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学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110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2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一数》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数一数》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数一数》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数一数》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数一数》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一数》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一数》教学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难点: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

2、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1、初步感知(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2、数数交流(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3、总结方法(1)

3、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4、抢答练习(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5、点子图表示数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4、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

5、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周长教学内容:课本第44一45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学重点: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

6、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二、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卡片:银杏叶枫叶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三、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

7、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4、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六、拓展练习。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七、解决情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今

8、天认识了周长,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棒,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蚂蚁王国的爬行比赛。哎呀,蚂蚁王国因为刚才同学们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看来还得咱们同学们出马解决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生:给他们找两片周长一样的叶子。师:你们怎么确定两片周长的叶子一样呢?我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树叶的周长呢?生:先用绳子沿边线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长度。生:我只用绳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绳子量出一片的周长,作上记号,再拿这根绳子量另外一片树叶,找到一个和它一样的树叶就行了。生:我用软尺量。师:同学们的办法太好了,蚂蚁王国的小蚂蚁终于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赛。你们听它们在表扬你们呢!(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给我

9、们出的好点子,你们真的太棒了。)八、小结。咱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周长,我们去量一量常见物体的周长,看哪个同学的方法最好,量的最准确。板书设计:周长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解比例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47题。教学目的: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

10、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二)、学习探索:你会用什么方法呢?(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1、教学例2。出示例2:解比例3:8=15:XO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3X=8X15.问:“这变成了什么?(方程。)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3X前加上:解:)问:“怎样解这个方程?“教师适当补充(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作一个因数,因为一个因数二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和解题的技巧:板书

11、;X=X=40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2、教学例3。出示例3:解比例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4.5X=9X0.8问:“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

12、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三)系列训练:1、做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2、做练习一的第4、5题。(1)做第4题的第题时,要提醒学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做。做完后,选一二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解的。(2)第5题。3、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8*、9*题和思考题傲第8*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

13、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3:8=15:4040:15=8:33:15=8:4040:8=15:3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15:3=40:88:40=3:1515:40=3:88:3=40:15(四)布置作业:完成P5第6、7题。板书设计:解比例例2:解比例3:8=15:XO例3:解比例=解:3X=815解:4.5X=90.8X=X=1.6X=40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课外拓展课。教学背景:学生已掌握“比多少、比长短、比

14、高矮”三方面的知识。接着,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教予学生探讨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的能力。由于这是一节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课。因此,要求学生会初步操作电脑。设计理念:首先,这节课我打算在电脑室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可操作。这样不仅方便我们的教学,还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在电脑上我会显示一个童话的世界,儿童的乐园一一“数学王国”。而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我会让学生比一比哪条路宽?哪条路窄?请学生从宽路进入。进入“数学王国”后,我会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王国”里面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而每一个活动和游戏都等于是一个知识面的拓展。最后,我还会让学生思

15、考:在“数学王国”里或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是可以拿来比较的呢?它们比的是什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面进行拓宽。除了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较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知识。1 .电脑显示:数学王国里的两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时聪聪说:“同学们,我叫聪聪。明明接着说“我叫明明。您们好!我们俩是数学王国的两只小精灵。你们想到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游玩吗?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可好玩啦

16、!”聪聪接着说:“可是,去数学王国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我们可能在教科书上没学过。你们有信心做对吗?”教师接着问学生:“你们有信心吗?有信心的请举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都举手,建立自信心。)2 .出示复习题。教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须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一是在最高的那个柜子上有三条钥匙,你们必须取最长的那条钥匙。二是在最多玩具的那个木箱里有一个“多拉A梦”,请你把他带上。你别小看他。有困难的时候他可是你的好帮手噢!只要你把“多拉A梦”按一下,他就会发出声音召集小朋友来帮忙。

17、(老师提示学生把“多拉A梦”放在桌面的右下角的正方形筐里。)3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二、进入“数学王国”,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1 .进入“数学王国”。电脑放出明明的话: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好吗?请大家跟我来。接着画面出现了一个写着“数学王国”四个大字的门口。但是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路的异同,并提出问题:应该走哪条路呢?我们听听聪聪是怎样说的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同学们请大家由较宽的路进入。然后,用你们刚才拿到的钥匙打开大门。(老师引导学生完成。)2 .遨游“数学王国”。比大小。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游戏一:钓鱼。电脑显示一

