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 . 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 74 647 254 92 .计算.24+8-636947-21 + 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 计算的.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运算.二、探
2、究新知。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 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 示,即脱式.1 .教学例L(1)板书:47-12+5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 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 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 边板演)教师板书:47-12+5= 35+5=40(2)学生试算:4816-375497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
3、格式.2 .教学例2.(1)板书:6X3+50 50-6X3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 后,都要先算乘法.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 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 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3)反馈练习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19
4、+5X3 7X8-29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3 .教学例3.(1)板书 546-7 7+546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3)反馈练习:455-836+497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 计算.4 .师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
5、,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 法,要先算除法.三、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5253页例2, P53页“做一做”,练习九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能正确地读 出小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交流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会正确读小数。教学难点:会正确读小数。教学过程:一、独立学习1、认真阅读52页内容,你发现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小数点在什么位 置? 12. 378每个数字分
6、别在什么数位?各表示什么?2、熟记小数数位顺序表,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3、0.58 读作()。3.5 读作()。41. 37 读作()。你能总结出读小数的方法吗?试一试。4、完成P53页的“做一做”。(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 握学生学情)5、自学检测1、小数点左边的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左边的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左边的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7、3、读出下面的小数0.9、10.728. 67236. 49二、协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 解)。(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填空。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 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2、探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个十分之一是()O 0. 1 里有()个 0.001。3、引导学生总结出读小数的方法。分页代码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
8、会什么?跟同桌说一说。三、达标训练1、填空。0. 4里面有()个0. 1;0. 08里面有()0. 001;5. 36 里面有()个 1、()个 0. 1、()个 0.01;4个()是0. 004; 1里面有()个0.001。2、判断。(1)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2)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左边的第一位是十位。()(3) 28. 37读作:二八点三七。()(4) 51. 645读作:五十一点六百四十五。()(5) 0.1、0.01、0. OOE 0.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其中最大的计数 单位是0.1。()3、读出下面的小数。(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 772千米。(2) 土星绕太
9、阳转一周需要29. 46年。(3) 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动车行驶0.84千米。四、堂清检测1、填空。(1) 23. 564读作();2在()位,5在()位,6在()位,4在()位。(2)小数点在()位和()位之间。它是()部分和()部分的分界点。(3) 5个百分之一是();7个十分之一是()个千分之一是0.0008。(4) 0.3 里有()0.001;0.06 里有()0.0001。2、读出下面各小数。0.50.283.2529.46328.72 米 60.807 千克3、写出下面各小数中3表示的意思。20. 083)0. 33. 0556. 23( ) ( ) ( )4、一个数由6个百,7
10、个十, 0. 0001组成,它写作(4个一,8个十分之一,3个百分之一,5个),读作()。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九5、6题。板书设计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方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方法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 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第85页例5任务分析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 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的基上进行教学的。它 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 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
11、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并归纳 出这一规律,即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教材在编写上也深 刻的体现出了让学生探究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度。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体现在让学生经历猜想一验证一结论的过程,来认识 和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 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基础技能。在四年级上 册角的度量的学习中,学生有接触到两把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 ;并在 相关的补充习题和数学练习册的练习中,也有要求测量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的练习,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
12、是 180o O但是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需要进行验证,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的主要任 务是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推理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未知角的度数并运 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通过拼摆,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学习铺垫1、一个平角是多少度?等于几个直角?2、如下图,已经N l=35o , Z2=78o ,求N3是多少度
13、?二、探究新知,理解规律1、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说出手中三角形的类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说出 三角形有几个角?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 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2、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探究1:量一量,算一算以小组为单位,用量角器计算出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生讨论汇报,并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那它到底与180。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预设:有学生可能会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这时老师可以
14、提问,为什么就是180。?我们要进行验证,你有什么办法呢?分页代码探究2:摆一摆,拼一拼引导:我们刚刚每个三角形都量了三次角,每一次度量都有误差,所以量 出来的内角和有误差。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减少误差呢?生可能很难想到,可以提示学生: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要量一次 角。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如图:(1)锐角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引导学生说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2)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同样的方法,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3)让学生独立用同样的方法,发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
15、是180。呢?(是,因为这三类三角形包 括了所有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巩固练习,应用规律1、在一个三角形中,Zl=140o , N3=25 ,你能求出N2的度数吗?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原因: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也就是 Zl+Z2Z3=180o ,借助图像Z2=180o -Z1-Z3 或 Z2=180o - (Z1Z3)=180o -140o -25=180 - (140 +25 )=40 -25=180 -165=15=15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 ,它的两个底角各是多少度?学生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又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所以(18
16、0q -80o ) 2=100o 2=50四、拓展练习,深化规律1、求出下面各角的度数。(1)(2)2、判断(1)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角。()(2)锐角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直角。()(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3、下面是两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后留下的残片,你知道它们原来各是什么 三角形吗?( ) ( )五、课堂小结,分享提升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思考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那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呢?(根据三角形 的内角和是1800求,参考课本88页第12题,完成89页16题)板书设计教学内容: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
17、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 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2、教学难点是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且要注意运算 符号的处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2、我们已学了哪些运算定律?3、谈话导入师:前面我就已经知道李叔叔是个爱好旅行的人。他喜欢骑自行车环保旅 行且是自助旅行。为了旅行,他需要看一本自助旅行的书,这里有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来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呢?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李叔叔昨天看了 66
