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政法委专题活动阶段性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委政法委专题活动阶段性工作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推动各项部署落实落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担任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召开动员会议,建立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细化任务清单,以全区政法工作“基层基础提升年”为抓手,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将主题教育同全区政法系统“学思想、担使命、铸铁军、保*”学习实践活动、同推进政法各项重点工作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努力把主题教育实效转化为引领指导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筑牢祖国*安全稳定屏障。一、深入调查研究,解决政法领域堵点难点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坚持以调查研究开局,聚焦政法工作堵点难点,
2、科学确定调研课题,高效开展调研工作,全力推进成果转化运用,确保调研工作始终同中心工作融合推进、同频共振。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全区政法重点工作,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制定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机关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明确*个方面调研内容。领导班子成员分别领题,确定了社会治理、政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等第一批*个调研课题,并逐项制定调研计划,确保课题不跑偏、内容有指向、工作有成效。聚焦重点突出问题,政法委广大干部下沉到困难较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开展调研,累计下沉“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嘎查村(社区)等基层单位。通过带案、带事、带问题下沉调研
3、,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次,梳理问题*项,形成解决措施*条。调研的同志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先后形成关于提升应急状态下社会治理能力的对策研究关于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情况的报告等调研报告*篇,研究起草了关于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创新和改进工作的若干措施警务辅助人员职业保障暂行办法等文件,推动*个典型经验做法由试点成果转化为面上成效,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二、坚持有解思维,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把以学促干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金钥匙,大力弘扬“*精神”,敢于动真碰硬,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组织全区政法机关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
4、化解攻坚专项行动,把“有解思维”贯穿专项行动全过程,真正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质效。充分发挥领导同志主心骨作用,聚焦“钉子案”“骨头案”,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自治区政法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专项行动,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盟市委政法委书记充分履行积案化解主体责任;自治区政法各单位分管领导采取现场指导、听取汇报、定期调度等方式,加强条线指导,督促本系统全力化解信访积案;全区政法各单位主要领导包联协调处理重大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亲自牵头包案办理*年以上信访积案。全区政法机关锚定”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工作目标,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坚持把问题解决在
5、源头,坚持依靠基层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审判监督、法律监督、警务监督等内部监督作用,把好执法办案每一道关口,确保该纠正错误的依法及时纠正、该追究责任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该给予赔偿的依法予以赔偿,防止程序“空转”。政法委协调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基层组织,做好穷尽法律手段信访积案的稳控工作,把教育疏导、帮扶救助、矛盾化解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有人负责、工作到位、防止反复。同时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信访通报和分析研判机制,为执法办案提供风险参考,针对性补足执法办案短板,提升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三、坚持典型引路,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品牌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有效指导全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因地
6、制宜、积极探索,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市紧紧围绕打造“德润青城”城市名片,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治理格局;颁布实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职工职业道德标准,全市社区村(居)民公约制定修订率达*%;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打造“两级中心多个站点”模式,*个城乡社区挂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全市*多所中小学涌现出“刘胡兰中队”“董存瑞中队”等*支英模中队和*多支雷锋中队。*持续擦亮“包你满意”“包你放心”金字招牌,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动态调整公布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项,取消下放划
