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59663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胃癌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以腕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皖部积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据文献记载,胃癌的发病率约为整个消化道癌肿的40%-50%,占消化道癌肿的第一位。男性患者,胃癌也居各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大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85%的病人是在40岁上,但约有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我国男女之比约为2.3-3.6:Io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我国在世界上居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浙沿海一带。胃癌

2、的治疗效果还不够满意。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其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手术加中药、化疗加中药和放疗加中药,可以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噎膈”、“反胃”、“症瘦”、“积聚”、“伏梁”、“心腹痞”、“胃脱痛”的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金匮要略呕吐啰下利病脉证治说:“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而更多的学者则以为古人所谓“心之积”的“伏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今部分胃肿瘤的临床表现。如素问腹中论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

3、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又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臀,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这种从脐上到心下的上腹部包块,很象现今的胃癌。治法和方药方面,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还专门载有“治伏梁方”,本方主治院腹痞满肿块等症,也可能是治疗胃部肿瘤最古老的方剂之一。金匮要略呕吐啰下利病脉证治的治疗胃反呕吐的大半夏汤,伤寒论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旋覆代赭汤,医部全录记载的华佗胃反为病方(雄黄、珍珠、丹砂、朴硝),本草纲目治疗噎膈反胃方(破砂、槟榔)等治疗方药,对现今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仍有参考价值。胃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西医学对胃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腺癌、未分

4、化癌、粘液癌、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半数以上见于胃窦部,尤其是沿小弯侧。其次是贲门,再次为胃底及胃体等部位。胃癌、胃部其他肿瘤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迄今为止,胃癌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根据患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可知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比较密切的关系。1 .饮食不节如烟酒过度或恣食辛香燥热、熏制、腌制、油煎之晶,或霉变、不洁之食物等,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滞津停,酿湿生痰;或过食生冷,伤败脾胃之阳气,不能温化水饮,则水湿内生。2 .情志失调如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克伐脾土,

5、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3 .正气内虚如有胃痛、痞满等病证者,久治未愈,正气亏虚,痰瘀互结而致本病。或因年老体虚及其他疾病久治不愈,正气不足,脾胃虚弱,复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因素,使痰瘀互结为患,而致本病。本病发病一般较缓,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以胃脱疼痛、暧气作胀、胃纳不佳、大便色黑等为首发症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因三脏之经脉均循行寸:胃,胃与脾相表里,脾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则酿湿生痰,阻于胃腑;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和降有赖于肝气之条达,肝失条达则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进而可以发展为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积块;中焦脾胃有赖肾之元阴、元阳的濡养、温煦,若肾阴不足,失于

6、濡养,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可发为胃癌,或肾阳不足,脾胃失于温煦,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无以化气行水,则气滞、痰阻、瘀血变证丛生。初期痰气交阻、痰湿凝滞为患,以标实为主;久病则本虚标实,本虚以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和气血两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互结多见。【临床表现】本病以月完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脱部积块为中心证候。1 .皖部饱胀或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偶有疼痛呈一定规律或用药有一定疗效者,但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而无规律。2 .纳呆、消瘦早期即可出现,厌食油腻,消瘦进展迅速,常伴气血亏损、面白浮肿等症。3 .黑便多时断时续或呈持续性,少数出血较多者可伴有呕血,大量出血者可出

7、现气随血脱证候。4 .脱部积决出现较晚,可扪及边缘不整齐、质硬的肿块,疼痛拒按,肿块位于贲门者则有吞咽困难或呃逆,位于幽门部者可出现反胃。晚期痰瘀流注于左颈窝或左腋,可出现如栗子或花生米大小的痰核,质硬压痛。胃癌转移出现相应转移病灶的临床症状,如肝肿大、黄疸、腹水、前列腺上部坚硬肿块、卵巢肿大等。【诊断】凡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并及时进行胃肠领餐X线检查、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1 .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明显食欲不振和消瘦者;2 .胃溃疡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8、4 .X线检查显示胃息肉2cm者;5 .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消瘦和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者。【鉴别诊断】1 .胃痛胃腕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发病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及受寒等因素有关;常反复发作,其痛势相对胃癌之疼痛较缓,不呈进行性加重,不伴极度消瘦、神疲乏力等恶病质征象。此外,借助现代诊断方法,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若胃痛经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应做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以排除癌变的可能。2 .痞满以胃脸部痞塞,满闷不舒的自决症状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尤胀形的特点;起病多缓,反复发作;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

