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2496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docx(8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文本(征求意见稿)组织单位: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技术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日期:2023年7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建设基础与形势分析2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基础2第二节存在问题与发展机遇5第二章规划总则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规划原则9第三节规划范围和期限H第四节规划目标和指标11第三章规划任务与措施21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绿色乳源21一、建立乳源特色生态安全格局21二、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1三、科学布局城乡蓝绿生态空间23四、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控25第二节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低碳乳源26一、优化经济产业体系26二

2、、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29三、加强资源能源集约利用35四、加速培育现代绿色服务业37第三节构建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美丽乳源38一、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38二、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41三、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44四、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45五、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47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50七、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51第四节构建生态生活体系,建设宜居乳源52一、保障饮用水安全52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53三、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56第五节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人文乳源58一、传承保护生态文化58二、培养生态文明意识59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62第六节构建生态制度体系,建设法治乳源62一、健全生态文明决策机制6

3、2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63三、推行责任落实制度65四、健全生态产品市场机制67第四章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70第一节重点工程70第二节效益分析70第五章保障措施74第一节组织保障74第二节制度保障74第三节资金保障75第四节技术保障75第五节人才保障76第六节舆论保障76附表重点工程78刖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

4、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打造美丽广东的总体奋斗目标。2021年12月,韶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的目标。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推动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筑牢粤北生态保护屏障,以生态和民族为特色优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生态文化、生态生

5、活、生态制度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特编制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第一章建设基础与形势分析第一节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一、区域特征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全县国土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境内森林、水力、矿产、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8.49%,拥有广东省内库容排名第三的南水水库,水质和空气质量达标率分别为100%,98.85%以上,是全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乳源瑶族自治县承担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6、、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功能,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二、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成效(一)绿色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乳源瑶族自治县以筑牢粤北生态安全屏障为引领,构建“一心、一屏、多廊、多节点”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84.8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55.88%),并构建了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创建,扎实推进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7、试点工程,落实“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改善。(二)生态经济绿色转型加快乳源瑶族自治县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持绿色低碳生态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一廊一园”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东阳光“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加强违法违规用能项目整改,探索“双碳”实现路径及碳排放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大布三期风电项目和一六镇农光互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全力做好涉农“五个一”工程建设,做大中药材、茶叶、林下山珍、田间杂粮四大新兴优势产业

8、,成功创建瑶药、油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提速发展。2022年全年农业增加值11.12亿元、增长15.9%。文旅产业复苏发展,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生态经济效益可观。(三)生态环境质量及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乳源瑶族自治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多年保持“基本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100%,城市建成区和农村未出现黑臭水体。县城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85%以上,六项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此外,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拥有广东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宝库一一广东

9、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县内有大小河流11条和南水水库(广东省内库容排名第三水库),水量充足;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866.7万立方米,林业碳汇资源丰富,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广东省省级林业生态县。(四)城乡人居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深入实施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正式运营,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大布镇、一六镇“139+”美丽珏镇项目有序推进,城镇建设持续提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22年949个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新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

10、、小公园”550个,“美丽庭院”110个,打造干净整洁村80个、美丽宜居村10个,打造4条美丽乡村风貌带,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五)生态和民族文化魅力彰显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生态环保教育“五进”“下基层”等活动,积极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同时,作为全省唯一的瑶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共有2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瑶族盘王节、瑶族刺绣、瑶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优美的瑶族歌舞、特色别致的瑶族服饰、精湛的瑶族传统技艺等在不断发展更新,

11、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六)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健全成立了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推行林长制与河长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全力维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列入重大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和问题整改工作。探索资源资产有效转化模式,入选广东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制定乳源瑶族自治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要求及部门分工,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制度化、有序化的轨道。第二节存在问题与发展机遇一、存在问题(一)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压力叠加产业结构不优,新兴产

12、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集聚效应不明显。能源消费总量仍存在刚性增长需求,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高耗能工业占比较大。全县生态保护红线、“三线一单”中优先保护单元分别占国土面积的55.82%.80.06%,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对产业发展支撑不足。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乳源瑶族自治县面临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二)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仍然突出村镇饮用水卫生管理欠缺,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没有进行规范化消毒处理,卫生制度缺乏,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畜禽水产养殖布局不合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普遍不到位,大量畜禽粪便、污水不能有效处理和合理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偏低,存

13、在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管网渗漏、截污管网雨污合流,以及运行经费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处理效果欠佳。(三)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亟需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仍未补齐,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不足。基层环境监管执法、环境监测等能力薄弱,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尚不健全。部分企业治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垃圾分类、绿色消费、节能减排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完全转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等制度保障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有待完善,资源资产价值化机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

