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精选10篇通用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精选10篇通用范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这一巨大工程的成功实施,来自于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读懂如何做好调查研究,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务实功见实效。调查之初当怀“赤诚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
2、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保、乡村治理等问题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期所盼。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做好选题调研,主动跳出“舒适圈”,走出“玻璃门”,直击基层一线,想尽办法摸矛盾、问诉求、看症结,掌握“热气腾腾”的一手材料。要集思广益,开好“头脑风暴”,瞄准“老大难”,发现影响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题材,以责无旁贷的勇气,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寻根朔源当切“真症结:“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
3、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锤炼真、深、细的硬本事,多深入“边音角落”搞“突然袭击:要多开“板凳会”,融入“群众课堂二以真诚的态度联系群众,紧紧关注群众的“眼色”“脸色”,抓住“民声脉搏”,听懂“弦外之音”,做到心中有数,不想当然、拍脑袋,在“细枝末节”处下足察实情的真功夫。改革创新当出“实举措二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的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党员干部,面对调研发现的具体问题,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4、想武装自己,立足实际顺藤摸瓜,牵出内在矛盾的“核”,不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要创新问题解决思路,不搞表面文章,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落后文化,多想该不该,少看能不能,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变革、敢为人先。解决问题当见“好效果”。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绘得好“工程图”,也要当得好“施工员”,在群众面前,解决问题不能“留空间”“打太极”,揣着明白装糊涂,要拿出鲜明的干事担当态度,抓好工
5、作落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问题解决的“后半篇文章”上下足功夫,着力补短板、通梗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劲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2023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解锁山乡巨变的“三大密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解锁
6、“人民至上”的民本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人民群众乃“国之大者”,基层的年轻干部也应始终心怀人民,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出发,让“呼声”在耳、“诉求”在心、“愿望”在行,善于做群众的“泥腿子”,让工作带有“泥土味”,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察其言,观其色”,真抓实干、真情实感去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用“人民至上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民本密码”。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循序渐进、真抓实干
7、,解锁“久久为功”的“实干密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千万工程不动摇,每5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与时俱进、层层递进。基层的年轻干部亦是如此,要发扬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优良作风,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着担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发扬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越“雪山”“草地”,敢于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敢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敢接“最烫山芋,用“久久为功”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实干密码常葆”深处种菱浅种稻”的细心,因地制宜、因时
8、制宜,解锁“量体裁衣”的“地域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地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地制宜“,年轻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讲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话”,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用“接地气”收获的“高人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千条线”下面的这“一根针”,将上级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策往通俗、简洁了说,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量体裁衣”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地域密码”。2023年全面学习“千万工程
9、”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和实践的现实明证,我们要做好统筹推进、传承创新。“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不仅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锻造“重要窗口”的鲜明标识。作为基层干部,要把相关经验学习好运用好,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写好三本“民情日记”,扎根基层汲取养分。一是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写好“民情走访日记:“浦江经验”强调领导干部多到基层困难大、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
10、,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应如此,基层干部更应当好“大脚掌”、做好“贴心人”,通过走访群众实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要想“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决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要走出办公室,到群众家中唠唠家常、多到街头巷尾看看民生,直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和所盼所愿,直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增进对群众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基层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二是查得了情、解得了题,写好“民情解忧日记”。“浦江经验”把工作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通过化解具体矛盾让群众切身有感。今年,党中央决定,将“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此次主题教育的
11、重要内容,而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基层干部只有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需求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找到切入口为群众解决问题。遇到复杂问题时,敢于亮剑、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地去面对、去解决,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层干部还要坚持人民立场,拜人民为师,扎实践行群众路线,真破难、破真难,以心换心帮助群众解决“身边事”,才能真正赢取群众的口碑与信任。三是带得了头、致得了富,写好“民情共富日记二在推进“千万工程”中,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逐步形成了“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