9、居、寒温等诱因有关。胃癌中有部分病例也可以痞满为主症,此时,当借助上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3 .使血以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由多种胃肠道病引起,如胃痛、腹痛等。胃癌的便血常伴见胃腕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皖部积块等主症,大便稍黯或紫黯,甚至可呈柏油样,且多持续发生,应用一般止血药效果不理想,即使暂时止住,不久即可反复,重者可伴有吐血。可借助: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 .辨证候虚实胃癌的发生与正气内虚、痰气交阻、痰湿凝滞,痰瘀互结有密切关系。胃癌早期,多见痰气交阻

10、、痰湿凝结之证,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多见痰瘀互结、胃阴亏虚、脾胃虚寒、气血两虚等本虚标实而以正虚为主之症。临床上多病情复杂,虚实互见。2 .辨胃气的有无食欲尚可、舌苔正常、面色荣润、脉搏从容和缓是有胃气之象,病情尚浅,预后较好;反之,则胃气衰败,病情重,预后不良。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说:“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胃气绝,则五日死。”胃气的虚实,关系着人体之强弱,甚至生命之存亡。3 .辨危候晚期可见大量吐血、便血、昏迷等危候。治疗原则本病多由气、痰、湿、瘀互结所致,故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是本病主要治标之法;后期出现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则应标本兼顾,扶正与祛

11、邪并进。本病病位在胃,多有脾胃气机阻滞,气化不利,运化无权,在治疗中应始终重视顾护脾胃,勿损正气,也是应遵从的治疗原则。这一点对中晚期患者和放化疗患者更为重要。只有胃气得充。脾气得健,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也才能助药以祛邪。但补虚时,用药也不可过于滋腻,以免呆滞脾胃(,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选用具有一定抗胃癌作用的十草药。分证论治 痰气交阻症状:胃院满闷作胀或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痰涎,胃纳减退,厌肉食,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理气化痰。方药:开郁至神汤。方中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理气,脾气健则气机运行正常,痰湿无从内生;香附、当归、柴胡调和肝脾之气血,理气化痰;佐以苦寒的桅子以解痰气交

12、阻郁久之热,以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可加半夏、天南星以助化痰之力;闷胀,疼痛明显者,可加厚朴、郁金以行气活血定痛;呕吐痰涎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以和胃降逆。痰湿凝滞症状:胃院满闷,面黄虚胖,呕吐痰涎,腹胀便澹,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治法:燥湿化痰。方药:导痰汤。以祛痰降逆的二陈汤为基础,加入理气宽胀的枳壳,祛风涤痰的南星,共呈祛风涤痰功效。方中南星、半夏燥湿祛痰力量颇强,故本方是强有力的祛痰剂。若伴腹胀便澹,可加猪苓、泽泻、苍术以利水渗湿,健脾理气。 瘀血内结症状:胃脱刺痛而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腹内积块,腹满不食,或呕吐物如赤豆汁样,或黑便如柏油样,或左颈窝有痰核,形体日渐消

13、瘦,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苜、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香附、乌药、枳壳疏肝理气,取气行则血行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可加三棱、莪术破结行瘀,但有呕血或黑便者,应注意把握活血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可配伍白及、仙鹤草、地榆、槐花以止血;加海藻、瓜篓化痰软坚;加沙参、麦冬、白芍檄阴养血。吞咽梗阻,腹满不食者,也可改用通幽汤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胃热伤阴症状:胃腕部灼热,口干欲饮,胃脱嘈杂,食后剧痛,进食时可有吞咽梗噎难下,甚至食后即吐,纳差,五心烦热,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舌黄少津,脉细数。治法:清热养阴,益胃生

