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4114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物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观察物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观察物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观察物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观察物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察物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内容:观察物体苏教版(第三册)第40到41页教学目标:1 .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 .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3.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教学准备:玩具小鸡、小鸡四个面的照片、小鸡头饰、玩具相机、电脑课件。给学生分四人一组,并给每个学生确定号码1到4号。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昨天老师路过美术教室,看见同学们在画一只玩具小牛,这是老师从你们作业中选出的两幅作品,瞧

2、,画的多可爱!他们画的都是小牛,你能看出这两幅画分别是站在小牛的什么位置画的?师: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有时需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会不会也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去研究,挂出课题观察物体。二、观察教室图片师:学校要评比优美教室,课余的时候,小记者们到全校每个教室去拍摄照片。你能说说这张照片是小记者站在教室什么位置拍的?(让学生充分发言)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发现由于拍摄时站的位置不同,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就不同。三、观察玩具小鸡师:(出示座位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玩具小鸡,四个同学分别坐在小鸡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上,他们分别能看到小鸡的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一

3、样也来观察一下?请各小组把玩具小鸡摆到桌上。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学生活动)师把四张小鸡照片贴在黑板上。师:下面请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鸡拍一张照片,想一想你拍的是这里的哪张照片?(学生活动)问: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找三个人说)师:请和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起立。你们发现什么?师:同一位置的小朋友拍到的小鸡照片是一样。师:很好,大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拍的照片,你想亲眼看一看你们这组其他小朋友拍到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就请大家一块儿来做个找头饰的游戏。我们先来看二(3)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个游戏的?(录像)学生游戏。四、课间操师:下面到课间操的时间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同学面对面站好。

4、问:做课间操时,老师发现面对面的同学伸出的手和脚正好相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师:当我们面对面时,你的右边是对面同学的左边,你的左边是对面同学的右边。五、观察小熊照片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这是它的照片。你知道它是谁?肯定是小熊吗?要看它的哪一面就能肯定?现在你们看到它是小熊,请把它带到你们小组。问:这两张照片分别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又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呢?为什么?师:请各小组同学站到能看到小熊右手的这边,和照片上一样吗?问:这张呢?为什么?师:请你们也站到这边看一看,一样吗?出示打乱的小熊照片问:老师重新整理了一下照片,这张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师指

5、生答)六、练一练(略)七、观察钢琴(略)师: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前、后、左、右进行观察,还可以从其它位置进行观察。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来研究。八、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对你们今天的积极表现非常高兴。一、设计理念“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领域之一。它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

6、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二、设计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三、设计目的1、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四、设计流程:1、整体感知画面。出示田园风光图。提问:这幅图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画面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有苹果园、养蜂场、养兔场、养猪场、耕地和学生过河6个场景。

7、提问:你看到图中的方向标了吗?根据方向标你能说出6个场景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汇报。提问:如果把田园分成两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说一说田园的西半部分和东半部分各有什么关系吗?指名回答。2、分块解决问题。(1)苹果园。提问:观察苹果园的画面和文字,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问题吗?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的方法。提问:根据苹果园每行有8棵苹果树这一事实,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人提问题,全班学生解答。(2)养蜂场谈话:在离苹果园不远的地方,蜜蜂们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人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话:根

8、据从图上看到的蜂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同组的学生列式解答。(3)养兔场谈话:美丽的田园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兔子,你从图上看到养了哪些兔子?小组内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看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小组代表在班内汇报提出的问题,其他组的学生回答如何解决。(4)养猪场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场景,提问:从养猪场的场景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人提问题,本组内其他学生回答。小组代表说出本组计算的结果,指定其他组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5)耕地提问:观察耕地图,说说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答。例如,学生可以这样想:耕一块地用了8分钟,耕7块地用了

