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昆山经济社会进展由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与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进展的重要作用,全面促进昆山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进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十一五”进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发扬“敢于负责、敢于争取、敢于突破”的精神,坚持率先进展、科学进展、与谐进展,努力建设“
2、文化昆山”,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十二五”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一五”要紧成绩新闻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广大新闻工作者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政治敏感性与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新闻栏目的经济宣传特点,突出昆山经济转型升级主题,助推昆山经济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进展。“十一五”期间,电台电视台在中央级媒体发稿200篇以上,在省级媒体发稿1500篇以上。昆山电视台连续五年荣获江苏省新闻宣传繁荣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十一五”期间,以市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骨干,以区镇(街道)与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基础,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
3、得到进一步完善。共计完成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积达36万平方米。市政府设立了“昆山市公益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展引导资金”、“昆山市群众文化活动进展引导资金”、“昆山市文化产业进展引导资金”等三项文化进展专项资金。“2131”工程继续贯彻实施,有效组织了文化“三下乡”与“欢乐文明百村行”等群众性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布局合理、进展均衡、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化活动与文艺创作持续活跃。“十一五”期间,我市市级大型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活跃。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昆剧艺术节、昆山国际啤酒节、金秋经贸招商大型文艺晚会、“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日益形成品牌效应。形成“一镇
4、一品”的区镇文化特色。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十一五”期间,共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L8万多场。自主创作文艺作品3000多件,在苏州市级获奖345件、省级81件、国家级66件。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十一五”期间,先后开展了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并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整理出版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昆山市资料汇编(三卷),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系列丛书(五卷十五册)。公布了三批昆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计25项。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文物点130处,成功申报省级文保单位3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公布第一批控保建筑23处,第四批市保单位23处。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绰墩遗址保护规划,
5、修复文物28处,古镇保护得到加强。文化产业进展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快昆山市文化产业进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论证通过昆山市文化产业进展规划纲要(2009-2020),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进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优化文化产业进展环境,健全区镇进展文化产业机构网络,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度与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连续两年举办昆山市文化产业推介专场活动,加大产业基地化建设与招商引资力度。广播电视网络事业快速进展。“十一五”期间,电台改造顺利完成,电视台采编播技术装备得到改善,节目质量与创收能力有了新的提升。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有线电
6、视户户通与数字化整转,受到省广电局的通报夸奖,完成双向网改造工程。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30万户,数字化转化率达98.7%,宽带使用用户2万户。实现网络经营收入6.67亿元。一一版权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新闻出版事业持续繁荣,版权保护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版权保护政策,在全国率先开展版权登记全额资助与企业正版化项目分类资助。我市版权保护在全国及全省范围内制造了十项“第一”,先后获得江苏省首批版权保护示范市,江苏省新闻出版(版权)依法行政示范点与江苏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文化市场繁荣有序进展。优化文化市场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
7、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法制体系。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进展。我市荣获江苏省“扫黄打非“先进模范市称号。文化体制与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设立了“昆山市公益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展引导资金”、“昆山市群众文化活动进展资金”、“昆山市文化产业进展引导资金”。出台了关于加快优秀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若干政策、关于实施加快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强昆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等人才政策。积极引进文化人才,创新文化体制,建立与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等六大工作机制,成立了昆山市文化进展研究中心,为“文化昆
8、山”建设提供“智库”支撑,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一个创举。(一)“十一五”存在的要紧矛盾与问题回顾“十一五”,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实现了预期目标,参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要紧有:1 .市级大型功能型文化设施相对缺失,镇级综合型文化设施建设受到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建设进度缓慢,文化活动承载能力与文化服务能力不足。2 .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调整,高层次文化管理、经营人才相对紧缺,人才引领文化进展的能力有待增强。3 .文化产业进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形态分散,产业层次集聚度较低,对国民经济进展的奉献率及影响力较弱。4 .广播影视装备水平相对落后
