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课堂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课堂设计.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设计理念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准确。教师在本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探究发现不同的记录方法,获得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一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题2。学情与教材分析在例1的学习中,学生统计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件里的信息,如各种水果的数量、各月出生的人数、各种图形的数量。在这些事件里,统计的对象一“信
2、息”已经呈现,只是数据尚未知道,所以采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就能得到数据。例2用不同的符号记录和收集数据,通常是在事件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时采用的。学生要掌握随机收集数据的方法,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教材同时出现有频数范围的条形统计图,完善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1 .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体验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2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3 .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有要完成的统计图表各一张。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设置矛
3、盾。课前仍然播放动画片蓝猫的主题曲,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哼唱着。师:同学们一定记得蓝猫改行做什么啦?生:水果店老板。意图:利用儿童喜爱的蓝猫,把上节课意犹未尽的情境延续过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凝聚到教学内容上。师:蓝猫刚开张,生意就火暴。瞧!它今天卖出多少水果呢?课件演示:苹果、甜瓜、桃和梨一个接一个无序地消失了。意图:此时学生并无意识也无能力分类计数,只是在观看课件演示时数了数一共卖出的水果个数。教师先不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而要利用这个情境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师:真不错!你们都关注到了蓝猫卖出的水果总数,有谁还知道每种水果各卖出几个呢?(生一片茫然。)师:哦,大家都没数清楚!这
4、是为什么?有没有办法知道卖出的各种水果分别是多少个呢?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能会想到分类数一数,教师再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切实感受对于随机呈现的信息无法分类计数;学生也可能想到把水果画在纸上,教师及时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清楚。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 .学生思考片刻后,四人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师:大家集思广益想出很多种统计的方法,是否可行?哪种更好?我们亲自试一试。老师也特别想参加这个活动,我来看着屏幕给大家报出每次卖出的水果名称,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结果记下来,好吗?2 .学生操作后全班展示记录方法。教师适当地多请几组展示,让学生
5、体验成功的乐趣。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简笔画顺次记录;简笔画按四行分类记录;用阿拉伯数分四行记录;用“或“O”等不同的符号记录;用“正”字记录;小组分工,每人负责数一种水果。对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点评,给予肯定。4.比较评价。师: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现在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记?学生讨论交流。小结:打“或画或写“正”字,都是分类记录的,很清楚。而写“正”字更方便记录和数数(五个五个地数)。你知道这种先分类再用符号记录的方法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生:先在每行的开头写苹果、甜瓜、桃、梨,或画出简单的图样,再听同学报哪种水果就在它的后边打“或写“正”字。意图:利用
6、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操作中检验各自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交流比较得出简便易行的统计方法一一分类用符号记,并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记录方法。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据信息的敏锐直觉,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三、独立完成统计图表1 .学生根据记录的结果,把蓝猫卖出的水果个数填在统计表里。师: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生1:我知道蓝猫今天卖了9个苹果、4个甜瓜、8个桃、6个梨。生2:我知道蓝猫今天一共卖了27个水果。生3:我知道蓝猫今天卖的苹果最多,甜瓜最少。生4:我还知道蓝猫今天卖的桃和苹果就差1个。师:真了不起!知道
7、这么多的信息。小结:当卖出的水果不可能分类计数时,我们开动脑筋,想到了边卖边用符号分类记下来,最后把数出的结果填进表格里,这个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就是统计。2 .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涂小格表示各种水果卖出的个数。师: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的方式,还可以用涂小格的方式来表示,还记得叫什么吗?(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怎么涂?学生汇报制作过程,强调每一小格代表一个数量。教师呈现有频数范围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与之对比,感受频数带来的方便。看图提出问题并回答。意图: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统计图中描述数据,感受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优势,而且让学生体验和经历发现信息、分析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
