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46326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8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docx(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前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是市农村产业兴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生活富裕以及推动市经济增长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按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做大做强六大产业的部署安排,现就加快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制定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

2、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12025年)市“十四五”农业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编制,本规划具有支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要作用,是指导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时限为20212025年。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巩固提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

3、确领导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经过五年的努力,农产品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进,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有序推进,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开启辽东绿色经济区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础良好1 .农业生态资源丰富。市水资源总量24.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9.73%,各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IV类标准;林地面积85.67万公顷,占全省林地总面积15.27%,森林覆盖率68.45%,高于全省森林覆盖率30多个百分点;耕地面积18.47万

4、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3.72%。域内生物种类繁多,拥有树木资源43科95属266种,农作物资源9类642个品种,家禽资源60个品种,药材资源803种,果树资源8科15属200多个品种,鱼类资源10科30余个品种;拥有野生动物两栖类9种,爬行类16种,鸟类140种,兽类36种,野生植物131科970余种。2 .特色农产品稳步增长。20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22.6亿元,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68.8亿元,增长11.9%;林业产值9.5亿元,增长3.5%;牧业产值39.6亿元,增长7.1%;渔业产值0.4亿元,下降9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亿元,增长L8虬粮食总产量82.1万

5、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3.3万吨,水果11.6万吨,水产品产量0.2万吨,猪出栏30.9万头,牛出栏2.8万头,羊出栏17.9万只,肉类总产量ILI万吨,禽蛋3.6万吨,奶类0.3万吨。3 .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多。截至2020年,市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达到41个,有机认证产品达到83个,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达到13个。县获得“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特产(黑木耳)之乡”称号,峡河乡、海浪乡、后安镇分别获评特产之乡,新宾县获得“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基地示范县”称号,新宾红升香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清原获得“特产龙胆之乡”称号。“县七彩柞蚕”“哈什蚂”“清原马鹿茸”“新宾香菇”“新宾大米”“

6、新宾辽细辛”“辽五味子”“林下参”“三块石大果榛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进1 ,加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十三五”期间,市围绕粮油、食品、中药材、食用菌、菜果、木材、草编、根艺、畜牧等行业,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升级改造明显加快,农产品加工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1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4亿元,利税总额2亿元,净利润2.4亿元,出口创汇2293万美元。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079个,养殖专业户

7、3254户,产值突破35.02亿元。2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随着国家、省市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各项科技创新举措的落实,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先后投入科技共建专项资金630万元,累计引进推广新品种530个、新技术319项,示范推广面积115万亩,打造科技共建基地120个,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8家,培训L7万人次;“两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39个,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要农产品抽样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应免动物强制免疫疫病免疫率均达到100%,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3 .加工业集聚发展深入推进。依托区域特色农产品资

8、源优势,各县区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化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向农产品加工产业带、产业园聚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基本覆盖了市优势农产品,各县区农产品加工特色逐步明晰。县救兵、后安产业园集聚发展木材、食用菌等加工业,清原满族自治县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健康食品、保健品、药品、林蛙、山野菜等加工业,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农产品加工产业区集聚发展一体化道地中药材加工业,新抚区胜利工业园集聚发展食品加工业,望花区塔峪现代农业发展区集聚发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东洲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区集聚发展粮食、畜产品、水产品、林果等加工业,顺城区高效农业产业区集聚发展粮食、

9、果蔬、食用菌、鲜食玉米、畜禽、食品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三)特色农产品流通业态不断丰富1 .商贸流通新业态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中央厨房、观光工厂、加工体验、餐饮外卖、网络直播等新业态的大量出现,市不断加对大电子商务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特色农产品商贸流通新业态持续发展,成为推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末,全市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达到2家,培育特色农业创新创业带头人达到2人;中国O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成立,拥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省级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区1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省级服务业区域领军企业3家。2 .现代物

