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05991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打造“产业名城”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开展老工业城市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相关工作,结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力打造老工业城市“产业名城”,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重要意义老工业城市集中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布局建设的重点项目,是振兴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地。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实施以来,市坚持西部生态经济区定位,以生态修复为前提,以生态产业为支撑,推动生态与经济深度融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民生保障不断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尽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

2、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一方面,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形成制约。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疫情危机后的调整期,我市经济发展面临较多的风险挑战。当前,按照省“一主六双”产业布局,定位为建设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重点打造“双谷双基地”。这给我市工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必须加快老工业城市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能力从量到质,产品品质从低到高的转型和跃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

3、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西部生态经济区主线,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生态经济先导区、乡村振兴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一城三区”,开创新时期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新局面。(二)发展优势区位优势突出。市地处内蒙东部、黑龙江西南部、辽宁北部的结合地带,是东北四省区互动发展、交流合作的直接承载地。北邻哈大齐工业走廊及黑龙江和内蒙东北部沿边开放带面向对俄开放,南望沈阳经济区及辽宁沿海经济带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东接长吉图先导区迎向环日本海经济圈,西联蒙

4、东进入蒙古国及欧洲经济体,是中蒙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具有助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面向东北亚沿边开放合作的有利区位条件。风光资源丰富。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陆上风光三峡”,这给市清洁能源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全市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良好的区位、气候和充足的光照为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市先后被国家能源局授予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新能源微网示范城市和东北地区唯一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等荣誉。截止2020年,新能源装机580万千瓦,占全省62%,还有5000万千瓦容量有待开发,打造碳汇优势明显。土地优势明显。市

5、地域辽阔,人均占有耕地、草原、水面和芦苇面积均居全省首位,其中人均耕地面积达9.3亩,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是省乃至全国少有的一块可集中连片进行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吸引要素聚集、发展高值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80%的县(市、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潜力巨大。(三)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建设作为千秋万代的大事,突出生态优先地位,加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两高融合”,实现优质生态产品和经济发展水平双提升。-依托地方优势。依托水林草湿生态资源、特色农业资源、新能源等方面优势,以及“生态文明

6、先行示范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市”等国字号“金招牌”,打造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再造“金山银山”。统筹协调推进。坚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培育壮大氢能产业、生态旅游、大数据等新经济形态,着力解决工业实力薄弱、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发展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实现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双提升。三、目标任务把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为扩大经济总量的主攻方向,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高全产业链水平。构建以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为引领,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和清洁能源两个支柱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现代物流、

7、冶金建材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氢能、生态旅游、大数据三个新兴产业的“二四三”九大特色产业体系。(一)巩固发展支柱产业1.农产品加工产业。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建设“两都两基地”为载体,加快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健康食品城。依托丰富的农畜特产资源,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方向,实施主粮加工和现代食品产业跃升行动,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做大做强梅花、益海嘉里、飞鹤、牧原、安大等头部企业,抓好玉米水稻深加工、杂粮杂豆全产业链条、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等产业项目,调结构、打品牌、上规模,做到投资再聚集、资源再吸纳、产业再优化、市场再辐射。

8、到2025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60亿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市农科院)2 .清洁能源产业。抢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机遇,系统谋划、集成布局、整体推进、“头部”引领、形成闭环,以建设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富余电力外送与清洁能源本地消纳相结合,统筹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与市场消纳,打造西部国家级新能源保障基地。围绕推进“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力推进风、光两个千万千瓦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华能、大唐、鲁固直流等重点项目。合理推进

9、生物质能源利用。积极推进“吉电南送”工程,畅通-扎鲁特-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打破“电”瓶颈。依托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探索实施清洁能源上网、余电制氢、电企直供新模式,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做强绿电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清洁能源城。到2025年,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直接投资1600亿元,实现产值240亿元以上,税收4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市应急局)(二)改造提升优势产业3 .装备制造产业。鼓励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设创新中心,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工业基础能力建

10、设,提升重大装备产品技术工艺水平。突出产业链条谋划,结合招商引资行动,开展能源装备产业链招商。围绕风电开发及现有产业基础,引入实施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重点布局通榆县,打造风电装备产业园区。立足光伏和氢能开发优势,引入光伏组件、氢能及装备制造企业,壮大产业基础。加强项目建设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智能风机装备制造项目、东方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三一风电风机制造项目、天能重工电塔筒及高强锚栓项目、中材科技O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大型风机叶片技术改造项目早日投产,尽快释放产能。加强与长春市、嘉兴市对口合作,积极协助中一精锻、永固连杆等企业参与全省“六个回归”。鼓励安费

