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7939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8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3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23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23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23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发觉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视察一个物体;2.对比视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相识物体具有颜色、形态、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视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视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视察的方法来发觉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精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学生分析】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相识

2、。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洁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态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态、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相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须要科学课堂供应一些探讨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实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留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视察实力、表达实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须要进一步培育。【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1 .我们四周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确定的特征。2 .可以用

3、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 .用各种感官视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2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视察。科学看法目标发展进一步探讨物体的爱好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确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须要。【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视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视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器材打算】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导言:同学们,你们宠爱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

4、肤有白又有黄,发觉哪个字写错,立即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设计意图:用猜谜游戏来集中学生留意力,也为下面让学生独立描述物体特征供应思索依据,降低难度。2 .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态、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育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3 .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觉。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视察、比较和描述实力,为老师后面的教学调整供应借鉴。4 .我们怎样才能发觉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

5、能把它精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觉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探讨主题。二、视察物体(一)视察一个物体1 .我们如何发觉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细致视察)2 .应当怎样视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视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视察(特殊提示学生在未经老师允许的状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平安教化)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视察方法。3 .老师出示要视察的物体,逐个相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4 .现在,我们选择一

6、个自己宠爱的物体来视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5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全部感官来视察物体的特征,如用眼看颜色或形态、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视察法”活动埋下伏笔。(二)对比视察两个物体1 .刚才大家发觉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觉物体更多的特征吗?2 .例如:我们要视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态不同,所以说形态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7、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视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视察,看你能不能发觉木块更多的特征。3 .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4 .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觉。5 .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1 1)老师示范活动手册的运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换)2 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觉形态不同,形态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终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应位置,也可干脆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8、2)边视察边记录,依次建议是:颜色一形态一气味一是否透亮一粗糙程度一轻重,但不强调确定是这个依次)。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活动手册记录物体特征,书写上会有确定的困难,须要老师耐性指导、示范。通过指导,使学生相识到要边视察、边比较、边记录,记录结果要真实。6 .沟通评价“我的记录二(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2)学生相互评价视察和记录的是否精确。(3)老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精确。设计意图: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培育学生的表达实力,另一方面接着巩固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科学相识,引导学生用“准不准”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记录,进一步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精确。7 .出示班

9、级记录表单,沟通视察到的信息。在学生沟通过程中,老师补充班级记录单。8 .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觉?9 .老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视察,我们能发觉物体更多的特征。10 .通过视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特殊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各个感官及两两对比视察的方法来更全面、更精确视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三、小结、延长1 .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觉物体更多的特征?2 .要想更全面、更精确地描述物体,应当怎么做?3 .课后,同学们也可以依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熬炼自己的视察实力和描述实力。设计意图:突出学

10、以致用,同时用编谜语的方式接着培育学生视察和表述实力。【板书设计】发觉物体的特征用电看大小、颜色、形态气味两两对比视察法表面粗糙程度轻重谁轻谁重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须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须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视察、预料、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相识。【学生分析】在第一课的视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相识并实践了一些视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11、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留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洁的方式能否精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觉,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推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索:如何更为精确地推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洁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视察、简洁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探究目标1 .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精确程度不同。2

1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看法目标发展进一步探讨物体的爱好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相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精确程度不同。难点: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器材打算】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态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

13、我们视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驾驭程度,为相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接着探究的欲望。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 .预料物体的重量。(1)出示5个物体: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态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料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细致视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态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态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支配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预料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接受

14、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依次呢”,引导学生探讨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将学生探讨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其次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打算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料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探讨)。激励学生说说预料的理由。(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探讨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料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料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索。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料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推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设计意图

15、: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推断的。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接着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2 .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示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相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精确。3 .称量物体的重量。(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老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

16、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觉,应当选择比较轻的、小的、简洁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依据学生的探讨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依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依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

17、行展示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打算。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记录数据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看法。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 .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探讨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觉,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2 .接下来,小组内要先探讨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精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精确程度的探讨。预料是猜的,不太精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

18、数多了,简洁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精确、比较科学的方法。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觉,不同的人预料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料是不行靠的。其次种方法是依据掂量的方法推断轻重,这种方法须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觉,掂量的方法照旧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推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精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四、应用概念,拓展延长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觉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

19、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沟通,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试验结果说出推断的理由,再举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五、小结今日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日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老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驾驭状况。相识物体的形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的第3课,学生在第2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称

20、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一质量。本课是借助“摆放”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一一形态。本课的探讨主题是:“假如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主要目的是探讨物体的形态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发觉不同形态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其次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螺母,发觉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态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

21、体有不同的形态,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学生分析】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确定的特征(如:颜色、形态、大小、轻重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洁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引导学生相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态。这节课相识“形态”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相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确定的限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