10、流业建设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全市引入或培育重点物流企业30余家,交通运输、商贸仓储和邮政业登记主体达到1.27万户,道路货物运输业登记达到2000余户,拥有道路货运车辆2.45万辆,邮政网点102个,快递企业34家、营业网点144个。五年来,裕民、同益、荣昌等物流企业先后获得省级物流示范企业称号,荣昌、东北亚、金丰园、裕民等物流企业被评为省级商贸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三友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示范企业,海源肉禽加工、盛源牧业、三友等企业已全程应用冷链物流。3 .绿色金融建设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市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绿色金融在全

11、社会范围内逐步实现从蓝图和理念到实践和行动的跨越,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作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加速器作用进一步凸显。2020年末,全市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66.34亿元。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同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主要问题市农产品加工业在“十三五”时期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 .产品深加工严重不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多年来,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一直都维持在低水平生产中。一方面多数特色农产品卖原料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即使加工也是停留在简单加工层面上。另一方面受加工能力较弱

12、制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现象普遍存在。2 .装备研发投入不足,工艺与装备匹配度不高。一方面由于研发能力和投入不足,加工装备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缺乏,导致加工装备行业产品低水平重复现象较严重,低水平、低档次产品有增无减。另一方面市对农产品深加工投入基本以加工工艺为主、装备为辅,过度偏向工艺开发,使得部分新工艺超前于新装备研发,工艺和装备脱节。3 .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能人才匮乏是制约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瓶颈”之一。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小型规模企业为主,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为所需专业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存在

13、高素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4 .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加工业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由于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行业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产品时因缺少必要的检测工序或检测设备,不能在加工环节前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严格的农产品加工质量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无法全面监控。5 .空间集聚分散化,尚未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各县区在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中,因产业链条短,受原材料、加工技术等因素制约,加工企业仍以单一性生产行为为主导,对原材料供应商和市场销售商依赖性较高,尚未与农民

14、、合作社、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易诱发区域内加工企业因争夺原材料或市场引发无序甚至恶性竞争。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市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们既要认真总结过去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也要充分认识未来五年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复杂变化形势,从而更加准确把握重大历史机遇,更加科学应对新的挑战。(一)面临的机遇1 .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深加工业发展新方向。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新时代双碳目标引领下,农业农村绿色底色更具发展优势,国家、省制定实施的农产

15、品加工业发展政策体系和实施路线图,将赋予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更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2 .专项规划指引深加工业发展新路径。在国家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指导下,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出台,明确“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促进加工延链、科技补链、园区壮链、融合优链,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等多项举措,为开辟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新空间指明了新路径。3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助力深加工业实现新突破。随着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生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园区建设、生态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将全面展开,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创

16、新发展将有利推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4 .消费市场升级有利拓展深加工业发展新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便捷化和高端化,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和品牌农产品消费的青睐程度明显提高,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向多功能、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二)面临的挑战1 .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格局不确定性风险陡升。随着全球性新冠病毒疫情的漫延,全球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调整不断深入,国际产业分工深度演化迹象明显,未来五年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格局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市构建特色农产品深加

17、工产业链难度增大。2 .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压力较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0:发展目标,按照2020年市农产品加工业相应指标实际完成情况看,如实现省规划目标仍有较大距离。3 .完成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绿色化任务繁重。市肩负全省重点水源地保护的重大责任,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未来五年,我们将面临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和绿色开发利用资源“双重”任务的挑战。4 .破解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瓶颈难度大。由于市特色农产品存在上

18、游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中游初加工产品居多和品牌竞争力不强、下游销售流通环节单一粗放等弊端,要想实现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标,破解制约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瓶颈,还有大量的难关需要攻破。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主要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路径,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夯实高

19、标准加工原料基础,建设高效益农产品深加工体系,搭建高效能加工品物流网络,打造高质量加工品牌,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由松散布局向集聚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整体水平,为市农业现代化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支撑。(二)基本原则1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优势农产品资源,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地区、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鼓励各县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完善产品链,促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多元化、均衡化发展。2 .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新增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着力构建上下游产业互联、专业

