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05913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加快推动全市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确保服务业20大工程落实落地,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依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产生活“双促进”、存量增量“双提升”、内培外引“双发力”为主攻方向,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着力实施20大工程,加快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推动全

2、市服务业率先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力争到2023年,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供给质量明显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二、突出重点发展方向(一)“两业融合”示范工程。重点完成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切实提高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全市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覆盖率。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我市乳制品龙头企业,加快智能化工厂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使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业广泛共识,信息技术加速在全流程、全产业链渗透融合和集成应用,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持续提升。推动深化制造业软件赋能

3、,强化本地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对接服务,引导软件企业强化对重点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服务等主要任务。健全组织实施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宣传引导,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信局)(二)农业服务应用工程。引导农业生产向土地托管、土地股份合作、代耕代种等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完善农村金融、涉农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机租赁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品牌提升等“六大专项行动”,力争到2023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在L3万个以上,农业

4、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0万亩,实现全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实力提档升级。(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三)旅游品牌培育工程。优化“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环线,围绕“一线十五点”生态旅游环线,重点打造“湿地鹤乡,生态”生态旅游品牌。做精做优冰雪品牌,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开展冰雪活动,策划冰雪节庆,促销冰雪产品,提升双重效益;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产品供给,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体验,扶持企业壮大,促进品牌推广。(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四)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突出文化传承,支持吉剧、二人转等艺术作品创作。加快文化资源集聚,打造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等产业

5、园区,推进洪北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丰富文化消费业,发展网络视频、游戏、文学、直播等数字文化产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五)现代物流建设工程。加强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升级,重点实施物流通道畅通、物流枢纽创建、冷链物流建设、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物流降本增效、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等“七大专项行动”,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3年,全市现代物流业综合实力得到提升,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显著增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六)批零住餐提质工程。推进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

6、发展“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景。引导城市商圈错位发展、提档升级。完善社区商业功能和便民消费设施,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加快住宿餐饮业消费复苏,鼓励住宿餐饮企业深化与专业APP.团购网站合作,发展线上业务。重点实施批零住餐市场布局优化、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消费供给提质扩容、住宿餐饮产业提升等“四大工程”。力争到2023年,四行业限上主体总量规模均有较大提升,结构、占比趋于合理,限下样本进一步优化、增速有较大提升。(牵头单位:市商务局)(七)房地产健康发展工程。因地制宜实施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住房公积金发展购房组合贷款。鼓励

7、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农民进城购房补贴工作。加强轻资产住房租赁企业监管,规范租赁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房地产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八)健康养老幸福工程。完善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政策,推动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物业、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智慧养老,打造气候康养、林特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游憩康养、湿地康养、民俗康养等特色品牌。推动医养结合,鼓励

8、社会力量办医。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异地结算,开展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试点,进一步减轻失能老年人护理负担。(牵头单位:市民政局)(九)托育教育保障工程。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和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健全托育机构评估评价制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鼓励职业院校开设婴幼儿托育、幼儿保育、学前教育以及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开展技能培训。按照自愿选择、公益普惠的原则,推动课后服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力争到2023年,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指导、资格准入、保障措施和监管体系基本健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9、三、深挖平台发展潜力(十)集聚区提档升级工程。加强高位统筹,抓好集聚区规划编制,制定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重点推动创新型集聚区建设,市直有关部门负责推进本行业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政府与各类社会资本联合开发,不断提升集聚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市场化水平。重点推进现代物流、特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和科技服务等集聚区建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力争到2023年,集聚区总数达到10个,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入驻企业200户,吸纳就业3000人,形成具有特色的模式先进、业态新颖、功能完善、上下游衔接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十一)专业市场打造工程。以杂粮杂豆、水产品、西瓜等特

10、色农产品为重点,采取财政政策和金融扶持多措并举,培育打造市杂粮杂豆市场、镇贵县黑吉蒙水产品专业市场、济南市黑水西瓜批发交易市场等专业化、特色化批发交易市场。对现有专业市场进行穿透式调查,充分了解其发展前景、市场容量、同类市场竞争等情况,建立专业市场培育清单,在政策、交通、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专业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专业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23年,在全市建设培育和提升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集聚、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专业化市场、集贸市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十二)步行街区改造工程。以“完善功能布局、优化街区环境、调整业态结构、丰富文化内涵、规范运营管理”为重点,在原有街区建设基础