18、页,今天又看了 34页。还 剩几页没有看?二、探讨新知1、解决例1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234-66-34234- (66+34)234-34-66(1) 分别说算理(2)、师:想一想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这3道题计算出来。(生 板演,其余自练。)(3)、交流、比较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反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 较简便。(5)、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便计算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2、把234改成266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想一想:你认
19、为怎样算简便?分页代码全班练习,口答反馈266-66-34266-(66+34)3、讨论总结: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简便。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 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 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置身于实 际的生活情境之中,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到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了数学意识,达到了教师、学生、教材与实际生 活的有机结合。)三、巩固
20、提高1、判断:(1) 73-12-8=73-12+8(2) 47- (13+7) =47-7-13(3) 60- (25-14) =60-25-15(4) 185-43-27=185- (43+27)2、连线(1) 378- (126+95)378-126+95378-126-95(2) 426-70-21426- (70-21)426- (70+21)师:你是怎么想的?(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连续减这两个数)总结:在计算连减时,先要认真审题,再根据数字的特点,找到最简便的 方法进行计算。3、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868-52-48=868 (52+) ;1500-28-272
21、=- (28272) ;415-74-26=();468- (329+68)=4、用简便方法计算(1)437-53-47(2)286-22-78(3)296-34-96 (4) 545-167-145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简便方法,在做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再选择方法。5、拓展练习(1) 487-139-61-187(2) 300-123-75-77(3) 323+65-123(4) 27+466+53-66(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更进一步体会到三个数连减在计算上的 变化运用,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难点,并深化提 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简算方法?有什么收获呢?(设
22、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并勇于提出问 题,学会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教材P45页例5, P4647页练习八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根据例5题中信息列出算式。2、还有不同的解法吗?3、算式中31X2+30X2,在计算时写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
23、提纲,自学教材P45页例5,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 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1、用简便方法计算。12X 97+3 X 9717 23-23 X 799X23+23101X87-872、我家每天要买一盒牛奶和一盒豆浆。一盒牛奶2. 40元,一盒豆浆0.60 元。一星期买牛奶和豆浆要花多少钱?二、协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 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 发现
24、、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WWW. xxjx sj. CN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2、学生说出自己对这种简便方法的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三、达标训练1、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29+22+78=29+100()3516=35 28()102 56=100X56+2()2、怎样简便怎样算。23+23X993、17 32-7X32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 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四、堂清检测课本47页6、7题。作业布置教材P46-47页2题
25、、思考题。板书设计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2) 721+1=147+1=148 (天)(1) 312+302+26=(31+30) 2+26=612+26=122+26=148 (天)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61页例50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 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 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 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 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 性、由具体
26、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 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 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 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 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 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 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 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
27、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 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 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 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1)出示例5: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 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
28、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 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 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 0.9米。小妖 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 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 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打倒。)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师板:(0.009 米,0.09 米,0.9 米,9 米,)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 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 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
29、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 数点移动(齐读)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 米的长度吗?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 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师板:0.009米二9毫米0. 09米=90毫米0. 9米=900毫米9米二9000毫米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 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 记录员做好记录。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从上往下看,以第1式为标准,第
30、2、3、4式分别同第1式比较,等号右 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 怎样?(2)小组讨论(3)小组交流汇报小组一:(以第1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 009米变为0. 09 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 倍)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 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 的IOOO倍;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1)猜想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 向左移动,会发
31、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我们一起来验证。(2)验证猜想分页代码讨论:从下往上看,以第4式为标准,第3、2、1式分别同第4式比较,等号右 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 怎样?(3)小组合作(4)小组汇报交流小组1 (以第4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9米变为0. 9米,小数 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 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 的1/1000;O齐声读规律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
32、面的内容。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5)出示四句歌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1)36. 8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0(2)5.41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3)128.6变为(),小数缩小到原数的()。2、判断(1)把5. 6扩大它的10倍是560。()(2)把1. 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IOo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l100o O3、选择(1)
33、把5. 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O 0A、扩大到原数的10倍B、缩小到原数的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D、缩小到原数的(2)把最大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A、9B、0.9 C、900 D、9000(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与0.717比较 ()o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IOOO倍C、相等4、思考题: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 02,原来的小数是 ()o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五、布置作业。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教学目的: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
34、象思维,通过直观推 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 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 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1、填空1米二()分米 1米二()厘米 1米二( )毫米2、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手套: 毛巾:(课件演 示)提问:2. 50元、3. 00元各是多少钱呢?(2元5角、3元)2. 5和2. 50都表示2元5角吗? 3和3. 00相等吗?引入:为什么会
35、相等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数的 性质”(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L教学例1。(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请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考后马上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 道的。演示:重合法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板书并演示:1分米二10厘米二100毫米(2)导入例1: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须体现它们的原先单 位。1分米二()米 10厘米二( )米 100毫米=()米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米,写成0.1米10厘米是10个米,写成0.10米100毫米是100个米,写成0.100米并板书:0.1米 0.