9、,节目摄录、制作、播出、传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亟须提高。5 .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矛盾显现,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难度增大。二、“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进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紧紧围绕“文化昆山”建设目标,以加快转变文化进展方式为主线,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强大动力,以保障与改善文化民生为根本目的,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昆山市民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进展,推动昆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大进展、大繁荣,全面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与竞争
10、力。(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改善文化民生,共享进展成果。坚持正确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可持续进展的功能。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支持机制,推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增强文化进展的生机与活力。一一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城乡、区域文化进展,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进展总体布局,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整合全市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凝心聚力,实现文化进展新跨越。(三)进展目标紧紧围绕我市“建设成为
11、面向世界、依托苏州、融入上海、对接台湾、连接长三角的现代化大城市,总体进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总定位与总要求,以“文化昆山”建设为主线,大力推动文化的大进展,大繁荣,不断增强文化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全面提升昆山城市的软实力与竞争力,为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劲的文化支撑。在未来五年中,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要实现下列三大进展目标:一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着力提高广播电视技术装备水平、制作水平、节目传播保障水平,建设与“文化昆山”相习惯、具有现代传媒体系特征的地方性主流媒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文化设施与文化活动相配套,文化服务与
12、文化需求相习惯,文化集聚与文化辐射相统一,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进展相协调的均等普惠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规划引领、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投资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多层次、市场规范有序的文化产业进展格局。三、要紧任务“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下列八项工程:(一)广电宣传引领工程1 .提升广播电视宣传创新能力。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高扬新闻宣传主旋律。深入研究受众需求,分析媒体进展趋势,以差异化与本土化策略求进展,找准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加强主题宣传策划与栏目策划工作,掀起阶段性宣传高潮,精办节目栏目,以品牌化战略求进展,形成宣传工作的新
13、亮点;实现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建立以收视(听)率与与经营创收相习惯的节目考核体系,找准宣传管理的关键点;积极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加强对上级台重点栏目的发稿力度,找准对外宣传的突破点,继续保持全省新闻宣传领先地位;树立整合营销观念,探索频道、频率、报纸、网络横向一体化,广告经营纵向一体化新路,找准昆山广播电视进展的合力点。2 .形成科学合理的频道频率布局。按照频道频率专业化、栏目差异化、目标受众最大化的要求,开拓潜在市场,努力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优势共享、效益显著的频道频率框架。树立“新闻立台”观念,强化新闻节目与新闻频道的龙头地位。加强对引进影视片的预期市场效果评估,力争将社会生活频道
14、、电影频道、电视剧频道打造成收视强势频道。推行广播88.9频率与102.3频率的频率制片人制,围绕专业频率品牌化进展策略,强化频率特色,努力实现广播的二次创业。3 .大力研发广播电视品牌栏目。强化频道频率与栏目之间的互动关系。充分利用地域的贴近性,将自办节目作为核心竞争力,及时淘汰收视(听)率长期低迷的栏目,着力打造让本地受众深度互动、深度认可的品牌节目。重视研究栏目编排策略,实行竞争性编排与差异化编排,强化黄金时段节目的打造,产业集群效应。重视品牌栏目包装与推介,形成新的收视(听)亮点。到“十二五”末,打造出昆山广播电视10大品牌栏目。4 .努力提高广播影视事业进展水平。通过加强技术与防范措
15、施,确保安全播出管理居全省先进水平。配置新闻转播车与移动采编设备,建立数字广播电视平台。抓住“三网融合”进展机遇,大力进展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宽带业务、IP电视业务、手机电视业务与移动电视业务等在内的基本业务与增值业务,以优质的服务拓展广电市场领域。到“十二五”末,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率达100%,高清率达50%以上;数字电视实现城乡一体化,双向率达100%,高清通达率达100%;高清节目很多于30套,数字电视用户突破40万,个人宽带用户突破8万。优化有线电视网络收入结构,增值业务收入占比超过40虹“基本现代化广电站”达标率达100%。通过五年努力,把昆山广播电视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与
16、昆山在全国地位相习惯的区域性现代化传媒集团。(二)文化事业繁荣工程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市、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市级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文化馆与市图书馆分馆与专业性小型博物馆的新建。积极筹建昆山文化博览园。继续做好区镇文化中心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聚集区布局衔接,做到每个区镇有一个综合型文化演艺中心,完善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每个村(社区)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文化中心(含公共电子阅览室),形成以市级功能性文化设施为龙头、区镇文化设施为基地、村(社区)文化设施