8、程,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四、联系生活,形成技能。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好多的事情都需要统计来帮忙。清看课本P97一一4调查我班每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该怎么统计呢?预设:有的学生建议全班按顺序一个一个报他喜欢的交通工具,大家在纸上用符号记录,然后数一数填在表里、涂在格里;也有的学生建议直接分类举手或起立统计;还有的学生说先在每个小组做统计,然后全班再整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分五次起立,数数,填表、制图。师:刚才我们是直接数出每种情况的人数整理在图表中的,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符号来收集数据呢?我们一分页代码起到假如到马路边看看(课件演示汽车流动的场景),此时此刻你想统计什么
9、呢?生1:我想统计红色的汽车有几辆,黄色的有几辆,白色的有几辆。生2:我想统计往这边开的有几辆,往那边开的有几辆。生3:我想统计轿车有几辆,面包车有几辆,公共汽车有几辆。师:汽车在行驶中,我们能不能让它们都停下来,分好类再数数呢?那就得采用什么方法?意图: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先用符号记下来再数数的统计方法很少,教师利用马路上行驶的汽车这一场景,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外,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感受使用这种统计方法的机会,体会符号记录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用今天的方法统计呢?预设:学生会例举到统计自己的各类文具、班级课程设置等,这些事件都是静态的,可
10、以分类计数;教师还可提示学生在校门口统计自己来上学的有多少人,家长送的有多少人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由于这是动态事件,所以要先用符号分别记录,或小组合作分工计数,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制成统计图表,意图: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能派什么用处?不同情况下选择怎样的方法来统计呢?空洞的说教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在这里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既强化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布置作业玩一玩。师:(拿出一个小正方体)观察6个面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两个面是红色的,两个是黄色的,还有两个是绿色的。)师:(随意一扔)什么颜色的面向上?再扔呢?看来什么颜色向
11、上还不一定呢!想玩一玩吗?回家和爸爸妈妈每人扔5次,共15次,可以统计什么?生:红色面向上的几次,绿色的几次,黄色的几次!师:明天我们交流的时候,你估计大家的结果会一样吗?为什么,这里还有学问呢!以后再学。意图:这个作业是让学生轻松活动,父母的参与既能放松学生的身心,和孩子多些情感交流,又能帮助他们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为以后的学习埋了伏笔。设计思路教材的例1已经教学了最初步的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例2重点放在用符号收集随机事件中的信息。在这些事件里,或是尚未发生、数量没有确定,或是事件里的信息没有固定的呈现规律,因此,必须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随时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
12、本设计用动态的形式呈现蓝猫卖水果的情境,目的有二:1.突出多样记录方法的教学。蓝猫卖出的苹果、甜瓜、桃和梨一个接一个无序地消失,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不可能把卖出的水果直接分类计数,而是要逐个记下卖出的水果名称,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随机事件的情境中。随机事件里的信息往往是陆续出现、稍纵即逝的,随时记录、保存出现的信息才能保障数据正确。本设计由一个人报水果名称,其他人作记录,教学收集信息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录,记录方法必定会多样:有人边听边画,听到一个水果的名称就把它画出来,于是画出了一串图形;有人把四种水果分开记录,最上面一行画苹果、第二行画甜瓜、第三行画桃;最下面一行画梨;还有人
13、使用简单的符号(如画“)把四种水果分类记录。本设计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评价他人的方法,借鉴比较好的方法。上面的第一种记录,每种水果的个数还得分类数一数才能知道;第二种记录,四种水果的个数已能清楚地看出来了,但边听边画图形还不是最方便的方法,时间会来不及;在第三种记录里不仅容易看出各种水果的个数,而且画符号比画图形方便,是较好的记录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记录信息使用的符号,可以画“,也可以画或“I”等,只要学生喜欢并且容易画,都可以。通常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信息。特别要突出的是“
14、正”字,一字五笔代表的是五个信息,易画又便数。2.突出两种统计方法的区别。延续例题1蓝猫卖水果的情境,便于学生对比同样是数水果的个数,摆在橱柜里的是静态的,它可以直接分分类、数出结果;而卖出的一个个水果,是无序动态呈现的,只能先用符号分别记录下来,最后再汇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有了这种体验后,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里获得数据,开展统计活动。例如,新授之后的巩固练习就是在简单的调查中开展统计活动的,可以分类直接计数,也可以先画符号记录再数数制图表,但不论哪种方式都要先进行调查,收集需要的信息,再经过整理加工,获得数据才能填绘统计表图。体验和初步学会用符号记录信息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
15、补充的例子和布置的作业都有所侧重。比多少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学生在前一课时里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会用大于号、等于和小于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通过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还可以用语言比较准确的描绘。体现出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知识不再是生硬的公式化、符号化,而是要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首先,猜数活动,切入新课。新课伊始,以一个学生喜欢的猜数活动作为开课,旨在通过有趣的学习情境满足儿童强烈的心理需求一一总想着自己是发现着、探索者。帮助他们
16、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的快乐。第二,数学活动,激活思维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本课中处理“多得多”和“多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的理解时,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生动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感知问题;在猜想中推理问题;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感受描述数大小的意义,建立初步数感。例如:用手势表示糖果颗数几次变化的过程和利用多媒体演示比较两组小棒的根数等环节,都是力求通过数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一切感官,让学生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有效的学习。第三,多种学习方式,重视能力培养课堂上注