36、10米 0.100米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快回答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较一下。(课件演示)(3)指导看黑板:1分米二10厘米二100毫米0. 1 米=0. 10 X=O. 100 米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 怎么说?末尾添上“0”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小数 0. 1米=0. 10米=0. 100米 大小不变末尾去掉“0”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三
37、、巩固运用、交流反思分页代码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 “0”,把小数化简.(1)比较0.30和0.3的大小。(用你喜欢的颜色在课本上分别表示出0. 30 和 0. 3) O2.出示例2:把0.70和105. 0900化简。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回答,让其说说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为什么105. 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 的末尾的)(4)练习: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O”不能去掉?0.40 1.820 2.900 0.08
38、0 12. OOO回答后小数末尾的O红色闪现。问12应该去掉O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强调:12去掉O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 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3.出示例3o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想想可以怎么做?(1)学生自己完成。(2)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3)练习:下列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 化?3.4180.067003.04.90四、全课小结L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2.现在知道刚才的标价为什么相等吗?五、
39、作业设计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第一题、第三题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1分米=10厘米=IOo毫米小数 O. 1米=O. IO米=O. IOO米 大小不变末尾添上“0”末尾去掉“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内容教材P39页例1,练习七的1、2、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 和。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
40、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 做标注)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2、自己试着说一下算式中每一步各表示什么意思?3、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4、能用一句话概括吗?5、试用简便方法计算545T67T45(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 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 握学生学情)(H)自学检测1、用简便方法计算。528-53-47470-254-46515-126-2152、填空。小明参加主持人竞选,共计有
41、效票325张,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 弃权()票。二、协作学习(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 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 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三、达标训练1、填空。436-236-150=436- (+)480- (268+132) =480026801321000
42、-159-=10000 (+441)- (217+443) =895一口一口2、判断。638- (438+57) =638-438+57()901-109-91=901- (10991)()113-36-64=133- (3664)()3456 (481+519) =3456-481-519()3、简算。480-82-18673-84-71-454、一本书共有385页,小明第一天看了 89页,第二天看了 95页,第三天 看了 Ill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四、堂清检测(一)出示堂清检测题。1、简便计算:863-365-1351245- (245+673)2、解决问题:刘老师带IOOO元给学生买奖
43、品,买钢笔用去386元,买笔 记本用去414元,应找回多少元?(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41页1题,2题,3题。板书设计减法的性质234-66-34234-66-34234-66-34=168-34=234- (66+34)=234-34-66=134 (页)=234-100=200-66=134 (页)=134 (页)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61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 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3、初步培养学生用
44、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比较大小0. 750 O 0. 752. 84 O 2. 8402. 541 O 24.512、观察每组题,看你发现了什么?前两小题一类一一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观察第三组数,看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大小就不同 后)给出254.1,你还会比较大小嘛?二、新授1、导入新课看来小数点不同,小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 究其中的规律。(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2
45、教学例5(1)出示例5图师: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妖魔无数,每次都是火眼金精的孙悟空降 妖除魔,这不今天又遇到妖怪了(大屏幕出示图)(给点时间看图)唉,通过 看图,你知道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 0.009米=9毫米 你知道0.009米是多长吗? 你知道9毫米有多长吗?(用手势、用尺比划)这么长的金箍棒打不到妖怪,怎么办?对了,只见悟空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 0.09米=90毫米 这个数有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那你知道0.09米是多长吗?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原来的10倍,对吧? 它有多长你们知道吗?(用手势、用尺比划)可是,这么长的金箍棒还是打不到妖怪,只见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 箍棒就变成了 0. 9米=900亳米 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谁知道0.9米是多长? 它有多长呢?老师这有尺谁来找找。分页代码900毫米里有多少个9毫米?那这个时候金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