12、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共富是每个基层发展的共同课题。基层干部是基层建设、乡村发展的主力军,不仅要着眼于“关键小事”,更要放眼于“发展大事,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带头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来,才能推动城市、乡村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新格局。2023年关于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的研讨交流材料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而美丽乡村建设源自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3、新世纪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于2003年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策。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这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15年来,XX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贯彻“两山”理念,深人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村庄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城乡的生态宜居已达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初步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大花园。“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成为XX乡村振兴的金名片,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千万工程”:从“壮士断腕”到美丽“蝶变”“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JX
14、X西部为大片丘陵。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山区几乎村村开矿,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之说。XX的石头、石子、水泥等装上驳船,从东西茗溪,经颇塘,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这种掠夺资源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两山”理念诞生地XX县天荒坪镇余村,当年就以开办石矿、水泥厂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3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但后果是绿水青山满目疮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泛滥,矿山事故导致有些村民终身残疾。2003年,XX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大力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同时提出创建全国生态县目标。余村开始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2005年8月150
15、,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给余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余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同志的谆谆教诲,坚定了走生态发展之路,开始封山护林,重新编制发展规划,把全村划分为休闲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生态农业区三个板块,推动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十多年来,余村持续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将生态资源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实行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实现污水纳管集中处理全覆盖,使村庄环境干净优美。余村以美丽乡村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宿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实现了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共建共赢,促进了生态、经济、民主、法治建设的和谐统
16、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04年的5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41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576元增加到41378元。余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十多项荣誉称号。余村从“矿山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蝶变,谱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展现了“两山论”的强大生命力。伴随着余村的“蝶变”,整个XX市开展减点、控量、治污,统筹推进矿山治理。截至2018年,全市矿山企业由612家削减至56家绿色矿山企业,年开采量由1.64亿吨压缩到0.48亿吨。以“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为原则,完成废弃矿山治理336个,治理复绿1.9万余亩,复垦耕地2.8
17、万余亩,开发可建设用地3.5万余亩,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二、环境整治:从治理生活污染做起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迅速增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两大顽疾。长兴县探索出了“一根管子接到底”,德清县则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一把扫帚扫到底”,吴兴区和南港区通过PPP让上市公司美欣达“一家企业管到底“,XX师范学院“国千人才”车磊博士领衔的团队助力XX实现了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XX城乡垃圾围城、围村的难题迎刃而解,生活污水得到净化处理,村民们相继完成了“厕所革命,早在2003年,长兴县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展“河长制”工作,形成县、乡、村、组四级“河长”管理模式。截至2016年,
18、XX已实现7373条全长9380公里河道的“河长”全覆盖,完成了245公里垃圾河、259公里黑臭河治理任务。为了防止生活污水流回河道,2014年,按照浙江“五水共治”和XX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长兴县渚山村开始修建截污纳管工程一一“一根管子接到底”,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汇集到微动力处理终端,处理过的水清澈见底,含氧量高于国家标准50%O截至2017年,长兴县共修建污水处理终端565个,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污水横流的局面。2017年,XX市中心城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48%,居全省第一,率先在全省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一级A类排放标准全覆盖、出水在线监测全覆盖、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全覆盖。全
19、力推进农村7072套生活污水治理终端移交,覆盖775个行政村,惠及25万余农户,辐射全市80%以上的农村。2009年,德清县开始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工程,但也遭遇瓶颈问题:虽然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达到100%,但环境卫生仍有死角,原因是标准不明、权责交又、条块分割。县政府大胆探索“一把扫帚扫到底”,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新模式,即由一个责任主体负责全县的垃圾清运处理、绿化标准作业和河道保洁等,终于迎来了城乡环境卫生大变样。德清县第一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一一武康镇五四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蓝色小垃圾桶。每天早晨保洁员会上门收集桶里的厨余垃圾,再运送至垃圾处理中心,经生物发酵变