20、分工明晰、产销及配套企业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3 ,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按照中央一号文提出的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通过绿色加工、综合利用,实现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4.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全行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市特色农

21、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取得新突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各项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 .特色农产品绿色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广泛推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力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家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以上。2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

22、。培育一批行业领先、带动力强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6个、农业产业强镇4个。3 .特色农产品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特色农产品科技水平逐步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取得新进展,公共支出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力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培育省级星创天地2家以上。4 .绿色知名品牌培育取得新成果。绿色知名品牌创建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以上,创建百强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以上,培育乡村特色农产品5

23、个以上。5 .绿色流通业创建取得新成效。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绿色物流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特色农产品服务业新业态持续发展,绿色流通业助推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四五”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025年指标属性1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兀32.4250预期性2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1:32:1预期性3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个13预期性4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个46预期性5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省级)个223预期性6创建农产品百强品牌个14212预期性四、主要任务按照特色农产品全链条发展、系统化推进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综合

24、考虑原料供应、加工基础、产业形态、产品结构、发展前景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现状和潜力,重点部署安排加快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创建战略、激发特色农产品产业联合体新动能、增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精准招商水平、加快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工程建设等6项主要任务,确保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十四五”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一)加快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培育发展1,强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根基(1)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源头提质升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确

25、保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加强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区(场、圃)建设,确定一批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收集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开展种子繁殖和基础性状评价,构建主要特色农产品核心种质,推进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建设,为开发利用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提供服务。增强加工专用品种创新能力。积极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对专用特色农产品良种联合攻关,加强良种推广与基地建设,力争开发特色农产品良种实现新突破。遴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农产品的加工专用品种,培育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特色农产品种业企业,支持特色农产品良种优育重点项目建设。推行科学用药、优化施肥、土壤改良、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一

26、一提升原料生产标准化水平。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加快构建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综合体,提升按标生产水平。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加专用、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价”要求,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原料基地。分步推行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展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试点,打造标准化“第一车间”“原料车间”,为实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加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未来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和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未来五年,市重点建设9类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原料基地。有机稻米类种植基地。依托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粮油加工企

27、业,重点建设县(上马、汤图)、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草市、红透山、夏家堡、大孤家、枸乃甸)、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响水河、红庙子、红升、新宾)等13个乡镇稻米种植基地,推行集约化、订单生产等经营模式,推广“粳优653”等优质稻米新品种,引进病虫害生物防治、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等配套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提升稻米生产品质,创建东北有机稻米品牌。到2025年,绿色(有机)稻米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鲜食玉米类种植基地。坚持绿色(有机)鲜食玉米生产定位,重点建设顺城区前甸镇、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等3个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提高鲜食白甜糯玉米、紫香糯玉米等品种产量,建立健全质

28、量安全可溯体系,确保鲜食玉米质量安全,创建东北绿色鲜食玉米品牌,推动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到2025年,绿色鲜食玉米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食用菌类生产基她。围绕菌种质量安全生产繁育基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重点建设县(后安、马圈子、峡河)、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北三家、夏家堡、土口子、敖家堡、清原、南口前)、新宾满族自治县(榆树、苇子峪、木奇、上夹河、永陵)等15个乡镇食用菌生产基地,推动食用菌产业向节约集约、优质高效方向转型升级,为食用菌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料。到2025年,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达2.4亿段,产量20万吨;赤松茸生产面积达到15

29、00亩,产量达到0.37万吨;灵芝生产规模达到1700万段,产量达到0.25万吨。中药材类种植基地。加快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种植基地建设,稳定清原龙胆、辽五味、辽细辛三大地理标志产品规模,科学调控辽藁本、威灵仙、白麻皮、人参等规模领先道地药材规模,稳步扩大黄精、苍术、桔梗、玉竹等药食同源品种规模,重点建设县(马圈子、救兵、汤图)、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湾甸子、大苏河、敖家堡、南山城)、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新宾、红升、北四平)等12个乡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强化中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特色道地药材品质。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建成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园(区)1个,中药材