17、为基础的均衡布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使昆山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继续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硬件水平,完善服务条件。加强对市、镇、村三级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与业余文艺骨干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做到职责清晰、制度健全、内容明确、服务规范、效益改善、保障有力,资源利用率与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探索建立群众文化需求的动态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村一级延伸。3 .蓬勃开
18、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举办“昆曲艺术节”、“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昆山国际啤酒节”、“昆山市外企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创办“江南古镇文化艺术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展示周”,打造具有昆山特色、全国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开展“欢乐文明百村行”活动,完善机制,创新形式与内容。鼓励各镇举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与打造自己的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业余文艺团队的积极作用,全面开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等活动。定期组织文艺会演,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确保在1200场以上。深入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下乡活动。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
19、举办与参与举办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4 .推出群众文艺精品力作。建立与完善群众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培养与壮大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加强规划引导,转变投入方式,加大表演类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提高创作成效。在戏剧、小品、曲艺、音乐、书法、美术、摄影、文学等方面推出一批艺术精湛、内涵丰富的文艺作品,力争有30以上作品获得省与国家级奖项。5,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符合昆山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人才保障,不断扩大公共文化内容产品的创作生产,注重培养有能力、有品牌、有规模、运行规范、信誉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广覆盖与高
20、效能。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三)文化遗产保护工程1 .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力度。以继承与弘扬具有昆山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继续开展传统文化研究、挖掘、整理工作。整理弘扬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等历史名贤优秀思想文化遗产,开展昆山本土文化理论及应用研究,完成顾炎武全书、归有光全书、朱柏庐全书与传统文化研究书系的整理编辑出版工作。加强对历史名贤思想的阐释与传播,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们的精神境地与审美修养发挥积极作用。2 .加大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力度。加大文物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整体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加强地面文物保护,建立涵括文保
21、单位、控保建筑与文物点在内的动态的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库。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与名人故居保护,筹建昆山名人馆,逐步恢复名人故居。做好遗址保护工作。适时启动赵陵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科学开展博物馆工作,建立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信息平台、学术交流的科研平台、文物市场的交易平台。依法规范管理文物市场,依法做好文物征集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无偿捐赠。“十二五”期内力求达到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增加50%,完好率100%;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20%,完好率95%;操纵保护建筑增加15%,完好率85%,争创省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3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健全非物质文
22、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与工作机制。加强对以昆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据信息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规范名录项目的管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与传习所,完善传承机制,公布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编辑出版工作,继续编辑出版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系列丛书。力争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江苏省级“非遗”项目5个、苏州市级“非遗”项目9个、昆山市级“非遗”项目10个。(四)文化产业提速工程1 .全面落实文化产业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与昆山市文化产业进展规划纲要(2009-202
23、0)、关于加快文化产业进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转变管理职能,注重运用政策、法律、市场、税收、舆论等手段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进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进展引导资金作用,加强文化产业进展的组织协调与项目扶持力度,全力做好规划指导、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人才支撑等工作,加大文化产业招商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出台文化企业认定办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快速进展。2 .促进文化产业快速进展。发挥昆山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与科技优势,调整优化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积极进展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等融合进展,继续扩大重点项目带动效应与
24、扶持资金的引领作用,形成以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进展周庄文化创意产业、巴城数字动漫产业、锦溪体育休闲产业、花桥数字网络科技产业等基地,突出产业功能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与集聚度。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1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个。重点推进产业集聚区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区域化与国际化运行,全面形成昆山文化产业主体框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以上,增强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奉献度。3 .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加强对文化产业进展的研究,突出文化产业招商重点,主攻原创型、龙头型、园区型项目,加快产业集