14、态补偿等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尚未开展,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环境责任保险等仍处于探索阶段。二、发展机遇(一)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我省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加大财政扶持、建立“3+1”帮扶机制等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乳源瑶族自治县垦造水田项目和风电三期项目实施,开展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县城区污水管网项目纳入中央财政PPP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在建材产业、整合收购小水电、储备林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建。(二)扶持生态发展区的政策机遇省级层面提出将大力推进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生

15、态发展区支持力度,实行差别化精准化的人口、财政、投资、产业、用地等发展政策。乳源位于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这政策为乳源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开拓了制度空间。(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乳源是粤港澳大湾区延伸区和后花园,“广韶同城”融合发展和丹霞机场即将建成,给乳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立足“一核一区一带”的发展格局,乳源将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特色和东进西出的交通优势,以生态为特色优势融入大湾区建设。(四)南岭国家公园和乳桂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以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和乳桂经济走廊产业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擦亮“大南岭”生态品牌,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高新

16、材料、总部经济、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为发展重点,打造成为对接大湾区、实现乳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提升乳源的国际知名度。(五)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发展机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关于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六大行动”,部署了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固碳中和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环境等任务,为推动乳源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绿美乳源生态建设新格局带来绿色发展新机遇。第二章规划总则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

17、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黄坤明书记在韶调研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131(F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和民族为特色优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绿美乳源生态建设,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做大做强特色生态产业,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传承创新瑶族文化,建立完善长效久治生态制度,打造广东北部生态区高质量发展“乳源样板”,奋力推动乳源实

18、现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二节规划原则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力推进乳源瑶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粤北生态保护屏障;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探索形成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二、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规划引领,以补短板、堵漏

19、洞、强弱项为导向,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识别不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充分考虑发展优势和机遇,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加强瑶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挥南岭等独特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有机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观,将乳源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落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积极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度和创造性,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风尚。第三节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

20、围为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全域范围,下辖乳城镇、桂头镇、大桥镇、一六镇、洛阳镇、大布镇、必背镇、游溪镇、东坪镇9个镇,全县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规划基准年为2022年,规划期限为20232030年,近期为2023-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0年。第四节规划目标和指标一、规划目标(一)近期目标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粤北生态保护屏障更加牢固,产业和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加快,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治理

21、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争取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基本实现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具体目标为:国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以南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成,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强化森林资源管护,重要生态空间得到保护修复,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提升,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环境风险得到防范化解,生态质量指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78.49%,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能源结

22、构持续优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改善,碳达峰工作有序推进,以广东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资源资产价值化实现机制,探索形成“两山转化”乳源路径。生活方式生态化、绿色化转变。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0%,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推广,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有效开展,打造绿色生态和谐宜居乳源。生态文化得到丰富繁荣。瑶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西京古道资源活化利用水平提升,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公众自觉参与

23、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参与度达到94%以上。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得到有效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逐步提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二)中远期目标到2030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现代化高质量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融合发展的通道深入拓展,自然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城乡品质进一步提升,生态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基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4、水平提升,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乳源。二、建设指标以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为依据,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分为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节约与利用、产业循环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绿色化和观念意识普及十项任务,共计35项指标(详见表1)。表1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指标属性现状值(2022年)达标情况2025年规划目标2030年规划目标牵头单位生态制度(一)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1生

25、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实施编制中制定实施制定实施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2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有效开展有效开展达标有效开展有效开展县委办、县府办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20%束约性23.75%达标23.75%23.75%县委组织部、县绩效办、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4河长制全面实施约束性全面实施达标全面实施全面实施县水务局5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100%100达标100%100%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6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性开展达标开展开展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生态安(二)生态环境质量7境气量环空质优良天数比例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束约性98.