30、良种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1个,道地中药材基地3个以上。一一山野菜类栽培基她。加强蕨菜、刺嫩芽、大叶芹、东风菜等地方优势山野菜种群保护,促进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确保野生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推进山野菜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县(汤图、后安、马圈子)、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湾甸子、南山城、南口前)、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红升、新宾)等10个乡镇山野菜栽培基地,开展人工驯化栽培山野菜新品种,积极开展山野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刺嫩芽、刺五加、展枝唐松草(猫爪子)、蒲公英、蕨菜、大叶芹、龙须菜等优势山野菜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促进推进山野菜生产基地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到2025年,全市山野菜

31、栽培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反季设施山野菜栽培面积达到0.1万亩以上,产量达到0.1万吨以上。一一果木类栽培基地。全面推进果木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大苗新植园和品质提升园等高效精品果园建设,保持生态化管理。重点建设县(海浪、峡河、石文、汤图)、清原满族自治县(草市、枸乃甸、大孤家)、新宾满族自治县(北四平、南杂木、上夹河、木奇)、东洲区、顺城区、望花区等14个乡镇果木栽培基地,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逐步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稳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进落实宽行密株现代栽培模式,实现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低成本高效率生产,提升果木综合效益。到2025年,全市特

32、色果木栽培面积达到16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林产品类生产基地。加速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等乡镇林业栽种植基地,新造林树种以红松、落叶松等为主,造林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改造培育树种以落叶松、红松、柞树、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改培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林木种苗年育苗面积保持在2万亩左右。积极推进林下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县(峡河、汤图、海浪)、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南口前、枸乃甸)、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升、新宾、下夹河、苇子峪、旺清门、平顶山)等12个乡镇林下种养植基地,推动红蘑、榛蘑、威灵仙等林下产品开发,扩大鹿、皮

33、毛动物和林蛙等野生动物人工养殖规模,推进生态柞蚕产业发展。到2025年,森林蓄积量达到77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9%,林下经济开发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建成兴林富民示范村300个。畜禽类养殖基地。在推进生猪、禽类、肉牛(羊)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实施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项目,推广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推行现代设备设施、精准饲养、智能化管理等最新实用技术,推进畜禽生产基地现代化。重点建设县(石文、救兵、峡河)、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南山城、北三家)、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苇子峪、下夹河、大四平、榆树)等11个乡镇畜禽养殖基地,到2025年,生猪饲养量达到7

34、0万头以上,肉牛饲养量达到9.3万头以上,奶牛存栏达到0.7万头以上,羊饲养量达到47万只以上,蛋鸡存栏达到293万只以上,肉鸡饲养量稳定在5000万只。水产类养殖基地。依托市大伙房、关山等117座大小水库发展有机鱼生产,突出鲤、鳗等传统优势品种,打响“大伙房有机鱼”品牌,带动全市生态渔业发展。积极推广“以水促渔,以渔养水”的生态开发,稳步发展水库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和土著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增加水产苗种增殖放流数量,实施水产种质改良。加大主导优势品种的培育、推广力度,提高地方大宗优势品种的养殖水平,加快完善水产良种生产体系,增加良种生产能力。到202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00吨以上。2.