20、成有机肥后,将肥料免费赠送给村民。目前,XX所有行政村的生活污水都实现了处理后再排放,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已达100机三、生态农业:化解农业面源污染石化农业以及粗放式的畜禽和水产养殖,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这是“千万工程”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XX市以畜禽养殖排泄物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化肥与农药减量增效、农业节水和智能化信息化等为抓手,全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XX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三农”一体、”三产共融、“三生互促,实现了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由分散向集聚、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产品服务由低端向中高端的三大转变,连续四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截至20
21、17年底,全市已布局建设生态循环示范区10个、示范主体126家、示范点1065个,形成了绿色发展生态布局,总结推广了稻鉴共生、稻鱼共生、农牧对接等新型、生态、高效的种养模式。南济区练市镇的神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生猪养殖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沼气、沼液和沼渣,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500多亩的农场不仅实现内部良性循环,还大量收购周边农户的水稻秸秆予以转化利用,成为南海区生态循环农业的一个亮点。南弁区石淙镇石淙村三零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是该市三零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一个农业创新综合体项目。该公司依托XX师范学院校长张立钦团队的微生物技术对有机肥进行发酵处理,制成生态有机肥。种植的瓜果
22、、蔬菜都采用零农药残留、零化肥使用、零环境污染的“三零”标准来管理,采用基于微生态平衡的植物健康种植技术体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作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德清县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模式,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目前已建成并运行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点1433个,治理面积达17.1万亩,成功实现由LO版传统鱼塘、2.0版标准鱼塘向3.0版生态美丽鱼塘的跨越,开启了淡水鱼绿色生态养殖新时代。南涪区“庆渔堂”的“跑道养鱼”新模式,不仅实现了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而且提高了鱼的品质,亩产效益提高50%以上。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白茶的发源地一一XX溪龙
23、乡调研,站在万亩茶园里,他对XX白茶富民产业发展高度评价:”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JXX白茶产业从无到有,最终发展成XX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规范化茶园管理、品质化生产加工、一体化品牌推广和多元化市场营销”的发展道路。2018年,XX白茶以37.7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茶叶区域牌的生态价值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生态红利”,增加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XX白茶生态发展之路取得的丰硕成果,正是践行习近平同志“两山”思想的生动体现。为确保XX白茶的“天生丽质”,县政府一方面为白茶品牌“背书”,一方面明确规定种植白茶的生态条件:一是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肥力和丰富营养元素的土壤,二是必须具
24、备一定的海拔和适宜的坡度、坡向、气候。县政府严禁不符合条件的山地毁林改种白茶。对茶叶的制作步骤,县政府也有严苛要求。四、乡村旅游:依托绿水青山发展XX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德清“洋家乐”、XX亲子游、长兴“上海村”、南潺“渔家乐”等生态旅游风生水起,形成以“洋式+中式”,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农庄+游购”四种模式为主体的乡村旅游“XX模式”,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乡村经营的成功转变,打响了“乡村旅游第一市”品牌。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的莫干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从上海骑车赴莫干山旅游的南非小伙子高天成一眼看中了青山环抱的“三九坞”小村庄。当他听说村里农房大多闲置时,立刻
25、与朋友们租下6间大房子,租期15年。从此,他们以环保理念将泥坯房改建为低碳型“三九坞乡村会所”,这里成了德清莫干山“洋家乐”的发源地。近年来,莫干山已吸引南非、英、法等18个国家外籍人士前来投资开办“洋家乐二莫干山裸心谷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度假村,新鲜健康的山居度假概念和环保可持续的建筑设计,让游人在此流连忘返。略显特别的是,这个度假村对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度假村的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张能源卡,如果客人消耗的电、水低于平均值,就会获得一定的消费折扣。度假村景观的设计建造也均是采用环保材料,最大限度地就地取材,建筑的外墙、餐厅的麻绳吊顶、酒店的竹竿吊顶、夯土小屋的草制屋顶等,均充分
26、利用山体原貌及原生态材质,营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淳朴体验感。XX有效推进“两山”转化,将绿色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建设取得不俗业绩,人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年增长速度约为9%,贫富差距日渐缩小。2018年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93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67元;城乡人均收入比逐渐缩小,由2012年的1.92:1缩小至2018年的1.71:1,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XX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五、村容村貌:留住文化乡愁之根“千万工程”的实施,应该努力让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源于传统乡村的历史文化,只有留住传统文化之根,才能
27、“记得住乡愁”。XX在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十分注重保护古村落的传统村容村貌。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完成一至四批共38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项目建设,五至六批15个在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杨洪村位于吴兴区高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地域生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太湖人家建筑风貌,成为以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该村古桥、河埠、民居互映,风光旖旎。2012年,杨洪村创建XX市美丽乡村,修建了村庄道路、河岸、村民休闲设施、中心村健身广场及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等,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5年,杨洪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覆盖
28、全村80%以上农户。2016年,杨洪村启动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要求,依托鱼米之乡资源,深入挖掘洪港文化,大力发展樱港民宿,并结合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发展滨湖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特色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种植业,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形成集水乡观光、田园娱乐、文化体验、古村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洪港水乡特色旅游区。获港村位于南济区和孚镇,因“倚港结村落,获苇满溪生”而得名,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挖掘和保护荻港古村的历史文化,积极传承和发展以桑基鱼塘为主的农业文化遗产,注重保存千年古村落的传统民居、连廊