26、85%达标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指标属性现状值(2022年)达标情况2025年规划目标2030年规划目标牵头单位全改善PM2.5浓度下降幅度续改善PM2.5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达标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8水质达到或优于IH类比例提高幅度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束约性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达标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环质水境量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无劣V类水体无劣V类水体无劣V类水体黑臭水体消除比例续改善100%100%100%

27、(三)生态系统保护9生态质量指数(EQl)EQI-1rEQl为86(EQI为-0.3)达标EQI-1EQI-1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10林草覆盖率(山区)60%P森林覆盖率78.49%达标森林覆盖率78.49%森林覆盖率78.49%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11生物I多样才性保护/司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直物保护率95%考参性95%达标95%95%县林业局小来物种入侵不明显不明显达标不明显不明显县林业局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指标属性现状值(2022年)达标情况2025年规划目标2030年规划目标牵头单位44寺有性或指示性水生制种保持率不降低暂无数据达标不降低不降低县农业农村局(四)生态环境风险防范1

28、2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100%达标100%100%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13建设用地土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建立建立达标建立建立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14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r建立达标建立建立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县应急管理局生态空间(五)空间格局优化15然态间自生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束约性1284.83km2,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达标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自然保护地批复面积150974.07公顷,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达标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

29、变,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县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16河湖岸线保护率完成上级管控目标考参性57.7%,完成上级管控目标达标完成上级管控目标完成上级管控目标县水务局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指标属性现状值(2022年)达标情况2025年规划目标2030年规划目标牵头单位生态经济(六)资源节约与利用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束约性单位GDP能耗增加1.02%(2021年,目标值为下降3.3%)达未标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县发改局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束约性143

30、.25立方米/万元,较2021年下降达标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县水务局1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4.5%考参性0.0882亩/万元,同比下降11.89%达标4.5%4.5%县自然资源局20肥药量化农减化主要农作物化肥亩均施用量减少20.3千克/亩(2021年)-减少减少县农业农村局主要农作物农药亩均使用量性0.38千克/亩,与2021年持平减少减少(七)产业循环发展21业弃综利农废物合肺秸秆综合利用率90%考参性91.37%达标91.37%91.37%县农业农村局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89.33%达标89.33%89.33%农膜回收利用率80%86.24

31、%达标86.24%86.24%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指标属性现状值(2022年)达标情况2025年规划目标2030年规划目标牵头单位2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2%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考参性52.98%达未标60%60%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生态生活(八)人居环指我美2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100%达标100%100%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24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90.47%100%100%县水务局25城镇污水处理率85%91.05%达标95%95%县住建管理局2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0%64%达标80%80%市生

32、态环境局乳源分局况欢音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束约性99.2%达标99.2%100%县住建管理局2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80%100%达标100%100%县住建管理局29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100%达标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县农业农村局(九)生活方式绿色化3()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50%43%100%100%县住建管理局31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实施实施达标实施实施县住建管理局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要求指标属性现状值(2022年)达标情况2025年规划目标2030年规划目标牵头单位32政府绿色采购比例80%99.89%达标

33、99.89%100%县财政局生态文化(十)观念意识普及33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100%100%达标100%100%县委组织部34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80%93.3%(2021年)达标94%95%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35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80%93.5%(2021年)达标94%95%市生态环境局乳源分局第三章规划任务与措施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绿色乳源一、建立乳源特色生态安全格局以实现乳源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筑牢粤北生态安全屏障为引领,统筹推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构建“一心、一屏、多廊、多节点”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空

34、间整体品质,形成山清水秀、生机勃勃、人地和谐的生态空间。一心:依托南岭国家公园,打造县域生态核心;一屏:依托县域西部山体,形成县域主要生态屏障,串联南北生态要素;多廊:依托水系、生物迁徙廊道等,打造县域生态廊道;多节点:以自然保护地为核心,形成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二、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一)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建设南岭国家公园为引领,整合和优化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稀有物种得到系统保护,生态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保障能力有提高。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科学评估,持续推进

35、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落地,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二)推进南岭国家公园等建设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突出保护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地等核心功能的定位,积极配合省、市创建以完整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丹霞地貌地质资源、传统民俗文化为特色的南岭国家公园,形成具有全球意义的南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打造一批生态服务基地、生态发展核、自然体验区块、游憩体验区域、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实现南岭国家公园自然体验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广东乳源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的保

36、护和恢复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岩溶景观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为特色的岩溶生态旅游目的地与国家级石漠化科普宣教基地与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地。(三)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依据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区,实行差异化管控。结合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分类分区制定管理规范。坚持一地一牌一机构,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分级行使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建立自然保护地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监测、科普宣传等能力建设。建立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地监测。三、科学布局城乡蓝绿生态空间(一)构建“一核、三带、多点”的水生态保护格局结

37、合乳源河湖水系与湿地资源的分布特点,规划形成“一核、三带、多点”的水系空间结构。一核:以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水体保护核心。三带:重点保护杨溪河-武水、南水河、大潭河三条骨干河网;多点:重点管控南水水库、横溪水库、坝美水库、泉水水库等多个水库湿地形成的滨湖空间。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对岸线乱占滥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推动绿色小水电创建和公益性水库标准化管理。加快武江桂头镇段沿河生态旅游廊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生态水系,分期推进碧道工程,加快岭溪河、大布镇区至大峡谷景区、官坑河等碧道建设,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