18、个小鱼池。鱼池里有大鱼和小鱼。请学生把钓到的大鱼放在大筐里,把钓到的小鱼放在小筐里。每条大鱼5分,每条小鱼2分。看看谁的分数最高。老师指出,请大家注意,放错了位置不给分。比厚薄。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肚子饿了吗?老师请大家吃三文治。(电脑显示两块厚薄不同的三文治。)在大家面前有两块三文治。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块三文治的异同。)其中较厚的已经过期了,不能吃。请大家把厚的三文治放到垃圾筒。把薄的三文治放在碟子里。比远近、比直曲。电脑显示两条河,一直一曲。在两条河上都分别有两条远近不一的船。老师指出河的对岸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我们一起乘船过去玩,好吗?但是,直河上较近的船才是通向对岸

19、的,别乘错船噢!(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此题。)(4)自由活动时间。过河以后,老师指出在这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你们可以自由活动,自己选择参加哪项活动和游戏。做对了会加分,还有奖品。相反,做错了会扣分的。你们要认真思考。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按一个“多拉A梦”,老师听到多拉A梦的呼叫就会来帮助你的。附近的同学听到哪位同学需要帮助的,也可以离开座位帮助他们。(电脑显示一个游乐园的环境。游乐园里有很多小动物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等待着同学们的参加。)三、提出问题,并小结。自由活动时间过后,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或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事物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它们可以比什么?(老师引导学生交

20、流和讨论。)最后,老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它们有的比厚薄、有的比曲直、有的比远近、有的比多少等等。只要我们小心观察,努力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2 .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 .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4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10的主题图和练习九第2题插图的课件、计数器等。2 .学生准备10朵

21、花(模型)、10根小棒等学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19的数,不仅能够正确数出19,还能读、写这些数,知道它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IOo2 .板书课题:10的认识。二、学习新知识1 .学习数数和认数。(1)在屏幕上出示第64页上10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2)学生数数,并交流自己数的结果。教师:画面上有多少人(10人),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我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一个老师,一共数出10人。教师:大家数了9以后再数10,10是9后面的一个数。提问:画面上一共有多少只鸽子?(10只)(

22、3)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再数画面上的人数和鸽子的只数,数后交流。教师:刚才同学们又数了人数和鸽子的只数,结果怎么样?在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刚才我又数了几遍,还是10人和10只鸽子。在数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数不漏数,结果总是一样的。(4)让学生试着两个两个地数,看结果是多少。(5)让学生观察第64页上的点子图,并数出图上小圆点的个数。(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这个数。(7)学生摆学具:在桌面上摆出10朵花。2 .学习10以内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9颗珠子,再拨1颗;让学生用

23、他们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9颗以后再拨1颗就是10颗的拨珠过程。(2)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在屏幕上出示第65页上面的直尺;让学生在直尺从0开始依次读出直尺上的数;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4)引导学生比较9和10的大小。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中小圆点的个数。先让学生在9。口和10。中的方框里填数“10”,然后在。里填“V”、。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重点说出填写时“想”的过程。3 .学习10的组成。(1)学生拿出10根小棒,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并

24、边摆边说:10可以分成9和1、8和2(2)摆小棒后,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全班学生齐读上面的10的组成。(3)引导学生推想10的另外的组成。教师:看到上面10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举例说明。学生:看到一组组成,还可以想到和它有联系的另外一组组成。如看到我马上就想到了学生由推想出另外几组组成。(4)引导学生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教师:根据刚才推想10的组成的过程,怎样去记忆10的组成?学生:学习时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不必牢牢记住,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4 .学习10的写法。(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

25、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合起来读IOo(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I,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I”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3)学生在节上格子里练习写10,教师作指导。三、巩固练习1 .数数。(1)数实物(数10根小棒、10个小圆片等)。(2)抽象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2 .完成第65页“做一做”的练习,先让学生根据10的组成连线,然后交流连线的过程和想法。四、课堂作业1 .完成练习九第1题,先由学生在数轴上的方框里独立填数,然后交流自己填数时的“想”的过程,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2 .完成第2题

26、。在屏幕上出示卫星发射情景的画面,并由学生模拟发射台指挥员从10数到1发布发射命令。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我国卫星发射时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完成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然后在完整地说一说10的组成。五、课堂小结1 .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2 .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3 .教师对全课作小结。听夏青峰老师“分数的意义”一课有感“起跑”唤起经验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你们刚刚三年级结束,有信心学好吗?生:有!师:今天我们学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生L分