29、街巷、古堂古寺、石桥河埠、生态湿地。该村采取对古村资源的发掘与活化、水环境的治理、生态农业的发展等一系列重要举措,逐渐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古村魅力彰显、旅游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获港古村,通过治水美村、文化活村、产业兴村、旅游富村,既能够唤回人们对乡愁的美好记忆,也换来了美丽经济,年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XX还以节庆为载体,弘扬传统农耕文化。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每年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该市各地根据不同风土民情纷纷在特定时节举办民俗活动,如含山轧蚕花、新市蚕花庙会、乾元龙灯
30、会、长兴龙舟大赛、畲族九月九等,在热闹的节庆活动中彰显特色风情,展现非遗魅力。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心得体会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悟“调查研究”之道,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去识大势才能方向明,
31、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初,浙江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听取干群意见、充分研判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证明,这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之作,对浙江省加强乡村治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有行动,更要见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最重要一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之前的准备工作,对所调
32、查的区域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前梳理总结出要看的重点、要问的情况、要听的汇报,带着问题去调研,有效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让调研更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脚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动真碰硬,调查研究要“紧盯问题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紧盯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村经济“来源少、基础弱、发展低迷”等突出问题,决定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走生态立村、生态
33、致富的路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生态品牌,积极培育“美丽乡村+”新业态,才巴“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二习近平同志“严谨踏实、明察秋毫”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紧盯突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盾,勇于动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调查研究要“拿着办法走”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战推进过程中,要求“把不清
34、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20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纵深迈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扑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善于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
35、“求学”,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和有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展关于对“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发言材料纵观国外乡村建设历程,在快速工业化时期,各国均出现了“城市大跃进“,农村发展则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然而,在工业化后期,农村的发展优势重新凸显,国外均纷纷开展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关注民生、人文生态、乡村复兴的过程。我国乡村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不同地区的建设水平也良莠不齐。为切实提升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明
36、确提出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得乡村面貌发生巨变。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顺应广大农民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提出建设千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对万个行政村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开创新农村建设先河。20n年,浙江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目标,至2020年底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2021年,浙江在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坚持数字化与村庄建设深度融合,聚焦“五化十场景”制定指导意见。同年,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
37、村现场会上提出,要围绕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的建设内容,系统构建党建统领的系列民生场景,建设一批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始于“千万工程”,与美丽乡村一脉相承,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迭代升级。一、未来乡村建设的科学依据2021年,浙江作出建设未来乡村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未来乡村是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总体架构,集成推进“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未来乡村源于“千万工程”,是新时代浙江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主抓手,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深厚的历史逻辑,符合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现实要求。理
38、论依据未来乡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是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环境、美丽经济之上叠加的新形态。未来乡村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智慧互联、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引领乡村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建设未来乡村,主要有以下理论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文化生活、社会治理
39、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期盼。未来乡村建设就是顺应新时代农民群众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同时注重把村庄建设的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农民自己,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共建美好家园、共享诗画浙江。坚持以系统理念为引领,深刻把握乡村建设发展规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乡村建设,是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解决长期以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高山村、空心村、文化村、城中村、城郊村、中心村等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推进。同时也注意把握好政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和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