25、聚。着力营造多种经济成分、各类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文化产业进展的良好环境与社会氛围。继续扩大重点项目带动效应与政策资金的引领作用,形成投资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多层次,市场规范有序的文化产业进展格局。(五)文化市场管理创优工程1 .加强政策引导。以市场繁荣、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特色明显为目标,全面落实省市文化市场进展政策,结合昆山实际,制定文化市场进展规划与管理政策,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引导与支持电影、演出、歌舞娱乐、艺术品、新闻出版、网络新媒体等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做优,大力培养品牌企业、特色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试行文化行政许可审批向区镇放权,扩大网上申报审批范围,
26、方便企业与群众办事。2 .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强化对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健康有序进展。积极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治理与扫黄打非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组织与引导文化企业开展“平安文化市场、文明企业、星级企业”创建活动,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3 .创新管理机制。坚持科学进展、科学管理,创新与探索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许可机制。发挥公安、工商、综治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加强
27、信息沟通与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与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区镇责任,建立区镇属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网络,增强管理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动文化市场健康进展、规范进展、科学进展。(六)版权保护提质工程1.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各区镇互动、企业广泛响应的版权保护工作机制。加强版权宣传教育与业务培训工作,开展版权登记与企业软件正版化、软件资产管理与软件技术专业培训。优化服务水平,建立运行高效、便利的版权登记规范,深入挖掘、梳理与积存我市优势版权资源。2,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坚持“以点带面,以线促面”的工作方针,积极制造条件,以行业为重点,逐步推动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完善政企合作
28、保护版权工作机制,探索开展软件资产管理试点工作,妥善处理版权纠纷,加强版权行政执法,保持我市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国领先水平。3.培养版权优势企业。精心培养一批我市版权优势企业,推动以工业设计、软件、影视、动漫、网络等为重点的新型版权产业进展,注重提高版权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奉献份额,完成通常作品版权登记5000件以上。充分利用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重大活动,加强版权对外交流合作,全面展示我市版权工作与文化创意产业进展取得的显著成果,打造独具特色的“昆山版权”整体品牌形象。(七)文化人才集聚工程1 .落实文化人才政策。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昆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
29、,关于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的意见,突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核心地位,把人才进展作为根本性战略,围绕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工作体系,积极引进与培养适用于昆山文化建设的优秀人才,为“文化昆山”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2 .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提供项目启动资金、启动场所、购房津贴等不一致额度的资助;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公共文化专业人才提供生活津贴、购房津贴、活动津贴等不一致额度的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基层文化专业人才提供培训进修津贴,获国内专业大奖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为各类文化人才建立优秀人才职称评审、医疗服务、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库
30、,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基层文化专业人才进行跟踪服务。3 .培养引进文化人才。加强后备文化人才的教育培养与存量文化人才的培训深造,实现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与长期可持续进展。建立与完善多元化的文化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昆山文化进展中急需的关键紧缺人才。积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经营、文艺创作、文化研究、新闻宣传、大型文化活动组织策划、大型公共文化场馆运营管理等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100人,其中文化产业领军人才20名,文化艺术领军人才5名,文化艺术重点人才25名,文化产业重点人才50名。注重做好本
31、土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积极制造学习深造与锻炼成长的环境。4 .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奖励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及其成果与重要业绩。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制造的良好舆论环境,探索与建立文艺人才特殊选拔渠道,建立一支稳固的高水平文艺创作队伍,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渠道、激励方式与奖励制度,对在文化领域获得省以上奖励与荣誉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与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八)文化创新工程1 .健全文化创新机制。完善文艺辅导员聘任制度,吸引更多专业文艺工作者加入辅导员队伍;稳步推进作品购买制度的试行,扩大创作渠道,丰富文艺作品来