27、子、分母和分数线。师: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2。(说到第3遍,才说出T“平均”分,教师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改正。)生2:我还知道了分数的大小。比如,4525o生3:我还知道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师:老师也想说说我知道的一些知识。(教师投影出示4幅图。它们虽然都表示1/4,但是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1/4。教师依次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评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夏老师在教

28、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情”出发,短短的一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联接点,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复习一一引新一一练习一一巩固”的模式。教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教师对于教学结构的变革,缘于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起跑”。“加速”文本阅读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1:最大的分数是什么?生2:分数能乘除吗?生3:分数可以做应用题吗?生4:为什么会有分数?师: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可以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自己解决。现在就请大家看书!哪些已经明白?哪些还不太明白?通过看书,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

29、些还解决不了?遇到疑难问题,我们就一起想办法。(学生看书。)师:好,通过自学课本,你们又知道了什么?生1:如果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有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生2: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生3:如果把许多物体合在一起,就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师:还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生4:一个数字,为什么称它为自然数?(教师板书“1与单位1”,并纠正这里的“1”是指单位“1”,与自然数的“1”是有区别的,像现在的一个班级,一个大会场的人,都可以看作单位“1”。)生5:为什么不能说二分之一是一半呢?师:可以。生6:为什么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教师板书一个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可以将它看成一个整体。)【评析】建

30、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个体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让学生来理解定义,那么,在新课程中,课堂活动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阅读文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夏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冲刺”操作实验师:我们要学会自己出题考自己。现在来进行“闯三关”游戏。第一关是“试试你的眼力

3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标出其中的一部分)师:大家目测一下,这是其中的几分之几?生:三分之一。师:为什么看出三分之一?生: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教师板书:1/3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然后,教师出示一个圆。)师: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学生猜测是1/3、1/2、3/8实际上是一个圆的八分之三。教师板书:3/8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师:我现在出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露出的是一个小三角形),你能根据老师画的,画出下面的图形吗?老师告诉你,答案可能不止一种。(学生操作,接着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师:关键看什么?生:看露出的

32、一份。(学生展示的作品多姿多彩,充分体现了他们思维的个性化。)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一一快速抢答。一起来看有关铅笔的问题。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生:3枝。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几枝?生:2枝。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生:l2o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6人,每人得多少?生:l6o师:为什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3枝,还可以用1/2表示呢?如果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2枝,可以用1/2表示吗?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弄清楚一些铅笔所表示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都可以用1/2来表示。)师:这

33、里有6枝铅笔,我要拿走它的2/3,请问拿走几枝?生:4枝。师:为什么?(教师提问后板书:2/3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师:这有1根小棒,我拿走了整体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生:5根。师:这有2根小棒,我拿走了整体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生:10根。师:这有3根小棒,我拿走了整体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生:15根。(教师出示了三幅用不同的铅笔数表示相同的五分之一的画,让学生画出遮盖的部分。学生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小结后板书:1/5是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最后,教师对照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将分数的意义逐层抽象提升。)【评析】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

34、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夏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主要抓住了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总数却不同。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处加

35、以引导,在关键处给以点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使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纵观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在不经意间,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夏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到渠成,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背景提示:夏青峰老师系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副校长。)(2001年10月12日在华士实验学校参观时留下的镜头左正面编者)教学内容:射线和角讲课人: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心小学蔡颖教学设想:1、用联系的

36、、发展的思想指导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中,充分感知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发展中,从而形成知识的建构,知识链就非常清晰。2、细化操作,把发现、归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议一议、画一画等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概念的形成,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顺理成章的由他们自己得出定义。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射线,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理解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会直接比较角的大小。2、正确画射线,会用角的符号记角。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空

37、间观念;通过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评价。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理解角的概念;会直接比较角的大小。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角的大小跟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关键: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正确表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直线和线段,你还记得它们的特点吗?1、电脑动态显示直线,电脑显示在直线上选两点,并呈现2、生回答。3、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它是直的,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线段也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不能无限延长,有限长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请你们继续努力。二、认

38、识射线1、在我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又得到这样的一条线,它叫什么?(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是射线,因此没有直接给出。)(板书射线)(电脑动态演示)2、师:把线段的另一端也无限延长,就又得到一条什么?生:射线3、师:那么,射线是怎么得到的呢?生: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电脑出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4、师:射线又有什么特点呢?生:也是直的生: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生:它的长度也是无限长的。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6、画一画师:先画一个点,在从这个点出发,你能画射线吗?能画几条?生画后师:说一说是你是怎么画的?生: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