38、十四五”期间,乳源瑶族自治县规划建设约87.97公里长的碧道。(二)科学构建城乡绿地系统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依托中心城区现有的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结合城区内部河涌、新区道路通廊建设和外围自然山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南水聚灵秀、绿廊汇青风、多园布瑶城、众绿绣星辰”绿地系统。以南水河滨水岸线为资源,营造一条魅力滨河绿带。对中心城区南北向的多条河涌开展生态化建设,形成城区对外的生态脉络。结合现有县城周边自然山体,考虑居民出行距离,在中心城区周边形成城北郊野公园、风光岭郊野公园、雷公岭郊野公园等若干郊野公园;在城市内部形成河南公园、滨河公园、文昌塔公园等若干城市主要公园。通过旧城改造和新城绿

39、地系统布局,在城区布局数量众多的小型公园,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完善由县级公园、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组成的城市公园体系,重点以街头绿地作为公园服务半径的微补充,提升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覆盖率。在中心城区山体、河流、水源保护区、大型工业区周围、交通干线两侧和高压走廊布置防护绿地。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积极探索“小田园”“小花园”“小村落”布局模式,集约节约化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积极营造乡村风景林、水源林,扩大山水林田湖的连片绿化,构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新格局。依托古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和红色历史文化

40、底蕴,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因地制宜打造生态风貌保存完好、村庄特色文化突出、生态功能效益显著、生态产业发展良好的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等特色乡村。到2027年,建设绿化美化乡村10个,绿美古树乡村2个。四、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控(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省上报自然资源部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对乳源瑶族自治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将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要求,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按上级要求,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并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严厉查处生态保护红线

41、内违法建设行为。在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后,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定期监控、评价,及时掌握南岭、南水湖、天井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配合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生成疑似生态破坏问题清单,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管理。(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建档立卡和标识牌设立工作,做到图、表、册和地块一致。落实保护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督管理,对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实现动态管理。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严守耕地数

42、量、质量双重红线,确保耕地红线内面积不减少,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第二节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低碳乳源一、优化经济产业体系(一)做大做强特色工业立足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区位、产业资源和政策优势,打造“一区一特色”:东阳光高科技园片区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富源工业园片区重点发展壮大电子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园片区优化发展以氯碱化工、氟树脂等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发展格局。持续推进乳桂经济走廊产业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支持东阳光做强做大产业主链,推动东阳光璞泰来建成投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以创建基金小镇为重要抓手,用好韶源产业基

43、金,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助推硕成、恒扬、连捷等优质企业上市发展,促进乳源省级高新区提质增效。推进东阳光“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建设。立足“先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材料制造基地、新能源材料制造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创新实施“推动产业扩容增效,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三大举措,努力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产业强链、产业延链、产业补链的“七链”体系,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资产资源价值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二)做优做精现代农业培育绿色生态农业。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一批高品质、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生产基地,推进乳源瑶族自治县服务大湾区菜篮

44、子工程、省级蔬菜产业园等建设。做强特色水果、蔬菜、粮食三大主导产业。重点依托大桥、大布、游溪等乡镇,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蔬菜、高海拔反季节蔬菜。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培育做大中药材、茶叶、林下山珍、田间杂粮四大新兴优势产业。大力挖掘发展瑶医瑶药特色中药材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龙脑樟、黄精、九节茶、淫羊薯等特色中草药种植,在乳城镇、一六镇、洛阳镇、大桥镇、游溪镇等镇建成瑶药生产基地。加快标准茶园建设,推进乳源生态有机茶叶、无公害茶叶种植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动发展香菇、木耳、灵芝等山珍产品的林下种植。做大畜禽、油茶、黄烟三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乳源瑶族自治县油茶省级现代

45、农业产业园,在育苗、种植、加工、研发、仓储、物流、营销、休闲旅游等关键环节带动粤北乃至全省优质油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融合发展。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进和培育万森生态、宝华农科等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为核心,集中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粮食深加工、蔬菜加工以及特色林果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落地通风、冷藏、烘干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项目,促进绿之源、嘉农等食品加工企业发展。支持农民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将农产品开发为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品、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鼓励发展田园综合体、主题农庄、家庭农场、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研学营地等产品。促进休闲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发农业观光、休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