32、源;完善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管理办法,有效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群众功能作用;继续深化对社会业余文艺团队活动的以奖代补制度,激发业余文艺团队创作与演出热情。2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围绕我市文化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进展从事演出展览、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以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以国际友好城市为平台,整合资源,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成立两岸文化交流协会,扩大昆台文化交流。鼓励民间机构、组织与个人从事文化交流活动,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推动昆山文化与谐宽容、多元融合的进展格局,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3 .加强文化理论研究与创新。
33、紧紧围绕“文化昆山”建设与城市进展方向,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文化调查与特色文化进展研究、文化产业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形成昆山文化研究优势,确保每年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文化调研成果,指导与推动昆山文化建设实践。继续办好文化建言,为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进展提供决策根据。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规划各项任务的完成,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与完善更加有效的政策与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党委与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进展水平、衡量进展质量与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文化工作合力。有关职能部门
34、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分类指导,提高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十二五”期间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要高于“十一五”时期,逐年提高大型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资金、文化产业进展引导资金、重大文化活动资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数额,完善资金使用办法,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估体系。重点支持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优秀人才培养、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研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与省、苏州对重点文化产业企业、文化活动的项目资金支持。研究制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专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与支持社
35、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加强文化市场监督与管理,完善文化市场执法体系。逐步实行制播分离,提高节目质量;改革广告创收经营模式,试行频道负责制与栏目制片人制度,提高服务与运营能力。扩大网络公司服务外包业务内容与范围,提高增值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开发水平与产品营销能力,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附件L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十二五”时期要紧进展指标预期值类目指标名称2015年进展预期值公共文化设施每万人拥有量3000平方米社0.18平方米(以230人
36、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万人计)会图书馆分馆及分馆馆舍面积29个,200平方米以文上化镇级文化活动阵地面积5000平方米各类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年均次数2000次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年均惠及农村及400万人次社区群众器乐、舞蹈、小品、声乐等作品300件优秀书法、美术、摄影作品400件获国家、省级奖项作品30件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值/总数30%100处文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值/完50%100%物好率新增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值/完好率20%95%操纵保护建筑增加值/完好率15%85%非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遗”项目新增1个江苏省级“非遗”项目新增5个(总数9个)苏州市级“非遗”项目新增9个(总数20个
37、)昆山市级“非遗”项目新增10个(总数35个)广播影视有线高清数字电视城乡覆盖率100%“基本现代化广电站”达标率100%数字影院20个(含各区、镇、街道文体中心影剧院)文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6%文化产业集聚区与特色文化产业园区10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园新增国家级1个,省级2个产通常作品版权登记累计5000件业印刷复制业产值300亿元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高层次文化人才100名(其中文化产业领军型人才20名;文化艺术领军人才5名;文化艺术重点人才25名;文化产业重点人才50名。附件2: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说明“十二五”时期是昆山经济社会进展由率先全面实现
38、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与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进展的重要作用,全面促进昆山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进展,根据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市文广新局认真做好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各项工作。现将各项工作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制定全面的编制工作方案全市“十二五”文化进展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市文广新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2010年4月28日成立文广新局
39、“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明确各科室、部门要紧负责人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规划的要紧编制工作委托昆山市文化进展研究中心,中心有关专家与研究人员参与各项编制工作,有计划地按照“昆山市“十二五”文化进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保证“十二五”文化进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常进行。二、明确思路,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围绕我市“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总目标、总定位与总要求,以“文化昆山”建设为主线,结合全国、省、市经济社会进展等规划,特别是对新加坡、深圳、大连等国家与城市的文化建设情况认真开展基础调查与重点问题比较研究,充分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结合昆山经济、社会、文化的进展现状,进一步顺应