17、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0例9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景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2 .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从而感知数学无处不在。3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小棒、小袋糖果教学过
18、程:创设情景,游戏引入1.谈话: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比一比看那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最好!2.估数:1)第一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我有一大捆小棒,你们猜猜有几根?(指名学生估数)2)第二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你们猜得不准哦!叮当: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这儿有10根小棒请你们对比这两捆小棒再猜一猜,这次你们一定能猜得比较准。(再次指名学生估数)3)课件验证小棒的根数,演示十根十根的数小棒的过程。4)提问:两次猜数,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猜得准?(集体交流,指名发言。)5师小结:要想比较准确的估计事物的数量就要有参照物作标准,帮助我们比较分析。多种情景,深化新知1.复习铺
19、垫,以“旧”引“新”课件出示:三种颜色的小棒。(红色48根,黄色15根,蓝色10根)1)观察这三种颜色小棒的数量,用上学期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描述它们的多少关系。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2左边两句都是说“比蓝色小棒多”,而多的程度一样吗?3)我们该用什么词比较准确的描述多的程度呢?学生试着说一说。4)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比多少。(出示课题)5)师说明:生活中人们常用“多得多”、“多一些”来描述多的程度。5) 形象深化,帮助理解教师双手捧出一小袋糖1)请学生按要求像老师这样也用手势表示一下自己手里糖的颗数。表示
20、出比老师的糖颗数多一点点;再多一些;更多一些;多得多。2通过手势你们现在知道“多得多”和“多一些”谁表示多的程度大?3)指名学生描述“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并补充板书: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6) 发挥想象,合作探究1)教师提问:“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反过来“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呢?”同样的“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反过来“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又少得怎么样?”该用什么样的词来描述少的程度呢?2)学生们发挥想象,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和同组的同学交流。(学生小组交流)3)各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
21、。4)教师说明:一般的我们用少得多和少一些来描述少得程度,而同学们提到的少一点和少得少实际上就是少一些。那少得多和少一些表示少得程度有什么不同呢?提问:谁能指出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和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学生指出)6)比较这两个少的部分有什么不同?7)指名学生描述“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怎么样?”应用拓展1.学以致用,描述生活CAl出示:反映我们校园环境的情景的图片:樟树有52棵、桂花树有23棵、松树有15棵、广玉兰有5棵。1)你知道这是明B吗?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3)我们的校园里有这么多绿油油的树,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的多少关
22、系吗?(指名学生描述)4)能反过来说说吗?用口口怎么说?(指名学生描述)5看到这么漂亮的校园,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2.渗透统计,综合应用课件出示统计表如图。1)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估计其他班级的人数。2教师提示:一(2)班的人数比一(3)班多得多,猜猜一(2)班有多少人?比你说的人数少一些,又该是多少人?3)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的问题:比一(3)班人数多得多的有几个班?比一(3)班人数多一些的有几个班?比四(2)班人数少得多的有几个班?分页代码比四(2)班人数少一些的有几个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1 .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一个生动学
23、习情境的营造,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估数的活动:片断一:估数D第一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大家好!我叫豆豆。我有一大捆小棒,你们猜猜有几根?(指名学生估数)生L60根生2:30根生3:90根生4:100根2第二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你们猜得不准哦!叮当:我叫叮当,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这儿有10根小棒请你们对比这两捆小棒再猜一猜,这次你们一定能猜得准。(指名学生再次估数)生1:40根生2:50根生3:45根生4:52根3)课件验证小棒的根数,演示十根十根的数小棒的过程。4提问:两次猜数,为什么第二次比第
24、一次猜得准?(集体交流,指名发言。)生1:因为小叮当帮助我们了。生2:因为我比较了这两捆小棒,发现红色的小棒大概可以分成4捆像蓝色小棒这样的。5师小结:要想比较准确的估计事物的数量就要有参照物作标准,帮助我们比较分析。猜数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有了兴趣自然全身心投入。第一次猜数因为没有限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下子被激活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次猜数有了比较,离正确的结果越来越近,学生都希望准确的答案能自己的嘴里说出来,就更迫切希望有发言的机会了。这个活动的创设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热情,两次猜数的推动让学生体验了思维的快乐、成功的快感。2 .在多种情境中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从心理发展