14、津。方药:竹叶石膏汤。方中用竹叶、石膏辛凉甘寒,清胃之热;人参、麦冬益气生津;半夏降逆下气,其性虽温,但配于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不仅无害,且能转输津液,活动脾气,使参、麦生津而不腻滞;配甘草、粳米扶助胃气,又可防石膏寒凉伤胃。若大便于结难解,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脾胃虚寒症状:胃脱隐痛,喜温喜按,腹部可触及积块,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食不化,泛吐清涎,面色觥白,肢冷神疲,面部、四肢浮肿,便澹,大便可呈柏油样,舌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方药:理中汤。人参大补元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共奏健脾温中之效。可加丁香、吴茱萸温胃降逆止

15、吐。若肢冷、呕吐、便澹等虚寒症状明显者,可加肉桂、附子即桂附理中汤,以增力口温阳补虚散寒之力。全身浮肿者,可合真武汤以温阳化气利水。便血者,可合黄土汤温中健脾,益阴止血。 气血两亏症状:胃腕疼痛绵绵,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眠,自汗盗汗,面浮肢肿,或可扪及腹部积块,或见便血,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十全大补汤。该方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以四物汤补血调肝,在此基础上更配伍黄黄益气补虚,肉桂补元阳,暖脾胃。共奏气血双补、补虚暖中之效。此证型多属胃癌晚期,以虚为主,气血两亏,不任攻伐,当以救后天生化之源、顾护脾胃之气为要,待能稍进饮食与药物,再适当配合行

16、气、化痰、活血等攻邪之晶,且应与补益之品并进,或攻补两法交替使用。若气血亏虚损及阴阳,致阴阳俱虚,阳竭于上而水谷不入,阴竭于下而二便不通,则为阴阳离决之危候,当积极救治。经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已筛选出一些较常用的抗胃癌及其他消化道肿瘤的中药,如清热解毒类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装契、肿节风、藤梨根、拳参、苦参、野菊花、野葡萄藤等;活血化瘀类的鬼箭羽、丹参、虎杖、三棱、莪术、铁树叶等;化痰散结类的牡蛎、海蛤、半夏、瓜篓、石菖蒲等;利水渗湿类的防己、泽泻等。上述这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药物,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胃癌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晚期出现合并症及转移,可参见有关章节,辨证论治。病情危重者还

17、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转归预后】胃癌早期以邪实为主,如痰气交阻、瘀血内阻,可用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晶以消除邪实,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法,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转为胃热阴伤、脾胃虚寒、气血两虚,出现正虚邪盛之势。胃癌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但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少病人病情可缓解。晚期胃癌可合并肝肿大、黄疽、大量便血、呕血或转为鼓胀等,均为危重难治之证,预后不良。近年来,对晚期胃癌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用中药积极扶正培本,适当辅以攻邪,使不少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预防与调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按时进餐,不食过烫、过冷、过辣、变质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腌

18、熏食品,细嚼慢咽,戒除烟酒;多食新鲜瓜果蔬菜、豆类,适当配置一定数量的粗杂粮。既病之后,应注意精神护理,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饮食应尽量做到色香味佳,富于营养又品种多样,如奶类、鱼、肉末、果汁等,有吞咽困难者应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适当补充液体、能量和维生素,以维持生命之必须。【结语】胃癌一病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病变之初多有胃院部饱胀或疼痛、纳呆等自觉症状,易被勿视;或久患胃痛、痞满等胃病经治无好转者,凡有以上症状持续出现者,应尽快结合现代检查方法,查明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早朗治疗。其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正气内虚等因素日久而成。病位在胃

19、,与肝、脾、肾的关系密切。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以痰气交阻、痰湿凝滞、瘀血内结为多见,本虚以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虚为多见,常虚实夹杂,致使气滞、痰凝、湿聚、瘀血交结于胃腑日久形成积块,胃之升降失调,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俱损,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因此以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为治标之大法,并根据标本虚实之轻重缓急配合扶正之法是为标本兼治之治疗原则。始终顾护胃气,培补后天,也是治疗的关键之一。胃癌初起以标实为主,久则以正虚为主,常标本同在,虚实夹杂,若邪盛之征如积块较大而质硬、疼痛剧烈、腹满不食等症状突出,而正衰之象如纳食极少,或食人即吐,极度消瘦,大量黑便,甚则呕血等症状明显,则预后不良。