35、构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高质量发展体系(1)优化升级特色农产品加工结构。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由小到大、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层次由低到深转变。一一发展原料初加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地贮藏、保鲜、烘干、分级等初加工设计,推广普及科学食用的初加工技术,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品质品相下降等问题,减少由于储存不当导致农产品腐败变质而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及产生的安全隐患。山野菜、食用菌、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冷藏保鲜、干燥、脱水烘干等,畜禽及水产等特色鲜活农产品重点发展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优质水稻、玉米等耐储特色农产品重点发

36、展烘干、储藏、脱壳、去杂、磨制等,农作物秸秆等重点发展整理、切割、粉碎、饲料、燃料、编织等。加强精深加工。以市9大特色农产品原料为重点,加大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果品、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开发力度,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加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非食用加工产品的市场供应。引导大型加工企业发展主食加工,生产一批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传统面米、杂粮、预制菜肴等多元化食品,大力发展用现代工艺生产传统风味制品。发展精细加工,推进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清洁生产、智能控制、形态识别、自动分选等技术升级。推进综合利用加工。鼓

37、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集中建立副产物收集、运输、处理渠道及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研制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重点开展秸秆、稻壳、米糠、麦萩、饼粕、果蔬皮渣、畜禽骨血、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梯次加工和全值高值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坚持资源化、减量化、可循环发展方向,促进综合利用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机结合,使副产物更加符合循环利用要求和加工标准。(2)打造特色农产品高质量深加工集聚区。选准聚集度较高、成长性好

38、、关联度大的特色农产品,以及满足人民多样需要的特色农产品。围绕9类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原料基地,重点建设7个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一一县深加工集聚区。依托后安镇、石文镇、汤图乡、马圈子乡、救兵镇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果蔬、粮油、畜禽、中药材、林木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清原满族自治县深加工集聚区。依托县城综合产业园、红透山镇产业园、草市镇产业园、北三家镇产业园、湾甸子镇产业园,重点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食用菌、中药材、优质稻米、鲜食玉米、果蔬、林木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一一新宾满族自治县深加工集聚区。依托永陵镇、榆树乡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

39、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药材、优质稻米、鲜食玉米、食用菌、林木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新抚区深加工集聚区。依托胜利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果蔬、畜禽、食品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望花区深加工集聚区。依托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食用菌、果蔬、水产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东洲区深加工集聚区。依托香瓜、草莓、葡萄、山野菜、有机水稻基地,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果蔬、优质粮油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一一顺城区深加工集聚区。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粮食、果蔬、食用菌、鲜食玉

40、米、畜禽、食品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3.发挥特色农产品流通新业态基础性作用(1)建设特色农产品融直播基她。依托邮政公司,引入直播电商团队,创建市特色农产品融直播基地,搭建慢直播技术平台,展现市特色农产品生长、生产、包装、检验、物流等视频场景;支持成熟的电商平台进驻基地,建设抖音、快手、淘宝、天猫、京东、邮乐购等线上销售平台,打通线上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编制节目化直播档期,开设县区专场、乡村主题专场等互动直播类节目,推广特色农产品产地溯源实地采摘等集实践、引流、导购于一体的新型直播互动模式。(2)打造特色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按照构建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的部署安排,统筹推进“政策优惠”双向物流链、“

41、产品生命全周期”可溯链、产品质量检测信息发布链、融汇冷藏保鲜链、融媒体广告宣传链等流通领域建设,为深加工原料基地和深加工集聚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营造“政策优惠”双向物流链。积极发挥邮政点多面广的寄递网络和渠道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同时,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以快递包裹标准箱产品和“极速鲜项目”为主要运作方式,开通季节性农产品直达邮路、组织车辆上门收寄、制定生鲜物流包装,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物流保障,解决“物流难”问题。一一打造“产品生命全周期”可溯链。根据特色农产品生长周期长而稳定的特点,支持企业引进

42、“区块链验真+云暗码防伪”先进技术,构建特色农产品生长培育全周期、“加工-包装-转运-销售”全流程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针对市场需求量大、质量问题易发的产品,加强防伪追溯技术的研发工作,确保平台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可靠、提升品牌的质量公信度。构建产品质量检测信息发布链。整合现有产品检测质量信息发布平台,为专业的粮油质量检测和农副食品及衍生品的质量检测,提供专业、可靠、便捷的信息发布链条,为特色农产品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解决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无标准可循、缺少规范质检标准的瓶颈问题。整合融汇冷藏保鲜链。整合全市辖区内可利用的大型冷藏保鲜库,通过信息技术加持,建立储备能力动态跟踪平台,