22、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1 .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态,形态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2 .物体的形态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探究目标1 .用简洁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态有所不同。2 .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看法目标1 .发展对物体进行探讨的爱好。2 .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视察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态,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态,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态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态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器材打

23、算】有确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1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2 .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揣测,依据“形态”推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3 .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态。强调形态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4 .引出课题。今日我们一起来相识物体的形态。(课件展示揣测的

24、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态)(板书:相识物体的形态)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探讨的内容导入本课,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两种形态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揣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新颖心,同时干脆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态上的不同。5 .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态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沟通装盒子的方式,老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课件演示:“平铺一层”)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1 .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

25、写表格)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3 .分组活动结束后,老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的爱好,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方法怎样才能将四种形态的物体尽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时,数量确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疑问。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缘由,理解形态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生影响,这样学问对于学生是

26、认知上的须要,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三、研讨:“形态”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1 .视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觉吗?引导学生发觉: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 .沟通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设计意图: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便利学生视察、比较。对于

27、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当让全部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是有许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态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更,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3 .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更,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态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设计意图: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

28、面不同,会影响到摆放的数量,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须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够与伙伴共享。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形态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2)不同形态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思索: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态的缘由,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假如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老师可以进行演示试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样。)

29、设计意图: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比较”放在研讨的其次个层次,是顺应学生认知的须要。先通过展示、汇总数据,自不待言的是:同样的物体摆的方式不同,数量就不同。于是,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因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就分析缘由满足了学生新颖心与认知的须要。而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则须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从视觉上,乒乓球比木块要大一些,故乒乓球比木块数量少,并不是首先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当学生发觉“乒乓球”与“木块”差不多大的时候,解除了“大小”这个因素,学生将思维再次定位于“形态”的分析,进一步相识到:即使大小相同(或差不多)的物体,形态不同,占据空间的状况也不相同.)

30、四、拓展、延长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索: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板书设计】相识物体的形态3乒乓球木块,螺中橡皮1组.3P32组.,O23组3P4组.225组,,2*6组-a2【相关表单】相识物体的形态将平铺放入盒子的物体数量记录下来。将物体放在盒子中乒乓球木块螺母橡皮摆放数量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将尝试引导学生对前5课相识和探讨的动物进行分类练习。分类是相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相识和视察、探讨了确定数量的动物后,对动物进行分类,既可以促使学生相识动物的多样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视察动物的特征,加深对分类对象特征的相识。依据鸟类、昆虫、

31、鱼类等标准分类是34年级的学习目标,因此这节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态学上的分类,而是以前5课学习和相识的动物为探讨对象,由学生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练习活动,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实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前面对动物形态视察时的发觉,同时也是对动物特征的再一次视察、相识和提升。本课“单元总结”部分,须要学生回忆动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教材供应了10种动物的图片,为体现动物的多样性,老师可适当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的图片。【学生分析】学习本单元前的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无提示的状况下,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

32、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因此老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学生要给动物分类,必需建立在了解分类对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前5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基本特征,并能通过视察、比较,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本课分类教学再次让学生运用视察与思索的实力,并以此确定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探讨动物的热忱。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实力,因此须要老师指导学生接受编序号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教学目标】科学学问的目标1 .大

33、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2 .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依据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3 .知道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科学探究目标1 .能依据确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体会动物的异同,感受动物的多样性。2 .能与同学探讨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3 .通过分类活动,不断完善自己对动物的相识。科学看法目标1 .情愿倾听并共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2 .乐于表达、讲解并描述自己的分类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相识到动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

34、的多样性。【教学打算】学生:每组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活动手册。老师: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大卡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1 .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你相识这些动物吗?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2 .老师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为了便于探讨,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板书:给动物分类)二、给动物分类(一)给动物卡片编号1 .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这些动物你相识吗?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2 .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老师:为了便于分类和沟通,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老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号,蝴蝶卡片上标上

35、号,鸡卡片上标上号,姑蜘卡片上标上号,蚂蚁卡片上标上号,金鱼卡片上标上号,蜗牛卡片上标上号,老虎卡片上标上号,喜鹊卡片上标上号,蛤卡片上标上号。(投影展示在屏幕上)3 .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二)给动物分类1 .分类活动。老师提问: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怎么进行分类呢?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老师举例: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有没有脚。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蛇蝠、蚂蚁、蜗牛、老虎、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

36、)。(老师适当说明:站蝠和蜗牛的“腹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2 .活动手册填写指导。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刚好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便利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3 .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分好后刚好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思索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激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三、沟通研讨1 .投影下展示汇报。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知大家你的分类结果。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看法及建议,老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2 .小结。老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3 .探讨。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

