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精髓要点合计7份.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886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检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精髓要点合计7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纪检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精髓要点合计7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纪检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精髓要点合计7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纪检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精髓要点合计7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纪检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精髓要点合计7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检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精髓要点合计7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检单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精髓要点合计7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如何理解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能源、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我国自古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前人留下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重要基础设施遗产,至今仍在造福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建设了以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

2、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全国性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综合交通网、发电装机、电网、5G网络等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在一些重要领域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综合交通运输协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各类基础设施协同不够,等等。这些问题要系统谋划解决。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需要。基础设

3、施对经济循环发挥着基础性保障作用O只有具备高质量基础设施,才能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联通互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影响,必须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有效投资,确保经济大盘稳定。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需要。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促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需要现代化基础设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四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基础设施事关国家安全,必须增强应对极端

4、情况的能力,巩固优势,补齐短板,紧追前沿,不断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总体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必须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多轮驱动、注重效益的原则。立足长远,就是要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来谋划,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

5、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适度超前,就是要超前布局重要基础设施,以较低成本备足安全余量,同时要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科学规划,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做到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多轮驱动,就是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效益,就是要根据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性质,既算经济账,又算综合账,做好可行性研究和综合成本收益核算,搞好持续运营,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

6、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如何理解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这是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一、“严”是我们党的鲜亮底色和独特优势,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必须坚定不移长期坚持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是党与生俱来的内在禀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

7、治党,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通过严格监督、严肃执纪、精准问责,有力引导和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动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极大增强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有一以贯之持续从严,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严”才能保证正风肃纪有效性,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

8、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但无论是作风问题还是纪律问题,都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扭住不放、久久为功才能收到实效。要保持严的基调不动摇,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针对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三、“严”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真正爱护,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严管和厚爱具

9、有高度一致性,体现了我们党惩前忠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正风肃纪既是严肃严格的执纪执法工作,也是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从严管理监督,对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才能使其少犯或者不犯错误,真正达到教育人、挽救人、团结人的目的。要贯通纪法情理,把执纪执法、政策策略、思想引导统一起来,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又促使违纪违法受处理的党员干部知错改错、真心悔过。要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把握事实证据、思想态度、纪法标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受诬告陷害干部及时澄清正名,对受处理干部加强跟踪回访,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四、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促进

10、党员干部在正风肃纪中增强党性,通过增强党性提高正风肃纪的自觉性坚定性党性、党风、党纪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党性、党纪的外在表现,党纪是党性、党风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正风必先肃纪,深入总结作风建设新特点新成效,把纠正“四风”要求纳入党纪条规,把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锲而不舍抓执行,为作风建设筑牢党纪屏障。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改造,提高党性觉悟,自觉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干在一起,永葆血肉联系。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知边界、明底线,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自觉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11、,夯实党性根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为什么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是对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路径和重点任务。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

12、现“双碳”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双碳”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稳步推进“双碳”目标任务取得实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须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比约83.4%,其中煤炭

13、占比仍高达56%,这是最大的实际。如果传统能源逐步退出不是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一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手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不能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就先把手里吃饭的家伙扔了。同时,我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高耗能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不仅不是我们所要的发展,而且会反过来影响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低碳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须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

14、不是不排放,而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同时,降碳要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协同推

15、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加强统筹协调,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制度安排和统筹协调机制,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实现“双碳”目标,等不得,也急不得。策略上要稳中求进,统筹做好加减法;行动上要扎实推进,保持定力不动摇。降碳、减污是做减法,扩绿、增长是做加法。“降碳”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降碳、减污,降低的是高碳经济,减少的是“黑色经济”,增加的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美丽经济。“扩绿”可以增强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

16、和持续性,进一步扩大环境容量。“增长”只有建立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才能使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可能,从而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这一重大论述和宣示,科学回答

17、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据香港、澳门基本法,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反中乱港势力猖獗,肆意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2019年“修例风波”更使香港一度出现最严峻的局面。两年多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重大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香港社会高度关注会不会继续实行“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前途命运如何。国际社会对此也十分关心。继2022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18、2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向国内外宣示“一国两制”方针必须长期坚持,回答了事关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这一重大宣示,锚定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历史坐标,指明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发展方向,筑牢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坚实根基,极大增强了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符合各方利益、能够实现共赢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一定会越走越稳越好。第一,“一国两制”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香港

19、、澳门回归祖国,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受益者。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好制度。第二,“一国两制”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回归后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澳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方面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有