11、上,改造提升一批适应市场需求、体现当地特色的高品质步行街区。创新营销宣传,多形式、多媒体、多渠道、多平台推广特色步行街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2023年,在有条件的县(市、区)重点培育打造一条特色步行街区,积极申报省级示范步行街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十三)节庆赛事创办工程。全力争取承办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国内和省内单项冰雪赛事,着力提升“快乐运动幸福鹤乡”群众体育系列活动赛事层级,继续办好半程马拉松、环湖徒步行等自主品牌赛事。以“歌舞鹤乡放飞梦想”国家级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为引领,持续办好通榆“风之声”、镇贲“苇海歌会”、大安“嫩水欢歌乐惠农家”、洗南“草原之夏”等活动品牌,引

12、导企业持续开展“年货大集,,“汽车下乡”等促销活动,鼓励各地开展各具特色的节事活动。坚持用好消费券关键举措,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节点,深化消费券促销,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十四)会展经济提档工程。积极参加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和“名品”等展销推介活动,培育提升市汽博会等品牌展会,提升城市会展功能。围绕项目策划、市场营销、广告宣传、仓储运输、软件开发等发展配套服务,延伸会展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域外会展平台,大力培育外贸会展主体,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规范政府办展行为,推动工程项目、广告宣传、接待服务等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四、着力创新发展模

13、式(十五)“双创”平台孵化工程。依托域内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产业园区,重点实施“双创”平台孵化工程。强化“双创”平台创业就业功能,推动“双创”平台融通创新、精益创业和全球化创业发展。学习摆渡创新工场先进模式,支持各类园区整合优势资源建设众创空间。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搭建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科技融资等服务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科技服务市场平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十六)“互联网+”拓展工程。支持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深度融合,提升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重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家居、卫生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行业垂直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合作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支

14、持建设园区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引导商贸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牵头单位:市政数局)(十七)电子商务引领工程。推动新电商加快发展,培育网络直播企业及带货达人,重点培育一批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力大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优化农村电商布局,立足乡村产业振兴,全面提升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能力,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流通渠道,实现农村脱贫向乡村振兴全面转变。力争到2023年,促进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超80%,评定省级电商示范企业4户,推动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步入电商成熟阶段。(牵头单位:市商务局)五、

1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十八)骨干企业壮大工程。支持有实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多元化发展并向全国拓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向规模集团化、服务专业化、功能体系化发展,打造一批连锁型、平台型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力争到2023年,服务业骨干企业销售额或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达到40户以上,并实现服务业骨干企业分布县(市、区)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十九)小微企业培育工程。积极鼓励服务业市场主体多生成,重点在商贸流通服务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传播与旅游服务业、住建、民政特殊行业服务业等领域梯度培育“个转企”、“小升规”“分转子”企业。积极培育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电商

16、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和旅游新型服务业,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业态。落实好服务业市场主体扶持政策,积极帮助对服务业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升为规上限上企业争取省级资金奖励和授牌表彰。(牵头单位:市工信局)(二十)招商引资扩容工程。利用“苏沪浙皖活动”、“驻京知名企业家座谈会”“吉商大会”等平台,组织服务业专题招商对接活动,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突出区域合作,扩大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提升新一轮吉浙对口合作水平,在产业承接、引进新兴业态、发展战略性产业上有新突破。突出招大引强和产业招商,重点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着力引进高端大项目。突

17、出比较优势和综合效应,灵活运用无地招商、飞地招商等有效形式,增强招商实效性。(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十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鼓励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减免政策;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物流干线多式联运发展,实现空铁联运“一票制”;减轻企业用电、用水、用气支出负担,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水电气价格优惠政策,率先推进服务业领域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落实好支持服务业发展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对服务业企业现行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建立市场主体活跃度指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惠及更多

18、企业。(二十二)深入清理限制条件。根据国家对服务业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限制要求,分行业分领域梳理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比、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营业场所、经营范围等要求,深入清理在生态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合理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人才聘用、人才发展等方面不合理限制,坚决查处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政权力滥用行为。(二十三)强化行风监督检查。持续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拖欠咨询费、政策不兑现、吃拿卡要等影响企业发展问题;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七、加大

19、支持保障力度(二十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立“政企研用金”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全链条、全程化科技服务和中介服务支撑体系;推动重点产业链搭桥,深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完善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深化与科研单位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研发投入体系,连接校所成果供给端与投资需求端,形成“项目生成一融资引进一企业发展一产业形成”的全链条机制。(二十五)加强融资服务支持。深化金融援企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开展服务业企业轻资产抵押贷款,进一步增强对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提升金融对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推进联保联贷,推动融资服务覆盖