20、【文献摘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人而还出,后沃沫。”“胃病者,腹满胀,胃院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饮不下。”金匮要略呕吐啰下利病脉论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姆溪心法翻胃:“年少者,四物汤清胃脱,血燥不润,便故涩,格致余论甚详;年老虽不治,亦用参术。”景岳全书杂证谟反胃:“治反胃之法,当辨其新久,及所致之因,或因酷饮无度,伤于酒湿;或以纵食生冷,败其真阳;或因七情侥郁,竭其中气,总之,无非内伤之甚,致损胃气而然。故凡治此者,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腑热结不散,灼伤津液也。胃之上

21、口为贲门,小肠之上口为幽门,大肠之下口为魄门。三府津液既伤,三门自然干枯,而水谷出入之道不得流通矣,贲门于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为噎膈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现代研究】中医药治疗胃癌前期病变胃癌死亡率居于我国恶性肿瘤之首,有效地防治胃癌前期病变,阻断其向癌发展,是预防胃癌、减少其发病率的根本措施和手段,因此胃癌前期病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型肠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为真正的癌前病变已成为公认中华肿瘤杂志1993;(3):235L目前西医对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仅作定期随访、密切观察,而中医药在治疗上已显示出独特的作

22、用和明显的优势。关于本病的病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由于饮食不节、常进食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药物刺激、情志失调、脾胃素虚或他病久病及胃而致病。病位则多与胃、脾、肝有关。病机的研究多数文献主张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湿热邪毒有关。如陈氏将本病分为5型论治:脾胃虚弱型予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湿热型予蕾朴夏苓汤加减;由胃络瘀血型予丹参饮加味;胃阴不足型予一贯煎加减。治疗45例,临床总有效率91.12%,胃镜有效率77.78%中医杂志1994;(7):418L柳氏以黄黄;党参、吴茱萸、肉桂、丹参、赤芍、香附、三棱、莪术、王不留行、炮山甲、甘草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

23、肠化生不典型增生61例,肠化生有效率87.5%,异型增生有效率74.5%,临床总有效率91.8%中医杂志1993;(5):285)o临床治疗目前胃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术后化疗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医治疗多配合手术、化疗,在防治胃癌术后化疗等副反应方面有一定优势。如刑氏以西洋参、茯苓、白术、黄苓、黄连、半夏、草河车、山慈菇、刀豆子、黄芭、生姜、干姜、生甘草、炙甘草组成基本方随证加减,防治267例胃癌术后化疗副反应,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2-4周服中药,每日1齐J,50剂为1疗程。结果表明中药辨证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在防治化疗副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上有显著差异(P0,01)新中

24、医1996;(2):42)。实验研究实验方面以中药对动物移植实体瘤、对胃癌血象、对DNA指数、对免疫调节因子、对胃癌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对HP感染的影响等多侧面、多途径进行了研究。金氏等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钱伯文教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钱氏验方水煎剂灌胃,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钱氏验方能有效地抑制S180实体瘤的生长,抑制率为34%-4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10):44L周氏通过实验观察到抗胃癌药”扶正抗癌方”能降低肿瘤小鼠的全血粘度(P0.05)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4):59o朱氏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了123例晚期胃癌患者和4

25、0例健康献血员T细胞亚群及其Ta受体表达,同时动态观察了扶正抗癌冲剂及化疗在晚期胃癌治疗前后NK活性、ID2R及其IFNr变化,结果发现在胃癌晚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损,扶正抗癌冲剂则能通过提高NK活性及升高免疫调节因子水平而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化疗及手术则导致晚期胃癌患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使其生存质量更差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4;(3):43L陈氏采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中药连黛片(黄连、吴茱萸、青黛等组成)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该药1.5gkg剂量灌胃给药12周后,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且可影响基因蛋白表达中国医药学报1997;(增刊):123。张氏报道黄连、大黄、乌梅、丹参、三七等对HP有较强抑制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268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