20、利于保障居民的根本利益和福祉,香港、澳门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第三,“一国两制符合国际社会利益,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港澳回归以来,各国投资者和专业人土继续在港澳投资、经营、提供专业服务,并通过港澳进入内地市场,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也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受益者。另外,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持“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

21、,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挥香港、澳门优势和特点,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加快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深化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坚决打击反中乱港乱澳势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

22、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为什么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是基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部署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作出的重大判断,可从以下4个方面理解。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资源能源约束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是基本国情。要整体迈入现代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模式是行不通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

23、构偏“煤”,并且未来能源资源需求仍会保持刚性增长,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用电量约830千瓦时,明显低于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产业和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较大,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窗口偏紧。必须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型生产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从世界范围看,绿色低碳转型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新方向,孕育经济增长新空间,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也相当大。从我国近年的发展态势看,一方面,绿色

24、转型正在重构以要素低成本优势为特征的传统生产函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形成许多新的增长点。比如,我国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制造业产能、新增和累计装机规模近10年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巨大的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需求和绿色消费需求正在催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绿色市场。比如“十三五”时期我国共建设2000多家绿色工厂和170余家绿色工业园区,绿色消费规模逐步扩大,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世界第一。总的看,绿色产业正在孕育新技术、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形成新需求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绿色发展动能。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

25、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基本需要在发生深刻变化,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需要,还包括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安全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初级产品消费国,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地集中,保障供给安全风险

26、大。高质量发展是资源使用效率高的发展。在供给端注重“开源”、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特别要在需求端做到节约集约,注重“节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以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缺口的压力,降低进口依赖度和供应保障安全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会由于能源资源供应跟不上而被打断。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离不开三大关键支撑的完善和加强。一是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二是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三是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通过做好这些工作,牢牢把握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这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

27、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为什么要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明确把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从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深刻理解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扎实抓好各项举措的有效落实。新时代10年来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取得重大成就。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探索走出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

28、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的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就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推动顶层筹划显著加强,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实践逐步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军事人才培养、国防动员等方面协作深化拓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迈出扎实步伐,有力促进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实践证明,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必须深入持久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应对复杂

29、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新机遇,也使我国发展和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要完成好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需要不断提升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提供可靠支撑。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军事革命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大战略投入,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物交叉、微纳材料等领域展开激烈角逐。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融合国家各领域战略布局,整合各方面战略资

30、源,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汇聚起国家战略优势,在激烈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恩格斯讲,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物质基础。国防和军队建设只有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植根于我国日益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从战争的维度看,战场上的对抗不仅是军事体系间的较量,而且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

31、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系统整合,谁就能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只有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才能促进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打通国家综合实力向先进战斗力、体系对抗力的转化路径,保障人民军队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宽、范围广、内容多。要高标准落实党的二十大相关战略部署,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高。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32、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关心国防、支持强军事业的浓厚氛围。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将学习要点如下:为什么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战略部署,对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此,

33、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深认识。一、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客观需要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在人类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先秦荀子曾有“学不可以已”之训,显示了朴素的终身学习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从正规学校系统中获取的知识技能有限,大量知识技能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习得,终身学习既是人们谋生发展的持续动力,也是国家现代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组织首倡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理念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教育制度和学习方式创新。进入21世纪,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各国确保包容和公

34、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对各国教育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前,国家财富增长和民众福祉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和创新的积累。我国要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乃至强国,必然要靠全民终身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立法确定“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不断探索实践全民终身学习,成就卓著,为国民素质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35、代化国家新的总动员令,对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指明了总体方向。可以预见,全民终身学习制度体系的创新、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建设,必将为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二、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新时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更为健全的实施条件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教育,全民终身学习领域成果丰硕。2020年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约占总人口的15.5%;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15岁及以上人口9.91年,劳动年龄人口10.8年,新增劳动力13.8年。同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4万亿元,非财

36、政性教育经费超过1万亿元。每年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输送1000多万毕业生,500多万人通过继续教育获得高教学历,上亿从业人员接受多样化培训。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万门,注册用户达3.7亿,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稳居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巨大人口压力正在转化成强大人力资源,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制度环境和实施条件,明显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部署,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以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为重点,全面夯实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基础,深化各阶段各类型教育纵向链接、横向融通,强化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更新理念、变革模式、完善治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形成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和学习方式,协同推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谱写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大国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