20、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的担保费率降至1%以内,500万元以上的控制在L5%以内;鼓励直接融资,对符合条件的上市企业给予奖补资金支持。(二十六)强化服务业人才支撑。打造人力资源企业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加快培养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推出领军人才;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和优质服务品牌;提高人才认定中服务业人才比重,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在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深入推进校企共建,调整增设服务业短缺专业,推动高校院所、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技

21、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依托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等,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列为领导干部必修课。(二十七)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支持旧城区改造、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土地用于服务业发展;民间资本建设经营性服务业项目,与国有企业平等享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加快既有铁路扩能改造,打造乡村旅游专线;推进网络强市,改造升级宽带基础设施,部署推广5G基站网络,优先覆盖核心商圈、重点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主要应用场景。(二十八)加快服务标准化建设。创新标准研制方式,形成覆盖旅游、会展、健康等特色优势服务业,物流、金融、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养老、家庭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高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引

22、进国际通行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推动有关产品、技术、质量、服务等标准与国际接轨互认;分级建立质量管理认证和评价制度,健全质量责任追溯、传导和监督机制。(二十九)增强服务品牌影响力。制定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支持老字号企业技术、服务、文化和经营创新发展,加强老字号原址保护;突出重点领域,打造物流、旅游等服务精品。有效运用融媒体,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三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分配补助资金充分考虑地方投入因素,引导县(市、区)切实增加服务业资金投入;超前做好项目谋划,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八、加强服务业统

23、计工作(三十一)加快服务业统计改革。聚焦反映服务业发展全貌,统筹规划服务业统计改革任务;进一步健全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体系,切实解决服务业统计指标、标准、制度、方法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创新服务业统计方法,全面提升服务业统计工作效能。完善服务业统计协调机制,推动服务业统计各环节制度、各方面工作更加衔接配套。(三十二)抓好服务业入库工作。梳理准入库清单,科学有序推动服务业企业入库,填补部分地区行业空白,解决部分行业代表性不足问题;针对商业综合体、电子商务、特产专业市场、快递物流等重点领域典型案例实行一案一策,“解剖麻雀”,形成可复制、可借鉴

24、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加快“一二产转三产”,调整三次产业入统结构,支持剥离农业、工业中涉及服务业的企业和产值,纳入服务业相关门类统计。(三十三)提升服务业数据质量。健全完善涉及数据采集、审核、处理、上报和统计资料发布等各环节的制度规范;加强对服务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的审核评估,统筹做好总量与结构、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间的匹配性关联性审核;常态化组织市县服务业统计大培训,实现各级统计部门、各行业部门、在库服务业企业统计人员全覆盖;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充实配备服务业统计人员,打通基层统计“最后一公里”。(三十四)加强服务业协同联动。加强统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之间的联系,聚焦服务业统计工作和

25、服务业发展问题,建立对接交流、会商分析、联合推动、入库落实、行业发展建议等工作机制,促使信息互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建设服务业统计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完善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不断夯实服务业统计根基,提高数据生产效能。九、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三十五)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责任制度,形成高位统筹、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服务业发展“组合拳”工作格局;按照“五化”工作要求,抓好党政领导高位统筹协调、部门强力有序破解难题工作试点,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经验;落实重点行业链长制,出台产业链配套政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按照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26、责任分工方案,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切实担负起分工领域的工作职能,将抓好服务业经济指标运行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三十六)建立政策储备机制。围绕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要政策、重要行动,加强我市服务业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做好政策设计和储备,为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适时开展已出台政策的效果评估,对有效政策予以强化细化,对未达到预期政策予以调整完善,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机构,加强服务业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三十七)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搭建信息监测平台,将服务业重点企业纳入平

27、台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和投融资、技术、市场、人才、合资合作等方面信息;建立统计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完善政策预评估、事后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机制,建立总结评估反馈机制,确保专属政策落实到位。(三十八)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双考核”机制,将服务业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绩效考核并增加赋分权重,考核结果与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绩效挂钩;运用“赛马”机制,将服务业工作纳入考评范围;对服务业先进企业进行广泛宣传和授牌表彰,推广其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营造企业个个争先进、创典型浓厚氛围;鼓励各行业协会主持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强行业检查,从严监督管理,维护行业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