)13公里(我县境内)、云源港(皂汰源)13公里(我县境内)、丰乐河11公里(我县境内)。自2010年水利部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始,我县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已对练江、丰乐河、昌源河、富资水部分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个,治理长度41.9公里,总投资23300万元。特别是2021年防汛抗旱水利提升中小河流治

31、理力度不断加大,我县有8个项目列入计划,总投资34510万元,治理总河长52.9公里。目前已完成扬之河新管至牌头河段治理工程建设,总投资4530万元。正在实施2条,分别为富资水许村至丰口河段、昌源河梓杞里至马南河段,总投资8780万元。(今年准备实施1条,为丰乐河郑村桥至埸田河段,总投资3720万元,5月份可开工。)治理后的上述河段防洪标准镇区段达到20年一遇,村庄段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大提高,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达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标准,提升了两岸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2022年我县水利部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我县中小河流现状,对练江、丰乐河、昌源河、富资水、

32、街源河5条河流的流域进行了总体治理方案编制,目前5条河流总体治理方案均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二、存在问题(一)河流众多,治理任务艰巨繁重。我县河流众多,5公里以上河流有54条,总长度838.1公里。7条中小河流中,目前丰乐河、练江、富资水通过治理和拟实施项目治理,治理率可达100%,昌源河治理率44%,但仍有部分河流和河段未能治理,处于不设防状态,河床下切、埸坝损毁、河堤倒塌、耕地受损情况时有发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两岸生态遭到破坏,有些河流治理迫在眉睫。(二)投入不足,地方配套比例过大。目前我县中小河流治理主要靠国家单一资金投入,在拓宽资金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方面还存在短板。虽然我县下大力气

33、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部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但与我县中小河流状况及周边区县中小河流治理的投入相比显得投入不足,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大,列入国家计划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25-32%;列入省级的,配套比例56-60%,县财政不堪重负,影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三)线型征地,户多复杂交地迟缓。由于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用地是线型的,征地任务由项目所在乡镇负责,一个项目往往治理河长七、八公里,涉及的地块可能多达几百个农户,有少数农户常年在外联系不上,个别农户事不关己不配合,造成项目交地时间迟缓,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极易造成工程超工期。(四)重建轻管,综合效益仍需提升。中小河流治理不仅是保障群众生

34、命财产安全的水利工程,也是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但少数乡镇、村和部门对治理工作的站位不高,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谋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不密切,中小河流治理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后监管不到位,部分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轻管,个别建好的水利设施遭到人为损坏,主要原因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给当地乡镇运行管理,而乡镇政府没有专项管护经费,只能交由所在村管护,造成运行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三、意见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要更加明确并落实

35、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环节的责任。县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超前谋划我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和项目论证、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投入;资规部门要逐步把河道管理红线范围内的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调整出来,以利项目如期顺利实施。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二)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质量是发挥治理综合效益的基础,更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管并重的原则,严格履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

36、,认真落实“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建设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管,实现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确保每个工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三)注重统筹协调,发挥综合效益。中小河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防灾减灾、岸固河畅、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的治理原则,对我县尚未治理的中小河流进行全面系统规划、系统治理。注重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的协调,避免照搬城镇河道建设标准和千篇一律的样式设计,将治理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健身步道打造等有机结合,既确

37、保河道行洪通畅,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四)完善管护机制,强化运行管理。要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后管理,克服“重建轻管”和“重建轻养”,探索建立管护主体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到位、监管有力的河道管理模式,发挥工程长期效益。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要组织对河道工程确权划界,合理区分河道工程性质,明确产权关系,赋予中小河流治理建后管护“河长制”新的内涵,将河道治理责任和管护责任明确到人;建议每个项目按设计使用寿命,每年由县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对竣工项目按运行管理制度进行专人管理。同时要深化小型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工

38、程效益。二是加强河道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对河道实施全面管理,建立完善的日常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要加大水利行政执法力度,严禁在河道保护范围内乱采、乱挖、乱堆、乱建等违法行为。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重视乡镇水利队伍建设,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在中小河流管理维护中的关键作用。街道“十四五暨乡村振兴发展调研报告一、“十四五”暨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在“十三五”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XX街道“十四五”工作目标是:一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打造农业产业现代化,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提升。二是人才振兴,人才是基础,着力配强村居两委班子,加强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文化振兴,加

39、强乡村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明繁荣发展。四是生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乡村绿色发展道路。五是组织振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在抓好乡村五大振兴战略,首先,继续完善辖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各领域事业发展基础;其次,科学规划地方小城镇建设,加大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再次,抓准农业发展机遇,加快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补齐地方农业发展短板,使农业发展年产值增长20%;想方设法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把农业和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产销互补态势,实现辖区茶叶生产加工年产值突破L5亿元;力争到2025年辖区社会