25、的角度去看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是胜于逻辑思维的。生动形象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更易于接受,也最有兴趣。基于这个观点,在处理对“多得多”和“多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区别的理解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形象的的活动。片断二:用手势表示糖果数量双手捧出一小袋糖果师:请你们像老师这样也用手势表示一下你手里糖的颗数。师:表示出比老师的糖颗数多一点点;再多一些;更多一些;多得多。(学生手势表示。)师:通过手势你们现在知道“多得多”和“多一些”谁表示多的程度大?生1:多一些表示多的程度要小。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要大。生2:表示多得多时我的手张的最大所以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大。师:谁能描述一下“红色小棒比蓝色小
26、棒多得怎么样?”“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并补充板书。生1: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生2: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这里力求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和学生手势表示相结合,逐步让学生感受到双手张得越开表示多的程度也就越大,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了“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大,“多一些”表示多的程度小。数学课堂上对词的理解如果像语文那样用语言来解释肯定是行不通的,那该靠什么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的理解呢?靠的就是形象的数学活动。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真正做到动口、动手、动脑。片断三:自主探究与多媒体辅助理解师:“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反过来“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呢?”同样的“
27、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反过来“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又少得怎么样?”该用什么样的词来描述少的程度呢?请学生们发挥自己想象,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各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生1:我们觉得多得多对应的就是少得少。生2:我们想用少一些来描述少得程度。生3:我们想出了少得多。生4:少一点也能描述少得程度。师:i般的我们用少得多和少一些来描述少得程度,而同学们提到的少一点和少得少实际上就是少一些。那少得多和少一些表示少得程度有什么不同呢?师:谁能指出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和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学生指出)(蓝色)师:比较这两个少的部分有什么
28、不同?生1: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多。生2: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少。师:现在你们能描述“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怎么样?”生1: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多。生2: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区别的理解则是首先让学生先猜想、推理、交流,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提出这两个描述少程度的词。对它们区别的理解则是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加以辅助,直观的展现出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多,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少,从而明白“少得多”和“少一些”表述少程度的不同。3 .综合运用发展思维。统计不仅是
29、一种知识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新课标教材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在这里学生虽然还没有系统地认识统计表,但在教材中经常会有题目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因此学生从统计表获取数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加以描述并不困难。片断四:渗透统计,综合应用出示统计表如图。师:请你们根据老师提示估计其他班级的人数,看谁能用最少的次数估计准确。师:一(2)班的人数比一(3)班多得多,猜猜一(2)班有多少人?生:50人。师:比你说的人数要少一些。生:45人。师: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请你们回答以下的问题:1)比一(3)班人数多得多的有几个班?2比一(3)班人数多一些的有几个班?3比四(2)班人数少得多的有几个班?4
30、比四(2)班人数少一些的有几个班?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统计表中搜集数据采用估数的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估数,实际上是逆向应用本课知识的过程,不仅从另一个角度验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 .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意识。4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计算卡片、
31、整捆和单捆的小棒、数卡、骰子。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1.谈话引入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敢先上来展示?(挑战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积极性。)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6+8=14(颗)师:今天的第一颗红星属于你,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可以得到更多的红星。(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生:过年的时候,我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有20元,一个有50元,你知道这两个红包一共有多少元吗?