39、点开始往随便哪个方向画师:从一点出发能画几条射线?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7、课件演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8、师: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看作射线呢?生:太阳射出的光生:电筒射出的光生:X光9、师:观察比较直线、线段、射线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借助多媒体演示,从直线到线段再到射线,由已知到未知,形象鲜明,感受充分,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射线并归纳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学生水到渠成,印象深刻。)三、认识角。1、继续看“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课件”2、问: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新的图形?3、小组讨论交流4、学生到课件前边指边回答。(学生能够指出来角)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两条射线,看

40、一看你们画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角)5、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角观察老师画的角:怎样的图形是角?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课件展示角的概念)6、师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记法)(板书:顶点、边)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与边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7、介绍角的符号,给角标号1、28、举例,日常生活中,你能找到角吗?9、你自己能画吗?10、判断那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画一画、议一议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出角的定义,并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角,更深刻的认识角的特征,再根据特征进行辨析判断,操作细腻、到位。)11、角的大小(1)、师出示活动角,通过演示让学生感

41、受角的大小。(2)、角1、角2角3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看)(3)、屏幕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哪个大哪个小呢?议:在眼睛不能直接看出大小时,有没有更好的比较办法呢?生说后电脑演示叠得比较的过程指明生说一说如何比较生说后电脑演示比较12、议一议: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小结: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围绕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设计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用眼睛判断角的大小,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几个层次,层层深入。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清楚地显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重叠法比较的方法)四、综合实践练习(见课件)数角时:从联系的观点

42、从点到射线到一个角再到更多的角,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几个概念间的联系,巩固角的概念。五、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疑惑吗?3、学生如果有,解疑。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各个概念间联系与区别,效果颇好,主要有以下特点:1、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揭示各概念之间的联系。直线、线段、射线三个概念是互相联系与发展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动态的演示,生动、直观,学生理解。2、巧妙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揭示各概念之间的区别。在揭示直线、线段、射线三个概念的联系时,引导学生进行比教;在教学角的大小时,不光揭示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而且揭示了角的大小与什么没关,形成对比

43、,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更加清晰、明了。3、为学生自主得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议一议等手段,充分感受概念的形成,从而自己概括出概念的规范定义。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一册“连加”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针对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以上,在实际情况中有时还可以分成三个数或三个以上数的连续加法,这为高年级的多位数的连加算理学习做了铺垫准备。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起了认知的准备。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具体形象阶段,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或亲身实践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为适应儿童年龄

44、特点,便于理解和掌握连加的意义,教材编排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活动性等几个特点。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认知目标: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2)技能目标:在理解连加意义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获得积极探索的情感体验。4、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掌握连加顺序-一从左到右,和计算方法:把前两个数先相加,再把计算结果加上第三个数。5、教学难点:两步进行连加算时,前两个数相加所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容易发生困

45、难。学生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因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第二步计算时发生困难。根据一年级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所以确立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明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尝试探索”愉快式的教学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诱导学生以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学、以学求创,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形成概念,积极参与,促进学

46、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说教学过程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因此,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了:设疑引新一尝试探索一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展开过程如下:(一)设疑引新,孕伏新知课伊始,教师拿粉笔作演示,这样直观明了地暗示连加的意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先拿2支,再拿1支,再拿2支,猜猜谁能说出老师手里有几支粉笔,并问一问是怎样算的。引导观察思考。设计意图:学生自然生疑,老师手里到底有几支粉笔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儿童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存疑导入,唤起

47、学生的回忆,以旧学新,提供新知识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成功地类比迁移,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二)尝试探索,实践内化1、借助形象,以趣激思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多媒体演示十位小朋友坐船过河图,提出问题:一只船只能坐5人,另一只船只能坐4人,该怎样乘船呢?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自然地开动脑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办法很多,教师给予点拨、启发,适时板书,说明一个数不但可以分成两个数,根据需要还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设计意图: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新知,由思考自然引申出本课的主题。通过多媒体演示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情感色彩和毫无情绪反映的纯粹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为此,课堂教学中应使每一个儿童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定向。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凭借以上图形的感知,学生知道5和4合起来是9,9再和1合起来是IOo教师适时讲解,5和4先加,再加上1,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回答后探索新知:有两个加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