40、搞“千村一面”和“一刀切”。历史逻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从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走向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行动,城乡关系、乡村形态不断重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面貌,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20年来,以“千万工程”为基础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整治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将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主法治、乡风文明等领域多元转化,生动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的实践要求。未来乡村建设是“千万工程”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和内容拓展。回顾浙江乡村建设的历程,2003-2010年,为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政治、文化利
41、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浙江启动实施“千万工程”,广大乡村从脏乱差迈向整洁有序,是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2011-2020年,围绕村容整洁、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等方面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2021年,提出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阶段以未来乡村建设为重点,开启了“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新阶段,推动乡村从美丽宜居迈向共富共美。202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策文件,在全省全面推开未来乡村建设,着力打造浙江乡村“富春山居图二在“千村示范、万村
42、整治”阶段,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广大乡村从脏乱差迈向整洁有序。该过程遵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统筹安排、保护生态、协调发展,以民为本、整体推进,各方支持、密切协作原则,以“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为目标。前期为示范引领阶段,以“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为目标,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IoOO个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后期是“千万工程”的整体推进阶段,全面完成全省村庄整治任务在“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广大乡村从整洁有序迈
43、向美丽宜居。该过以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为标志,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着力把农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从2016年开始,“千万工程”又迈向新的转型升级,即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在“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以未来乡村建设为重点,推动乡村从美丽宜居迈向共富共美。该过程的整体架构是“一统三化九场景即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
44、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立足于乡村原有资源生态特色,嵌入数字化、生态化、集成化等新技术元素,充分体现乡村“三生融合”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实现城市与乡村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技术与文明相渗透、集体与个体相统一、共创与共富相呼应,使乡村真正成为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的建设。从本质上看,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是“美丽”,而未来乡村建设更体现“人本化”“生态化”和“现代化”核心,落脚点是“幸福”,既是人们安居乐业、增收致富和实现美好生活的幸福,也是人与自然、社会、科技完美融合的幸
45、福。简言之,未来乡村建设是由美丽乡村向幸福乡村的升华,是从追求物的具象向人的体验升华。嵌入未来乡村建设的思想主线是城乡融合和共创共富,技术主线是数字化应用和低碳化应用。未来乡村的基本类型从空间看,可以是单一村庄类型,或乡村群类型,也可以是城乡融合的特色小镇类型。未来乡村的基本特征应该呈现宜居的生态环境、现代的产业形态、融合的城乡关系、富足的居民生活、包容的文明乡风、高效的公共服务、和谐的善治社会。现实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颁布,赋予了浙江重要改革示范任务,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试。浙江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短板在“三农”领
46、域,发展潜力也在“三农”领域。未来乡村是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二未来乡村建设,通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共同富裕“触手可及”;未来乡村建设,通过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激发乡村发展潜力,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未来乡村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让乡村发展提质增速。二、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未来乡村建设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创新工作。在实践中,其建设路径主要以坚持一体推进“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为核心,根据各村资源禀赋,进行场景化和特色化
47、创建。下文将从五个建设路径分析浙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经验,为下一步乡村建设工作提供有效建议。(一)建设美丽乡村,谱写未来乡村发展新篇章。未来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绿水青山的生态、整洁有序的村容、错落有致的农房,是未来乡村风貌的外在具体体现。在环境卫生方面,以生态保护和修复、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管护、环境绿化为主抓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乡村。在基础设施方面,改善乡村交通、能源、信息、物流等设施建设,完善浙派民居、邻里中心等生活配套,持续推进乡村建设现代化改造。在村落改造方面,始终坚持尊重村落原有肌理,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最大程度上保留乡村的原味和韵味,实现传统特色
48、与现代元素在乡村建设中的有机融合。如XX定海区新建村拥有丰富的山海自然资源和海岛山村特有的风土人情,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回顾发展历程,为破解“出行难”等问题,通过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畅工程通了乡村发展血脉;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通过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发展手段带领全村致富圆梦;为紧跟时代步伐,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通过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引进多元化低碳环保项目,率先实现了高品质的低碳人居环境,是未来乡村建设的有益实践。(二)建设数字乡村,赋能未来乡村发展新动力。加快数字化技术赋能,从整体上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的质量、效率变革,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动能
49、。近年来,浙江主抓“乡村大脑”建设,加快推广“浙农码”,贯通“浙农”系列应用,做大做强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加快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让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如XX海曙区茂新村通过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等数字化技术在水稻种植全生命周期中的集成应用,实现全信息化育种、播种、防害、收割等一体化作业,使劳动力成本、用水和肥料分别降低10%、10%和8%,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打造数字化集成平台,加快智慧医疗、文化、教育等率先落地未来乡村,提升乡村智能服务水平。如德清县五四村搭建了“数字乡村一张图”,助力村民网上办理上学、就医、建房等公共服务事项。依托数字平台打造“无围墙养老院”,实现老年人健康远程监护与子女、村委、家庭医生之间的联通,为村内461位老人多样化、个性化的点单式助老服务,提升乡村智能化服务适老化水平。(三)建设共富乡村,跑出未来乡村发展加速度。未来乡村的共同富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