7、转*项;全面推行“先照后证”“证照分离”改革,创新推行“四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监管”和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掌上办”改革,*个事项全部实现“应进必进”,*个事项实现*“四市互办”,*个高频事项实现“指尖办”“一次办好”。*创新“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充分发挥诉源治理在防范化解市域社会各类矛盾风险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了司法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年运行以来,成功分流化解矛盾纠纷*.*万件,新收案件同比下降*.*%,结案率同比提高*%,信访案件数同比下降*.*%,以司法之力助推社会和谐善治。*以“智治支撑”项目为
8、牵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支撑,全方位构建“智+”社会治理体系,踵出一条小城市智慧治理新路子。全面实施全市“一网通办”“全市通办”,全程网办事项量提升*.*%,电子证照关联事项量提升*.*%,即办件事项量提升*.*%,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率提升*.*%,获评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年金典案例。*市深化“三务合一”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边境管控格局,在全市边境嘎查村(社区)探索推行“党务联建、村务联谋、警务联抓”的“三务合一”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基层治理组织构架,实现边境地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风险共防、稳定共护,祖国*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近日有幸参加*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老
9、师深入的讲解,使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也找到了不足,现立足岗位实际,我将继续以规范化建设为为抓手,进一步对标整改,坚持抓平台、抓服务、抓创新,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在我所落地见效。一、坚持标准,规范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培训I,我所将积极对照省厅司法所建设导则,以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基准点,秉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本着设计美观、布局合理的设计思路,司法所积极组织人员,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实施方案,数次优化、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现整个服务中心呈现出标志、标牌醒目达标;工作区、服务区、等待区等功能区分布合理,实行一厅式管理、柜台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站式
10、办理。细节上更加凸显亲民、便民的贴心式服务,人性化设施、设备无处不在,如:为方便残疾市民前来办事特别改造了无障碍通道;在等待区还设置了“便民箱”,箱内老花镜、助听器、体温计、创口贴等常用物品有备无患,法律书籍及各种服务手册更是唾手可得;为方便群众查询,还特别购置了超大触摸屏,自助服务一应俱全;一张辖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图”一览无余,无线网对外开放,扫码便捷;“双微双员”集中公示、清晰明了,不必东奔西跑,中心内鲜花盆景点缀,更显温馨和谐。此外,中心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设置、服务承诺全部对外公示,人员全部挂牌上岗;投诉电话赫然墙上;“公调对接”范围、程序公开。下一步,将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完善工作制
11、度、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接待和后台延伸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将中心打造成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内容综合化、服务形式便捷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努力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更贴心、更便捷的法律服务。二、积极响应,扎实推进访调对接工作今后工作中,我所认真贯彻省厅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省信访局、省司法厅关于切实加强“访调对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通过完善“访调对接”长效机制,建立“四位一体”信访矛盾化解的工作格局,实现信访与人民调解及时、有效、规范衔接。“四位一体”指的是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司法
12、、信访、综治四个部门进驻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职能融合、信息共享、力量整合,实现工作处置的快速高效。以矛调中心、司法、综治、信访四部门专门组成的信访矛盾调解室作为关键节点,用同一个窗口实现了信访矛盾与人民调解之间引导分流、对接移交的无缝衔接,通过同一个平台迅速开展依法调解与结果反馈,真正做到了“小窗口大服务”,形成化解信访矛盾的全新合力,及时就地化解信访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截止到目前,我街道已成功化解多年信访积案两起。止匕外,针对因征地拆迁而极易引发信访矛盾这一规律,汲取先进地方经验,创新工作机制,主动担责,提前介入、服务前移。一是法律服务前移。现场设立律师咨询点,邀请知名律师每日进驻
13、征收拆迁指挥部,免费为广大征收户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政策宣传并协助审查指挥部签署的与征地拆迁有关的法律文书。二是政策宣传前移。一方面通过驻点律师、征收工作人员通过张贴公告、发放材料等方式率先宣传征收政策,另一方面也动员已签约户积极同未签约户沟通宣传政策。三是人民调解服务前移。法情并用重调解,现场设立征收拆迁信访矛盾调解室,有效化解矛盾。具体工作中,面对不配合工作组洽谈、签订协议不搬家,甚至信访、缠访的被征收户,采取居委会调解委员先做工作,指挥部信访矛盾调解室再调解的方法。调解中通过司法所讲政策、律师讲法律、居委会讲人情反复做工作,辨法析理,解决征收户在法律上的认识误区,直至达成调解签订征收安置补偿协议。目前,我街道两个项目洽谈签约均已达到98%以上,已成功调解了8例案件,有效化解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的初信初访信访矛盾。三、今后打算把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从全覆盖型向全服务型转变。重点加强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工作,进一步规范、提升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服务水平,真正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公共法律服务。通过建章立制,不定期检查和年底考核,引导基层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由公务型向便民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