11、诺金事达、成来电器、福佳科技、天奇装备等重点企业发展汽车配套、电工机械、变压设备、造纸机等产品。探索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谋划建设太阳能热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10亿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4 .医药健康产业。支持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开展道地关药品种选育、野生护育、仿生栽培、病害防治、种质资源保护、追溯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研究及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医药企业开展国外专利到期或非专利药物仿制及安全一致性评价研究。支持开

12、展抗肿瘤、降糖、抗病毒、精神类、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等研究开发,开发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健康产品。重点实施洪南敖东新产品拓展、智能化生产线、抗肿瘤和固体制剂车间改造、中药复方制剂及仿制药研究开发;建设大安东北沙棘中药材种植加工一体化、经开区中医药配方颗粒、镇炎动物血及内脏开发生物制药等项目。协调推进建设国药集团百琦药业中医药产业园区。到2025年,全市规上医药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5 .现代物流产业。立足区位交通和农业资源等优势,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构建便捷高效智能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转型

13、升级。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现代粮食物流网络。充分发挥海关和内陆港作用,辐射周边扩大商品集散,打造区域集散中心。改造建设配送投递、冷链物流和农贸市场等商贸流通设施。推进物流业与农业、制造、商贸产业融合发展。谋划推进国家级杂豆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西部物流产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基地等项目。重点实施大安现代商贸综合服务园区、通榆杂粮杂豆交易中心、镇贲现代物流园、洗北兆北物流园、中心客运总站一级枢纽、经开区绿色农副产品流通中心等项目。(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海关)6 .冶金建材产业。坚持冶

14、金建材绿色发展道路,严格执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积极培育绿色铸锻产业,适时引进特种钢冶炼项目,加快铁合金产业发展。提高建材企业生产负荷,推动建材产业绿色发展,开发水泥部件化系列产品,提升新型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应用比例。重点建设金升银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钢系合金技术改造项目、洗南生态板业产业园、洗北年产2万吨新型耐磨材料等项目。支持各地发展绿色环保冶金建材项目。到2025年,全市规上冶金建材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7 .生态旅游产业。聚焦建设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

15、环线,推进与东部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融通,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省内和省际旅游主干线。立足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挥向海、莫莫格、嫩江湾等“国字号”品牌优势。突出绿色生态、红色旅游、白色冰雪特色,持续开发湿地生态、草原风光、民俗风情、军事体验、历史文化、乡村休闲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避暑休闲、冰雪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自助游等多品类旅游业态,加快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推进“一线十五点”重点景区景点提质升级。依托河湖连通工程,打造环湖生态游、百里水生态长廊游、乡村游新景区,丰富中短期旅游线路,提升“湿地鹤乡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全国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到

16、2025年,创建嫩江湾国家5A级景区,做到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全市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左右。(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8 .大数据产业。围绕“数字”建设,构建以联通北方云计算中心为主体,工业园区国家级数据灾备基地、经开区数据产业基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大数据产业格局,推动大数据企业和灾备企业集聚发展,打造立足、辐射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提供全方位数据处理、存储和灾备服务的中国北方“云谷”。积极开展基础测绘,打造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责任部门:工业园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

17、市工信局、市政数局、市生态环境局)9 .氢能产业。依托新能源独特优势,加速构建氢能产业发展布局,前瞻性推进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多领域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高效能运用能源转化成果,建设中国北方“氢谷”。依托华润、中广核、阳光等行业龙头企业,探索“产业联盟+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延伸,打造零排放、零污染、可持续的氢能全产业链条,建成百万吨级“氢田”。探索氢能发展“飞地经济”新模式,谋划在长春建设氢能产业园区。实施风能制氢余电上网工程,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制氢、加氢、用氢一体化项目建设,建立工业园区氢能产业园区。围绕建设国家储能试点,引入低压固态储氢技术,开拓长春、两地氢燃料

18、电池汽车应用领域,深化与一汽集团战略合作,建设“长白氢能走廊”,实施“氢能+”战略,推进己二月青、天然气掺氢等项目,实现氢能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民生等领域广泛应用,打造全国氢能示范城市。建设氢燃料物流运输通道,探索氢能对外出口渠道。谋划建设碳排放交易中心,创建“碳中和”示范城市。到2025年,年制氢达到12万吨,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逐步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能源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四)提前布局未来产业瞄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方向,在具备条件的领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推动新型高科技产品研发,完

19、事产业配套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助力企业提升产品性能,开拓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责任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四、保障措施(一)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十四五”规划对产业发展新格局的统领作用,打通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地区规划的关联,明确构建我市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方向、路径和重点任务,释放产业发展强烈信号,引导社会投资。(二)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定期调度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三)加大政策支持。紧跟国家、省市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向产业发展新格局确定的领域和方向倾斜。利用东北振兴金融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落实好现有人才、土地支持政策,确保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抓好“放、管、服”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推行重点投资项目代办制、并联审批制,着力打造行政审批“速度”,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