32、(学生贴了两个利是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师:老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师:你太了不起了!在你眼里连语文书里也有数学知识!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来计算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都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1)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2 .课件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
33、饮料,请注意看!3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向饮料(课件中的饮料闪烁3次)。4 .出示班长提出的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与声音同时出现)。5 .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6 .具体解决“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师:这是同学们发现的,我要把它记下来。(板书算式,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2)实际操作,建立表象。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3)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
34、方法。(4)请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该组的计算方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7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8 .验证“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的问题。
35、师:“33人,每人一瓶够分吗?”(够!)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长大了肯定是个数学家!9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10 .语言表述,加深理解。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IL抽象概括,弄清算理。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12 .板演课题。(课题写在有虫宝宝为背景的卡纸上,为引出练习做准备。)13 .质疑: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请提出来。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1.小虫与蝴蝶
36、配对(4人小组合作完成)。给36个同学每人发下一张毛毛虫算式卡片,请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把得数相同的贴到相应的蝴蝶下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1)师:(指课题)这毛毛虫可爱吗?有些可爱的毛毛虫经过生长发育以后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2)师板贴有数字的彩蝴蝶(33、4553、62、7582、85)o(3)小组长领装有毛毛虫卡纸的大信封。(4)讲清游戏规则:四人合作,认真计算,看看你手中的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吗?变成黑板上的哪一种?(文字与声音同时在课件中出现。)(5)小组合作完成。(6)能找到蝴蝶的就上台贴毛毛虫。(放
37、轻松音乐)(7)请学生当小老师,分组检查学生自由板贴的毛毛虫卡片。(8)说说你手中的毛毛虫有没有变不成黑板上的蝴蝶的,为什么?(设计有3题找不到相应的蝴蝶的)。2 .出卡游戏(2人小组合作完成)。(1)师:刚才你们4人小组合作得这么好,那2人小组合作你们有信心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2)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38;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9;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38+9=47O)(3)特别强调:做得又对又多的一组可得到老师准备的“团结合作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维护集体荣誉精神。)(4)小
38、组合作玩数卡,开展激烈的竞赛。(5)评出优胜组进行奖励。3 .打骰子列加法算式(个人竞赛)。师:第X组做得这么多,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同时打下3粒骰子,两个号骰子表示个位或十位的数,如56;加上号骰子,如8;列加法算式56+8=64。4 .聪明题:课本第66页第17题。(渗透统计思想,培养长大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课外活动分页代码小调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做一次小调查,先调查我校一年级各班参加环保小卫士的人数,然后算出一年级环保小卫士一共有多少人?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
39、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毛毛虫与蝴蝶配对的活动环节,一方面巩固算法,培养算能力、反应能力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座位贴毛毛虫卡片,放轻松音乐,也达到课间休息的意图。让学生两人合作玩数卡与个人竞赛打骰子列加法算式的比赛活动中,题目由学生自由随机产生,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大容量的算
40、练习,这是老师梦寐以求的学习场面。另外,在课的伊始,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既可复习旧知,又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我的教学设想就是这样,不知有无达到目的,还请同行们、专家们指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中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2 .过程与方
41、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风车。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
42、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生:图钉、小棒、纸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生:长方形。师:为什么?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
43、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生: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师:也就是两条长边一样长,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动手折)。你说的很正确,两条长边一样长。你们能说说两条短边会出现什么现象吗?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师:除了用折纸的方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知道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一样长?(用直尺或绳进行测量)3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折痕。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就可以
44、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一猜想一证明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都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师:你们同意吗?那就用你桌上的白正方形纸折折看吧,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同样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学生动手证明,可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5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正方形的折痕。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
45、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这还有一种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三、动手实践,拼组图形师:说了半天了,你们想不想动手拼一拼。快看看你们手里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1 .师:左面4列的同学拿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右面4列的同学拿出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要求你们用手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大的平面图形,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开始。生:短边相接
46、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角与角相接组成的图案。2 .选一些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平面图形?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四、游戏活动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图形进行的拼组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一一图形的拼组,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板书课题)1 .拼图案。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个忙。老师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四块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四块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老师家设计地板图案,你们愿意吗?以帮助老师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2 .拼熊猫。(第30页的第6题)老师非常感谢你们,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出示熊猫图),你们喜欢吗?不过这件礼物需要你们进行拼组才能得到。(指导学生进行拼组)五、动手操作,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还帮老师设计了地板图案。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漂亮的小风车?这里有做风车的过程(出示分解图),你能说说怎样做吗?(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怎样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出四个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