40、时代进展与群众需求,加快文化进展方式转变,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大进展大繁荣,坚持文化创新战略,注重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质量与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制定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文化进展规划体系。三、统筹协调,有序开展编制工作根据安排,市文广新局有序开展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一)启动调研阶段(2010年4月下旬一6月上旬)(1)4月下旬,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召开市“十二五”文化进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2) 5月下旬,联系上海市文化进展研究中心与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通过走访、座谈、咨询论证等方式,开展前期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统计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
41、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纲。(3) 6月10日之前,落实各科室、单位与部门研究各自专项规划,撰写文本。(二)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6月一10月上旬)(1) 6月15日之前,各单位、部门科室报送各自专项规划,汇总到市文化进展研究中心。(2) 6月下旬,市文化进展研究中心完成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三)征求意见、审议通过阶段(2010年10月中旬一2010年12月)。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形成后,市文广新局组织多次讨论修改后报市分管领导。根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我们以征求意见稿的方式,从政府OA系统发送到各部委办局与区镇,广泛征求意见。
42、市人大、规划局、工商局等部门都反馈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我们都给予了认真研究,关于有价值的意见,我们在规划中作了汲取调整。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有关广播电视进展规划建设的内容,要紧以苏州市广播电视十二五进展规划为根据,结合昆山的实际并制定有关规划。为使规划更加完善,在2010年10月29日,市委常委、宣传部杭颖部长在昆山宾馆召集专门会议,就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进展“十二五”规划等项目听取专家意见,并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作全面修改,正式形成现有规划纲要。附件3:专家论证意见汇总尹占群(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文物局副局长)像昆山这样经济进展达到一定水平,文化如何跟上去,如何
43、引领进展?我想从两方面来谈。一是宏观上对昆山城市文化引领方向的思考,二是具体到文化项目、文化创意如何作为城市的品牌。昆山与昆曲是连在一起的,昆山要把这个文章做大,把戏唱大。昆山做昆曲有很多优势,它是昆曲的发源地,又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昆曲要推陈出新,要进展。听说昆山要做昆曲的博览园,那上海将是这个博览园一个很大的市场,上海人会享受生活,假如做得好的话,这个博览园会是继巴城大闸蟹后上海人新的关注点。龚平(苏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构成员)从十二五文化方面的进展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规划定位都是科技创新与文化进展。昆山现在面临城市调整,创新升级,昆山的文化节庆品牌相对来说
44、稍显薄弱。这方面,张家港是长江文化,太仓是郑与文化,吴江做太湖文化,常熟是江南文化,昆山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呢?啤酒节的话地方特色不明显,传统根基不足。从重大文化实施项目来看,包含建昆山文化艺术中心、昆山博物馆、名人馆、文博园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看,我觉得十二五规划中,昆山最好国家级的上1个,省级的上5个,苏州市级上5个,昆山本地上十个。这些项目怎么做,昆山要好好思考。巫志南(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构成员)我先谈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近我与戴馆参加了文化部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会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示范区建
45、设。假如苏州市的申请下来,那么对各个县级市都会很有作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统筹,把县也作为申请单位。昆山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得很快,基层性方面,昆山有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要紧是三个“外”外企、外来务工人员、对外文化交流(包含对台)。假如这方面做出特色,也能够做到全国层面。张家港的大运河文化已经起步,做得不错,昆山能否也拿出一个能够走到全国层面的文化,比如做好这三个“外”。昆山原有人口60多万,现在200万,其中常住人口160万,这里面八分之七都是外来人口,假如把这个题目做得好的话,能够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在这个外字上做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与谐的概念,更有说服力,更没可比性。其次,关于
46、非遗。非遗保护法马上颁布,昆山应抓住机遇早点入手,昆山非遗的力量特别强,能做成大的板块。能够采取落地一些工程,如文博园等。还能够做成非遗的集中保护,眼光能够放长远一些,比如做“大江南”文化。江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表达,它还没有一个典型示范的地方,昆山能够打造一个江南文化基地,不要仅限于昆山本地,而是要把整个大江南的传统的、地道的中国文化呈现出来,把这个跟非遗的集中保护结合起来。第三个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十七大开始一直到五中全会,文化产业每年都在升温,成为支柱产业。原先的房地产、上海钢铁、石化、能源等在十二五期间都变成能源消耗性、资源消耗性、环境污染性的产业,文化产业成为了新的支
47、柱产业,我们要确确实实把文化产业放在重要位置,进展高科技文化产业,文化服务业。这里要布置出一些空间。因此我认为文化地产要列入概念。最早的就是杭州宋城,借文化旅游的概念做地产,圈地。文博园这么好的概念,周围应该还能够有空间,做昆曲地产,一个平方公里范围是文博园,外面还有一个平方公里左右做文化的商务区。这样能够用战略的手段把边缘变成中心。昆山要加强与上海、台湾的合作。现在3G的三大运营商都在找基地,假如昆山能够与某一运营商合作布局的话,前景相当可观。3G也是文化产业,它提供手机动漫、手机视频等。花桥很理想,上海就找不到像花桥这样的地方一一配套方面有商务城,税收政策又有优惠。全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
48、面临一个突破的问题,我们要让它突破国家图书馆的限制,变成长三角地区的共享工程,从全国各地吸纳文化资源,变成一个集聚体,集聚、整理、包装、传输,将来这个工程会是一个很大的传播渠道。昆山有非常深厚的文化资源,将来要把这些资源数字化,譬如昆曲文化这方面,假如抢先进入,借信息共享工程的渠道传播,然后整个作为板块加入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中去,那么将来昆山昆曲、昆山文化的影响力会更大。再一个,我觉得昆山能够利用一些工具,比如资本市场方面。江阴为什么进展这么快?由于江阴有十几个上市公司,形成了上市公司的江阴板块。昆山现在能否把准备上市的企业排排队,孵化出一些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进展文化产业,这是政府进展融资的平台。戴(江苏省文化馆副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构成员、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构成员)我来到昆山,总会不自觉地拿昆山与江阴比较,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