9、56分钟,56分钟不满一小时,所以1小时能把7块地耕完。向本班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法。(6)学生过河谈话:观察图画,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要说出是怎样想的。你能说一说怎样乘坐最合适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用图表示。3、总结。(1)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2)讲述:同学们在游览田园风光中,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以后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五、设计特点本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1、按照“整体一一部分一一整体”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2、按照“观察场景

10、图一一收集信息一一提出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顺序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3、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4、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数数、计算、认识方位等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课后反思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综合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2 .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

11、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具准备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教学过程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3 .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4 .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 .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3)师

12、: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 .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

13、线段。(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3 .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1. P45第2题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2. P4

14、5第3题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1)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2)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3. P45第4题(1)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l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2)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4. P45第5题(1) CAl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2) CAl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15、(3)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5. P45第6题(1)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2)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6 .全课总结: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7 .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教学内容:课本Ploo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具学具: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教学过程:一、游戏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

16、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新课等于抓住了儿童的天性,激起了他们玩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二、游戏二:(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小组活动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3)、同桌活动。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17、三、游戏三: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小组活动A、师: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4、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游戏。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游戏活动,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活动,一起在活动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随意玩,鼓励他们玩出新意,教师捕捉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1、组织竞赛。在小学数学教学

18、过程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本节课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作用。2、“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掌握技能,体验成功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

19、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1、引导观察图形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交流。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谁愿意来

20、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3、教学“对称”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一一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4、组织活动剪一剪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6、引导学生明确

21、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2、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PlO4、108

22、页。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 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 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2、 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 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2、 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

23、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3、 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二、拓展练习1 、完成108页第14、15、16题。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2 、随堂练习。3 、补充练习。三、课堂总结。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三第411题。教学目的:1

24、、要求学生记住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1、同桌对口令。2、师生互补口诀。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二、指导练习第411题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用数学”。用实物与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2、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3、第7题混合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

25、、第8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5、第11题,“用数学”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6、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乘法有个系统的回顾,弥补不足之处。三、补充题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X4=20O2)6+6+6+6+5可以写成6X5+5。O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O设计意图此练习为了预防作业中会产生的错误

26、,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的要求。四、智慧亭1、已知4XZ=25Z+=13求+=O二O2、已知+O=9X。=18求=()O=()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聪明,从乘法入手去想。五、练习作业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P94、95O教学目标: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初

27、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计:一、兴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

28、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二、探索新知1、收集整理数据(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小猫小狗小兔小鸡(或用表格文字打钩:学生活动。(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V、正字、。等”)2、制作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统计图不够清楚)(2)、探索完成

29、统计图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学生活动反馈: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小朋友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4)、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

30、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J5)二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6)、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一一画半格。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6、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方法,1格代表2个单位。给

31、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1)、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2)、完成P97(2)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得?(3)、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4)、学生活动。(5)、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6)、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五、

32、外延伸下课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完成95页的做一做。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的: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教具、学具准备: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4 .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5 .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二三()二二()一三()四四()一四O二四O二四O三三O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

33、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1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1)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51=5)2)再摆出一个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板书:5+51025=105X2=10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么1X5=55X1=5

34、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教学其余口诀。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2)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3X5=155X3=153)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5204X5=205X4=20四五二十20+5255X5=25五五二十五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

35、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三、巩固练习1、开火车。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2、教材51页做一做3、教材52页3、4题。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四、拓展性练习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一五得五OOOOOOOO2、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3+333=5+5+5+5=X63=+=+45=+=+6 .

36、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这个数等于多少。例如,教师指4,要求学生回答“5乘以4等于20”。开始练习时,可以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7 .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13题。设计意图强化练习有利发挥学生积极动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镜面对称的性质。教学准备: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

37、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2、揭示学习的内容。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1、组织游戏活动一一照镜子。1)、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学生汇报。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3)、

38、小结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6)、小结。2、看镜子写时间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

39、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2、拓展性练习。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教学难点: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

40、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二、合作探究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41、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学生活动。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学习效果测评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

42、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学生活动。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4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

44、,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2、学生观察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

45、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3、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