37、?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四、归纳整理1 .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确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须要吃食物、须要空气、须要水2 .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3 .小结: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板书设计】给动物分类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我的分类标准是:是不是生活在水里。gi dong Wo f Idi给动物分类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把煽号写 岫W 3 I 到圆圈里。拓展活动23部分是“我 物分类,把 生给动物 以指导学 不 是 归为一类, 一类。激励 果。察螺蜘或 螺都是水 平安隐患, 视察,建议 想它可以观察螺飒或田螺。【活动

38、手册运用】本课的活动手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的课堂活动记录”,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给动编号写到圆圈里,须要在课堂上完成。学分类后,要刚好记录在上面,分类标准可生用“有没有”“会不会”“是等记录,有的(“会的”或“是的”)没有的(“不会的”或“不是的”)归为另学生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活动手册的另一部分是拓展活动,“视田螺”的活动可放到课后,由于螺螂和田生动物,让学生自然水域环境中视察存在因此可让家长帮忙去市场买来放在水盆里学生将视察到的螺狮和田螺画一画,想一按哪个分类标准归类。视察一瓶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是在学生驾驭了一些视察方法,了解物体具有重

39、量、形态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视察和描述。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视察比较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2.视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3.学习描述、记录视察比较结果。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觉水的无色、无味、透亮的特征,进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视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淌性,无固定形态。教材在活动1选取乳白色洗发液与水对比,是要突出透亮度的区分;活动2洗发液、水、木块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对比液体和固体形态的不同特点。【学生分析】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形态、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课还学习了依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

40、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果。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相识。本课须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视察比较的方法接着视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相识空气特性做必要打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淌、透亮等。2 .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态。科学探究目标1 .学习视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 .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视察,能用语音简洁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 .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4 .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回顾

41、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看法目标1 .情愿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解并描述自己观点。2 .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相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须要珍惜和爱惜。【教学重难点】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亮、会流淌、没有固定形态。难点:水无固定形态,形态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分。【器材打算】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态的透亮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视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老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视察。(板书:视察一瓶水)(学生视察矿泉水)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水的认知和激

42、发新的爱好,了解学生对水的概念驾驭状况。二、视察比较水与洗发液1 .视察方法的探讨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擅长视察的同学,告知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视察水和洗发液?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视察方法。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老师要刚好提示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学生视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醇厚的问题)设计意图:学生沟通视察方法,老师提示留意事项和平安要求,再次对前四课视察活动做了巩固和发展。2 .学生视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

43、同(1)看一看老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视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分组视察并汇报。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与无色,透亮与不透亮,对比视察)老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2)闻一闻老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学生提议闻一闻。老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平安的重要意义。(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老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3)摸一摸老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

44、?再用拇指摸一摸。老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老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3 .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视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水:无颜色、无气味、透亮、能流淌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亮、能流淌(播放课件,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沟通得到视察比较的方法。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分步骤完成对水和洗发液的视察比较任务,得到视察比较结果。学生汇报、老师汇总,最终完成班级记录单的填写。这里视察

45、比较是为了更精确地发觉水和洗发液的自身特点。最终的总结,一是为强调视察结果,二是为对水和洗发液各自的特征做完整表述。过渡:通过视察比较发觉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许多不同。假如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觉呢?三、视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1 .不同老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态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视察。学生沟通视察结果:(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淌,木块不能流淌。(2)水和洗发液的形态随容器形态发生变更,没有固定形态,木块的形态不随容器的变更发生变更。老师板书学生视察结果。(播放课件,让学生视察三个图片并思索问题)2 .相同老师引导学生视察比较水、洗发液、

46、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视察、沟通。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视察上面的现象,发觉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态不同,但它们照旧有形态,只是形态不固定。老师板书:它们都有形态。(播放课件,看图思索问题)3 .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老师请同学依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觉尽管水、洗发液的形态可以变更,木块形态不变,但它们都有形态。(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图在于使学生视察发觉液体没有固定形态的特点。因为水与洗发液都能流淌,所以倒入不同形态容器中都能形成不同的形态。课堂上演示将液体倒入容器的过程,目的就是让学生视察液体从原

47、有形态变成现有形态的现象,而木块只能摆放进容器,形态不发生变更。这一演示操作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液体没有固定形态,进一步相识到尽管在形态上不同,但不管固体还是液体都有形态,如此就指向“形态是物体重要属性”这一概念。四、完成班级视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1 .老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依据视察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2 .老师指导学生依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第1课内容。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用图表进行信息沟通。从课堂环节二、三起先老师帮助学生记录视察结果,课堂环节四有同学将自己的视察结果整理后形成班级记录单,再从班级记录单中抽取相应信息填写自己第1课的活动手册,使各节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