40、固定资产投资达6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年相对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L5万元以上,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高。二、“十四五”暨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十四五”期间工作重心是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为工作要点,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一)利用产业优势,重抓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振兴战略XX街道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有肥沃的土地资源及靛山

41、小窑坝区、兴利坝区,在发展“三种一养”的基础上,坚持农业推动工业、工业服务于农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互促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行茶叶返租倒包、增强农户生产发展自主能力,推进新型农业、工业化体系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加快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技术支撑,突出市场培育,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目前XX街道在建大数据中心一个,用大数据推动农业产品的线上销售。一是坚持市场为导向,凝聚思考力,结合区域实际,合理布局农业区域,集中发展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优势产业,打造白茶小镇名片,让茶叶品牌迈上新台阶。二是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辖区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

42、力度,提高农民创业致富能力;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利用“创业扶持、小额信贷、特惠贷”的政策支持,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同时,引进外商投资,盘活当地资源,提供就业岗位。三是持续抓好农户土地流转工作,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行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合作发展多元化的战略,激发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和步入产业管理行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四是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抓好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各种优惠政策,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招商引资相关政策指导意见,建立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协调交流,融洽感情,搭建企业和民众的鱼水关系,妥善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与事,切实

43、做到不包庇、不姑息,严格公正执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二)建立党管人才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整兴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四五”战略目标和人才规划导向,落实中央、省、市、县“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完善人才体系建设,提高人才质量,调整人才结构,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培养力度,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根据人才振兴发展新要求,结合XX街道的情况,街道人才围绕农业、工业、商业三维一体化进行培育,一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采取“阶梯式”培训模式,重点孵化种养殖人才

44、,打造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能手,致富带头人,提升地方土专家技术管理水平,推动地方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发展。二是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完善产业化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多形式引进和培养工业化人才,建立人才库,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良好营商环境,利用街道产业发展优势,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把农业推动工业,工业带动商业形成三维一体的发展模式。“十四五”时期,街道人才发展要从重规模、重素质、重数量向重水平、重能力、重贡献转变。发挥人才队伍优势、工作基础优势和党管人才体制优势。形成一支与专业性强、技术精、素质优的人才队伍,建立完善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事人才管理制度和与之

45、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在“十四五”人才振兴时期,XX街道人才事业创新发展规划设计布局中要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和导向:1 .突出党管人才。要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站办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贯通、配套联动的有力人才工作体系。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党管人才”工作创新,进一步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健全经济产业业务部门人才开发职责,持续改进完善人才工作和人才服务的方式方法。2 .突出市场导向。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街道工作职能转变,突出市场驱动、市场标准和市场激励的人才配置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进一

46、步强化市场需求、市场发现、市场评价、市场认可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支持人才、评价人才和发展人才。3 .突出产业聚焦。要回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聚焦解决专业人才问题,培育集聚一大批创新和产业提升的专业人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骨干人才。进一步强化产业创新人才、实用人才、一线人才培育,推动行业人才队伍结构转型、优化,推动产业劳动者知识技能更新、升级,畅通从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到街道强的传导渠道和链条。(三)强化基础设施,狠抓宜居乡村工作推进,实现生态振兴战略1.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上,投资2200万元,打造XX街道污水处理工程,实现小窑、

47、龙新、靛山三个村的污水处理全覆盖。辖区新增垃圾箱60个,垃圾转运车4辆。在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上,投资3500万元,打造靛山村中寨组成为贵州省乡村集成示范点,内容包括全村立面整治、公共停车场、道路白改黑等工程,为全办下一步的乡村治理摸清道路。4 .拓展招商引资渠道着力推进小城镇开发。在“十四五”中,街道小城镇建设以打造白茶小镇为基础,投资两亿元打造白茶小镇,为打造城乡一体化。(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实现组织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中提升组织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

4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果,采用党建“主题广场+文化墙+传统节庆+微信平台”等方式,推动学习教育往心里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三会一课”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针对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确定“三会一课”的主题和具体方式,如实记录“三会一课”开展情况。严格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

49、设要求,做实各领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1.在打造模范队伍中提升组织力。从严把好关口,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步骤、程序,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审批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严教育培训,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坚持党性教育和技能教育并重,按照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设置了16个培训专题,政治理论课程达到65%,集中对农村“两委”干部培训,提升其政治素质;加强“领头雁”培训,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到外地先进社区挂职锻炼等,提升社区干部的能力素质。5 .在带领群众发展中提升组织力。在农村,打造“富民强村”党建品牌。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腾飞工程。坚持巩固提升、稳中求进,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