43、为深加工原料基地和深加工集聚区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的冷藏保鲜仓储服务。构建融媒体宣传链。整合邮政公司寄递网络、粮食集团下属门店和润恒旗下的社区便民生鲜超市等优势流通资源,改造和升级现有网点,联通各类智慧终端、智慧场景,打造千个垂直宣传终端网络,提升市特色农产品社会认知度,助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3)开发垂直零售与融媒体终端。整合改造特色农产品配套零售网络,按照择优选点、交叉共建、侧重覆盖、先易后难的原则,重点整合改造邮政营业网点120个,粮油店网点60个,老旧小区服务中心249个,村邮站500个。融合各类宣传终端,按照特色农产品不同地域、不同属性的特点,统一布局融媒体大屏幕、智慧零售终端屏

44、幕、媒体平台,打造定位统一、风格各异的广告宣传场景,实现统一、协同、增效的特色宣传渠道。大力推广消费者熟悉和尝试预购制新模式,提升客户黏性、促进持续消费。(4)开拓特色农产品流通新通道。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加工厂,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建设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用标准化技术改造提升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鼓励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布局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采购中心、大型特产超市,发展网上商店、连锁门店,做活商贸物流。开发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和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发展农商直供、预制菜肴、餐饮外卖、自营门店、商超专柜、团餐服务、在线销售、场景销售等

45、业态。(5)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聚焦生态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将绿色信贷纳入支持绿色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范围,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符合条件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绿色低碳特色农产品的项目建设运营。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扩大绿色债券规模。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投资基金。(二)实施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创建战略1 .实施绿色生产行动。围绕有机稻米、鲜食玉米、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果木、林产品、畜禽、水产等9类种养殖特色农产品生产,全面实施化肥、

46、农药、添加剂减量行动计划,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鼓励农户推广使用有机肥、有机饲料、生物农药。加快提升有机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积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化仪器设备、智能灌溉等技术手段,将各种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及决策。加快制定9类种养殖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强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争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努力实现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生态化、高效化。2 .实施绿色加工行动。围绕市7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实施绿色化改造工程,构建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绿色加工制造体系。选择35家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特色

47、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展绿色加工试点,引导加工企业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采用绿色加工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节能、节水、绿色环保的清洁生产。加强对全市农产品加工“散乱污”企业的治理,对于产品能耗高、技术层次低、加工工艺落后的同质化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有关政策,依法加快淘汰速度,压缩过剩产能。建立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全程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逐步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3 .实施优质品牌提升行动。围绕市9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48、品牌建设,实施优质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大力推进优质品牌特色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技术水平,强化运行保障,全面提升优质品牌特色农产品质检机构的综合检测能力。4 .实施绿色名牌培育行动。充分发挥大伙房水源保护区资源与区位优势,实施“大伙房”绿色名牌培育行动计划。成立“大伙房”品牌化项目策划专班,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品牌发展规划,组建成立品牌运营公司,统筹安排部署品牌市场化工作。拓展“大伙房”品牌区域经营范围,鼓励新型销售模式落地,推动城乡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以点破面打通市场流通渠道。创立有机农产品基地,制定“大伙房”品牌标准,创响“大伙房”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大伙房”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体系,优化完善质量检测平台,引入可溯技术,打造高质量农产品溯源示范园区。加强专业化人才储备,整合多头扶持政策,扎实推进政策落地。5 .实施绿色品牌推广行动。紧紧围绕市特色农产品优质品牌、绿色名牌,实施绿色品牌推广行动计划。以线上线下模式创新为手段,以全方面立体化宣传推介为支撑,加大品牌营销推介,推动全市农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